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华坚(中山市技师学院,中山,528400,528400)
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
郭华坚
(中山市技师学院,中山,528400,528400)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导致人们的阅读和学习习惯发生改变,运用网络可以提高汉语言文学的传播效果。本文主要分析利用网络传播汉语言文学的意义及途径。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网络环境;传播
当前要传播中国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从根本上来看,就是要让民众认识到中国文化这样一些最根本的精神特征:我们今天不能做网络的奴隶,我们要主动地运用这个网络这样一个载体来传播我们的中国文化,用网络来传播中国文化,本文主要论述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对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人文价值和社会科学价值。汉语之所以成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绝不仅是因为全球华人多,而是汉语作为一种典雅、优雅和富有诗情画蕴的语言,它已经从文化气质上,征服了人心,“是流俗之上的优雅,是重压之下的逃逸,是无可代替的贴心会心与舒心”,中国古人在造字造词时,就对浓郁典雅的生活情趣,进行了高度的提纯。比如很多成语、固定语背后,多有妙趣横生的典故故事。成语“指鹿为马”见证了赵高的奸诈,“请君入瓮”见证了来俊臣的凶残;“孔融让梨”呼唤的是“少年君子”;“见贤思齐”呼唤的是向善向美。这些语言在完成传播功能的同时,更将古和今;古典和时尚,融为一体,让文化历史韵味得到现代化传播,让今人和现代汉语,富有“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每次看到经史子集中的固定语,仍飘扬在现代化审美中,都有一种深厚的文化自豪,这种优雅厚重,才是汉语最有光彩的地方。但是,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它在带给人们全新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习惯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对语言习惯的改变,可以说是看得见、摸得着。举个例子来说,原本表示疑问的词语“什么”,到了互联网时代,竟然逐步演变成了“神马”。语言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可以说是博大精深。每一个字词句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容不得有半点含糊。眼下,网络词语异常盛行,一些原本正常不过的词语,逐步演变成了网络词语。就像文中提到的“辣么美”一样,原本是由“那么美”演变而来。而“那么美”可以正常解释其含义,就因为“辣”和“那”读音相近,“辣么美”就逐渐在网络上红火起来,取代了“那么美”的位置,着实让人感到大煞风景。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汉语言要创新发展,做好文化传承、历史借鉴,留住这种独特的光彩和古韵,加大正面宣传力度,规范遣词造句,避免网络用语的影响,加大汉语言文学的传播力度,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让更多的人体验汉语的美,改变汉语言文学的传播路径。
2.1 建立微博、微信公共平台,进行以手机、Ipad为移动终端的微传播。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和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传播者与受众传播需求、表达需求、内容需求等方面的变化。微博、微信等微传播媒介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格局。我们似乎处在一个“微传播”年代,微信作为一款集文字、音频、视频、图片、表情等多种媒介为一体的手机社交软件,不仅带来了社交网络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还改变了人类的交流方式和社交模式,进而影响社会发展。同时,它也更新了传播理念。它作为一种互动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的传播方式,获得了众多手机用户和网民的青睐。汉语言文学传播可以设立官方微博和微信群发送相关的文学作品及赏析,使更多人了解汉语言的文学美,参与到汉语言文学作品的赏鉴中,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角。同时还可以在一些新媒体平台中播放一些古装电视剧及电视节目中的作品评鉴,并对这些音视文本的进行精准投放和推送,通过手机和Ipad终端接收,让更多的市民随时随地接受汉语言文化的熏陶。
2.2 生成二维码,进行数字化传播。2015年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连续七年持续上升,未来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仍然会持续增长,我们要适应这种趋势,把优质阅读内容变得适合于数字化传播,“只要方法得当,数字化阅读的内容可以‘深起来”。随着微信的发展,人们对二维码越来越熟悉,为了提高汉语言文学的传播效果,我们也可以利用二维码实现汉语言文学的数字化传播。二维码在当前信息传播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它具备容量大、面积小、辨识力强的特点,在全国“网络文化传播”的建设背景下,可以尝试建立汉语言文学数据库系统,生成二维码,用户通过手机扫一扫可以获得关于汉语言文学的分类框图,点击相应的模块,如诗词歌赋赏鉴、历史典故等可以显示不同的历史文化,从而建立起一个全面、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的汉语言文学传播系统。
2.3 开发应用软件,进行虚拟仿真体验式传播。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至今流传下来无数文化珍宝,如:汉字、戏剧、工艺、建筑等等。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更有很多传统文化已经被联合国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只有历史长河才能沉淀出的文化瑰宝,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应将其发扬广大,并让其源远流长。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开发应用软件,领略中国的浩瀚文化,感受中国的人文精神,如中国传统文化APP。汉语言文学可以开发汉语言文学APP,将汉语言文学的各个分类都融入到这个虚拟空间中,并以一定的故事情节巧妙的串联在一起。用户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根据故事情节在这个虚拟城市中“生活”,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诸多方式感知古典文化的气息,体味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历史,还可以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北京故宫博物院自2013年以来先后推出的《胤禛美人图》《紫禁城祥瑞》《韩熙载夜宴图》等多款APP应用,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享受和互动体验,这种虚拟仿真体验式传播突破了用户年龄和知识结构的制约,更容易引起受众对古典文化的关注、响应、参与和分享。
汉语言文学可以学习诗词歌赋及小说、散文等,可以陶冶情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因此,在网络环境下,要不断净化网络环境,利用网络传播路径提高汉语言文学的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寻汉语言文学网络传播的新蓝海,实现汉语言文学网络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田玲.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 0 1 1(3 6).
[2]娄小燕.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0,11(08):145-160.
[3]粟幸福.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困境及对策思考——以吉首大学为例[J].职业时空,2011,14(12):69-75.
The spreading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Guo huajian
(Zhongshan Technician College,Zhongshan,528400)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It has led to read and study habits change,you can use the network to improve the dissemination of results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and ways of using the Internet spread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Keywords: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network environment;spread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郭华坚,男,1981.8,广东阳江,语文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