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科困境与建设改革路径探析
——基于“互联网+金融”视域

2016-03-11 01:49
贵州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建议对策

张 艳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贵阳 550004)



金融学科困境与建设改革路径探析
——基于“互联网+金融”视域

张艳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阳550004)

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现代经济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金融全球化、信息化的飞速发展,金融学科在建设力度、结构性就业、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跟不上互联网金融时代发展的需求。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创新教学内容和手段、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完善金融学科建设将成为培养金融人才、支撑金融产业发展的保障。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学科;对策;建议

金融学科是一门具有特殊地位的社会科学,一国金融学科的发展与一国金融实践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学科的建设也随之发生改变。2013年互联网金融成为金融领域最火热的概念,呈现井喷式的爆发形态,以阿里巴巴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突破传统金融机构在金融领域的垄断地位。随着新的金融业态的出现,金融市场变化调整的现实也持续地提醒我们,将金融的研究范畴界定在货币银行的框架内是不符合历史趋向的,也不利于中国金融学科的久远发展。2015年“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随后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内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开启了有序竞争的新时代。与此同时,原有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已逐渐陷入学科发展的困境。所以,要培养出满足互联网金融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金融学科在建设上必须探索新的改革路径。

一、我国高等教育金融学科的困境

由于金融业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我国的高等教育金融学科具有自己的个性化特征,这种个性化特征使得学科发展具有中国的特色。同时,受国外金融学科发展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金融学科基本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一种是“经济学院模式”,即金融学科设在经济学院中,这种模式特别关注金融理论和宏观问题,开设了货币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国际金融经济学等重要课程;另一种是“商学院模式”,即金融学专业设在商学院中,这种模式特别关注金融领域的实践问题或微观问题。每个国家的学科发展,最终体现在高等学校的专业建设中。自2013年以来,互联网与金融不断相互融合,掀起了金融创新浪潮,金融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已滞后于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需求。

(一)金融学科地位不独立、建设力度不够

学科地位是指一门学科在社会、在所属高校具体环境中所处的位置或显示出来的受重视程度。由于金融学科形成的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在我国很多高校是附属和从属于经济学的应用学科,属于二级学科。学科的不独立性使其难以规范学科体制,无法转化成为重点学科。在《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中,专门对经费管理作出了规定:重点学科建设所需资金由所在单位负责管理,资金只能用于重点学科建设,不得挪作它用,要提高重点学科建设资金使用效益。金融学科要想成为重点学科必须要成为独立学科,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作贡献。金融学科不仅要受到相邻学科、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科自身实力的强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学科在一所高校的地位和被重视程度。对于金融学科基础深厚、师资力量雄厚、办学资源丰富的高校来说,无论在经费支持、师资引进,还是在资源共享、政策倾斜等方面都有重点支持,学科建设各方面都有较好的保障。反之,则处于相对尴尬的位置:学术资源相对短缺、科研经费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学生也很难从专业学习研究中获取学习的兴趣、提高能力,教师科研也难出成果。越不出科研成果,就越得不到重视,越得不到重视就越缺乏支持,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二)金融学科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金融学科主要培养具有金融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业务技术,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活动、处理金融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能够在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及金融教育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市场经济的强大冲击力,使金融学科的边界正在拓展,且新兴的金融研究领域有向传统金融学“叫板”的趋势。金融专业人才多把金融行业作为首选,自己创业的寥寥无几,导致金融行业岗位无法满足需求。与此同时,金融学科理论滞后于社会金融发展的变化,高校传统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往往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毕业生缺乏行业、企业所需的金融技能,就业结构矛盾凸显。

