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蜜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510420)
广州城市的多元文化探讨
傅蜜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510420)
【摘要】全球化的时代,意味着社会统一性的解体,城市生活从单一文化转换至多元文化的进程。从多元文化主义的角度探讨广州城市文化的内涵与传承,可展现广州城市文化的前景,为我国更多的城市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城市;城市文化;多元文化主义
城市是人群高度聚集的空间,汇聚着社会动力。随着世界城市化现象越来越普遍,不同的人群聚集于其中,共享价值、分享城市的现代化和进步,城市已成为更多元的文化冲撞场。中国自秦统一以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宗教和生活方式,并以华夏民族作为共同的民族文化认同。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各族群互动机会和接触频率的增多,相互交流和沟通也随之增加,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认同问题开始得到重视。广州作为南中国一个对外开放较早、经济较为发达的移民城市,伴随全球化时代的经济一体化、通讯科技高速发展以及人口大规模的流动,社会的组合结构日益复杂,文化的内涵也日趋多元,而且多元文化的格局在广州城市文化中日益突显。本文拟从多元文化主义的角度来探讨广州城市文化的内涵与传承,同时提出了广州城市文化的前景,并做出了相应的结论。
(一)多元文化主义下的社会构成
文化本身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它被视为族群中分享的一组理念、价值标准、以及有关世界和运作风俗的信仰,是协助约束行为,区隔社会内群体行为的组合。全球化过程提供人们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学习和平和生活的更佳可能性,同时文化间的冲突也可能存在。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的兴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博士(Dr. Martin Luther King,1929-1968)的演说《I Have A Dream》为代表展开的美国有色人种民权运动。90年代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国产生的族群文化争议,使得文化多元论渐渐呈现在大家面前,并同时促发了国际社会中共认弱势群体(包括少数族群、宗教、女性、同性恋等团体)的认同意识觉醒。面对不同的文化,我们必须尊重其价值并平等以待[1]。多元文化主义鼓励的是对各个族群文化传统的实践,反对大熔炉式的文化政策。查尔斯·泰勒(Charles Tylor)等学者通过自由主义(liberalism)、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ism)、批判主义(criticism)等思潮,提出了正视差异、保障社会参与平等、维护社会尊严等积极政策,使不同族群之间和平共存。多元文化论可归为保守、自由主义、多元化、左派激进主义、批判观点五种类型,位居个人和国家之间的社群,其存在不可忽视,因其对个人生命价值与角色定位文化具有决定性影响[2]。文化是动态发展的过程,不同时期所呈现的文化意涵有所不同,在全球化社会里,文化本身即是多元,掌握多元性论述的权力就是掌控政治社会的权力。因此,多元文化论更注重的是主流社会族群认同弱势群体的文化特质,平等对待并尊重所有文化。
(二)城市多元化的文化认同模式
伴随社会的发展,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生活,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冲突、合作、增长、竞争等形形色色的城市政治与经济问题。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增速,城市多元化问题更是变得越来越突出。族群间的关系采用何种文化模式,是冲突、竞争还是合作、适应,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让少数族群融入白人主流社会的美国“民族大熔炉”(melting pot)政策,造成少数族群的后代不再了解其族群历史,不会讲母语,不再认同其族群文化,后因70年代的移民潮致美国55个城市的少数族群人口比例超过白种人,此时的大熔炉概念已被认为过时[3]。
多元文化主义反映了当代因全球化人口大规模的迁移,尤其是从发展中国家迁移到西方发达国家,而使这些国家面临的有史以来最为复杂和严峻的族群多元化问题。一些多元国家如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采取平等的文化多元政策,即族群间保持平等的地位相互往来,各自保有自己族群的文化和认同。如魁北克是加拿大境内唯一以法语和英语同为官方语言的省份,法裔公民在加拿大要求特殊地位甚至独立,加上美国的民权运动胜利和民族意识的不断高涨,促使加拿大政府放弃“同化”努力,率先将双语框架内的多元文化作为解决国内种族、族裔矛盾的基本构想,推出多元化政策。并于1988年正式推出《多元文化法》(Canadian Multiculturalism Act)[4]。加拿大多元主义主张“禁止任何以种族、民族或民族文化起源、肤色、宗教和其它因素为由的歧视”、“保证所有加拿大人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上的平等”、“保护和提高加拿大多元文化传统并承认多元论和多元文化是加拿大文化的特点”、“鼓励和保护所有加拿大的传统语言,承认多语言的文化和经济的利益等”[5]。尔后,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瑞士等欧盟国家也相继推出以多元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民族政策。就此而言,政治权力、经济精英和社会公众通力合作,才能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与问题。
(一)广州多元文化背景
