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珍
(重庆市医药学校,重庆 468000)
基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的中专护理专业儿科护理学教学探索
姚珍
(重庆市医药学校,重庆 468000)
根据新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调整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堂教学效果,为学生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奠定基础。
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儿科护理学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针对护士执业所必需的护理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的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是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同时其通过率也是衡量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着学校的招生及毕业生就业[1]。儿科护理学作为临床学科,是其考核科目之一。如何使学生掌握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2011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试行)》(简称新大纲)发生重大变化。依据新大纲变化我校对护理专业课程进行了调整,将中专护理专业的“2+1”模式改为“1.5+1+0.5”模式,即将原来的两年在校学习和8个月的临床实践调整为在校理论学习1.5年、临床实践8个月和在校培训0.5年。教学模式由原来的“理论学习+临床实践”转变为“理论学习+临床实践+巩固理论”,有利于学生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理论知识,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提升综合素质,为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打下坚实基础。
我校以2012级护理专业5、6班作为改革班,将四学期的理论课程调整在三学期完成,第四学期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实习;同时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内容进行调整,减少了部分文化课学时。
2012级护理专业5、6班教学模式的调整必然给两个班的学生带来冲击,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是决定改革是否可行的关键,因此应慎重选取教师队伍。要求教师随时掌握学生心理动向,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讲述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性,让学生主动接受改变,投入到繁重的理论学习中,只有将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位才是教学成功的保障[2]。作为儿科护理学教师,必须熟悉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变化,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熟练掌握儿科护理技能操作,密切关注儿科新进展。不仅如此,专业课教师应定期到临床岗位锻炼,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并将本学科的新技术、新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同时还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有机结合,拓宽学生知识面,强化学科间的联系,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在认真分析研读新大纲后,对儿科护理学知识点进行总结,新大纲增加的考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脐炎,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低钙血症,小儿气管异物;修订了小儿保健。针对以上新增和修订知识点,结合原考点,笔者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如将小儿年龄分期特点和小儿不同年龄期的保健特点进行整合,讲完小儿分期之后立即将保健特点告知学生,增加知识的条理性和连贯性;将小儿腹泻和小儿液体疗法整合,学习小儿腹泻如何进行水电解质纠正、如何调整酸碱平衡后,立即讲解小儿液体疗法中补液原则及护理,并给出具体临床案例,让学生将所学运用到临床案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对于新增考点,笔者将其放在患病新生儿护理章节中,而不是放在最后补充讲解,在教材原有疾病的基础上继续讲述新增考点,使学生的患病新生儿护理理论知识系统化。
由于中职生普遍基础差、底子薄、学习主动性不强,加之2012级5、6班又缩短了理论学习时间,课程压力大,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就显得极为重要。因此,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就成为需要突破的重点。基于此,笔者对儿科护理学教学进行了如下改革。
4.1图示法
由于学生对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专业课掌握得不好,再加上理解能力差,所以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遇到关于解剖、生理相关知识时采取图示法进行讲解。例如: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章节中,涉及的体循环、肺循环知识学生大多遗忘,在讲解疾病之前,用简单图示让学生熟悉心脏的结构,尤其是4个腔隙及循环途径,利用PPT展示、黑板简笔画加深学生印象;在讲解先心病时,先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正常心脏结构并指出病变部位。图示法直观展示的特点,使学生印象深刻。
4.2表格法
儿科护理学中一些内容多而繁杂,又是考试重点,将其表格化,既总结了知识点又加以对比,容易记忆。例如:针对小儿腹泻中轻度、中度、重度脱水的定义,丢失的液体量,尿量,神志,皮肤弹性,眼泪等,整合小儿液体疗法中轻度、中度、重度脱水的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将其汇总在一个表格中,让学生对三型脱水的特点一目了然,有利于进行前后知识的整合,从而明确治疗方法。
4.3案例教学与情景模拟结合法
儿科护理学涉及的疾病较多,如果仅采用传统的灌输方式很难获得理想教学效果,学生也易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对于疾病的讲解笔者采取了案例教学与情景模拟结合的方式。根据下一节课相应疾病的内容精心选择典型临床案例,并且提出相关问题(这些问题一定是针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考点所提出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及辅导资料,找出答案。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表演,并将每组找出的答案共享,小组间进行讨论,得出最终答案。最后,由教师总结学生课堂表现及问题的正确答案。这种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巩固了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今后实习和工作打下基础[3]。
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则是检验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与学校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基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的教学模式探索势在必行。
[1]盛振霞.儿科护理学教学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78-79.
[2]罗丽芳.儿科护理教学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结合的探索[J].当代护士,2014(3):139-140.
[3]巫章华.中职护生执业资格考试对策分析与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5):72-73.
G420
B
1671-1246(2016)13-00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