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杏新,黄英凡,吴 芸,李东洋,陈振兰,许献霞,谢彩云,谢 蓉
跨理论模型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卢杏新,黄英凡,吴芸,李东洋,陈振兰,许献霞,谢彩云,谢蓉
Application of transtheoretical model in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undergoing radical cystectomy
Lu Xingxin,Huang Yingfan,Wu Yun,et al
(Affiliated Cancer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Guangxi 530021 China)
摘要:以跨理论模型为理论框架,构建适合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病人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缓解病人的术前焦虑,改善术后应对能力,进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跨理论模型;膀胱切除;生活质量;心理状况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对于肌层浸润性、反复复发非肌层浸润性、多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病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标准的治疗方法[1]。有研究表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病人存在心理问题,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给疾病预后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2]。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干预方案显得十分重要。跨理论模型(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behavior change,TTM) 是由美国Porchaska等[3]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是一个有目的的行为改变模型,是在综合各种理论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个体行为改变的方法,强调个体的行为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非单一的事件,人们在真正做到行为改变之前,是朝向一系列动态的循环变化阶段发展。该模型根据病人行为改变的意愿和时间,将整个过程分为5个阶段(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维持阶段),对所处不同阶段的个体采取不同的行为转换策略,促使行为改变的发生[4]。跨理论模型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了高度关注,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以跨理论模型为理论框架,构建适合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病人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案,以期今后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病人进行更为有效的干预,最终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并提高护理质量。
1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对病人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膀胱癌根治术病人由于心理压力过大、术后疼痛、留置管道较多带来的不适以及病室环境因素等,病人往往会出现睡眠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应及时评估其生理、心理需求,并对其进行全程干预护理,重视病人睡眠情况,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及时对症处理,缓解其心理压力,为病人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帮助病人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睡眠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5]。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尿路造口的病人由于术后永久性的尿流改道,需终身佩戴集尿袋,导致病人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功能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将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6]。在膀胱全切尿路造口的术后护理中,临床护士应针对病人的心理及病情变化,积极地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及时发现病人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给予宣教和指导,帮助病人调整认知,改善情绪和行为,使病人从心理上认识造口并逐渐接纳,主动参与造口护理,适应疾病本身和尿路造口带来的变化,减轻病人术后的焦虑程度[7]。在病人接受现实的同时,指导其掌握改道后的日常生活及自我护理,重建膀胱全切病人的自我完整的概念[8]。膀胱全切围术期细致、有效的护理、健康指导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病人的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直接的影响,是确保病人手术顺利、造口恢复良好的关键[9]。分阶段实施术前护理和术后自我护理指导,尽可能让病人在出院前掌握造口自我护理的技能。出院后,给予病人家庭护理干预3个月,对提高病人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10]。实施院外持续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和家庭护理干预可让病人了解疾病知识,参与健康维护,提高病人的疾病认知水平,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心理上的压力,预防疾病复发,延缓病情进展,最终降低膀胱癌术后的复发率[11]。
2跨理论模型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在病人住院和出院期间,采用跨理论模型对病人进行评估,根据其所处行为阶段确定干预内容、方案、次数及持续时间。住院时采用一对一面授的方式,出院后采用电话沟通和上门访视的方法,连续干预12个月,每月1次或2次,每次25 min~40 min。
2.1前意向阶段本期病人没有改变生活习惯的意向,该阶段提醒病人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影响疾病的治疗,告知正确的生活习惯,应用成功病例加以说明。
2.2意向阶段病人有改变行为的意愿,但无明确的计划和承诺,向其介绍正确的生活方式,指导病人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术后身体形象的改变,保持心情舒畅与良好的饮食习惯,积极参与日常活动,让病人了解行为改变带来的益处。
2.3准备阶段病人打算在3个月内进行行为改变,并开始制订改变计划,与病人以及家属共同讨论病人目前的情况,制订可行的计划,进行心理疏导,预测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解决。示范肛提肌收缩训练、造口袋的更换方法及造口周围皮肤的护理等内容,鼓励病人独立完成日常活动。
2.4行动阶段病人已经开始发生行为改变,但该行为尚未超过6个月,病人遵循制定的计划,开始在心理、饮食、服药和加强新膀胱功能锻炼及造口自护能力等方面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医护人员要肯定病人的行为,鼓励其继续坚持下去,了解病人遇到的困难,给予相应的建议,帮助病人建立健康的自护行为。根据病人不同行为改变阶段,分小组定期组织活动,探讨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克服困难的方法。同时,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如家庭支持、参加造口联谊会、建立QQ群等,让病人及家属经常在一起交流,分享彼此成功的经验,对共同面对的问题进行探讨,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和爱好。
2.5维持阶段为病人建立详细的出院诊疗计划,设立专线咨询电话,每周对病人主动询诊1次,对病人和家属遇到的问题及时解答,督促病人维持健康行为。病人坚持健康行为已超过6个月,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活习惯,鼓励病人感受前后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的改变,感受生活的实际意义,激发病人坚持的积极性。
3小结
对于浸润性和多发性膀胱癌来说,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由于手术涉及尿流改道及尿路重建等问题,对病人生理、生活和工作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很多病人都存在不良心理问题,对术后需终身坚持治疗、复查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膀胱癌术后病人正规复查、治疗率低,复发率高,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命质量和生存年限。基于跨理论模型在健康行为干预中能实现较高的参与率与保持率,能提供对行为改变进展的敏感测量,本研究应用跨理论模型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病人实施全程护理干预,以缓解病人术前焦虑,提高术后应对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并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病人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依据。
参考文献:
[1]那彦群,郭震华.实用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92-393.
[2]黄菊芳.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0,8(4):135.
[3]Porchaska JO,Diclemente CC.The transtheortical approach:Crossing traditional bound aries of change[C].Homewood IL:Dorsey,1984:5-7.
[4]尹博.健康行为改变的跨理论模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3):57-62.
[5]吴芸,陈振兰,卢杏新,等.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3,26(2):220-221.
[6]杨慧茹,毕玉美,张景兰,等.膀胱癌造口病人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7A):1722-1725.
[7]王卫红,杨金儿,张彩君.术后护理干预对膀胱全切尿路造口患者焦虑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0,22(7):824-825.
[8]乔美珍,朱琴娟,沈燕.护理干预对膀胱全切病人自我完整概念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6):437-438.
[9]黄英凡,卢杏新,许献霞.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J].医学信息,2013,26(12):418-419.
[10]谢玲女,钱小兰,陈玲娟.分阶段护理干预提高回肠膀胱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2):1127-1129.
[11]黄和平,王燕,武雪梅,等.院外护理干预对48例膀胱癌术后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123-124.
(本文编辑张建华)
法令条例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发布单位,文号.法令条例名称[文献类型标志].发布日期.
如:[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S].1990-09-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出版管理条例[S].2001-12-15.
[3]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第12号令.科学技术期刊期刊管理办法[S].1991-07-01.
(收稿日期:2015-01-24;修回日期:2015-09-11)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05.035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2B-0618-02
作者简介卢杏新,副主任护师,专科,单位:530021,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黄英凡(通讯作者)、吴芸、陈振兰、许献霞、谢彩云、谢蓉单位:530021,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东洋单位: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自筹经费科研课题,编号:Z2011215;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编号:Z2015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