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仉蓉 孙文经
(广州市南武中学,广东 广州 510220)
搭建对话小平台,转化学生大舞台
——谈建构作业本中对话的有效策略
吴仉蓉 孙文经
(广州市南武中学,广东 广州 510220)
班主任工作繁忙,单独与学生交流的时间不多,很难面面俱到地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班会课也只能是泛泛而谈,达不到因人而异的教育效果,导致班级工作不尽人意,班级管理有时会陷入被动状态。作业本上的对话弥补了班级管理中出现的这种遗憾,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案例分析入手,就如何建立对话及其对话的策略和技巧进行了探讨。
作业本;对话;转化学生;策略
班主任几乎都兼任了班级主科老师,备课、批改作业、班主任会议、政治学习、学科教研等让他们工作节奏快而又紧张,这样与学生单独交流的时间不多,即使抽出时间找学生谈话,也是利用课间短短的几分钟进行简单说教而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友好对话,深入的沟通,达不到因人而异的教育效果,因此常听有些班主任抱怨没时间做学生思想工作,师生之间缺乏交流,班级管理比较被动,再者,大多数学生也都惧怕老师找他谈心,老师一旦叫某同学到老师办公室来一趟,被叫的同学知道犯事了而心里紧张,加之长时间的谈心让学生心烦,既耽搁了学习又让其他同学猜忌自己犯了大错,因此,老师找学生谈心处于一种两难之境。为了弥补这种遗憾,跨越这种障碍,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在作业本上搭起与学生“心灵对话”的舞台,充分发挥了“小小作业本,人生大舞台”的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作业本上建立对话避免了与学生正面接触,解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学生易理解、易接收;作业本上的对话教育面广,针对性强,及时,高效,保存时间长,学生翻开作业本,师生之间的对话便时时提醒与鼓励着学生;作业本中的对话是一种充满人性化关怀的“无痕教育”,她让被教育者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切身体验、自觉自悟。通过在作业本上建立“师生对话”,才能不断诱发学生倾吐自己内心的想法,及时发现学生思想变化,发现学生内心世界奥秘,从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达到教育的目的。现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业本是师生课后沟通的桥梁。本子上记载着每位学生的作业,充分反映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是一个很好鼓励学生,成就学生,树立学生学习信心的场所。
[案例1]
小何同学原来学习成绩不好且常不交作业,即使交了作业也是错的多,对的少。有一次,他的作业做得非常好,不仅全对了,而且字也写得很认真,我非常高兴,于是我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下了评语:“你今天的作业做得好,希望你坚持下去!”小何看了老师的评语,很高兴地在后面写道:“老师你能关注我,我好高兴呀,我会做得更好。” 第二天我又写道:“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他接着写道:“谢谢老师说我进步大,我会更加努力的。”……打那以后,小何同学与我的心贴得越来越近了,作业也做得越来越好了,期末考试成绩在全级排名前进了160名,通过这种方式谈心,全班进步的学生多达十几人,全班总评成绩跃居全级第一。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将人类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表明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外,最重要的需求就是被尊重的需要。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得到别人肯定性评价,可以说是人的社会性这一特征的具体表现。被尊重是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望。因此每个学生都有被尊重、被表扬、被认可的需要。 需要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动力之一,需要的满足会直接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发挥[2]。如果学生的作业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他们精神上的需要就得到满足,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业本上的对话恰恰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业本是用心体会“心灵沟通”的舞台。本子上记录着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嘱咐,也是一块与学生交流的、激励学生勇于改错,不断上进的园地。
[案例2]
小梁同学是一个非常聪明,却又是令人十分头痛的学生。他课堂上反应敏捷、发言积极,字写得也很工整漂亮,但是不讲卫生,桌子周边狼藉一片。我多次找他谈话都不奏效,批评对他也习已为常了,正当我苦无良策的时候,一次,我发现小梁作业本上的两道题涂了又改,改了又涂,把整个页面搞得不堪入目。于是,我在他的作业本上写道:“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同学,你写的字很漂亮,作业做得总是很工整,但你今天做的作业跟你桌子周围的卫生一样…,你觉得美观吗?这像你做作业的风格吗?” ,没想到,第二天一整天他桌子周围都很整洁。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于是在他整洁的作业本上我又写道:“看到你桌子周边干干净净,老师真高兴,这说明你是个讲卫生的同学,而不是所谓的‘邋遢王’” ,然而,靠老师一次鼓励性评语,是不能改变小梁长期养成的不良的习惯,这就要老师有耐心、恒心。