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成春
(哈尔滨市社会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浅析我国协商民主的文化发展
表成春
(哈尔滨市社会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10)
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我国人民民主的这一重要形式所体现的哲学智慧与思维方式,来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具体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实践。可以说,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并初步形成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并在现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培育和推动下更加完善。
我国;协商民主;文化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并初步形成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并在现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培育和推动下更加完善。
“协商”的要义是指各参与政体通过平等讨论和对话,共同参与宪法规定的,有关事项的决策并直接或间接参与国家治理,以求同存异、维护国家根本利益,这种政体平等的原则,尊重多数,也照顾了少数,程序合法,结果认同。在相互理解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求最大公约数。对我国社会主义而言,“协商”并不是一个新造或舶来的词汇,在中华民族的话语系统中,“协商”的本意就是“大家商量以便争取和采纳大多数意见”,在此意义上讲,协商的前提、协商的过程无不贯穿着中华民族经典性的文化密码,影响最大的包括中华文化传统系统与哲学智慧以及持中道求和谐的思维方式。
近年来,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基本共识之一,就是认可中华文化的经典特色在于重“群”、重整体、重“大同”,这一价值取向背后深沉的文化根由,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系统与哲学智慧。世间万物都是“相成”“相济”的,人与人之间也是可以相互感通、圆融的,正是“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哲学命题中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人际伦常中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体现的都是推己及人、感同身受、相互理解、对话沟通的感觉、感受、同感,其核心理念就是: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我,成就自我是在成就他人的共生关系中实现的。
中国哲学智慧基因不仅使得国人在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时通融有余,而且易于将哲学智慧转化为政治智慧和生活智慧,也易于在中华民族亘古生生不息的哲学智慧与现代协商精神之间构建穿越漫长时空隧道进行对话的精神通道。现代协商精神强调政体之间的对话协商沟通与互动,从而建立政体间的相互认同与协商,并最终建立起一种比较理想的人际关系与认同、同感、共处和谐的状态。中国古老的哲学智慧恰恰最擅长在多元民族差异中寻求理解、尊重、体谅、沟通、对话和协商,最终求得共识与共处,这既是中国智慧之长,又是协商之所以可能、共识之可以达成的基本前提。中国语境中的“协商”渊源于此,而不是西方特色的“二元思维”。
中华文化另一特色就是思维方式上注重中道中和、和合和生。“中”“和”“生”蕴藏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奥秘,奠定了现代协商精神的文化基础,也为协商对话中具体处理“多”和“少”的关系、基本实现“多中求和”以及“度”的把握,提供了独特有效的和谐思维。中华民族先哲们先后以“中道”“中庸”“中行”等表述中道,阐释适度、不偏激、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的思维状态,并把中道、和谐联系起来,提出“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把中道和谐视为天地万物良序互动的法则。
持中道,求和谐,谋发展。在社会大变革大创新的历史背景下,这种中道、和谐思维方式对于正确看待社会矛盾,合理协调不同声音不同观点不同建议就是正确处理多元关系,避免激烈的冲撞,实现社会和谐,促进社会良序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正是今天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能够在多元性文化对话中求和谐、求合作、求共存、求共发展的协商思维得以蓬勃生长的民族理念的基因。
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发展,不仅与中国古代哲学智慧、中国人民习惯的思维方式、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本政治学有着不解之缘,也是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革命文化所直接催生。
正是基于人民解放的历史需要与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在这样的民主道路的追寻中,协商民主是必然选择。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协商民主,其根基在广大人民群众,视人民群众为根本依靠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所创造的群众路线及其文化形式,就自然成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条件和基石。以“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核心内容的群众路线应运而生,是以群众的需求为奋斗的出发点,以群众需求的满足为事业的落脚点的。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群众路线的民主方式几乎是同时期酝酿产生的,二者构成了这一时期政治本质及其实现形式的基本逻辑关系。群众路线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此后无论在革命和建设时期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启的、并事实上实践着的“总民主”。协商民主正是在这样一种革命文化背景中孕育、诞生的。
协商民主的具体产生,也离不开另外一个革命文化要素即“统一战线”,换言之,协商民主得益于“群众路线”与“统一战线”两大革命文化要素的共同催生,而此二者也正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优势的两大重要方面。统一战线作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其实质也是群众路线,二者都是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环境中就开始认真探索和积极推进的民主政治建设的两种实践形式,二者都旨在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实践主体、价值主体地位的树立和弘扬,它们共同催生并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协商民主实践的最初进程。在漫长的革命征程中“共商”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要件。
“共商”即共同协商,是中国共产党协商思维的最初运用,也是最早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和主张。在1924年至1927年的国共合作时期,“共商”得以延续,国共两党在国难当头以政治协商的方式解决主要矛盾,推进了中国社会迅速发展。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更加自觉地注重与其他党派团体和党外人士的协商合作,在“三三制”民主政权建设中,有效地进行了以协商方式建立新型政权的最早探索与成功实践。在“三三制”政权中,不仅有工农代表,还有其他阶级阶层的代表,即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别各占三分之一。这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国家政权,已经具备了一党领导、广泛协商、包容合作等协商民主制度的基本特征,具备了构成多样、主体平等、目标明确、遇事协商的组织特点。“三三制”既是统一战线,也是群众路线,是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实际意义上的协商,也是今天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继承和发展。伴随着中国共产党从早期逐渐走向成熟,党对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和生态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的把握更加科学,对自身政治道路与政治体质的理念的选择,对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综合运用更加清醒自觉。第一届政协召开是协商的结果;协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协商民主最重要、最成功的现实实践;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则标志着协商民主这种全新的协商民主形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之间的双周座谈会、协商座谈会和最高国务会议等协商议事方式,对创新和发展国民经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协商民主已经发展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出广泛、多层和制度化的特点,并且在实践中继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历史的偶然。它植根于几千年一脉相承的中华传统文化,发展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文化土壤,并在现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涵养和引领下,发展成为形式更加完备、方法更加多样、制度更加健全的协商民主制度成为我国社会主义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制度。
(责任编辑:刘亮红)
表成春,哈尔滨市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教授。
10.3969/j. issn.1009-2293.2016.03.005
D627
A
1009-2293(2016)03-0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