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构建的策略研究

2016-03-15 11:29王宇明
关键词:构建对策生态课堂新常态

王宇明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新常态下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构建的策略研究

王宇明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摘要:教育生态化研究是基于生态学理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各种问题及现象的深层次整合,特别是在新常态下,面对教育方式、教育过程的变革实践,如何从教育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中促进大学英语课堂获得实效。本文着力从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研究中,提出了重构大学英语生态课程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常态;大学英语;生态课堂;失衡现象;构建对策

生态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构建研究,主要从当前教育新语境下出现的问题来探讨其根源,特别是对于教师、学生,以及课堂环境的变化,如何从平等性、开放性和和谐性微型生态因子之间来优化课堂教学,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优化学生在生态课堂中的主体性,极力从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环境中引导学生互助合作、挖掘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为此,本文将以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构建为课题,将语言教学理念与教育生态学理论作为指导,注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意识、需求、思想、能力本位,提出破解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教育生态学与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研究综述

德国生物学家Haeckel在对生态学进行定义时,提出“生命有机体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科学”,美国教育家沃勒在《教育社会学》中首次提出“教育生态学”观点,将课堂教学界定为师生之间的互动作为生态主体来对待。[1]Tudor和Leather在研究教育生态学中首次与大学英语教学建立关联,Tudor认为语言习得的过程是学习者与社会、自然、人文等环境互动的过程,其中环境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态度、方法等具有重要影响;Leather认为,语言是学习者与社会网络建立的共同体,需要通过与环境的交互来促进语言的习得和社会化。针对教育生态学的研究成果,主要从教育环境的优化上来关注教育生态主体间的关系。我国学者刘森林提出“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周边生态环境的科学,其核心为打造教育的生态平衡”。[2]在对中国知网进行相关课题检索中,以“外语生态课堂”为关键词的论文较少,以“英语生态课堂”为关键词的论文相对较多,且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从文献作者身份及论述方向分析来看,多数研究者为从事一线教育的教师,利用教育生态学理念来指导生态课堂教学的构建过程。需要强调的是,黄远振、陈维振合著的《中国外语教育:理解与对话——生态哲学视域》将外语课堂的生态化研究纳入哲学范畴,并从整体观、互动观、平衡观上来阐述构建生态课堂的必要性。[3]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维方法,教育生态学理论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融合,将构建大学英语生态课堂作为重要课题,以自然界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基础,来探索大学英语课堂中各类微型生态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在传统大学英语运用生态学实践中,教学过程倾向于单方向的非平等关系,教师相对处于权威地位,学生被动接受和服从;在教学价值上对人的本能性、情感及非理性特质受到排斥,更多的体现功利性;在与环境的关联上相对封闭,抑制了学生在认知实践中的主动性。新常态下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构建,要从教师、学生、课堂环境三方面因子中,来洞悉和梳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于合作共生、多元互动、相互依存动态关系的平衡上,更要从人的主体性上来追求课堂教学的平衡。

二、当前大学英语生态课堂失衡现象研究

教育生态系统的失衡不外乎三点,一是生态系统各子要素的发展受阻;二是生态系统各子要素关系失谐;三是生态系统整体功能难以发挥。对于大学英语生态课堂当前的状态来说,总体上还处于不同程度的失衡。具体表现在:结构上的失衡。对于系统的稳定性需要合理的结构来支撑,而大学英语生态课堂尽管经历了较长的实践磨合,系统相对稳定,但其显露的一些惰性,特别是对于生态环境因子的变化,导致生态课堂各主体的把握难度增大。如教师的课堂知识教学水平、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学习动机变化、师生的信息素养、多媒体及教材资源的整合等等,都成为制约生态课堂系统的重要“变量”。细化来看,对于生态主体间的失谐,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等关系的变化,教师在新的建构理念指导下,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不一致性,如何从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强化学生的自主性,面对部分学生的不理解如何变换教学方法,特别是信息化语境下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缺乏,知识传递中对师生交互的不畅与失调,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营造,长久以来学生被动听课、习惯于沉默的思维方式,也不利于从教学过程中来拓宽教育空间。功能上的失衡。生态课堂教学系统是由多组关系形成的统一整体,对于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构建来说,主要从生态育人功能上来建立具有较强语言应用能力的英语人才。[4]多年来对生态课堂的研究,从关注生态主体的成长、关注课堂教学模式的生态性和科学性上,着力优化各生态要素之间的自我调适。如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重视课堂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运用,加大对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化,做好学生求知积极性的启发,解决生态课堂遇到的各类限制因子。

三、新常态下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构建路径研究

新常态下构建大学英语生态课堂,需要从各生态因子的引导下,遵循生态性、人本性、系统性要求,凸显生态课堂各因子的主动性,尤其是从环境的营造上来促进师生之间的多维互动。

