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助产专业改革的思考

2016-03-13 15:55王玉蓉黄华山王荣俊周晓隆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助产士助产实训

王玉蓉,黄华山,邹 坤,王荣俊,周晓隆

(安徽省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安徽 合肥 238000)

新形势下高职助产专业改革的思考

王玉蓉,黄华山,邹坤,王荣俊,周晓隆

(安徽省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安徽 合肥 238000)

我国助产专业发展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已引起国家卫计委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国家开始重视助产专业人才培养,2014年进行助产本科教育试点,但目前招生仍以中、高职层次为主。在新形势下高职助产专业如何找准自身定位,以适应社会变革和职业需求,是亟待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分析高职助产专业综合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助产专业改革的设想,以期提高助产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助产;专业建设

近代公共卫生专家毕汝刚曾指出“国家之强盛,基于民族之健康;民族之健康,则又基于妇婴之卫生”[1],阐明了妇婴健康的重要意义。助产士是在孕期、产时、产后与妇女进行合作,提供必要的支持、保健和建议,协助分娩,并为新生儿和婴儿提供保健的专业人员。因此,在降低孕产妇、胎儿、新生儿死亡率,降低剖宫产率以及母婴保健工作中,助产士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助产专业发展状况

1.1助产专业发展历史及存在问题

我国助产专业高等教育始于1929年留美学者杨崇瑞开办的北平国立第一助产学校,新中国成立初期助产专业进入发展期,但1979—2008年期间,我国助产士角色定位不清,助产士职称晋升时被列为医疗防疫人员,可根据本人实际情况晋升医师或护师。2008年《护士条例》颁布,正式要求助产士获得相应学历证书后必须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职称晋升归于护士系列。这些变化使助产士失去了独立的专业职称晋升渠道和继续教育途径,也使助产专业丧失了与护理专业同步发展的机会,一方面导致助产人才流失,另一方面使我国助产专业的发展与先进国家相比明显滞后。

从培养层次来看,国外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助产士教育分为学士、硕士、博士3个层次,不同层次人员的工作责任不同,有经典的教材保证教学质量,且已经实行独立的注册准入制度。而我国助产士培养目前仍以中、高职层次为主,本科层次教育刚刚起步,且助产专业教育从属于护理教育,一直缺乏全国统编教材,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2]。

从数量来看,国外助产士与产妇比例为1∶1 000,而我国目前这一比例为0.03∶1 000。“单独二孩”政策出台后,我国每年大约还要增加200万名孕妇,差距还会进一步加大[3,4]。

从质量来看,我国助产士尚未加入国际助产联盟,孕产妇健康保健及相关产前教育没有达到国际化标准[5]。国际卫生组织2010年调查显示,我国剖宫产率为46.2%,居亚洲首位[6]。这不仅造成大量卫生资源的浪费,也对母婴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1.2助产专业发展现状

目前,鉴于我国剖宫产率过高现状,国家卫计委正着力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后,助产服务需求必然加大[7],助产专业人员服务的对象是母婴及其家庭,服务面广、责任重,这对助产士职业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助产人才迫在眉睫。

国家卫计委在《贯彻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中指出,必须强化助产高等教育,探索加强助产士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2014年国家卫计委开始在北京、天津等8个省市进行助产本科教育试点。2015年5月5日,在国家卫计委的支持下,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和联合国基金会在杭州联合主办了“2015中国助产专业建设和发展研讨会”,在此次会议上成立了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助产分会,研究制定了各级助产士核心胜任力指标体系,正式成立了8所助产士规范化培训基地,使我国助产专业建设正式走上与国际接轨、规范化发展的道路。

2高职助产专业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助产专业本科教育刚刚起步,在这种形势下高职院校如何找准自身定位、适应社会变革和职业需求,是亟待思考的问题。高职院校目前仍是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但随着社会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许多高职院校助产专业缺乏先进的理念和现代化管理,培养出的学生与国家对助产专业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2.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有待完善

不少高职院校助产专业建设主要依托于护理专业,自身专业特点不突出,与医院妇产科、妇幼保健院等相关单位合作深度、广度和实效不够。院校合作停留在专任教师去临床实践、兼职教师来学校授课阶段,教科研相互融合及职业文化渗透尚未实现;没有完全按照助产士职业能力即核心胜任力的要求安排课程,助产专业课程内容与助产职业标准未能完全对接。

