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静 黄丹丹 姜丽莉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北京 100048)
感染防护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感染相关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刘 静 黄丹丹 姜丽莉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北京 100048)
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供应和保障科室,临床各科室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都要在消毒供应中心完成,并提供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供应保障。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关键部门,岗位设置特殊,工作量较大,部分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接触带有不同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器械,其中回收区域是接触污染物、锐利器械、各种化学消毒剂和病原微生物最集中、最多的区域[1]。此外,工作中还会接触到各种电器、压力容器所产生的噪音、高温及手术敷料产生粉尘等,都会对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产生危害。因此,增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加强职业防护操作是预防院内感染、保护自身健康的有效措施[2]。
1.1 生物因素 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需经常接触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和物品,所以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必然会高于其他人员[3]。各科室器械用后大部分只初步冲洗,它只能去肉眼可见的血液及污染物,有些附着在器械表面的病菌仍存在,如果不尽快进行初步冲洗,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就会聚集在供应室的去污区,增加感染的风险。工作人员接触污染物后未进行正确有效的洗手和手消毒,手部细菌数可超过10 cfu/cm2,不仅成为院内交叉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也是危害工作人员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4]。除上述因素外,个别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标准预防的知识掌握不够熟练,预防措施不够全面,也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要素。
1.2 化学因素 目前消毒供应中心最常使用的清洗剂和化学消毒剂、含氯消毒液等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刺激性和腐蚀性,在使用过程中会发出刺鼻的气味,释放少量的毒性。工作人员如果长期吸入高浓度消毒剂可损伤呼吸道黏膜,诱发呼吸系统疾病,严重者会对肺部组织造成刺激性损害,甚至癌变,继而危及心功能造成心力衰竭等症状。
1.3 物理因素
1.3.1 噪音污染 消毒供应中心使用的所有仪器设备在高速运转时都会发出巨大的噪音,长期在这种条件下工作,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包括听力受损等,严重者会造成耳聋、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目前还没有能彻底消除噪音的应对措施。
1.3.2 高温危害 消毒供应中心大多采用湿热消毒法对器械进行灭菌,湿热消毒是以较高的热水(≥90℃)或蒸汽为消毒介质,在使用过程中,高温、高压、蒸汽等均可引起烫伤及爆炸等意外发生,存在潜在的危险性。
1.3.3 锐利器械危害 临床使用器械后如果对针和刀片等锐利器械未及时清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在污染物品回收、清点分类、清洗中,极易受到针刺伤和刀割伤,造成感染,这也是最重要职业危害。
1.3.4 空气 消毒供应中心每天都要在敷料间制作各种敷料包、棉球等,在制作的过程中,敷料间的细菌和尘埃颗粒数超标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可损害呼吸系统功能[4]。
1.3.5 心理因素 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强度和学习压力较强,如果没有较好的抗压心理素质,会使身体的调节能力和免疫力降低,头痛、疲劳、头晕、食欲不振、肌肉疼痛、抑郁等时有发生[5]。
2.1 生物危害防护措施 消毒供应中心常用的防护用品有口罩、帽子和橡胶手套、防护面罩、防护眼镜、防护鞋、隔离衣。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按标准要求正确使用防护用具,严格执行各区消毒隔离制度;禁止随意串岗;去污区人员要做好防护,避免污染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溅到皮肤、黏膜上。手工清洗器械时应在水面下进行,防止产生气溶胶[6]。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重点做好洗手或手卫生消毒。工作过程中如发现手套破损应立即脱掉手套并立即洗手、更换新的手套。正确的洗手和手卫生消毒处理能有效控制感染源,最大限度地降低交叉感染率。
2.2 化学危害防护措施 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应根据器械材质、用途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清洗剂和酶,在配制和操作过程中按标准要求着装,包括戴帽子、口罩、护目镜和双层手套等,并严格执行科室规章制度,掌握正确的配制方法、浓度及注意事项[7],去污区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配备洗眼器装置,一旦有消毒剂溅入眼中,立即用清水或洗眼器反复进行冲洗,降低对黏膜的损害。库房一次性无菌物品经环氧乙烷灭菌的,入库时要严格把握酵解日期及时间,以免对自身和患者造成伤害。
2.3 物理危害防护措施 供应室去污区工作人员在回收、分类污染器械时应先查看有无临床科室用后遗留的刀片或针头,以免发生锐器伤和交叉感染[8]。如有锐器遗留,要及时与科室取得联系,告知其在器械包使用后应及时将污染的刀片、缝合针等锐器放在锐器盒内。管理者要对所有工作人员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纠正不安全的操作行为,尤其是对新上岗的人员要强化防护用品的使用、医疗锐器的处理等,提高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如发生意外伤害,要及时处理,逐级上报并采取有效消毒措施。各工作区每天都要进行通风,开层流净化装置以净化空气,减少有害物质在空气中的残留。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疗机构感染控制重点部门之一,所有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都必须认识到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的重要性,建立起避免接触感染因子的屏障。要做好职业安全教育,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人员素质。工作人员要熟记标准预防理念,做好自我防护,避免自身遭受各种因素的危害,从而更加有效地控制感染源,切断感染途径,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1]徐荣佳.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和预防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 14(6):717-718.
[2]杨秀美.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 [J].内蒙古中医药杂志,2012,20(12):101-102.
[3]马晖,于茂菊,徐晶.消毒供应室污染区的职业防护管理[J].全科护理,2014,9(12):2476-2477.
[4]陈玉平,舒承婷,刘玲等.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危害知识和防护行为的调查[J].护理研究,2011,23(1):28-30.
[5]段振兰,胡范彬,池淑红.医院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27(2):226-227.
[6]梁琼.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27(5):627-628.
[7]董慰慈,张桢先.护理学基础[J].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8]张惠放.浅议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与防范[J].中外医疗,2012,5(2):154.
2016-08-09)
10. 3969/j. issn. 1672-8521. 2016. 03. 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