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2016-03-09 01:43李义丰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微课

李义丰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广州,510091)

微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李义丰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广州,51009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教育信息化被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以来,在教育领域,与信息技术发展密切相关的“微课”应运而生,并且得到迅速发展,在推动教学改革、教师职业发展、学生学习观念转变、学习型社会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质疑的声音也不绝于耳。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角度来看,微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有其必要性与可行性,可运用于课堂教学、翻转课堂和移动学习。

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中央向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和内化当作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存亡的重大战略问题来抓,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2015 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调,要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全面深化课程建设综合改革,编好教材,建好队伍,抓好教学,切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因而,新形势下加强思政课课程建设,进一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基于微课与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适应与契合情况,以微课建设和应用推动思政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锻炼思政课教师队伍不失为一个两全之策。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微课”的定义,目前学术界仍没有统一的表述,都是从自身实践体验来描述其含义,并且随着实践应用和理论探索的深入而不断赋予其新的含义,从微课定义的发展变化也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微课的发展历程。胡铁生在《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中,将微课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微资源构成”认识与实践阶段、“微教学活动”认识与实践阶段、“微网络课程”认识阶段[1]。《中国高校微课调研报告》则概括了当前学术界对于微课的三种观点:(1)微课是一种教学视频资源;(2)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中心的资源包,构成微课程;(3)微课是一种微教学活动。从形式上,可以用微讲座、微课程和微课教学来指代这三种类型[2]。虽然表述不同,各有侧重,但都明确微课的核心内涵是“微视频”和“教学设计”。笔者认为,“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老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着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或某个教学环节而展开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适合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

然而,伴随着微课的产生,质疑之声也随之出现。“面对突如其来的微课热,有不少人认为这只不过是教育领域突然掀起的一次‘短时炒作’。微课噱头虽大,实用性却很小,对教学改革的作用不会很大。”[3]也有思政课老师认为,思政课不适合微课制作,更不适合采用微课教学形式,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的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专业目录中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例证。这样,问题就来了,思政课究竟能否采用微课教学模式?如果不排斥,那么如何运用微课才能达到

最佳效果?这也是本文探讨的最主要的论题。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比较赞同中山大学王竹立教授的观点,他的基本判断是:“微课热是暂时的,但微课是长期的。” “之所以又说微课是长期的,是因为我认为微课符合了网络时代学习碎片化的需求,当与翻转课堂、网络教育结合之后,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使微课具有长远的生命力。”[4]其实,在微课概念提出之前,包括思政课在内的课堂教学,很多老师都习惯于借助或发挥短视频在教学中的作用,因其生动、形象、直观,在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等方面有独特作用而广受欢迎。而微课概念的提出,从某个角度上讲,其实就是将播放视频这一环节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视频制作、巧妙的课堂运用,把它作为一种特定的教学模式,落脚点在提高教学效果、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上。因此,作为新生事物的微课,我们应该以平常心加以接纳,关注其动态,尝试在课堂中运用,探索制作和应用的规律,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育人成效。

二、微课与思政课的适用性问题

对于部分思政课老师的质疑,有必要探讨微课与思政课的适用性问题。

(一)“Y世代”学生的特点决定了思政课采用微课的必要性

微课制作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受众。对于思政课来讲,讲授对象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基本上都是1990年后出生的一代。目前国际上有一种划分方法,按出生年代将部分人群划分为Y世代、X世代、婴儿潮三类人。Y世代是指1981~2000年出生的孩子,是相对于X世代(1965~1981)、婴儿潮(1946~1965)而言的。

Y世代学生是伴随着电脑、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这一代孩子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科技非常精通,善用移动工具,属于无师自通型;二是习惯于应用网络,碰到问题喜欢通过网络搜索引擎寻找答案;三是喜欢快餐式的文化,学习兴趣广泛,涉猎内容多元,多任务超负荷学习能力较强,但难以长时间专注;四是喜爱通过声、光、色彩等较直观的方式接触事物;五是多数个性开放,思想自由多元,主体意识强,不喜欢灌输、强制、被动、单向度的学习方式,热衷于论坛交流、自媒体互动。

