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医学专业的教学管理研究与探讨

2016-03-08 08:08:45陈晶晶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学分制学分教学管理

陈晶晶,郑 寅

1.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2.湖北民族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医学教育·

学分制下医学专业的教学管理研究与探讨

陈晶晶1,郑寅2*

1.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2.湖北民族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该文阐述了在学分制管理下医学专业的应用情况,分析再实施学分制管理时遇到的困难,提出医学专业实行学分制管理的重要性,探讨今后在医学专业中应用学分制管理的改进措施,以期提高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医学专业;学分制;教学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医疗人才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医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成为当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研究热点。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医学教育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上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高等学校医学专业的教学管理体系迫切需要一种更健全的体制来完善。学分制是通过学生自主选课以达到学校要求的一定学分绩点来完成本专业的学习任务的一种综合性教学管理制度[1-2]。学分制最早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我国的学分制是北京大学率先实行并在全国高校开始进行推广,学分制在我国也称为“选课制”。因此本文试图探讨学分制在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医学专业的应用情况,分析实行学分制的利与弊,探讨改进措施,从而提高医学生的培养质量。

1 学分制全面推广的必然性

1.1实行学分制管理是教育观念改革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学分制是一种以学生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作为毕业标准和获得学位资格的教学管理制度[3-4]。它的主要内容是以学生自主选课为主,按照专业培养方案完成个人的学业任务[5-6]。学分制的显著优点是能够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能够自主的进行课程学习安排,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学分制所体现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充分的满足了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以人为本”的观念[7-8]。教育的发展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校教育观念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从而让学生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这也是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学习的方法,自我调节个人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教育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实行学分制管理不仅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2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体现的优势根据对其他学校医学院在学分制实施的调研情况以及在我校实行学分制的经验,可将学分制管理模式所体现的优势总结为以下几点:①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把大学课程当做个人的学业任务去完成,并不是传统的被动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不再完全的依赖于教室和课堂讲授环节,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根据自己的时间去支配安排学习任务;②课程学习的针对性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结合社会和市场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去选择某些课程深入的学习,使大学教育在“泛学”的基础上有一定程度的“精学”,这也能满足社会对专精型人才的需求,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低的问题;③学分制是一种灵活的弹性学制,无论学习时间长短,只要在修得本专业规定的学分,就可以正常毕业。这种灵活的体制既可以使能力强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完成个人学业,把时间投入到考研或者就业上,又可以让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有超出学习年限的时间去充分学习专业课程,更好的完成大学专业培养的目标[9-10]。

1.3学分制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现代社会发展的理念是以人为本,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样也需要顺应社会发展的规律。学分制充分的突出学生在教育中作为主体的角色,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学校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作为主导的局面。一切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对象,更大程度的增加了学生在学习中所能支配的自由度。另外,为了配合学分制的发展,学校在不违背教育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要进行教学计划和培养模式的制定,使学生能够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与市场需求更进一步的接轨。学分制实施以来,鼓励学生积极发展自身,同时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的能力,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符合新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2 学分制在我院医学专业实施情况

医学专业针对性较强,结合医学院自身情况,严格按照学校《本科生学籍学位管理制度》实行教学管理。

2.1课程开设该院各专业开设的课程分为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个性模块课,实践教学课。通识必修课10门,学生至少选修5门,学科基础课18门,专业基础课18门。其中必修课包括:通识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及实际教学课。

2.2绩点制绩点制是学分制发展下的一种能够体现学生学习成绩高低的制度,因为仅凭学分是不能体现学生学习质量以及成绩,学分绩点等于学生在某一学习阶段所得的各门课程学分制绩点之和除以所修课程学分数之和。通过绩点分数可以反映出学生在一个学习阶段中学习水平的高低,这不仅为学生的评优评先等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也可以对学生在学习动力上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拿到该门课的学分,而是需要更深入的掌握该门课程的核心知识内容,取得更高的绩点分数。

2.3重修制度为了便于对学生的管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到医学知识,从2014级学生开始,实行重修制度。当学期所修课程不及格,即无法达到相应学分者,下一学年开始重修相应课程,直到达到相应学分,达到毕业要求,最终准予毕业。

2.4实习实践环节医学院以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为主,专业针对性较强。医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医药事业的重要后备力量,毕业后将从事拯救生命,救死扶伤的崇高事业。实习实践环节是医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环节。在实习期间,学生要严格遵守实习实践管理规定,认真撰写实习报告,学习病例书写规范,在实习期满后由所在医院科教科根据实习生表现给出实习成绩,计入到毕业学分的计算中。

3 学分制教学管理尚存在的不足

3.1医学专业课程的本身特点决定了选课的局限性由于医学专业设置的专业课的课程数较多,学时量偏大,这就导致在进行学分制时,学生在进行选课时刻选择课程的范围较少,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也少。这个问题主要是由于医学专业本身的专业特点造成的,那么就为在医学专业实施选课制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的发挥学分制下自主选课的优点。

