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象似性和语言的经济性

2016-03-15 10:55许红娥
关键词:多义经济性原则

许红娥

(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黄石435002)



语言的象似性和语言的经济性

许红娥

(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黄石435002)

语言的象似性和经济性都是揭示语言规律与认知规律之间关联性的语言原则。象似性原则有利于实现语言的经济性,是语言经济性的体现形式;语言的经济性也体现了语言结构与认知经验之间的象似关系。在释解语言规律时,象似性和经济性具有一致性和互补性,但在竞争动因下,象似性往往被经济性所磨损。

象似性;经济性;一致性;互补性;竞争磨损性

一、研究背景

认知语言学家研究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描述和解释语言的系统、结构、功能以及这些功能如何被语言系统所识别,而语言的象似性和经济性对于解释语言的这些属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言的象似性是指语言符号形式和语言所指意义之间的一致关系,这是对索绪尔的语言任意性的挑战和补充。为阐明这种一致关系,认知语言学家提出了很多象似性原则,如邻近象似、距离象似、顺序象似、数量象似、对称象似、隐喻象似等等,这些原则从不同层面揭示了语言符号或语言结构与认知经验之间的对应性。

语言的经济性是指在言语交际效率的前提下,说话双方为减少言语活动中力量的损耗,对语言作出合乎省时省力的经济安排。口语发音的连读、弱化现象,词汇层面短的高频词、简化词如合成,拼缀以及一词多义,句法层面的SVO语序、疑问句式等都属于语言经济性的表现。

显然,语言的象似性和经济性都体现了语言与认知的关系,都从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语言结构与概念结构的映照关系。语言的经济性体现了认知的经济性,这是语言结构映照概念结构的一个方面;而语言的象似性体现了认知的很多方面,也包括经济性即“经济象似”,且语音象似、数量象似、顺序象似、隐喻象似等都是语言经济性的一种体现;但象似性也不可能完全解释语言的经济现象如一词多义。刘瑾(2011)说:“没有经济性原则,语言的象似性则无法实现,无法以简洁的表达方式进行言语交际。”这句话未免有些绝对,但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语言的象似性和经济性之间的关系。

Haiman(1983)在《象似性和经济动因》中以洋泾浜语以及1985年在《自然句法:象似性与磨损》中以-ing小句为例探讨了语言的象似性和经济性的竞争关系,认为形式的缩减(即语言经济性)可能是概念促动的,也有可能是频率或熟悉度促动的。Haspelmath(1993,2008)研究声称,缩减完全是频率而非意义促动的。2008年Haiman又在In Defence of Iconicity中否认了 Haspelmath(2008)所提出的“‘频率象似’(frequency)对语言经济性阐释的假设”,并论证指出,“‘频率象似’本身不是认知性解释,而只是对语言的还原”。Haiman(2008)还认为,数量象似(quantity)、复杂象似(complexity)、集中/距离象似(cohesion)都是解释语言经济性的重要原则,而Haspelmath(2008)则认为,由数量象似、复杂象似、距离象似所解释的语言现象实际上最好由经济性原则来解释。

Haiman和Haspelmath的象似性和经济性之争一直就没有得到圆满解决,许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探讨语言的象似性和语言的经济性,如张敏先生在《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就以汉语名词短语为例谈距离象似动因的竞争和减损问题,但语言的象似性和语言的经济性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认知语言界悬而未决的问题。

二、语言象似性和经济性的一致性

自齐夫(1949)提出“省力原则”以来,“语言经济性”的话题一直倍受国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Martinet 1962,Chomsky 1965,Saussure 1974,Grice 1975,Laurence Horn 1981,Leech 1983;Kasher 1986,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 1986,Levinson 1991,熊学亮1997,王力1958,高名凯1963,吕叔湘1980,伍铁平 1993,向明友 2000,2002,史维国 2008,2014),这些观点从不同层面对语言经济性展开论述,尽管有些侧重语言经济性的表现形式和原则,有些侧重语言经济性与明晰性之间的关系,有的侧重语言经济性的运作机制,更多的是侧重语言经济性与言语交际的效率,但总体上是从语用的角度进行分析,且这些观点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点:一是表达中用词量要尽量少,二是语言交际的效度要高。史维国则将经济原则简单概括为四个字“简约、省力”(史维国:2014)。魏晓斌(2010)则把这些语言经济观归纳“以最小的认知代价换取最大的交际收益。”海曼(2008)在《经济性和象似性的磨损》中提出了两种语言经济性:词形经济性(paradigmatic economy)和句法经济性(syntactic economy),并指出,词形经济性可以用来解释人类语言中近义词(synonymy)和同音/同形异义词(homonymy)。这种经济性不仅仅和象似性是一致的,而且被清楚地证明有“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同构关系(isomorphism)。所以,语言的经济性不仅与语用有关,更与人类的认知息息相关,在很多方面与象似性是一致的。

