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转喻视角下的禁忌语和吉祥语

2016-03-07 00:59:35尹化玲
关键词:转喻

尹化玲

(贵州师范学院 大外部,贵州 贵阳 550018)



论转喻视角下的禁忌语和吉祥语

尹化玲

(贵州师范学院 大外部,贵州 贵阳550018)

摘要:汉文化有其独特的民俗。在汉文化民俗中存在着大量的禁忌语或吉祥语,绝大部分禁忌语或吉祥语是通过语音符号的邻近关系来传递其隐含意义的。我们正好可利用这种语音邻近关系,从转喻思维角度对汉文化民俗中存在谐音的禁忌语或吉祥语进行探讨,以为人们理解汉文化民俗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并加深人们对汉文化民俗的认识。

关键词:禁忌语和吉祥语;语音邻近关系;转喻

汉文化有其独特的文化习俗,这些习俗是汉文化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和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汉文化色彩。在汉文化民俗中存在着大量的禁忌语或吉祥语。一个民族的禁忌语和吉祥语可反映出本民族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禁忌语忌讳的是假、恶、丑的东西,是人们为了避害而对某些致祸因素的消极忌避,是敬畏心理的反映。当人们遇到要表达一些不吉利和不吉祥的话语时,常用别的话语代替或禁止说出口。吉祥语指的是符合真、善、美统一标准的事物,它是人们为了趋利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祝愿,是人们积极主动的争取吉祥的言语行为。禁忌语和吉祥语都是为了趋吉避凶、趋利避害。它们从刚开始出于对语言灵物的崇拜,到现代社会已逐渐转化成为一种民俗心理形式;在社交过程中有利于促使语言更加礼貌、得体,能更好的协调人际关系,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1]

汉文化民俗中绝大部分的禁忌语和吉祥语都是因为谐音的缘故,而把两个原本根本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到一块。通过谐音方式把两个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是汉文化民族所特有的思维方式。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讲,这些存在谐音现象的禁忌语和吉祥语是通过语音符号的邻近关系来传递其隐含意义的,转喻的本体没有出现,只有转喻的喻体即禁忌语和吉祥语出现。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知,以往很少有学者研究汉文化民俗中的吉祥语和禁忌语,也极少有学者能从认知语言学的转喻思维角度对汉文化民俗中的吉祥语和禁忌语进行研究,偶尔廖有几个研究吉祥语和禁忌语的也是从文化对比和文化渊源等角度来研究的。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将主要以汉文化中的数字、春节、婚礼、送礼等为例,从认知语言学的转喻思维角度对汉文化民俗中存在谐音现象的禁忌语和吉祥语进行研究,以对它们的转喻性认知理据做出合理地解释,加深人们对汉文化民俗的认识。

一转喻

认知语言学的转喻既包括汉语修辞中的本体和喻体可相互替代的换喻又包括部分和整体之间可相互替代的提喻。换喻是由本体、喻体和喻底三部分组成。本体从不出现,喻体就是喻底。本体和喻体是以隐含的方式起作用。本体和喻体之间可相互换用。喻体能够代替本体是因为喻体代表了本体的某一特征。根据本体的这一特征,听话者也能合理地推断出所指的本体。[2]20世纪60年代,雅各布森提出转喻属于关系轴,涉及的是事物之间的邻近关系。这种邻近不一定限于某种固定的关系。只要两者之间存在某种形式的联系,其中一个就可作为另一个的转喻。雷考夫[3]指出“转喻是认知的基本特征之一,它利用易理解或感知的事物的一个方面指代整个事物或事物的另一方面”;兰厄克[4]把转喻看作是一个参照点现象,把参照现象中的一个概念实体或称为参照点即喻体,对理解另一个概念实体搭起了一座心理桥梁。概念转喻是我们交谈、思维与行动的一般日常方式,它使我们能通过相联系的其他事物对该事物进行概念化。转喻的基本特征有:第一,邻近性。转喻是一种概念现象,本体和喻体之间存在邻近关系,它们之间的映射发生在同一认知域中。这种邻近关系可以是事物的邻近、符号的接近,甚至是文化传统和特殊经历的接近。第二,凸显性。喻体具有凸显性。喻体比本体更容易理解、辨认或记忆。第三,可转换性。喻体和本体可以进行转换。[2]

二 汉文化民俗中的禁忌语和吉祥语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近生活的一种文化,它来源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一种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民俗现象虽然千差万别,种类繁多,但是它也并非无所不包。民俗,正如它的名字,它深植于集体,深植于民心。我们置身其间却不为其所累,甘愿接受这种模式性规范的保护。[5]