(三)金融学科方向定位模糊、专业设置雷同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高等教育的金融学专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教学内容和教材体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和更新,但与国际金融业的发展对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为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金融人才的大量需求,开设金融专业的院校纷纷扩大招生规模并细化专业,诸如国际金融、城市金融、农村金融、银行会计电算化、国际信贷、国际投资、保险学、国际保险、证券投资等一些新的专业相继产生。金融专业的过度细分,使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被冲破,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被分割为多块,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不可避免。一些专业基础理论与业务知识,门门课程都涉及,但门门都讲不深讲不透。简单的细化与分割,造成学生专业课程意识单纯和知识结构狭窄,不利于培养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体系也没有很好地体现金融业和学科发展的成果,体现学科前沿性和特色的选修课设置较少,微观金融课程和实务性课程相对不足,不利于人才多种素质的培养,因此,金融学科内涵和范围的确立、学科体系的建设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金融学科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金融市场变化万千,不同的时代带来不同的金融问题。如果我们无法按照实践的发展变化实时更新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话,我国的金融学高等教育将无法满足社会对其培养人才的要求。从目前我国金融学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情况来看,较以前确有一定程度的更新,但真正从理论体系上全面更新金融学教学内容还有许多事情要做。金融学教学对国内外金融发展的最新动态追踪仍然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金融学教学所使用的教材陈旧且质量不高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尽管一些条件较好的高校已开始尝试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上更新金融学的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的设置,但要真正有一个根本性的全面性改革,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我国的金融专业教学中,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导致大学毕业生到了工作岗位后适应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低。这种单纯依靠课堂进行知识灌输的传统教学方式和手段培养金融专业人才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构建“互联网+金融”视域下金融学科建设路径

(一)加大对金融学科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

学科建设离不开国家的扶持和资金的投入,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学科建设的布局,深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因此,争取国家政策的资金支持是高等教育发展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

1.科研投入

高校肩负着金融学科的合理布局和动态发展的使命,充足的教育经费是实现金融学科建设健康发展的物质保障。金融学科属于开放的、动态的学科,其内涵和外延随着金融经济的发展不断发展变化。在金融发展的不同阶段,金融学科的研究范畴、研究重点和整个学科体系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对金融学科的建设有充实的资金保障。

如今,互联网与金融的完美结合,使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对金融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金融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课程的设置、教学改革等内容却缺乏足够的正确指引。这种情况下,需要国家、教育部统筹指导“实施互联网背景下金融学科建设”的计划,投入可支撑的科研经费,汇聚金融顶尖人才,对互联网金融背景金融学科建设提出新的思路,为金融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2.学科建设经费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金融学本身是二级学科,属于一级学科经济学的组成部分。由于许多高校受所在地域经济发展条件所限制,比如中西部地区,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长期不足,虽然各省也有专门的经费投入,但仍然满足不了重点学科建设对经费的需求,中西部地区高校在资金投入上先天 “营养不良”。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给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带来了契机,在高等学校中应建立专项资金,鼓励和资助教师积极研究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学科建设,对已经申报的国家、部省厅级课题予以配套奖励,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保障学科建设的顺利开展,研究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互联网金融人才的路子,进而推进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

(二)培养适应经济和互联网金融需要的一流人才目标

互联网金融带来了许多新的金融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金融学的领域,而是涉及到更多的学科,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培养的金融人才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目前,各金融机构的招聘职位包括互联网金融经理、产品经理、产品研发等,都需要集金融业务知识、网络信息技术、市场营销等多种知识技能于一体的“互联网金融人才”,这也是企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需要的人才。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金融业与教育业进一步转变观念、主动应对、加强合作,大力开展互联网金融的人才培养,为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做好人才储备。首先,这些人才必须相当了解金融行业的股票、信托、期货、衍生品等相关知识,并掌握金融企业的运作思路。其次,必须具有互联网思维,能把金融企业的思路应用到互联网金融工具上。这些人才是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设计师,要能够组织团队开发运营。最后,还应有营销意识,传统金融行业是客户主动上门要求服务,而互联网金融虽然有自己的网站,但营销类产品明显不足,这就要求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金融业务知识,熟练掌握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市场营销和法律等知识背景。

为更好地培养互联网金融人才,要调整并完善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通过网络平台搭建线上及线下的学习模式,根据金融实践需求,达到对人才的线上+线下职业能力综合培养,以满足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大规模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注重教学内容和手段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1.更新契合时代要求的教学内容

