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伟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思政部,河南郑州450045〕
双创视阈下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维度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
李志伟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思政部,河南郑州450045〕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来看,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具有修身养性、团队精神、诚恳敬业、自我管理和终身学习几个维度。从这些维度开展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能够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具有现实意义。
双创;大学生;职业素养;维度
在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时期,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方面存在某些不足,诸如出现部分学生好高骛远、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等现象。如何培育大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传统文化有关为人处世的日常行为规范,从不同维度阐释了做人做事的智慧,对我们今天研究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弟子规》提到“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都是关于个人修养的阐述。一个人若具备远大志向,首先就要考虑提升自身素质。知识的积累和品德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人只有经过“苦、劳、饿、空乏”的磨练,才能使身心得到磨练,才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在现代社会中,有一部分人总是把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简单归咎于社会,而不从主观上查找原因,看不到自身存在的不足,甚至连最基本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都没有搞明白。还有人在找到工作后,并不珍惜,以“追求上进”为名,忽视当下的工作,频繁跳槽。追求上进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追求上进的前提必须是干好本职工作。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1]德,就是要我们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身为一名员工,就要忠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修身对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一个不懂得修身的人,必然难以获得周围人的尊重和认可。一个懂得修身的人,即使他能力有限,也同样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历史上的曾国藩,尤其注重修身。从39岁到42岁,他先后担任过五个要职,正是“修身”成就了曾国藩。对于今天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而言,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小社会。如果大学生们注重修身养性,则会在性格上变得谦虚、谨慎,为人处世有素养。那么无论他在学习方面抑或在生活方面,都会赢得周围群体对他的尊重,同时各种机会也会纷至沓来。故此,修身养性,学会做人是职业素养的基础。
新时代下的很多工作,都需要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才能够成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并非都是团队合作精神。“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则是对缺乏团队精神的揶揄。传统文化中的“泛爱众”要求我们对大众要有关怀爱护之心,其实是在讲团结,其中透射出的也是一种团队精神。在现代社会里,工作能力强,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员工往往是企业高薪聘请的对象,因为高效率的团体才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况且,团队的作用是需要每个成员一起来实现的。因此,要成为企业需要的好员工,就要最大限度地融入到团队当中,与团队共赢。换句话说,就是需要自己在做好分内工作的同时,与团队其他成员协同合作。在现代企业中,一项工作的成功完成,往往要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大家在每一环节的积极配合才能够完成。类似于特种兵跨越高墙的训练项目以及足球、排球等体育比赛项目,团队协作精神所起的巨大作用就更加不言而喻。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职业素养的培育,突出团队精神显得至关重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良好的团队精神是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弟子规》中指出,对父母尽孝心,应该从关心父母的饮食起居开始,做到“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在这方面,很多古人的做法让人感动。东汉时期的黄香,就因为孝敬长辈而名传千古,当时人们称赞他“江夏黄香,天下无双”。当今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物质生活的富足,我们虽然不需要再像黄香那样扇席暖床,但他孝敬父母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强调的对父母的敬重,透视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也可以将之延伸至现代人对于工作的敬重。所谓敬业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工作及学习负责的态度。道德则是人们在不同的集体中,为了集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界定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所以,敬业就是人们在集体工作及学习当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工作和学习态度。[2]
《论语》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阐述主要侧重于学习,意指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这里突出了敬业的精神。梁启超说过:“凡职业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因此,做任何事都是一样的,需要具备有恒心、细心和毅力,唯有此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在对待工作方面,要有良好的从业态度,同时具备职业信念,对职业充满敬重和热爱。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在校期间就要培育良好的职业理想,对未来要从事的事业有初步的规划,有远大志向,对将来的职业有向往和追求。除此之外,还要逐步培养良好的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通过在校期间的创业实践或勤工俭学活动,让自己养成职业荣誉感和幸福感。
人们常说:工作靠自觉。其实,生活中真正完全做到自觉的人是很不容易的。《弟子规》在这方面早就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入虚室,如有人。即告诉我们要学会管理自我。所谓自我管理,就是指个体对于自身以及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行为等表现进行的管理。自己组织并管理自己,自己约束并激励自己,最终完成奋斗目标。自我管理具有充分调动心灵的调节功能,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自身潜力,更有效地发掘和实现自身价值。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学校就要历练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这是一种良好的职业素养。[3]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不懂自我管理的人最终只能被淘汰。工作马马虎虎就可以过关的想法,早已不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由此可见,对每一位在校大学生来说,就业之前当务之急就是要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并且学会自我管理。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形成相应的习惯,所谓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此,我们要学会改变态度,重视管理自我。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说过:“有伟大成就的人,向来善于自我管理”。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也曾经告诫后人:“你最大的责任就是把你这块料铸造成器。”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祖祖辈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和美德,特别是在个人的修养和自律方面,人们把自律看成培养个人良好品质的关键。纵观历史,那些极其成功的人,毕生都致力于不懈的自我管理。与普通人相比,他们最显著的不同,就在于他们卓越的自我管理能力。每个人在自我管理中都不可避免会遇到困难,这就要求我们要勇于克服困难,挑战自己。自我管理中对时间的管理尤其重要,每个人管理时间的差异会造成结果的巨大不同。另外,遇到挫折时,要学会不断自我总结,找到受挫的根源,这是下一步成功的起点。自我管理能力是每一位在校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因为我们知道,优秀的企业需要的是能够积极做好自我管理的好员工。能有效进行自我管理的好员工,才能实现业绩的最优化,才能够让企业与员工共同迈向成功。[4]
任何人在人生中取得的成就,都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传统文化中不乏有积极主动、终身学习的典范。启蒙教材《弟子规》开篇就引《论语》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增广贤文》里也谆谆教诲:“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都是在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每5年发展出来的新技术可能就会淘汰过去50年甚至100年里积累的技术。所以,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当代大学生,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能让我们在未来克服工作中的困难,有效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不断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能使自己不断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可以充实自身的精神生活,提高个人生活品质。古人云: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如今世界在飞速变化,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人们若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世界,就要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转变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的“世界终身学习会议”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还特别强调:“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就难以在21世纪生存。”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终身学习需要较强的学习能力。终身学习是企业发展对每一个员工提出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作为双创时代下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更应该把终身学习作为自己的职业素养,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处于主动地位。
总之,高校要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构建大学生职业素养体系,全面提升在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课内课外相结合,搭建读书比赛、校园广播、献爱心等活动平台,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使得大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要求,并成人成才。
[1]于蓉.《弟子规》与职业素养[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79.
[2]彭娟.论高等职业教育职业素养培养目标与结构要素[J].高教论坛,2012(8):35-37.
[3]宋占新.李建成.就业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5(5):28-32.
[4]徐军.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4(11):20-22.
[5]叶浩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中职业素养融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8):56-58.
(责任编辑:樊 霞)
10.3969/j.issn.2096-2452.2016.01.021
G641
A
2096-2452(2016)01-0087-03
2016-01-08
李志伟(1972-),男,河南偃师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思政部讲师,法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