在汉文化民俗中存在着大量的禁忌语或吉祥语。禁忌语是指因有所顾及而需要回避的言语行为。起初,人们出于对语言具有超凡灵力的迷信和崇拜,认为语言能降灾也能赐福,这使得人们对自己所崇敬、畏惧和嫌恶的事物不敢也不能直说以免给自己带来灾难。在遇到要表达一些不吉利和不吉祥的话语时人,们常常用别的话语代替或禁止说出口。吉祥语是指为了求得吉祥,而表达美好、福善意愿的话语。吉祥语能满足人们追求吉利的心理,并且能令人高兴、增添喜庆气氛,有利于促进成功交际。吉祥语现在已发展成为一种社交礼仪,成为一种礼貌语言。禁忌语和吉祥语都是为了达到趋吉避凶、趋利避害的目的。禁忌语和吉祥语由原来对自然力量的畏惧而产生,到现在更多的是因为对社会力量的畏惧在使用,而且社会力量对人们的控制力和压力变的越来越大。相应的人们对语言灵物的崇拜心理也转化为一种文化惯性心理。在人际交往中,禁忌语和吉祥语能更好的协调人际关系,有助于实现语言的得体性和礼貌性。[1]

三转喻视角下汉文化民俗中的禁忌语和吉祥语

汉文化民俗中的禁忌语和吉祥语大多都是通过谐音的方式把两个原本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到一起。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讲,这些存在谐音现象的禁忌语和吉祥语与它们并没有出现的本体之间存在语音邻近关系。通过语音邻近关系把两个语言符号联系起来,这是一种转喻思维方式。从转喻思维角度来看,转喻的本体和喻体发生在同一认知域中,本体从不出现,喻体凸显,喻体就是喻底。虽然转喻的本体没有出现,只有转喻的喻体即禁忌语和吉祥语凸显,但是人们依然能明白禁忌语和吉祥语的本体是什么。这是因为,在汉文化影响的环境中,由语言符号的语音邻近关系而产生的民俗已经在人们的心目中产生了根深蒂固的作用,并在规范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社交礼仪。下面就主要以汉文化中的数字、春节、婚礼、送礼等为例,从转喻思维角度来对汉文化中的禁忌语和吉祥语进行分析。

1. 在数字方面。

中国人对数字非常敏感。“6”是中国人喜欢的数字。因为中国人喜欢“六六大顺”。数字6可给人们带来好运,可让它们做事时事事顺利,万事如意。数字“6”还与“禄”存在语音邻近关系,因为有“禄”必有“福”,所以数字“6”受到人们的喜欢。“8”是大多数人的吉祥数字,因为“8”与“发”“发财致富”存在语音邻近关系。所以在今天这个经济社会里面,很多人盲目追求“8”。很多人的手机号码最后一个数字是8,商场里面的商品价格大都以8结尾,商品打折也是带8。数字“9”与汉字“久”存在语音邻近关系。这个数字特别受到情侣的喜爱,送玫瑰花要送999朵,以期望它们的爱情常常久久。“9”也受到封建帝王和当权者的喜欢,因为数字9能象征它们的统治天长地久。数字“9”还与“狗”存在语音邻近关系。在粤方言区狗肉被称作"三六",忌避了"三六九"中的“九”(狗)字。“4” 是中国人不喜欢的数字。因为“4”与“死”存在语音邻近。一般人们的车牌号码、证件号码、房间号、楼层号等都不喜欢有数字 4。人们在说自己的年龄时,也要避开4,例如避开“14”(要死),“54”(我死),“44”(死死)。为了寻求心理上的安慰,人们通常用“音乐疗法”,把“4”说成音阶“fa”,即“发”字;把“14”叫做“多发”;把“44” 叫做“发发”以逢凶化吉。“3”与“散”存在语音邻近关系。中国人在选结婚的良道吉日时,会有意避开“13”号(“失散”)。在有关数字的语音邻近的问题方面,还有“168”与“一路发”,“521”与“我爱你”,“741”与“气死你”,“8431”与“拔丝山药”等也存在语音邻近关系。[6]

