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子彬(北海市卫生学校,广西 北海 536000)
中职语文课前3分钟演讲的探索
岑子彬
(北海市卫生学校,广西 北海 536000)
针对中职生口语表达能力弱的特点,分析语文课前3分钟演讲的作用,并提出实施方法。
课前3分钟;演讲;语文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目前,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注重动手能力,但却忽视表达能力的培养。许多学生练得一身好本领,但是在与人沟通方面却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声音小、表达不清楚、逻辑混乱,个别学生甚至不敢出声说话。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锻炼其口语能力、建设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笔者将课前3分钟演讲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入中职语文课堂。
1.1锻炼学生胆量
笔者曾经问过很多学生在进中职学校以前有没有上讲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讲话的经历,大部分人说没有,而且表示自己以前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现在,有了课前3分钟演讲,很多学生有了上台说话的机会。虽然第一次上台时他们手足无措、语无伦次,甚至不敢抬头直视他人,但是在第二次、第三次演讲之后,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更令人惊喜的是,有些学生从开始时的低头默读到后来能与他人互动。
1.2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次课前演讲学生都很踊跃,短短的3分钟演讲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了能得到大家的赞扬,演讲者在课余时间做了大量功课,表现欲在课堂上得到了满足,课堂上多了掌声,学生情绪被调动起来。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继续保持高昂的情绪,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课堂上师生互动大大加强。活跃的气氛延续到整节课结束,教师不再苦恼于课堂沉闷,不用再苦思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
1.3增加阅读量,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为了做好演讲,课余时间不断翻阅各种资料,随着涉猎范围的扩大,他们的阅读量不断增加,无形中也积累了写作素材。很多学生为了能顺利演讲,课下还精心组织演讲稿,反复修改,锻炼了写作能力。
2.1演讲顺序
演讲一般按座位顺序进行,从第一位学生到最后一位学生,笔者本着“一个都不能少、人人都有份”的原则,想方设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前3分钟演讲中来。演讲一般控制在3分钟以内,要求尽量脱稿,声音洪亮,配合手势,富有感染力,可以与其他学生互动。
2.2演讲内容
演讲内容不设限制,只要健康即可。学生可以讲故事、诵美文、讲述生活中发生的小事、点评时事热点,也可以畅谈人生感悟。
2.3演讲点评
每位学生演讲结束后,教师和其他学生都要及时点评,先让学生做观察员进行点评,然后教师再做点评。点评以鼓励赞扬为主,辅以中肯的改进意见,让学生不断进步。这样循序渐进,教师的要求一次比一次高,学生的表现也会一次比一次优秀。
3.1转变教学观念
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以往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感到厌烦。语文教学中,学生应该始终处于主动参与、乐于其中状态。课前3分钟演讲为整堂语文课注入了活力,学生的表达欲被释放,思维的火花被点燃,课堂教学变得轻而易举且富有成效。
3.2循序渐进
中职生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口语表达能力欠佳。刚开始演讲时,教师的要求一定不能太高。“要我说—我要说—我能说”是笔者的思路,即先鼓励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开口说话;接着促使学生主动要求演讲,积极参与其中,体会到演讲的乐趣;最后掌握演讲技巧,逐渐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笔者把这3个阶段融入一年的语文课程来推进,连续性的训练使教学效果更好。
3.3创新课前3分钟表现形式
课前演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但是演讲并不是唯一能提高这一能力的方式。从一开始,笔者就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采用多种形式展示自己,如演讲、说相声、演小品、讲故事,或者与他人合作完成一个语言作品。灵活的形式让学生更加努力地为每一次上台做准备,也更加期待自己一次比一次精彩的表现。
G421
B
1671-1246(2016)15-00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