许多学者在研究语音象似性时发现拟声词、语言联觉是语言象似性最直接的体现,更是语言经济性的体现。拟声词是被语言学家包括 Saussure,Leech所公认的语言象似性现象。但拟声词的产生也反映了人们省时省力的认知原则,尤其是拟声词往往还具有跨国度和跨文化的共性,是语言经济性有力的体现,如猫的叫声,汉语是“喵喵”,英语是“meow”。很多学者也证明很多语音组合如sl-模拟“滑”的声音,所以与之相关的词如slip,slide,slither等均含有“滑”的意义;-ump模拟撞到某物而发出的“砰”的声音,所以bump,dump,plump,slump,thump等都含有“撞击”之意,这种组词方法显然也是语言经济性使然。从词汇层面而言,英语中的词缀法如由-er后缀构成的teacher,farmer,worker,singer等表职业的名词,复合词如underground,underway,undergraduate,underwear等,汉语中的形旁和声旁造词法如“从,众,丛,纵,從”等,“旁,磅,榜,傍,膀,镑”等都是典型的语言象似性,也是人类追求“省时省力”的体现,这也论证了前面海曼关于“词形经济性”之说,即这些语言现象体现了语言象似性和语言经济性的一致性。

海曼不仅研究了词法象似性,也深入探讨了句法经济性。海曼(2008)认为,数量象似(quantity)、复杂象似 (complexity)、集中/距离象似(cohesion)都是解释语言经济性的重要原则;尽管语言的经济性和象似性总体上存在着“动因竞争”,但他们也是和谐共存的,这一观点也阐述了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复杂关系。张敏(1998)的数量象似观“相对简单的概念普遍由相对简单的语言形式表达,而相对复杂的概念则普遍由相对复杂的语言结构表达”从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语言的经济观。为了省时省力,人们总倾向用少的语言表达简单的概念。Givon (1979)也指出:多的,重要的,不可预测的,间接的信息量,句子的成分就越多,句子结构也越复杂。反之亦然,即简单的,熟悉的,可预测的事物所需的语言符号也更少。语言符号数量越少,所消耗的时间和体力也越少,所以部分数量象似性也是语言经济性的一种体现,也可以用语言经济性来解释。Givón还认为,词序较特殊的句子,如将对比成分、疑问成分、强调成分置于句首,也是遵循“将说话人急于表达的、对听话人而言预测度较低的信息首先说出”的顺序象似原则。这样的排列顺序同样也符合说话人和听话人省时省力的认知习惯,所以也体现了语言经济原则。“顺序象似性的认知基础是按事件发生顺序叙事,符合人们直接挑檐的认知规律。”(何自然2006:93)同样,最普遍的SVO句式的排列顺序也符合“施事者-DO-受事者”的认知顺序,提取信息就比较容易,所需的认知加工量也比较小,这种顺序最容易处理加工,所以具有很强的经济性。

此外,隐喻象似如“Life is a journey”是利用一个具体概念(journey)帮助理解一个抽象概念(life),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魏晓斌运用罗施(Rosch)的范畴观证明,人类抽象的范畴化思维方式极大地降低了人类认知的复杂性和语言表达的复杂性。魏晓斌(2010)认为,范畴化思维不仅是认知经济原则,也是语言经济原则的基础,且认为这一观点与“范畴象似性”观点不谋而合。何自然(2006:94)指出,“象似性原则最有利于实现经济性,无论是语符数量,还是顺序方面,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三、语言象似性与经济性的互补性

无论是语言的任意性、象似性还是经济性都是语言学家不断探索“体验感知”和“认知结构”之间的关联性的一种语言规则,但由于文化、认知的差异性,人类的语言现象很难用某一个原则进行释解。