3.2教学资源缺乏由于学分制的改革使学生的选课数量增加,相应的对学校的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资源主要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硬资源”,如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图书资料等;另一类为“软资源”,是指与“硬资源”相应配套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等。但是随着我国的普及大学教育使每年高校招收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而高校经费支出有限,因此教学资源设备不够充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的了学分制的正常开展。

3.3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学分制相比传统的学年制有较大的改变,那么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模式也应当做出相应的改变。但是学年制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使得教学管理人员在适应新的学分制时有一定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教学管理制度上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学年制教育下的排课、选课、考试安排、补考重修和实验教学环节,都需要进行相应针对学分制教育氛围下的重新修订和调整。另外,由于学分制的实施会使高校在招生专业和人数上做出相应的调整,那么这势必会使各个专业的培养计划、教学资源分配和教学任务安排也随着发生变化。因此完善与学分制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是高校进行学分制改革的重要问题。

3.4学分制考试制度影响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内容中地位突出,而实践教学最主要的形式是大四大五年级去相应的医院实习,传统的学年制管理下,学生若考试不及格将会在第二个学期初进行补考。而学分制下则是用重修来代替补考,需要不及格学生跟随下一个年级重新学习该门课程,在该课程学期末重新进行期末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后才能取得该课程的学分。但是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较多,实习时间长,重修的学生只能依靠课外时间自学或者间断的听课,从而增重学生学习压力。如果无暇重修,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毕业情况。

3.5专业教师知识结构不全面,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学分制教育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对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自身的知识面比较狭窄,尤其体现在医学专业的专任教师上,普遍缺乏跨学科能力。另外近年来学校在引进专业教师时,较多的年轻博士在担任专任教师的初期,缺乏教学经验和手段,也是制约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主要因素。

4 建议

4.1优化课程设置,进一步扩大选修比例在不影响医学专业能力培养的情况下,减少某些必修课程的学时数,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参加其他学院的选修课程。特别是一些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程。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医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社科教育。

4.2建立配套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学分制的实施不仅需要建立与学分制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还需要人员的配合和配备。教学管理人员的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学分制的实施,因此对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是不可忽略的问题。因此需要定期召开培训会议,改变教学管理人员的观念,提高服务意识,进行考核竞聘上岗,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和素质能力强的教学管理队伍,为学分制的实施提供强有利保证。

4.3增加教学资源,确保学分制的实施学分制实施的硬件条件在于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学校需要加大投入配套设施的经费。虽然国家投入经费有限,但是可以通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缺失,与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合作的形式争取一些经费资助。这也是响应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产学研相结合,高校服务地方”的精神。

4.4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拓宽教学专业领域学分制教育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需要进一步的教学水平,拓宽专业领域。对于年轻的博士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向经验丰富的前辈学习,做好课件,增强实际动手能力,提高科研水平。同时,学校也应当采取一些政策,对教师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手段进行培训,使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能够和学分制一起与时俱进。

4.5加强临床实践阶段的管理根据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大纲要求,制定适应学分制教育的实践管理制度。把实践教学的表现用合理的标准去量化,根据实习老师的评价,结合评分打分标准进行量化得分,归结成相应的学分和绩点。对于实习不合格的学生,与理论课程一样需要重新实习来完成实践教学的学分。

学分制是一种与传统的学年制相比更加先进的制度,它赋予现代高校教育“以人为本”的精神,能够与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医学专业的特殊性使医学教育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医学专业作为我校的优势学科,实行学分制可以增强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力和学科建设能力。但是自实施学分以来,尚存在一些主观和客观的问题制约了学分制的开展。这些问题的核心在于与学分制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因此为了全面的开展学分制教育,提高该校医学人才培养质量,需进一步改进我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教学资源,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1]邓远美,叶勇玲,张立军,等.高等中医院校学分制模式下教学管理的探索[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8(4):137-138.

[2]欧阳静,王海.浅析中医药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存在的不足与对策[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2):11-12.

[3]涂师平.学分制下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5):254-256.

[4]李秀美.医学院校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101-102.

[5]姜卫杨,杨蓓,吴世玉.制定学分制教学计划的体会[J].药学教育,1996,12(2):11-13.

[6]冯秋瑜,邓远美,黄贵华.中医院校实施学分制的利弊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28(3):488-489.

[7]肖长义,万波.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实施学分制的困难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8(2):22-24.

[8]黄谦,张小俊.综合院校医学专业学年学分制的实践与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4):199-200.

[9]王素华,张凌燕,黄丽华,等.预防医学专业推进学分制教学改革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10):139-143.

[10]黄丽华,贾玉巧,高艳荣.预防医学本科在学分制下实施导师制[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6):195-196.

责任编辑:艾茜

湖北民族学院校级教研项目(2015JY051;2015JY017);湖北民族学院博士启动基金(MY2013B027);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4CFB621)。

郑寅,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制药工程方面的研究。

G463

A

1008-8164(2016)03-0082-03

2016-06-10

猜你喜欢
学分制学分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24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1:24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24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46
学分美食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9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