基于这样的特点,要跟这代人打交道,当他们的老师,必须充分了解他们的特点,与他们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作为思政课这样的理论课,需要采取多种形式,要有针对性,一定要紧扣Y世代学生的特点,切记“很多规则+没有关系=叛逆”这一公式的深刻寓意。

由此可见,微课的出现,符合Y世代大学生的特点,更容易得到他们的欢迎和接受。因此,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因势利导,采用微课教学模式,是契合Y世代学生心理成长规律和时代背景的必然选择。

(二)微课的特点和优势决定了思政课采用微课的可行性

新生事物的出现有其偶然性,但背后必然有其深刻的原因。微课出现并得到快速发展亦然,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巨大的现实需求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微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短、小、精、趣”,适合碎片化学习。微课的“微”,首先体现在其“短、小、精、趣”的特点。“短”即视频时间短,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小”指资源容量小,一般一个微课只围绕一个知识点;“精”指主题精选、设计精心、内容精彩;“趣”指生动、有趣、有吸引力。微课的这一特点,非常符合视觉驻留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根据国外可汗课程的统计和脑科学的研究,一般人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适合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知识爆炸背景下的碎片化学习需求。二是内容完整,包含各个教学环节。微课虽小,但五脏俱全。微课不是简单的视频切段,而是包含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作业思考等完整教学环节的小课程。一个优秀的微课,应能适合学生学习、互动、反思,应能适合教师的课例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三是应用面广,适合课堂教学或移动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人人都能成为微课的创作者,在公共平台上,人人都可上传、下载并使用,推广应用简单便捷。微课本身就是一个教学活动,既可自成体系,又可以成为课堂的组成部分,因而适合课堂教学或移动学习。四是可实现网络共享,适合多种移动终端。微课是基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广泛使用而出现的,由于资源本身的“短小”,使它具有跨媒体与普适化的特点,方便应用与传播,可实现网络

共享,适合多种移动终端,适合泛在学习。

从微课的以上特点不难看出,微课具有“短、小、精、趣”,教学设计完整,适合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契合当代大学生接受习惯等优势。它是基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广泛使用的产物,对于推动教学改革、教师职业发展、学生学习观念转变、学习型社会建设等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也决定了思政课采用微课开展教学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Y世代学生的特点决定了思政课采用微课的必要性,微课的特点和优势决定了思政课采用微课的可行性,这就说明了思政课采用微课教学模式具备充要条件,微课与思政课存在适用性。

三、微课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微课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有三种应用形式,即运用于课堂教学、翻转课堂以及移动学习。

(一)运用于课堂教学

微课制作过程其实就是教学设计的过程,微课成品凝结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智慧,完全可以运用于课堂教学,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或组成部分。

微课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主要有三种应用形式,包括作为讨论课的背景材料、学生课前预习、知识点讲解等等。

微课教学模式可简单概括为:“学生观看微课—学生讨论微课—师生互动—总结与评价”。这与传统的教师讲授和学生接受的单向被动接受模式相比,实现了师生双向互动,其中,微课在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积极性方面,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应用微课开展思政课课堂教学,主要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抽象概念具体化,通过微课,把抽象概念转化成具体可感的音频和视频等,进而使学生熟悉、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等概念的讲解,运用微课教学的优势明显。二是逻辑命题情境化,将逻辑命题转化为具体的情境,从而再现逻辑命题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发生、发展的脉络。比如在讲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形成的”这一命题时,通过制作微课,展现中国革命历程以及各派力量消涨变化等历史事实和情境,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三是历史片段可视化,通过微课把理论教学中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回放(倒看电影),可以起到回顾、总结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些历史事件的理解。比如通过播放微课“记住那些重要的日子”,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比单纯老师讲解来得更加生动和有说服力。四是复杂过程简明化,通过微课把复杂、跨度大的思想、理论、事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展示出来,给学生一个清楚的脉络。