(一)注重教学理念的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新常态下的教育改革在不同教育理念的渗透下,各高校从师资、教育技术及课程资源的整合上,通过学习来树立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教学思想。对于过去重教轻学的教育认知,要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灌输思想的束缚,多从学生视角来分析如何学习,如何从课堂主动性上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英语学习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学会的,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要从自我潜能的激发中掌握学习方法,由学习者自身来完成相应的教学活动。从课堂学习模式的控制上,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营造开放性学习环境,让学生从时间、空间上感受学习方式的开放性,针对语言点的讲解,以及语法结构的分析,要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渗透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个性化学习,激活学生的学习体验,特别是在学生探索及发现精神的启发中,融入研究性学习,组织学生从知识探究中来增强趣味。

(二)构建分级培养目标,形成差异化课程教学体系

教育生态学倡导多样性教育,而分级分类思想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教育生态个体的自主性,实现课程教学的差异化配置。需要强调的是,针对当前高校学生人数的剧增,在传统分级分班组织下,对于课程教学内容及课程组织实施,需要从大学英语教育目标的细化分解中,满足不同条件下的学生需求。如有些学生英语水平较高,在制定课堂教学策略上应该体现了难度差异;针对班级人数多少的限定,通常情况下口语班级人数为15-20人,综合英语班级人数为30-35人,听力课程班级人数为50人,以合理的人数来确保班级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在课程分层教学上,结合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对于课程内容进行重新分层,凸显英语语言技能、语言文化、语言应用、专业英语等差异性,确保不同层级的学生获得充分的训练。如结合生源英语水平的差异性,应该从课程设置上体现层次性,既要做好校本课程的层次性,还要兼顾网络教学的多元化。对于综合类英语教学,要从听说训练、科技翻译、跨文化交际、高级阅读、写作等方面进行差异性增删,突出学生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不同比例的课程类型及内容。

(三)整合立体化教学资源,构建多维互动教学环境

新常态下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对教育资源的整合提出新的要求。传统教学资源因教师、教材的局限,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更需要拓宽立体化知识建构路径,依托教材、光盘、网络信息资源及多媒体课件,来实现教学知识的相互联系与并购。纸质教材以简便、直观等优势,在体现教学理念上应该与多媒体信息资料进行统合,打破传统知识讲授的课堂局限,利用多类型的声像资料来打破课堂教学的时限性,增强知识点的维度,特别是对于重难点知识的细化与展开,围绕网络教学资源来克服教师单纯讲授的不足,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评价创造条件。课堂教学环境是离不开“教”与“学”,生态课堂中的交互是多维的,如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等等之间的交往互动,其关系越复杂,影响生态课堂的因素就越多,而构建多维互动的必要性就越强。如对于课堂内部环境的营造,需要从教室的环境布置、师生的英语水平、班级学风的树立上来打造师生共建生态课堂。针对学生集中坐在教室后排问题,要鼓励学生往前排就座,化解学习英语的消极情绪;针对课堂氛围沉闷问题,需要变换课堂教学方式,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来缩短两者间的心理距离。

(四)强化师生的角色地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大学英语生态课堂在构建中要注重对师生角色的定位,突出教育生态学理念所倡导的权利、义务、行为模式的规范。生态课堂关注对生态因子间关系的整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要从课堂教学资源的整合中,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对教学问题的呈现和分析,引导学生从中来发现知识、获取知识体验,促进学生语言习得和个性养成。需要强调的是,在生态课堂的组织过程中,教师要从生态视角来构建师生与学习环境的交互,特别要从课堂知识的理解与建构上,活跃课堂氛围,增进师生情谊渗透,多从信息媒体、网络资源优势上设计课堂教学任务,利用师生间的互动、角色扮演及讨论交流来激活学生的认知情感,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实效。

四、结语

大学英语生态课堂在构建过程中离不开多元多向教学评价,并从评价反馈中来调控教学行为,激发师生教学积极性。因此,在构建多元多向评价体系时,要从教学评价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上,针对教学对象的多元性和教学内容的多样化,着力从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的评价中,突出对学生主体性的测量,如情感、态度、个性、潜能、知识水平等方面的评价,进而提出改善教学环境的积极对策,修正教学方法,实现生态课堂的调谐关系。

(注:本文系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新常态下的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湘教通[2015]291号541)

参考文献:

[1]林春惠.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生态角色”的有效定位[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98-199.

[2]康淑敏.教育生态视域下的外语教学设计[J].外语界,2012,(5):59-67,78.

[3]刘芳.大学英语生态化教育与课程生态化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2):57-58.

[4]李红梅.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和谐英语课堂构建[J].蚌埠学院学报,2015,(1):117-121.

猜你喜欢
构建对策生态课堂新常态
绿色环境管理体系视角下的高校档案馆构建研究
小学六年级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对策分析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高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研究
中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对策分析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