索绪尔认为,在词汇层面任意性是最明显的,如“桌子”“rain”的符号形式和其内容之间存在着任意性,但象形字如“雨”和拟声词“click”与它们所指的意义之间具有象似关系,同时也具有经济性。那么,在探讨语言的经济性时,向明友举了一个经典的例子:Sir,we welcome you to our city.This is a“No Parking”area.You will enjoy your stay here if you pay attention to our street signs.This note is only a reminder.向明友认为这则告示完全可以减缩为“No Parking”两个词,然而出告示者却故意用了这么多的词,这显然不符合语言经济性“省时省力”的基本原则。向明友、刘谨等用“优化配置”的语用原则解释了这一语言现象,本文不作评价。这则告示是语言数量象似性的体现,即多的语言符号一定表示多的意义和多的信息。何自然(2006:93)认为,“数量象似性的认知基础是:语符数量一多,就会更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心智加工也就较为复杂,此时自然也传递了较多的信息。”这则看似“啰嗦”的告示首先以一句问候语“Sir,we welcome you to our city”表达了对司机的友好态度,让他产生一种愉悦感;同时,作者又用了“enjoy”,“if…”,“only”等非常委婉的方式提醒违章车主注意自己的交通行为,这使得车主从心理上更容易采纳和接受告示内容。所以,本文认为,这里多的语言符号是为了传达了多的概念意义,起到了强调信息,突出主题之意,应该属于语言的数量象似性而非经济性的“省时省力”原则。虽然经济原则包括语言简洁和交际效率两个方面,但本文认为“语言简洁”是经济性的必要条件,“交际效率”是语言经济性的结果,所以这则告示用语言经济性来解释并不合适,而用数量象似性解释更加科学,这也说明了语言经济性和象似性在释解语言现象方面具有互补性。

象似性的核心思想是“One form,one meaning”,但莱昂斯(1995)提出“自然语言中不仅没有也永远不会有‘一词一义’的现象”的论断。所以,“一词多义”是存在于所有语言中的普遍现象,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一词多义”不仅减少了人们造词的困难,也降低了人们交际的障碍,成为人们认知世界的便利方式。显然,象似性的“One form,one meaning”在论证“一词多义”现象是行不通的。许多学者用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来解释“一词多义”是很有道理的,比如作为原型意义的身体部位“头”,无论是通过“家族相似性”还是通过隐喻形式,都进行了广泛的语义拓展,从而形成“墙头”“山头”“零头”“领头”“班头”“交头接耳”“点头哈腰”等等,所有的这些词的理解都离不开它的原型意义或基本意义。所以,“一词多义”无论是属于原型范畴还是隐喻范畴,但同一语言形式被赋予多种含义就大大减少了基本词汇的数量,从而减轻人们造词、记忆和理解词汇的负担,也都是以语言经济性为出发点的。可见,语言的经济性是解释“一词多义”现象最好的方式,也弥补了语言象似性不能释解“一词多义”现象的缺憾。Edbert Fortuin(2011)曾用语言的象似性,交际的经济性和使用频率解释了俄语中不带从属连词的并列条件句式,同样体现了语言的象似性和经济性的互补性。

四、语言象似性和经济性的竞争磨损性

从前面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语言象似性现象都可以用经济性来解释,或者说,象似性原则最有利于实现经济性,因为象似性是利用语言符号和概念之间的相似性来认知事物的,这很显然降低了语言理解的难度,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尽管象似性和经济性存在一致关系和互补关系,但总体上存在着“动因竞争”。

Haiman(1983)在《象似性和经济动因》一文中指出,“象似性可能被一些附加符号以及这些符号的使用所磨损,且这些符号的使用最终是由于经济性所促成”,比如洋泾浜语(pidgin)。洋泾浜语是指不同语言的人在交往过程中由于不太熟悉对方语言,而简单地将两种语言混用而产生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洋泾浜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全面简化,是一种经济实用而简便的语言。Haiman认为,“象似性特征在洋泾浜语上体现是非常明显的,其语素减少,语法一致性消失,形态和语义标记相等,基本词汇减少”(Haiman:160-161)。Givon(1979)也指出,洋泾浜语中的粘着语素的相对缺少以及词形变化的缺少,导致了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一一对应关系。如“三本书”的洋泾浜英语就是“three piece book”,与标准英语“three books”相比,虽然多了一个piece,却与汉语中的量词“本”形成对应,“three piece book”也与汉语“三本书”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具有极高的象似性特征;但是,在该短语中的book少了复数词尾-s,这就使得该语言结构的象似性被磨损,其动因就是受到了语言经济性的驱使。另外,洋泾浜英语“long time no see”就是“It is a long time not to see you”的经济形式,但与其汉语表达“长时间没见了”也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具有极高的象似性,但句中一些不太重要的成分如形式主语结构“it is…”、不定冠词“a”和不定式标记“to”的省略也是语言使用者出于经济的诉求。