广州建城距今两千多年,先后有秦末汉初的南越国、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国和明末清初的南明国在广州立国建都,由此逐步形成并奠定了岭南中心城市的地位,文化、宗教、商业、政治也在这座城市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城市政治风格和特点。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用血与火的征服将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从此文明开始交流、文化产生碰撞。地处边境的广州拥有优厚的自然条件、便利的水路交通,“一口通商”贸易地位得天独厚,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欧洲工业革命以后,西方人和西方文明最先进入中国的地方也是广州。同时,外来的宗教文化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等开辟了新的文化渠道,推动了广州城市社会文化的多元化。由此也产生了不同文化的交锋,并成为商贾云集的商业之都。
广州城市演化的历史,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地理环境,与种族、族裔数量,以及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是一个长期演变发展的复杂过程。广州人文环境殊异,一是城市政治氛围宽松,由于一直以来离国家政治中心较远,古代时期相对处于无君主、无礼制的状态,城市性格上自由、自在而不受约束;二是民俗古朴,两千多年沧海桑田、城址不变。20世纪20年代,在西方政体的影响下,开放多元、中西合璧,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宗教艺术、价值观念与岭南本土文化、观念有广泛的交流和融通,保留并发展了岭南城市文化特色。在城市政治体制发展上,上世纪80年代末,培养市场体系,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营运体制和外经贸体制,加强投资环境和财税体制建设,进行金融体制改革,使广东由默默无闻的农业省转变成为举足轻重的工业大省,实现了由落后边陲省份到第一经济大省的跨越。广东省财政厅在2014年十二届人大会议上的报告显示,自1990年以来广东省财政收入连续23年位居全国各省第一,目前已形成我国经济最发达、最繁荣的城市群之一[6]。我国城市化起步较晚,广州在城市化进程中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与此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如减少市民收入差距,防止城中村贫民窟蔓延,避免交通拥挤,保护城市环境和保障居民健康,有效处理多元族群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
(二)广州多元文化特征
广州城市文化以广府文化为代表,其主要特征是开放、务实、善变,三者相互关联和影响[7]。
一是开放,体现其文化环境特色。广州具有海纳百川的文化传统,是一个千年商都,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在广州1270万常住人口中,非广州户籍人口(即外来人口)达到476万人,比重约占1/3(37.48%),民族构成主要为汉族、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满族、苗族等多个民族[8]。另外,广州历来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世界43个国家的59座城市建立国际友好关系或友好合作交流城市关系,友好城市数量位居全国前列[9]。外国驻一个城市领事馆的数量反映了该城市的政治、经济地位,近年来广州已是世界各国在华设立领事馆增长最快的城市。目前,世界各国在广州设立领事馆已达43个[10]。另据媒体报道,广州每年临时居住的外国人士已超过11.8万,主要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法国、尼日利亚、埃及、马里、安哥拉等亚、欧、美、非洲国家和地区。他们在广州的居住时间都较长,一部分已融入广州社会,视广州为第二故乡,这些外籍人员为广州的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11]。
二是务实,反映其本质的特性。这是由广州城市政治的生存条件所造成的[12]。广州利用改革契机使每一寸土地都有着热腾腾的商机,敞开大门,招资引商。正因如此,广州是座很包容的城市,也可以说它是座务实的城市。无论你是在街边推着小推车卖萝卜牛杂的小贩,还是开着宾利的企业大老板,只要你努力和有能力,都会受到大家的尊重。
三是善变,是其表现特征。善变是因为这座城市存在着多样、多元和很多的可能性。在广州,可以看到传统与现代共生,本土与国际并存。看似极具冲突的两方,却能在这座城市找到各自的平衡点,世界各国的族群、语言、文化、习俗乃至饮食以及商品都能在广州各得其所。同样,由于不断接纳融合各种外来文化,城市自身必然呈现一种不断变化的态势,使广州城市政治具有了充满生机活力的优势。
由此可见,广州城市治理的基本价值观与构建引领社会健康发展的多元文化体系目标是一致的。广州城市文化的“开放”、“务实”、“善变”,体现了社会多元文化理性、人文、包容的三个核心价值。广州的多元文化给广州成为理想城市创造了可能。
(一)广州多元文化与城市治理
“关于即将来到的文明冲突的警告带来了文明间的对话,不仅是可取的,也是必需的……自由市场引起人们对治理方式的思考;民主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实践方式;不同文化的民间社会形成多种多样;关于是否必须界定在个体主义范畴之内的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13]在当前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双重背景下,城市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外籍人口、少数族群、原住民等不同的群体,应提供社会各阶层与政府的公共交流平台,城市在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下,实现透明和公开,让公众参与,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也让市民清楚意识到,城市社会治理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单方推动,政府应让市民获得更多信息,让市民从间接参与、半直接参与到直接平等参与城市治理。