经过了无数次在作业本上的“交谈和提醒”, 小梁的卫生习惯总算有了进步,不但学会把个人垃圾装入塑料袋而且还帮着其他同学清理垃圾,对此,我及时在全班对他进行了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当然小梁的进步,我不会忘记及时用饱含感情的文字将我的鼓励通过作业本传达给他。通过这种方式谈心,全班好多学生的不良习惯(如:迟到、抄作业、谈恋爱、留怪发、电脑游戏瘾者等)都得以改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1]。中学阶段正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变化剧烈的时期,也是他们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初始阶段。主体意识的增强和独立人格的逐步形成,使中学生的个性倾向具有目的性、差异性、可塑性的特点,是矫正不良倾向的极好时机,教育引导得当,可使他们终身受益。所以,在批改作业时,教师要更新评价观念,针对学生出现的不良现象适当作点评,送去一句句暖人的悄悄话,把教师的祝福、问候、关切、激励、真诚、信任之情化作甘甜的泉水,去滋润学生的心田,从而唤醒他们内心的自尊、自爱,激发他们改正自己的不良倾向。
作业本是“心与心、思想与思想”碰撞的舞台。本子上记录着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和信任的话儿,也是学生愿意敞开心扉,向教师倾诉的好地方。
[案例3]
小刘是一位非常敏感、内向的女孩,从不听见她说一句话,笑一下对她来说也很吝啬,成绩很不好。对于这样一个内向敏感的女孩,我采用了先在作业本上与其沟通的方式(从没有在班上指出她的缺点,而是想办法寻找她的优点)。我发现她的英语作业格式很规范,字写得很工整。于是,我在她的作业本上写道:“批改你的作业,是一种享受,你的作业和你的人一样漂亮。” 多次的作业本中的赞美, 得到的只是小刘一字都不回或偶尔写“谢谢”两字,一个月后,小刘还是没有一点变化,依然冷漠、依然不合群。真正对她有所了解的是去她家家访。小刘家庭条件很优越,从小在父母的宠爱中长大,然而前段时间,爸爸在一次车祸中死去,小刘同学突然失去父爱又要面对整天以泪洗面的妈妈,本来胆小内向的她显得更孤僻、更忧郁,成绩也直线下降。为了保护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没有直接找她谈心,而又试探着在她的作业本上写道:“爱你的爸爸走了,但还有爱你的妈妈。做妈妈的乖女儿。” “妈妈为了你,忍着悲痛去餐馆做工。努力学习,用最好的成绩报答妈妈。”“老师期待着你的进步。” ,经过多次在作业本上的心灵对话,小刘渐渐地走出了失去父亲的阴影,主动找我倾诉,和我交流了思想。现在她上课也爱发言了,也能和同学在一起玩耍了,还常帮助他人,成绩也有所提高。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这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3]。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十分复杂,但是未成年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只要我们找准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根本原因,并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来量体裁衣,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就能得以解决。
作业本上的对话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所以,老师几句简短的话儿对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有时甚至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作业本中的对话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该怎样与学生建立起这种对话,搭建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呢?
首先,在建立之初教师要有耐心。找学生谈心在教育学生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所以班主任在发扬其优良传统的同时,不要吝惜笔墨,要让小小的作业本成为师生之间促进学业和交流情感的一个平台,让师生在这样的“平台”中建立对话。 一开始,只是教师唱独角戏,作业本上只有老师的评语,学生不怎么理睬,要么就在老师的评语后面加上“谢谢!”之类的话,根本没有学生发自内心的见解,师生对话单一、不见效果。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过:“凡是皆有终结,因此,耐心是赢得成功的一种手段。”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就会在作业本上和我谈上几句,到后来,学生会主动向我倾诉内心的想法或向我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一来作业本就成为师生“双向式谈心”的场所。
其次,在对话中教师要因人而异。学生有被尊重、被表扬、被认可的需要。在写作业时,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这是学生精神上的需要。如果精神上的需要长久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产生消极的思想。因此,需要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动力之一,需要的满足直接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发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有效地鼓励是教育的策略之一。一般地讲,教师写在作业本中的话要多鼓励、少批评,给学生以温馨的开导、安慰,带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就会受到教育。学生的性格千差万别,需要也各异,那么激励的方法也不同,所以,作业本上的话儿要因生而异,让优等生更上一层楼,中等生改正缺点、发扬优点,暂时落后的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树立信心。但是,鼓励也要注意适时,并不是任何情况都能给学生鼓励。特别是错的东西千万不要盲目鼓励,否则势必让学生在错误的鼓励中迷失自我,摸不到前进的方向。