2.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部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没有完全落实。助产专业兼职教师到学校授课时对学校实训环境及设施不熟悉,难以有效开展实训;助产专业专职教师到医院实践少,理论知识与临床脱节。专、兼职教师学习与培训机会较少,知识及观念较落后。

2.3缺乏高职助产专业系列教材

我国一直没有组织编写助产专业核心课程助产技术的理论、实训统编教材,致使很多高职院校助产专业或自编校本教材教学,或使用本科、专科妇产科护理学理论、实训教材,专业课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以补充助产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训内容。这两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相继出版了助产学理论及实训教材,但尚处于摸索阶段,仍缺乏国家层面的助产专业统编教材。

2.4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虽然助产专业核心课程已经开始尝试案例教学法,但理论课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训课以“教师示教—学生练习”为主,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分析、解决临床问题能力。如今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多数高职院校助产专业没有数字化平台,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亟待加强。

2.5实践教学体系有待完善

校内仿真实训室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校外实训基地需要进一步开发。多数高职院校助产专业缺乏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指导教师队伍,难以实施课外开放式模块化综合实训。

2.6缺乏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与考核管理体系

多数高职院校助产专业通识课、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理论、实训教学仍围绕护理专业进行,没有突出助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特色;缺乏与助产专业相关的第二课堂、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校园文化与助产及相关行业文化未能对接,缺乏职业综合素质考核评价体系,不利于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培养。

3新形势下高职助产专业改革的思考

鉴于目前我国助产专业发展形势,课题组认为,高职助产专业改革应首先了解国内外助产专业发展现状,立足于我国助产专业人才培养和需求的社会背景、行业背景,以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为宗旨,在各校多年助产专业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与助产相关医疗机构的合作,推进助产专业与助产岗位群从职业技术到职业文化的全方位对接。

3.1创建助产专业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拓展助产专业校院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实效。在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及标准、仿真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评体系构建和完善、就业指导、学生管理和教科研等方面实现学校与相关医疗机构的深度合作,以促进“双赢”为前提,建设助产专业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做到资源共享、基地共建、教材共编、学生共管,并完善相应管理制度,形成长效合作机制。

同时成立助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校和相关合作单位领导、行业专家(包括助产、妇幼保健、计生专家)及学校专业课教师参加,或成立校、院两级专业指导委员会,有效指导助产专业改革。助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应结合我国高等教育规律,分析目前国内外助产专业建设趋势,考虑助产岗位群要求及助产士、护士执业资格准入标准(保证“双证”就业),合作修订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培养目标,分析助产岗位职业能力即核心胜任力。据此,重新整合助产专业现有课程体系,修订教学计划,并根据国家助产专业建设发展的动向及时进行调整。

3.2加强助产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是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应采取多种措施稳定现有教师队伍,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如有计划地安排专职教师假期深入一线参加临床实践与临床科研;有计划地聘请行业骨干或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学校理论、实训教学和教科研活动,进行校内实训和校外见习、实习指导;创造条件安排骨干教师脱产培训,培养能引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努力培养一支熟悉国内外助产专业发展趋势、了解助产先进理念、理论水平过硬、专业实践能力强、教科研能力强、有责任心、爱岗敬业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

3.3加强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针对助产专业课程缺乏统编教材现状,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助产专业专、兼职教师,结合先进助产理念,有计划地开展适合的助产专业校本教材建设;或组织参与出版社助产专业教材编写,并统筹安排实施。如助产专业职业核心课程助产技术理论、实训教材,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母婴保健、遗传优生与计生法规等课程教材。在此基础上做好助产技术等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录制教学视频资料,推动助产专业数字化教学进程,为进一步实施网络教学打下基础。

3.4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针对助产专业招生规模小、人数少的特点,职业技术课程理论、实践教学可以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由浅入深地实施与国际接轨的模块化教学。理论课推行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实训课可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采取“视频教学—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示范评分—完成实训报告”的教学流程,多采用案例引导、角色扮演等方法,帮助学生熟悉临床情境,技术操作步骤、实训室纪律和护患沟通方式按临床实际工作情境严格要求,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团队协作、医患沟通能力。

利用校内外便利的网络资源和校内实训资源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如向学生推荐助产相关网站,建立助产专业各年级学生和专、兼职教师共同加入的QQ群,课外开展助产模块化综合实训培训等,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兴趣,同时提升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3.5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校内外实训质量

