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路径的探索与研究

2016-03-15 15:31:07王翠娥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王翠娥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路径的探索与研究

王翠娥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摘 要: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又能结合校企双方的资源,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那么,政校企合作中,三方具体扮演什么角色?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和运作机制截然不同,校企深层合作何以维系?充分地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引导与推动作用,探索政府主导、校企主体、多方参与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自2005 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来,高职院校纷纷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普遍缺乏积极性,校企合作往往是学校的“一厢情愿”。如何使校企合作深入、健康地发展,政府有不容忽视的职责与作用。政校企三方合作应充分地考虑彼此的利益,着力构建政府主导、校企主体、多方参与的管理体制。

一、政校企合作的办学内涵

政校企合作,是近十年来高职院校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对于政校企合作的内涵诠释,有学者认为是指政府搭台,校企唱戏。政府部门以改革教育、促进就业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制定可持续的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政策。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校企双方致力于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利用高职院校和企业联系协作的服务平台,加强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1];也有学者认为政校企合作办学是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企业为主体的合作模式即由地方政府、高职院校、企业共同参与,三者之间建立起相互依赖的合作伙伴关系[2]。从学者们对政校企合作的办学内涵解读中不难发现,政府在政校企合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政府积极地倡导下,学校与企业才能真正地深度融合,深层联动。政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以确实提高地方政府的主人翁意识,增加他们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真诚地为学校人才培养出谋划策、解决困难,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二、政校企合作中三方的主要关系

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又能结合校企双方的资源,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那么,政校企合作中,三方具体扮演什么角色?学校关注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创出办学特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企业考虑的是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比。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和运作机制截然不同,校企深层合作何以维系?

事实上,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决定了其必须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通过与企业合作实现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学校依托企业,面向社会统筹教育资源,解决师资、场地、资金等诸多问题,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学校的办学竞争力。

企业要发展,既需要学校为其培养优秀的人才,又可依托学校师资、技术不断地进行产品研发、升级。企业在既有利益的驱动下,通过与学校进行校企合作,实现利益共赢。

政府作为宏观调控者,最关键的作用就是引导、监督。政府部门在校企合作中旨在促进本地高职教育的发展,并最终助推当地的经济发展。政府与学校、企业的目的、性质不同,如何促成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是一个根本性问题。而政府在其中扮演了一个保驾护航的角色。政府要全面地了解校企合作中校企双方的愿景、期待,以及合作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障碍。政府要积极地作为,在了解合作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后,应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使企业资源深度作用于校企合作,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政府的领航作用是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扶持、资源共享,最终实现政校企三方共赢的局面。

三、政校企合作的路径选择

政校企合作以政府支持和企业协作为依托,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优势产业资源,搭建一个学校、企业与区域经济互动的平台。政府、高职院校、企业三方应该充分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并最终把三股力量凝聚在一起。

(一)政府应强化在校企合作中的引导与推动作用

地方政府的积极介入,将有效地助推校企双方进行深度合作:一是制订校企合作的相关优惠政策。教育局、劳动局、财政局、经贸委、发改委、人事部等相关部门,为企业在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优惠,或为企业提供培训经费,给予企业一定的经济支持或者减少税负;对高职院校在职称评聘、课题申请等方面给予照顾,支持高职院校给予社会聘用的高技能人才相应的职称评审待遇,确保高职院校技能型师资队伍的稳定。二是公平对待高职院校,确实提高高职生均经费标准。高等职业教育就规模而言,已经接近普通本科教育,几乎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在各级各类教育财政投入方面远低于普通本科教育,这已经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是建立政校干部互动机制。一方面高职院校聘请政府有关产业部门负责人担任顾问,指导校企合作工作;另一方面政府接收高职院校的中层领导到经贸委、发改委、科技局、教育局、劳动局等部门挂职锻炼,让高职院校的领导干部有机会全面地了解产业转型升级的态势与战略规划,开展产业转型升级课题研究活动,参与产业规划的制定,以便学校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确定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重点专业的发展规划。

(二)高职院校应以主人翁的姿态发挥主体作用

高职院校从师资建设、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增进校企合作深度。高职院校在师资建设、专业建设方面,可以采用如下措施:1.鼓励教师结合本专业特长,积极到企业锻炼,开展第二职业。这不仅有利于教师第一时间了解本行业的最新动态,不断地更新知识,提高实践技能,更能促进教师紧密地结合当前企业的所需,传授最新技能,实现课程持续地创新。2.支持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到行业主管部门挂职锻炼,实现专业建设紧密地结合行业的发展;鼓励行业企业专家担任高职院校导师,为学院发展提出专业发展建议。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应积极地深入到企业调研,实时地掌握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把握市场所需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素养,构建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力推人才培养特色项目,紧密结合各专业特点,通过多种途径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三)企业应转变观念,增强校企合作的合作意识

目前,一些企业对校企合作不热心,这主要源于两方面的阻力:一是企业担心共同培养的人才不能为己所用,不愿意承担人才培养的责任。究其根源,这些企业对校企合作相关优惠政策不甚了解,没有体会到校企合作对企业的好处。二是企业缺乏校企深层合作的经验,不懂得如何与院校深层联动。鉴于以上原因,企业一方面应积极地了解校企合作相关优惠政策,转变观念,充分地认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校企合作中,企业不应只关心眼前校企合作的经济效益,更应长远地关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结合企业所需,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为企业的持续、创新发展储备人力资源。另一方面,企业帮助高职院校拓宽双师型教师来源途径,建立校外兼职教师数据库。[3]选派企业技术骨干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融入行业标准,积极地参与开发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组建教学实践、实习平台。通过这一平台,高职院校改进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致力于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渗透于实践教学之中,增强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校企双方以建立合作关系为契机,充分地发挥各自优势,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就业创业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深化合作关系,拓展合作领域,共同培养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四、结束语

政校企合作是实现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利益诉求的有效路径。通过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高职院校彰显了办学特色,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了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为了实现政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在实践政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的同时,应不断地总结经验。一方面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确实明白校企合作对企业长远发展的意义,另一方面加强政府在政校企合作办学中的主导和保障作用,从而推进政校企深度合作,开创高等职业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周绍森,储节旺.地方高校如何走出误区科学定位[J].中国高等教育,2004 (2).

[2]高宏赋,杨秋红,吴桂坤.高职院校政校企合作办学现状及对培训后备劳动力的影响[J].中国成人教育,2011(18):19-21.

[3]王翠娥.高职院校校企深层合作的困境及对策——以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23-26.

[责任编辑:王银林]

The Path of Government-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ang Cui e

(Quan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Quanzhou 362000 Fujian)

Abstract:The govern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epening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It deserves to make a further analysis on how to make the government be active in promoting the cooperation of college-enterprise. To open up a new path of government-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 great challenge.

Key Words:Government-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作者简介:王翠娥,女,福建泉州人,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基金项目:泉州市优秀人才培养专项资助项目“二次创业中创业指导骨干教师专题培养”(15C03);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人口红利消退中校企合作破解就业难研究”(JAS151055)。

收稿日期:2015-12-20

DOI:10.3969/j.issn.1672-1047.2016.01.04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47(2016)01-0016-03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7:27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05:08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8:35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2:22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6:03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