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思想的历史文化渊源

2016-03-10 03:13姜艳英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历史渊源作风建设三严三实

姜艳英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1-000-02

摘 要 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三严三实”的新要求,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要求,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关键词 作风建设 传统文化 历史渊源

一、“三严三实”,融汇了儒家修身思想精髓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是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基本精神。其中,儒家的正心修身思想既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特色,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更是“三严三实”修身思想的历史文化来源。

(一)修身为本,通达人生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墨子、荀子等思想家对修身思想都有深入研究,各自专门著有《修身》篇。《礼记.大学》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从最高的官员到普通老百姓,都把修身作为根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人对贤明政治的最高理想和追求。《大学》里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此而来,为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所尊崇,并成为儒家核心政治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古代圣贤始终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尤其注重个人修养,把修身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

(二)正心诚意

古人不仅重视加强个人修养,而且注重修养方法的探索。所谓 “吾日三省吾身”,“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都是古往今来中国人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的表现。归结起来,正心诚意是关键。

《礼记.大学》讲:“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第七章)强调修身的前提要克制欲望,端正心态。做到正心诚意,必须坚持自省、改过、力行、克己。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可见,习总书记把“严以修身”作为三严之首,作风之基,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把握,是对古今正心修身之道的凝炼和提升、延展和创新。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面对诱惑,各级党员干部只有加强自身修养,严以修身,在思想上铸造一个坚不可摧的“防护墙”,才能切实践行“三严三实”,保证正确的“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

二、“三严三实”,是对传统文化为政之德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古代深刻的治政思想和官德建设,对今天仍有启示和借鉴意义。“士有百行,以德为先”。修不好身,就做不好人,做不好人就做不好官。只有经常反省反思、修善修炼,方能立心立人、立身立命。以德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为官的基本要求。尧舜主政时期,树立了以德为先的表率。《尧典》开篇即说尧是一位“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的领袖,大赞“明辨事理、谋略深远、心胸宽厚、真诚守信、尽职尽责”等德行作为衡量官员的尺度。商代强调关于加强加深道德修养才能推行德政,“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尚书.咸有一德》)。周代强调:“立政其勿以憸人,其惟吉士”(《尚书.立政》),不能用奸邪的人,要用善良有工作能力的人,官员应“勤于德”、“恭俭惟德”。“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国策》)。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古人论为官为事,推崇“清、慎、勤”。常言“公生明、廉生威”。公与廉,是严于律己、严以修身的效果;慎与勤,则是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展现。

领导干部在官德修养中,要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就必须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

常怀律己之心,就是要严格自律。这不仅是思想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而且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严格自律既是对党的事业的高度负责,也有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欲生于无度,邪生于无禁。自我放纵,必然带来严重后果。当前我们所处的社会处处充满着诱惑,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做到慎思、慎权、慎独、慎行、慎微,严格自律,才能抵挡住金钱和美色的诱惑,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不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要求。要严格自律,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为群众做出表率。对手中的权力心存敬畏,手握戒尺以约束权力,慎独慎微、勤于自省,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密切联系群众,保持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

三、“三严三实”,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作风建设。“严”和“实”更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光荣传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我们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我们党非常重视作风建设,培育形成了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第一部党章,专门用一章规定了党的纪律。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指出,要“从教育上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率先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如何严以修身的问题。延安时期,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毛泽东同志又号召共产党人要做“五种人”。即“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从加强党性修养的高度指出: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理论和实践、实际统一。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部经典著作中,就加强共产党员修养的必要性、重要性、长期性进行了论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結合新的实际,从各自的时代特征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同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既相互联系又各具特色的党的作风建设思想,它们共同构成了“三严三实”作风建设新概括的理论基础。 “三严三实”传承了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大作风”“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以及“八项规定”、反对“四风”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对管党治党优良传统和求真务实作风的发展和深化。

总之,“三严三实”既汲取了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又把握了思想道德修养的时代脉搏,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高度概括和提炼,是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提出的新要求。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只有践行“三严三实”的内在要求,真正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才能经得起各种考验和诱惑,创造过硬业绩。

参考文献:

[1] 王燕飞.浅谈“三严三实”的历史渊源[J].党史博采(理论),2015(05).

[2] 罗志佳,古丽孜拉.“三严三实”的文化理路[J].昌吉学院学报,2015(05).

猜你喜欢
历史渊源作风建设三严三实
《整顿党的作风》与党的作风建设
坚持严以用权 提高党员干部担责能力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