3.5.1构建助产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由浅入深地构建助产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将质量意识、人文关怀渗透到助产专业实践教学各个环节,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助产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如下。

(1)职业基本技能模块。包括正常人体结构的识别、身体评估、基本护理操作技术、外科无菌技术等,要求突出助产相关实践课程的开展。(2)职业技能模块。包括产前检查、正常分娩接生、异常分娩接生、新生儿护理、产褥期护理、计划生育手术及护理、剖宫产手术的护理配合、妇科检查等。(3)职业综合技能模块。包括课外开放式模块化综合实训、技能竞赛、见习、毕业实习前综合实训、毕业实习前技能考核、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

3.5.2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应邀请合作单位助产专家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助产岗位实际工作零距离接触,能同时满足助产、护理教学,社会服务和培训以及各种专业技能模拟训练。此外,在进一步巩固现有校外实训基地基础上,应进一步开发带教实力雄厚的校外实习和见习基地,以保证校内外实训的顺利开展。

3.5.3加强校内外实训管理 助产教研组专、兼职教师组成助产实训指导小组,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完善校内外实训管理制度以及校内外实践教学目标、内容和考核评价体系,统筹安排学生校内实训、校外见习和实习。此外,邀请助产专家对小组成员进行统一培训,小组成员作为实训指导教师,负责学生校内实训指导、案例分析指导和见习、实习期间学生学习指导与个案指导。

3.5.4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可采取校内基本项目实训—校内开放式模块化综合实训和技能竞赛—校外集中见习—实习前助产岗位能力综合训练和考核—校外实习模式。将新增的校内开放式模块化综合实训安排在课外,每学期由学生自主联系,助产实训指导小组负责统一安排,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

3.6加强教学管理

(1)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现代助产岗位不仅对助产人员职业技能有严格要求,对其身体素质、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等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从职业基础课程开始,就要围绕助产专业岗位要求开展教学。职业基础课程教学、职业技术核心课程教学、职业拓展课程教学、见习、实习等环节都应设立明确的专业学习目标,包括人文目标。同时,在原有校园文化活动基础上,邀请助产专家进校举办讲座。组织学生假期开展社会实践,到医院见习、实习,到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服务站参观。利用助产相关网络资源丰富学生知识,利用QQ群进行专业知识答疑,开展仿真综合实训和“国际助产士节”活动等,促使助产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进一步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修养,使学校与相关医疗机构的合作从制度层面上升到文化层面,实现学生和助产士角色转变的无缝对接。

(2)构建并完善助产专业办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努力构建融高等教育标准、助产职业标准为一体的助产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学校评价—实习单位评价—学生互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用人单位(实习单位)、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积极开展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和学生就业后跟踪调查,充分了解本校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4结语

新形势下,高职助产专业要培养专业水平高、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助产士,在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应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始终,将人文关怀、和谐生育、自然分娩、母乳喂养等先进理念融入助产教学,培养学生关注女性健康、热爱生命的职业精神。在此基础上分析高职助产专业人才核心胜任力指标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国际先进助产理念的优秀人才。

[1]谭丽,李耀军.助产专业的现况与助产教育的发展趋势[J].中国健康月刊,2010(6):126-128.

[2]庞汝彦.中国助产专业建设与发展[C].2015中国助产专业建设及发展国际研讨会,2015.

[3]甘贝贝.世界助产状况报告呼吁——缓解助产服务短缺现象[EB/OL]. http://www.xj.xinhuanet.com/2014-11/05/c_1113125795.html,2011-11-05.

[4]北京晚报.“单独二孩”每年增200万新生儿?助产专业招生试点将启动[EB/OL].http://bj.people.com.cn/n/2014/0529/c82840-21313411.html,2015-05-29.

[5]张明娥.关于高职助产专业现状与人才培养的思考[EB/OL].http://www. 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10059761.2/.html,2012-05-15.

[6]王娜,丁焱.无剖宫产指征孕妇行剖宫产相关原因的研究现状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2 47(8):751-754.

[7]张凤云,孙丽,盛蕾.大专层次助产士人才需求的调研与分析[J].浙江医学教育,2013,12(4):4-6.

G420

A

1671-1246(2016)13-0012-03

安徽省2014年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助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4zy133)

猜你喜欢
助产士助产实训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全球还需900万护士和助产士
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与分娩球为产妇助产的效果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我国助产士专业体系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