金融学科整个教学机制必须适应发展形势进行根本性变革。在课程设置上,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外最新的金融理论研究成果,并给予客观的介绍和科学的评价;另一方面,积极总结关于我国互联网金融兴起、发展的趋势。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根据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基础理论知识的课程设置上,为了提高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的数据收集分析能力,要重视开设数学和统计学;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要着重学习大数据技术、数据挖掘、网络安全、金融风险评估等课程。开设互联网金融课程,其讲课重点应是互联网金融与支付系统、互联网金融与贷款模式、互联网金融与筹资模式、大数据与互联网金融、个性化金融产品设计与营销渠道建设、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通过开设互联网金融导论、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互联网金融产品运营管理等融合后的交叉课程,重点培养信息工程、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使其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跨界人才。同时增加实务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如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互联网技术应用和理财等。加大实务操作、模拟教学、现场观摩和案例分析的分量。建立金融实验室,搭建互联网业务的模拟平台,加强与各大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创新教学手段

互联网金融人才应具有国际化视野与国际交流能力,因此,必须创新金融学科教学,以适应对人才的培养需求。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的金融业态,它的出现是传统金融学的创新,我们也要创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金融业态要求。例如,采用案例教学法,选取互联网金融中的典型案例,带领学生剖析解构互联网金融产品搭建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和技术平台,破除两个行业间的壁障,呈现行业跨界交织的魅力,通过案例分析来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采用互动式教学,通过实习基地和金融模拟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模拟教学法模拟网络借贷平台、模拟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完成行业实践后,学生们可自行设计互联网金融产品。加强高校与境内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联系,联合培养学生的实务技能。高等学校要结合自身办学特点,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开发互联网金融网络核心课程、互联网金融相关微课以及M00Cs等,通过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授课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逻辑能力,使其在将来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中发挥所长。

(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大师资队伍建设

人才的培养与教师的专业素养息息相关。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了高校学生培养的质量,也决定了互联网金融人才的素质高低。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需要教师具备互联网思维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需要,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高等院校应加强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师资建设,打造一支较高水平的、深谙现代金融之道的教师队伍。

首先,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高等院校应鼓励金融专业教师通过访学、进修、培训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增强知识底蕴。通过学习了解互联网金融知识前沿,让教师们从学者的讲座、授课中得到启发,充实自己的金融知识结构,强化自己的互联网思维意识,具备互联网金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其次,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调整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在互联网兴起阶段,许多专家学者已经对互联网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影响、互联网风险等相关问题有了深入的研究。对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内容,则需要学校的支持和引导,鼓励和支助教师们对金融学科建设、课程进行研究,探索出适应新金融业态环境下的金融教学,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学专业的教师必须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每年应选派一部分年青的优秀教师到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一线企业去学习和调研,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实践操作能力,逐渐形成阶梯式互联网金融教学团队,这样才有助于科研、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才能培养更多更高质量的互联网金融时代下的金融人才。

三、结论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高等学校在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必须紧跟金融时代背景的步伐,要以最高的效率和最有效的方式培养出具备时代气息,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对高等学校来说,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金融学科建设要契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用战略的眼光构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金融学科,不断丰富和发展金融学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宋琳.关于设立财务金融专业必要性的探讨.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5).

[2]孙桂芳,周新辉.关于高等院校金融学本科专业特色定位的探讨.经济师,2007(7).

[3]刘尚荣.金融学科建设问题的思考.改革与开放,2009(22).

[4]张亦春,蒋峰.21世纪对我国金融学教学的挑战.中国大学教学,2002(6).

[5]赵海荣.对互联网金融时代高校金融教育的思考.品牌,2014(10).

(责任编辑:王丽)

收稿日期:2016-03-22

作者简介:张艳(1981—),女,贵州余庆人,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2014年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学科建设研究”(编号:14GH032)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编号:1008—2573(2016)02—0037—05

On Financial Discipline Dilemma & the Path of Construction Reform: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rnet + Finance”

ZHANG Yan

(Guizhou Radio & TV UniversityGuiyang55004)

Abstract:Finance is the core of modern economy, and a crucial part of modern economic service industr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financial discipline gets bogged down in some aspects such as construction efforts, structural employment, professional settings,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asures, keeping no pace with the needs of the Internet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ly by strengthening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nnovating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eachers and upgrading the financial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can we guarantee financial personnel training and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industry.

Key words:Internet Banking; Financial Discipline; Countermeasures; Recommendations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建议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建议答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