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趣”盎然,打造品德魅力课堂

2016-03-09 01:07:56伍宝琴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品德课品德动物

伍宝琴

(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370)

“四趣”盎然,打造品德魅力课堂

伍宝琴

(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370)

品德课堂教学的魅力在于说理、导行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生活的美妙。既要达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能力,发展个性。这是品德教师的共同追求。教师备课及上课中关注“四趣” ,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思维、同伴互学及情绪状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达成品德、行为养成的学习目标的同时也体验到品德学习的快乐。

乐趣;理趣;妙趣;情趣;魅力课堂

经朋友推荐,我观看了罗振宇的网络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而且养成了习惯,每天早上在微信公众号上收听一分钟的《罗辑思维》。他在节目中,将网上流传的段子,生活琐事,融入大众关注的话题,妙趣横生,吸引了众多的粉丝。如果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掌握其中技巧并熟练运用,课堂上一定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思绪飞扬、才情舒展的学习活动中,实现有效教学。这是每一位学生和品德教师都追求和向往的魅力课堂。

品德课程强调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品德课堂上体现“乐趣、 理趣、妙趣、情趣”,有效吸引学生,一定能提升课堂魅力。在达成品德、行为养成的学习目标的同时,师生共同体验品德学习的快乐。

一、“温度”与“深度”,酝酿乐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实现品德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把握活动内容与学生的联系,让活动带着社会生活的常温。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活动,捕捉和探索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可以让活动具有一定的深度。没有“温度”的活动,会让学生缺乏活力;没有“深度”的活动,让学生缺乏学习、钻研的动力。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是欢乐的活动过程,更能获得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成功感,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和乐趣。

以《我最喜欢的动物》一课的教学为例来看,不同的导入,效果就不一样。此课教学的其中一个目标是增长有关动物的知识。教师A,点击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学生猜是什么动物。学生兴致勃勃,争先发言。这个教学活动的目标要求较低,学生通过听辨动物的叫声,只是提高了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学生明显不满足于猜到动物的名称,纷纷不自觉地违反了课堂秩序,小声地跟小伙伴讲自己对这些动物的了解,有的说自己在乡下见过,有的说自己家里也饲养了,有的说动画片里的动物是怎么样的。教师在课堂上只能一再强调“大家安静!仔细听!” 。这样的教学活动“温度”颇高,“深度”不足。

教师B,增加了活动的内容要求: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动物的叫声,并找出动物的图片,送到它们生活的地方。如果你认识这种动物,可以用一、两句话向同学们作介绍。黑板上,教师以简笔画画了一幅大自然的图画。学生猜到动物名称后,将图片贴到图画上,并作简单的介绍。同学们把动物送回“家”后,有的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有的介绍动物的本领。这样的教学活动,是既有“温度”也有“深度”,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被激发了,同时也调动了已有的知识积累,获得知识的拓展。

“温度”是课堂活动不可缺少的,“深度”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温度”与“深度”酝酿出品德课堂学习活动的乐趣。

二、突破重难点,悟出理趣

品德课有些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教学的重难点更让教师觉得难于突破,学生觉得抽象难懂。教师该如何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从而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思辨、感悟中明理?一方面,可以善用前人的智慧。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充满智慧的名言警句、成语故事、俗语等,教师上课时如能巧妙借助名言警句、精彩语录等,往往能将难于言状的内容化之为生动的至理名言。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典型的事例,引导学生以儿童的眼光作为切入点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并作思考与分析。这样也能让学生在思辨中获得满足,在感悟中获得理趣。

在学习与交往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已知道人各有所长,可以通过相互配合,共同做事。但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缺乏合作的意识和态度,也尚未掌握合作的方法。因此,在与人合作中,还没有学会善于倾听或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利益。当自己的想法不被别人认同时,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在与伙伴合作活动中,他们重视胜负,喜欢突出自己的成绩,而遇到失败时,又会相互埋怨。三年级《让我们学会合作》一课的教学,教师将让学生学会合作的方法并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定位在理解、树立合作的精神上。学生不能凭空想象或听教师说几句就真正地理解合作精神,明白合作的意义。为了突破重难点,教师剪辑了一段排球比赛的视频。学生观看后,均对红队得分的过程表现出赞赏。教师引导讨论:1.红队的一名队员扣杀得分,得分的是一人,为什么大家会一起拍手,共同庆贺?2.黄队失了一分,说明比赛中有失误,为什么也互相击掌? 同学们热烈地交流,大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红队的庆贺是因为得分,是全体的合作获得成功;这一分是整个团队的,是大家的。黄队的击掌,是相互鼓励,希望后面大家能做得更好。教师适时小结:合作中不一定只有成功,可能会失败。成功,大家一起分享。如果失败,大家也要一起面对,一起分担。这是每一位成员在合作中应有的合作精神。