五、结语

语言的象似性和经济性都体现了语言与认知的关系,都从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语言结构与概念结构的映照关系。语言的经济性体现了认知的经济性,这是语言结构映照概念结构的一个方面,但认知的经济性在语言上有很多表现形式,如语音中的连读、弱化,词汇层面的代词的使用、一词多义、省略语、不同形式的构词法,句法层面的各种构式如SVO句式等;也有很多的实现方式如象似性、概念隐喻、原型范畴化等。语言的象似性体现了语言形式与语言概念之间的一致性,语言的象似性也在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均有体现,如拟声词、语音联觉、象形字、复合词、很多不同的句式现象等,且语言的象似性体现了认知的象似性,如数量象似、顺序象似、标记象似、隐喻象似等,这些象似性不仅是语言经济性的一种体现,也有利于实现语言的经济性。但象似性也不可能完全解释语言的经济性现象如一词多义;语言的经济性也不能释解所有的象似性如数量象似性、频率象似性等,所以,语言的象似性和经济性不仅存在一致关系,还存在互补关系。但在象似性和经济性的竞争中,语言的象似性往往被语言的经济性磨损,从而降低了原先较高的象似性。

[1]Chomsky,N.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M].Cambridge:The MIT Press,1965.

[2]Edbert Fortuin.Iconicity,Economy and Frequency:the paratactic conditional perfective present construction in Russian[M].Russ Linguist,Springer,2011

[3]Givon,T.Isomorphism in the Grammatical Code[M]//In Raffaele Simone(Ed).Iconicity in Language.Amsterdam:Benjamins,1979,1994:23-24.

[4]Haiman,J.In Defence of Iconicity[J].Cognitive Linguistics,2008 (19):35-48.

[5]Haiman,J.Natural Syntax:Iconicity and Erosion[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9.

[6]Haspelmath,M.More on the typology of inchoative/causative verb alternations[M].In Causatives and transitivity,ed.B.Comrie &M.Polinsky,1993:87-120.

[7]Haspelmath,M.Frequency vs.iconicity in explaining grammatical asymmetries[J].Cognitive Linguistics,2008(19):1-33.

[8]Klaas Willems&Ludovic De Cuypere.Introduction:Naturalness and Iconicity[M].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8.

[9]Martinet A.Economie des changements phondtiques[M].Berne:Francke,1955.

[10]Rosch E,Lloyd B.Cognition and Categorization[M].New York:Lawrence Erlbaum,1978:28.

[11]Zipf,G.K.Human Behavior and the 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An Introduction to Human Ecology[M].New York:Hafner,1949.

[12]高名凯.语言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

[13]何雅文,许亮华.语言经济性原则下的言语交际认知思维模式探微[J].长春大学学报,2010(11):54-56.

[14]何自然.认知语用学——言语交际的认知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85-100.

[15]胡剑波.也谈语言配置的新经济原则[J].外国语文,2010(5).

[16]刘谨.“简化”还是“优化”——论语言的经济性[J].安顺学院学报,2011(8):25-27.

[17]吕叔湘.语文常谈[M].上海:三联书店,1980.

[18]史维国.汉语研究应重视“语言经济原则”[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4).

[19]宋德生.语言经济原则对英语进行体表将来结构的诠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2).

[20]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21]魏晓斌.关于语言经济原则的反思[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9):97-100.

[22]向明友.论经济分析的可行性——经济分析语用学探究之一[J].外语教学,2000(7):3-8.

[23]向明友.论言语配置的新经济原则[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5):309-316.

[24]徐正考,史维国.语言的经济原则在汉语语法历时发展中的表现[J].语文研究,2008(1).

[25]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53-154.

[26]钟姝娟.从“吃”开头的VO式词语看思维的隐喻性与语言的经济性[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8):49-50.

责任编辑:王飞霞

H0-05

A

1004-941(2016)02-0165-04

2016-02-16

许红娥(1970-),女,湖北京山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多义经济性原则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经济性探讨与分析
基于经济性和热平衡的主动进气格栅策略开发(续2)
基于经济性和热平衡的主动进气格栅策略开发(续1)
讨论如何提高建筑电气设计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试论成都方言的社会称谓语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维吾尔语动词“t∫iqmap”多义范畴的语义延伸机制
《锦瑟》赏析
多车道自由流技术在多义路径识别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