(二)运用于翻转课堂

关于“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王竹立教授是这样描述的:“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5]为改变思政课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问题,可大胆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开学第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概论》等思政课的功能、意义、任务,以及《概论》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为此我们团队专门制作了微课《走进大学,从养心开始》,学生课前先观看并做好课堂讨论准备。微课从一个案例讲起,案例主要是讲培养孩子成才与孝顺的问题,让大家思考做事先做人的道理,并引用司马光“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德者谓之小人,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的名言,指出思政课一不空洞,二不虚幻,是实实在在的、能指导我们人生旅途、指引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指路明灯。进而结合中央有关文件阐述思政课学什么、如何学,最后用两个思考题“思政课学什么?找出我需要学习思政课的理由”作为结尾。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围绕微课内容和思考题,就如何学好思政课等方面谈了很多很好的看法和思考。由此可以看出,运用微课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确实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觉得别开生面,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极大地被调动起来,为学习思政课奠定了良好的开局。

(三)运用于移动学习

思政课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要有大课堂的概念,就是要形成“全天候、立体式”的全员、全过程育人模式,其效果才能得到彰显。思政课如

何突破课堂,延伸、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显然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微课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代大学生电脑拥有率较高,智能手机基本普及,利用微课开展移动学习,既存在条件上的可能,也符合学生的接受习惯,开展起来方便快捷,效果也是可期的。

移动学习有两种类型:一是作为课堂的延伸。这与翻转课堂的理念和要求类似,学生课前点播微课,带着问题听老师课堂讲解并开展有效的讨论(包括课堂和网络),最后再由老师在课堂或网上进行评价和总结。二是作为课堂主要形式,用于开展一些时政方面的讨论。老师结合党的重要会议决议、突发事件、政策解读等,制作的微课作为问题的引入、介绍,启发和布置讨论主题,然后组织学生在移动终端开展讨论。实践告诉我们,有部分学生不愿意或不习惯于面对面的交流、发言,但在网络上却发言很活跃,加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时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值得推广的教学形式。

对于非全日制的学生,移动学习模式更显其优势。采用移动学习模式,通过网上学习、网上讨论的形式,真正做到“泛在学习”(又称无缝学习、普适学习、无处不在的学习等,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学习方式),可有效解决工学矛盾和时空问题。举个实例,广东开放大学采用线上与线下、自学与面授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思政课教学中,设置了实时和非实时讨论两种形式,实时是预先设定好时间,在同一时间(一般是两个小时)由课程辅导老师主持开展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有网络的任何一个地方上网进入参与;非实时是老师设置好讨论主题,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是几天或一个月不等)通过发帖参与讨论,学生既可发表自己的观点,又可以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补充、质疑、辩论,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习的广度和深度都能得到拓展。

目前学界对于微课,有较为一致的认识,即微课是教学的一个环节或一种资源,而非教学的全部。采用微课教学,并不意味着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彻底否定。作为教学工作者,应理性、科学地认识微课在促进教学改革、教师职业发展、学生学习观念转变、学习型社会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同时也要认识到微课在技能与体验层面存在的局限性,尤其是碎片化特征对于系统知识学习所带来的影响。思政课运用微课开展教学更应注意这些问题。

[1] 胡铁生, 黄明燕, 李民. 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 远程教育杂志, 2013, (4): 36-42.

[2] 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中国高校微课调 研报告[DB/OL]. http://weike.enetedu.com/report/ news/pdf_fm_1.html, 2016-06-20.

[3] 郑小军, 张霞. 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4, (2): 48-54.

[4][5] 王竹立. 碎片与重构:互联网思维重塑大教育[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5: 23-36.

(责任编辑: 微风)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lecture 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LI Yi-feng

(The Open University of Guangdong , Guangzhou, Guangdong, China, 510091)

These recent years has witness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icrolecture with technology-enhanced education incorporated into the overall national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China. The paper states thatmicrolecture can bring benefits in terms of teaching reform, teacherdevelopment, students’ learning concept, learning society, etc..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its applicability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followed by some strategies.

microlec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and learning

G641

A

2095-932x(2016)05-0096-04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研究项目“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微课体系设计与开发策略”(2014JKDYY20)。

2016-09-05

李义丰(1971-),男,广东潮州人,广东开放大学法律与行政管理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微课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