以事论理,亦理亦趣。将抽象的理论讲得生动活泼,深入浅出,让学生豁然开朗,顺利地悟出知识的理趣。这样的学习活动才真正让学生兴有所至、情有所动、理有所获,让学习变成一种有趣的生命活动。

三、突显个性,横生妙趣

每个人对生活的观察与体悟不相同,每个人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不相同。品德学习来源于学生对生活的体悟, 对生活精髓的探究,品德课的教学最终也应回归于让学生内心感到快乐之上。课堂教学在追求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的内心得到成功的满足和学习的快乐,让学生体会生活的多姿多彩。

在一堂普法主题的品德课上,教师与学生在谈到文明使用电话的话题时,一位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收到匿名信、匿名电话怎么办?信件或电话的内容有辱骂、恐吓、挑拔、攻击、骚扰或提出不正当的要求。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跟对方文明沟通吗?另一位同学立刻大声说:我会骂回去了!教室里一下子开了锅,有的同学说,一定要骂回去,不能让他以为自己做对了;有的同学说,既然是匿名的,是谁发出的,你知道吗?骂谁啊?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下子就被同学们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于是教师让各小组展开讨论、分析: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有什么可行的方法?小组交流后,同学们提出了各种想法与做法。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个主要的观点:1.我们要保持镇静。既然是匿名的来信、来电,说明对方不敢暴露真实身份,是做贼心虚的表现。否则,何不大方地留下真实的姓名和身份呢?所以,收信(电)者完全没有恐慌、害怕的必要。如果你恐慌、害怕了,恰恰是上了对方的当,中了对方的计。2.分析来信、来电的意图。应该静下来思考,来信来电者可能是谁?原因究竟是什么?从来信者的笔迹特点及发信的时间,或来电者的音色音调、语气口音、语言特征等各方面去考虑。再想一想,自己最近和谁有什么矛盾,谁对自己有什么要求遭到拒绝,或自己有意无意地触犯过谁。经过分析,至少可以将来信来电者判定在一个比较窄小的圈子里。3.及时报告或求助。报告教师和家长,也可通过学校报告派出所民警,司法部门会对那些严重的匿名来信、电话事件加以追查和处理。学生提出的这些处理方法,既有效地处理了问题,又不让自己处于焦躁不安的状态。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精彩,对待问题的想法各不相同,而且个性突出。平常处事胆小的同学提出的方法就是告诉教师和家长,平素敢作敢为的同学会提出要仔细分析来信来电的内容等方法。

这样的课堂妙趣横生,学生真实的、有个性的想法和观点是教师不可预知的,却富有童趣、童真。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感受以及对问题的思考与分析,找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品德课既能较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行为。

四、引发共鸣,富于情趣

品德课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丰富的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指导,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不断传递正能量,用正确的理念和价值观浸润学生心灵。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时要投入真情,做到以情动人,引起学生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鸣,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在《健康上网 有益身心》一课的教学中,学生提出了上网的诸多优点,如:网络信息量大,比在书本上获取知识更快;方便查找资料;父母能在网上解决工作上的问题等。教师创设了一个交流活动的情景:最近小雨上课经常打瞌睡,精神不集中,作业更是丢三落四,是什么原因呢?小品表演:学生小雨欺骗家长已完成作业上网玩游戏,导致学习退步,视力减退并戴上了眼镜。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看了同学表演,你知道沉迷网络、不善于利用网络有哪些害处?学生在讨论中得到了共识:上网有趣、有益,但不能沉迷。整天沉迷于上网聊天、玩网络游戏,难以自控,严重影响了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关于如何上网才有利于身心健康,家长和教师总是反复强调,但对孩子的说教式教育不容易得到孩子的认同。这样富有生活气息的案例讨论,将问题的发现与体验直接交给了学生,学生在情理相生、轻松愉悦的讨论中获得共鸣:健康上网,才是有益于身心发展的。

这“四趣”是追求学生在品德学习中探寻提升自我品德修养和社会生活技能等方面的学习之趣。这“四趣”是体会生活、学习中的快乐,是在快乐中学习、提升品德修养的四把金钥匙。富有“四趣”的品德课堂,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思维、同伴互学及情绪状态,体现品德课程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G422

A

1672-0385(2016)06-0010-03

2016-10-10

伍宝琴,女,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品德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品德课品德动物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46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3:10
最萌动物榜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08
动物可笑堂
动物捉迷藏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新教育(2015年20期)2015-12-20 09:28:41
有趣的动物
幼儿园(2015年2期)2015-07-13 08:25:45
品德
读者(2015年7期)2015-04-01 12:28:14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