再次,在用词上教师要倾注心思。作业不仅是师生间教学信息的相互反馈,而且是联系和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在作业中教师可以觉察到学生的思想和自主学习情况,学生在老师的话语中能领悟出教师对他的关心、信心和爱。“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作业本这一桥梁来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班主任写在作业本中的话要缜密思考,不可草率行事,千万不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话语中含着讽刺、挖苦的语调,以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的热情,老师的话儿应肯定中有期待、否定中有鼓励,亲切中有严肃、容忍中有警告,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是要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同样一篇作业,不能千篇一律的写,而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心理特点等方面来合理地写,以做到有针对性,有目的性。
最后,在次数上要保持适度。教师写在作业本上(试卷、听写或小测等)的话不能过多、过滥、过频。教师不需要每天给班里的所有学生都写,也不需要每次作业都写,要结合学生的各种表现,抓住时机适当地给某些学生写些客观公正的话(每天选择十个左右的学生),让他们保持清醒的头脑、高昂的斗志,激励他们不断地进步。当然对于一些性格比较特殊的学生,教师应给予特殊的关爱,即使他没有明显的进步也可以写上带表扬语气的话。记住:坚守,永不放弃,相信“师爱”终有感召他的时刻。
由于我写在作业本中话语客观公正,真正说到学生心坎上了,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现在,我不用花太多的时间找学生谈心,有什么问题,我的学生都爱在作业本中与我“对聊”。作业本上这种“热闹”的场景令我心醉,能产生如此效应,与我在对话中运用如下技巧和策略,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分不开的:
1. 委婉幽默——和谐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学生做作业出错时,运用幽默的语言委婉地提醒,比严肃地说教更容易让人接受。当学生有出色的表现时,用夸张的语言来赞美,学生会欢欣鼓舞,兴趣倍增。因此教师写在作业本上的话应具有艺术性,特别是对作业较差的学生,批语更要注意艺术性和启发性,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 “请让你的字站直,好吗?” “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 和细心交朋友!”“减少失误就是提高成绩”。 “你今天的作业全军覆没,课后能救死扶伤吗?下次上课请准备好枪和子弹”。
2. 欣赏激励——和谐师生关系的粘合剂。激励性评价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举措,及时有度的呈现激励性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共鸣。如 “你的解题方法非常好,有创造性。” “今天课堂上你课文读得多好听呀!老师都感动了”“不怕你出错,就怕你不做,做错了也是一种进步”“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3. 借鉴哲理——和谐师生关系的催化剂。对班里那些怕苦怕累、学习比较懒散,作业经常不完成,上课常迟到的学生,采用此类批语策略,能让学生明白学习必须脚踏实地、勤奋刻苦,以及一些做人的道理。如 “懒惰会使你的一生蒙上阴影。”“善于管理时间者,善于掌握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改变命运”。 “控制你的情绪,不然它就控制你”。“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底气”。“不怕苦,吃苦三五年;怕吃苦,吃苦一辈子” 。
4. 警钟常鸣——和谐师生关系的警醒剂。该类批语是对于容易骄傲或那些问题学生,经常出现一些不该犯的错误的学生所用的。通过这样的批语,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如 “不进步意味着退步” “别让胜利蒙蔽了你的双眼” “认真做事可以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可以把事情做好” “平时不动笔,考试动不了笔”。“努力和效果之间,永远有这样一段距离。成功和失败的唯一区别是,你能不能坚持挺过这段无法估计的距离。”
总之, 恰如其分的对话,就像久旱之后的甘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能抚慰学生的心灵,激发其向上的热情;充满情感的对话,就如同漫漫冬日之后的第一声春雷,它能震撼学生的灵魂,激发其内在动力。反之,不得体的对话不但对学生起不到促进和教育作用,反而会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投下黑色的阴影,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从而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效应。因此,老师们不要吝惜笔墨,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多写一些鼓励式的话语,让小小的作业本成为师生之间促进学业和交流情感的一个对话平台,让学生在对话中茁壮成长! 这样班主任工作才会富有成效有魅力,充满朝气,班级管理才会走向康庄大道!
[1]万玮.班主任兵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3]宋运来.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G635.6
A
1672-0385(2016)06-0104-04
2016-10-10
吴仉蓉,女,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物理教学。
孙文经,男,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