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派”是随着上海城市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个对画坛影响深远的画派。它的艺术现代美是大量采取西洋画技巧,使用色彩、透视、解剖等,偏离以笔墨为中心的传统,成为另类画种。“海派”具有创新观念,它的长处就在于没有过多深陷传统的程式,也没有旧文人画的淡雅、附庸风雅。而是顺应时代的大众审美趣味,进入现代绘画的开放、革新、交融、发展的新境界。
【关键词】海派;西画;中国画;写生;摹古;现代美
一、海派杰出的画家
“海派”这一怀旧伤感名称最早出现在《太平洋画报》上,1840年在鸦片战争后西方帝国主义入侵中国,西洋绘画也随之进入上海,上海的画家不可避免地受到西画技巧的影响,运用西画方法已成为改良中国画的时尚。当时上海城市绘画艺术思潮呈现出多元化,新旧作画观念冲突激烈,在这种环境中发展出新画法是必然结果,早期的画家以任伯年、虚谷、吴昌硕等人为主,晚期的画家有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吴大羽等。海派艺术是对时代的把握、对生活的留恋。人生需要用艺术来慰藉慌乱的心灵,由于西式画法写实思想的影响,海派国画艺术表现的是写形的美感。绘画反映自然,自然生活中的色彩斑斓足够画家用心灵的画笔去描绘它们,“以形写神”是把自然物的形与色经过主观的加工整理后,画出感动观众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任伯年的花鸟画雅俗共赏,画风明显带有西画水彩的韵味,他在人物画上运用明暗技法较多。这与他早年在徐家汇土山弯天主堂办的图画馆学习水彩画、素描、速写、人物写生有关。这必然会影响到他的花鸟画风,他是新式花鸟画法的创立者,把工笔与写意技法融为一炉,创造出一种兼工带写、雅俗共赏的清新风格,其写实技法上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这种把文人画、写意画及西洋画中高度写生的技法和谐地融汇在一起的创新,是近代中国画创作的重大突破,其意义深远。任伯年是开创西洋画融入中国画先河的著名画家。
吴昌硕在画梅花时采用西洋红,这种颜料是开通海运后从外国引入的。吴昌硕以深厚的书法和诗文修养入画,他以大写意花卉名世,他主张作画须凭一股气“苦铁画气不画形”,这里的气具有书法用笔的节奏气势,用笔古朴苍劲,笔走龙蛇,呈现出气势磅礴。吴昌硕本人不仅用色彩不尊古法,还一反文人画温藉、淡雅、空灵的风格,自创出一种大气磅礴的花卉作品。
除了上述二位画家吸收西画技巧作画外,也有位画家受西画构成技巧影响,如虚谷以断断续续的线条构造花鸟、山水别开生面。虚谷一生画的画极少,尤擅长花鸟,其作品个性强烈,章法追求创新。他是现代派花鸟画之父。虚谷抖动的手画出是破碎的线条将自己的思想倾注于画面。他的作品具有冷峻的风格,画幅放射出一种清寒光芒,冷冷逼人。虚谷绘画艺术在于他通过作品抒发蕴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凄清的感情,透过冷峻的外表,使人们看到画家火一般的内心燃烧着情感火焰。引发出诗意般的意境,笔墨有尽,韵味无穷。这种革新的精神,是那些因循守旧,专以临摹为能事的画人所难企及的。
清末画家吴有如,更是将中国画与西洋画结合的范例,他绘有《点石斋画报》《飞影阁画报》,是以上海市民的生活为题材,在画面上明显是受到了西画焦点透视技巧的影响,将房屋、门窗、人物都由近大远小进行描绘布置。其线条紧奏,构图统一而多样。
晚期的海派画家以改良中国画为己任,徐悲鸿认为明清之后国画毫无进步,只知一味临摹,不知写生为何物,画山水没见过真山真水,画人物比例失当,头大身小,衣服不分冬夏,主张融西画之法改良中国人物画,以重科学、重写实的观念和技法使人物画大为改观,所倡导的写实画风影响至今,培养了一大批画家。
留学法国的吴大羽学过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的观念和技法,作画直接采用了西洋画现代派色彩斑斓的绘画风格,而内在的审美情趣却是中国意蕴的,他所采用的用笔方法如同书法用笔:洒落、放肆、超脱,神采飞扬,趣味独特,創造了新的绘画语言,他从野兽派到抽象派的发展道路上寻找出特殊画法。刘海粟从法国回到上海后办美术学校,开写生男女人体的先河,被风气已经很开放的上海世俗社会不为理解,认为是流氓画,差点被军阀枪毙。
二、吸收众家之长,推动绘画发展
在清末画坛摹古风大盛之际,海派画家却没有这样做,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并带来各自地方的传统文化,由于通商口岸的特殊气氛与大众性文化的蓬勃发展相互交融,以及西洋画的引入,使作品多了些西洋文化的面貌,少了些摹古的模式。他们认为绘画的真实不在于视觉的真实与色彩的华丽,而在于表现人格和生命,造型高于摹形。艺术目的要满足人类的情感,而不仅仅是宗教与政治的工具。这种地域文化与大众审美趣味组成了海派独有的审美特征。“海派”有大量的书法、篆刻、花鸟画作品存留到现在。
写生自古就是国画创作的重要手段。从宋朝的许多作品都可以看出是以写生为主,如宋代赵佶的作品《芙蓉锦鸡图》线条流畅简练,笔锋饱满圆润,晕染浓淡适中,形象准确,布局巧妙,令人感叹其观物工夫的精到,可见宋朝画家写生的能力。
现代画坛上,大力倡导引进西方绘画写实素描与水彩艺术,注重在作品中灌注这种思想,讲究不仅要临摹古画还需要对景、对物写生,此举的目的在于强调对物象“形神”的准确把握,以期达到造型能力的提高,完成形神兼备的写生过程。这样的作画结果使作品既外形准确洗练,又能淋漓尽致地发挥画家的主观创造意识,获得浑然天趣、清润秀雅的效果。
海派的艺术,在于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从而熟悉生活,掌握各种对象的结构特征与运动变化的规律,而又不受这些规律的限制,通过丰富的想象,大胆地夸张取舍,用精简的笔墨、色彩描绘出瞬间的动态,能很自然地描绘出真实、概括、神韵的花鸟形象来。简言之就是要求“形神兼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它给人的启示是现代绘画的进程不可逆转,千年不变的传统中国画的局势已随之打破了,在世界范围内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如果百年前的“海派”画家开拓出新的国画风格,它有着开放、大众、现代、交融、革新的精神,引领了创新示范,那么今天的中国画家面临着更重要的创作课题,就在于如何对传统绘画进行梳理与继承,并创作有现代生活气息的中国绘画,这是时代的要求。作画不仅要继承,还需要创造。“海派”在作画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都会流露出画家自身的气质与修养,对美的感悟、升华与创造。
结语
总之,中国画的创新手法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工笔、写意、没骨等技法的综合运用,点线面位置的转换,造型的夸张变形等方面都大有文章可做。大量的西画艺术形式为人们打开了眼界,应该在保持我国民族审美意识的情况下,吸收和借鉴有益的东西,丰富作品的技法,不拒绝西方文化中的长处为我所用,吸收西画只是一个方面,而不是“海派”创作的全部,“海派”绘画作品的丰富内涵,不仅有形式上的新奇,即使现在看,也是很具有生命力的。
参考文献:
[1]李一.中西美术批评比较:中西美术比较十书[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
[2]俞剑华.国画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谭平,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