多元文化主义在形式上表现出一个多元社会中不同民族、宗教、文化行为和语言需互相接受和认同,而在实践上,多元文化主义的政策可推动不同族群间以共存、相互包容和平等的方式达到和谐关系[14]。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最新概述,“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表述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展开。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发挥引领社会价值思潮,凝聚社会和谐共识的作用。在核心价值观引领下,认同多元文化是一个积极的发展大趋势,应理性对待、包容不同思想、争议、博弈和冲突,倡导多元文化价值,提高公众社会意识和公民素质。
就广州而言,基于国际化的发展,以及日益增加的新移民和文化,多元文化的理论和实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广州市政府如何制定并推动一个具前瞻性且务实的多元文化主义和政策是一个严肃的课题。在城市发展、交通建设、民生民情等方面应广开言路、开辟城市论坛,尽最大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廉洁。让公众对城市的治理过程与结果可以进行充分地讨论,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当这些过程或结果并不令公众满意甚或存在种种疑问时,公众可以从不同渠道要求政府解释,对事情的背景和缘由、对城市的发展和影响、对城市政治决策的来龙去脉和利益分配有较全面的认知,从而接受和支持政府执行并完善城市的相关治理行为。
(二)广州多元文化与经济发展
经济的发展广受城市文化的影响。Granato等(1996)的研究显示,资本主义的兴起发生在新教徒地区,天主教的欧洲地区在经济上远远落后于新教地区,文化因素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15]。然而Jackman等(1996)主张比较政治学者应放弃文化对民主和经济表现的影响理论[16]。因为文化价值本身不是波动的,难以改变的。如果文化作为主要因素决定了城市的经济,那么该城市的发展是毫无前景可言的。比如,Harrison(1985,1992)发现拉美传统的伊比利文化(Iberia Cultures)和价值阻碍其政治多元主义、社会正义和经济发展[17][18]。
全球化时代,城市间的互动和连接网络影响着竞争优势,除了传统的商务贸易,金融服务、知识创新和交流中心都成为城市的主要竞争力。而人力资本将是创造经济发展的优势要素,吸引专业人才是城市发展的首要前提。因此,除了产业因素外,营造多元、开放和包容的城市环境,可吸引高素质劳动人口的移居。培植多元与包容的环境,可以激发创意能量,赢取城市竞争优势。广州有广招天下贸易之利,有“金山珠海、天子南库”和“南风窗”的美誉,在多元城市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在原有粤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荟萃了中原文化、楚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精华,发展成为具有多元文化的岭南文化特色。城市的经济是在与它相适应的文化中发展的,广州在多元城市文化的社会环境下进行城市改造、新区建设、制造业优化、饮食文化推广等,正成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城市。
中国城镇化转型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的城市会面对更多的现实考验。城市治理需要在多元文化的主导下,确立观念、视野与经验的位置,舒缓城市竞争与发展压力。因全球国际化的潮流,有关多元文化主义的制度和实践也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特别是广州近年来不同族群外来移民的日益增加,以及“一带一路”、亚投行战略的实施,都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及文化多元的政策和执行产生重要的冲击和影响。
广州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兴移民城市,多元文化是对广州这座城市实际状态的一个描述。多元的文化状态要求广州的城市治理应谋求不同种族、民族、宗教各群体的和谐共存,鼓励不同群体对广州城市政治建设的参与,制定民族、宗教、语种和教育体制等平等的政策与措施。包容性一直是广州城市文化长久以来所强调的,随着广州对外交流的不断开放,不同民族、国籍、种族、语言、文字、习俗、阶层、职业的人士来到广州经商、学习、移居,多元文化的并存,给广州带来城市的高速发展,使得城市的生活更具活力、多样和丰富。虽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理解和认同问题可能会产生一些偏见、误解和冲突,但在城市政治活动中“外来人”不应被压制、同化或排斥,城市应当承认并包容多元、多样性的城市文化。广州市政府应积极利用媒体、移动媒介、文化场所等文化交流渠道开展多元文化的社会对话,推广广州城市的多元社会文化。同时,应特别关注多元文化中常常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应与其广泛交流,从容相待。广州城市政治在对外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包容等诸方面体现其城市的个性,在推进社会多元文化过程中应不断探索,丰富多元文化主义的城市文化内涵,为我国更多的城市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Stepney,P.,& Popple,K.,Social Work and the Community:A Critical Context for Practice,England:Palgrave,2008.
