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必须关注生态问题,保持城市建设的生态平衡,不能只注重经济利益,而忽略了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态化城市是我国城市必须坚持发展的道路,国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而建设生态环境最主要的就是建设生态城市,只有把生态与城市相结合,实现绿色发展,才能实现小康社会。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市建设不断地加快,虽然带来了短期的经济效益,却没有考虑到工业给城市带来的污染和破坏,已经严重的影响我国社会和环境的发展。中国应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管理;建设;技术;研究
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是指非农业人口,以经济效益为重点,以人类进步为目的人口聚集区,城市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成就,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焦点,是社会文明和发展的中心区域。最早的城市出现在五千多年以前,主要出现在河水流域周围地区,当时的城市规模很小,建筑坚固的城墙,在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商业的完善导致商业和手工业分开,城市的贸易能力越来越强。
20世纪初期,世界进入了现代化城市阶段,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农业不用过多的劳动力,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变得更快,现在城市化水平最低的地区是亚洲和非洲,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建设虽然速度迅速,但是还是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为了加快发展速度有些地区以牺牲生态来换取利益。城市的任何发展阶段都离不开人们的作用,城市化建设虽然加快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对生态也造成也严重的破坏,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影响。
二、生态城市的特征
生态城市规划要从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具有创造性的思想,是人们的生活和物质水平得以提高,生态城市是指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应运用生态技术规划管理,建设高效的生态产业,建立和谐的生态景观,城市生态环境是融进了局部生态和先进技术与理想城市模式,以高效的生态产业、和谐的生态文化给人们提供合适的居住条件。
三、生态城市的规划与管理
生态城市规划要对生产制造方式进行改革,对人基本素质进行提高,让人们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生态不仅是动植物的生态模式,最重要的是社会生态和经济生态等人们行为影响的生态模式,生态城市规划要以空间为重点进行整体全面的规划,以道家的说法就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模式就是理想的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建设就是从技术手段和体制改革等方面入手,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只有高效的利用自然,用科技的手段与自然相融合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生活和工作环境,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是无限的,但是如果一味的注重生产而忽略了自然环境,那么人类生存环境就得不到保障,连活着都无法实现,制造出一些产品又有什么意义,只有保证经济、环境、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才能创造和谐社会。
生态城市建设是持续的、艰难的任务,是需要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事,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完善生态规划,规整城市生态资产,提高人民文化素质,统筹兼顾分布实施。生态城市建设要坚持不懈的实现规划目标,实现健康和谐的城市发展,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大,地域的自然条件不同,城市的环境也随之不同,每个城市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在城市规划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统筹规划,要充分的了解城市。从现状及规划两方面评估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可生物降解有机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等产生特性,收集运现状,资源化利用水平、处理处置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发掘城市的优点并在城市的建设和改造中体现出来,城市的发展固然重要的,但是不能为了发展而损坏历史遗留下的建筑和文化,对历史遗留建筑要进行保护,保护历史文化也是经济的一种发展方式,在我国就有很多地区以旅游业为基础,进行城市的全面发展。城市整体规划中要重视园林绿化和景观的发展,国家有明确规定城市中人均占有绿地值,但有些城市只为眼前的经济利益忽略绿化建设,这就要求政府加大监管力度,不断地完善法律法规,对违法企业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实现现代化城市的基本要求,只有不断的完善城市的基本设施,提高城市功能,才能推动城市发展,对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也有很大的提高,如果城市盲目的扩大规模和提高建筑档次,只会给城市带来严重的经济危机,最后拖垮城市,而不会带来实际的利益要求,这对城市的健康发展不利,城市在规划建设中要以百姓的切身利益为前提,把城市公用设施的观赏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城市建设规划不止是城市地面的规划建设,还有城市地下的规划建设,现在城市地下车库、地铁等设施的建设使地下形成一个网络,地下经常容易出现各种故障,自然灾害也影响着地下设施的安全,所以政府应全面系统的对地下设施进行管理,并且地下设施应符合相应的质量要求。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人文精神,一个缺乏理性的城市和 不善于抽象思维的群体是不可能建设出完美的城市的。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各种建筑用地和建设工程,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政府的规划与管理,要坚持实施法律法规,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必须维护好城市的规划管理。对于城市土地的出让,必须有明确的使用规划,控制城市用地的使用性质,严格控制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面积,对周边的交通设施和人口密集性进行规划。对城市中的公共车辆进行网络化管理,提倡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对城市车辆进行定期的法律法规培训。
四、生态城市规划思路转变
生态城市规划要以整个地区为基点,进行具体全面的规划管理,要加大城市和城市周边的规划思路,生态城市规划应以生态循环为标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根据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现状和近期变化趋势以及已批用地的建设和闲置情况,评价土地利用现状集约程度和提升潜力。 根据生态敏感用地和基本农田的分布,明确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格局,结合现状建设用地评价生态安全格局的保护情况。建设区域性生态基础设施,提高生态基础设施的使用率,对城市中产生的垃圾废弃物要集中处理,不应散乱在城市周边。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严重,改革开发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普通人也可以买得起小汽车,但是车辆的增多对城市的交通压力增大很多,现在很多地区城市早晚都会有堵车现象,这就要求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对道路进行改造。
结语:
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形式,只有这样才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人们的未来生存才能有保障,要实现生态化城市就应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政府通过对城市合理的规划,对不合理的进行整改,城市只有坚持规划标准,才能实现发展,使我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文发,何新华,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
[2]赵志庆,徐苏宁,城市设计过程理论探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
[3]诸大建,管理城市发展: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管理模式[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高阳,1987年10月7日出生,女,满族,辽宁省岫岩县人,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