[2]Kincheloe,J.,Steinberg,S.R.,Changing Multiculturalism,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Press,1997.
[3]Wilson,C.C.,Gutierrez,F.,Race,Multiculturalism and Media,From Mass to Class Communication,2nd Ed.,Sage.
[4]戴晓东.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主义与文化安全[J].现代国际关系,2004(4):23-29.
[5]吴建中.多元文化与城市发展:以上海图书馆为例[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4,34(4):4-8.
[6]广东省去年财政收入7075.54亿连续23年全国第一[EB/OL]. http://www.chinairn.com/ news/20140117/160515497.html,2014-01-17.
[7][12]陈泽泓. 广州历史风貌:城市色彩讲坛(第二辑)[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
[8]广州市统计局.广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LNxnxnLKrc PXDweYVJdCelCgK3uFP2-acD9c1TEVmkKPdgbrIz-KogwOsbS4G1k_KB0YYnGyHHFMqCiYDWWpA5B6RvUo2o-NYf9RBUHSMH7,2011-05-16.
[9]广州构建“城市外交”格局展现“中国名片”[EB/OL]. h t t p:/ / w w w . h u a x i a . c o m / g d t b / g d y w / szyw/2014/12/4176445.html,2014-12-04.
[10]广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广州友城及交流城市签约情况一览[R].广州:广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2013.
[11]罗仕,刘操.在广州居住外国人达11.8万日本人最多韩国居次[E B / O L]. h t t p:/ / n e w s . i f e n g . c o m / a/20141201/42609014_0.shtml,2014-12-01.
[13]杜维明.文明对话的语境:全球化与多样性[J].史学集刊,2002(1):1-13.
[14]高永久,高永辉. 民族社会学视角下的西方多元文化主义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30(3):1-6.
[15]Granato,J.,Inglehart,R.,Leblang,D.The Effect of Cultural Value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Theory,Hypotheses,and Some Empirical Tests[J].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40-3(August):607-631.
[16]Jackman,R.W.,Miller,R.A. a Renaissance of Political Culture? [J].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40-3(August):632-659.
[17]Harrison,L.E. Underdevelopment in a State of Mind:the Latin American Case [M].Lanham,MD:Madison Books.
[18]Harrison,L.E. Who Prospers? How Cultural Values Shap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uccess [M]. New York:Basic Book.
(责任编辑:微风)
The Analysis of Multiculturalism of Guangzhou
FU Mi-mi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Guangdong,China,510420)
Abstract: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the social unitaryity is reaching collapsed,where urban life is on the way of transforming from uni-culture to multi-culture. This essay tries to analyze the contents and heritage of Guangzhou city’s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multiculturalism in which urban culture are presented and then offers some insights into the other cities management in China.
Key words:urban;urban culture;multiculturalism
【作者简介】傅蜜蜜(1982-),女,山东烟台人,博士研究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学院讲师。
【收稿日期】2015-12-17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级青年联合基金项目“创新经济视角下的广州城市整合营销策略研究”(13s36)。
【中图分类号】C9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32x(2016)02-0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