2. 在春节时。

中国人在过春节时,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在过春节时,中国人喜欢把大红福字倒着贴,“福倒”与“福到”存在语音临近关系。在新年除夕的饭桌上,一定要有鱼,“鱼”与“余”存在语音邻近关系,喻为“年年有余”;一定有鸡,“鸡”与“吉”存在语音邻近关系,喻为“吉祥如意”;一定得有年糕或汤圆,“年糕”与“年高”,“汤圆”与“团圆”存在语音邻近关系;除夕夜菜里要有芫荽(香菜) ,因为“芫荽”与“延岁”存在语音邻近关系。在春节期间,如果有人打破了器物,旁边的人会立即说“碎碎平安”,它与“岁岁平安”存在语音邻近关系;要是打破了杯子,旁边人会说“悲(杯)去喜来”;要是筷子滑落在地上,旁边人会说“快乐(筷落)无比”。中国人要是在正月十五前剃头,那就是杀舅,“旧”与“舅”存在语音邻近关系。

3. 在结婚时。

在结婚时,中国人喜欢在枕头里面放上枣、花生和栗子,“枣”与“早”存在语音邻近关系,喻为“早生贵子”。在山东威海一带婚宴上,新娘要吃一碗海蛎子和一碗老板鱼,喻意为“多立子,相伴到老”。因为“蛎子”与“立子”存在语音邻近关系,“板”与“伴”存在语音邻近关系。在山东农村结婚时,新娘不踩在地面上,而是踩在两张不断传递的麻袋或草席,这被称作传袋转席。“传袋”与“传代”,“转席”与“转息”存在语音邻近关系,喻为“传宗接代,繁衍生息”。在东北一带,新娘在从娘家出发前要先在装有大葱和决明子的水盆里洗手,“葱”与“聪”存在语音邻近关系,再加上“决明子”的“明”,此句喻意为“生的孩子会聪明”。在上海话中,“寡”与“瓜”发音相同,所以新娘禁吃瓜。在台湾闽南地区,新人举行婚礼后姑妈和姑婆不能进入新房,因为“姑”与“孤”存在语音邻近关系。

4. 在送礼时。

中国人在送礼时,也有自己独特的习俗。送礼时,不能送梨,“梨”与“离”存在语音邻近关系,不送人梳子(输),不送伞(散),不送钟(终)。旧时士子应考,亲友要送笔、定胜糕、粽子三色礼品,祝曰“笔定糕粽”与“必定高中”存在语音邻近关系。[7]中国人送水果时,喜欢送苹果、桔子、桂圆,它们能给人带来好运。因为“苹”与“平”,“桔”与“吉”,“桂”与“贵”存在语音邻近关系。在过去的广州,给经商的朋友忌送茉莉,因为“茉莉”与“没利”存在语音邻近关系。

5. 其他情况。

汉文化中还存在很多其他语音邻近的现象。例如,古代用蝙蝠形象表示“福”,用梅花鹿形象表示“禄”,用喜鹊形象表示“喜”,因为“蝠”与“福”,“鹿”与“禄”存在语音邻近关系。北京话中“舌”与“折”存在语音邻近关系,所以说“猪舌头”时,喜欢用“猪口条、猪口赚(转)、招财”代替。在民间有麒麟送子的图画上,麒麟背上骑着个童子,怀抱莲蓬和笙,意为莲(连)笙(生)贵子。在这里“莲”和“连”,“笙”和“生”存在语音邻近关系。

四结语

汉文化民俗中绝大部分的禁忌语和吉祥语都是因为谐音的缘故而把两个原本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到一块。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讲这些存在谐音现象的禁忌语和吉祥语是在把存在语音邻近的两个语言符号通过转喻的方式联系到了一起,只是转喻的本体没有出现,只有转喻的喻体即禁忌语和吉祥语出现。把没有出现的喻体词与具有抽象意义的吉祥语联系起来,这是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思维方式,并且这种思维方式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已经成为一种规范人们行为方式的民俗习惯。虽然禁忌语和吉祥语的本体从未出现过,但是人们依然可以通过自己被汉文化规范化的思维方式,明白它们是什么。在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吉祥语和禁忌语已经成为一种协调人际关系,促进语言礼貌和得体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通过从认知角度来分析禁忌语和吉祥语以它们的转喻性认知理据,从而更好的理解禁忌语和吉祥语中的谐音现象,加深对汉文化民俗和汉文化思维方式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陈亦愚.对汉语中忌避语、委婉语、吉祥语文化意蕴的重新审视[D]. 广西大学,2004(5).

[2]文旭, 徐安泉. 认知语言学新视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2):97,99,137-151.

[3]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36.

[4]Langacker, R. W. Reference—point constructions [M].Cognitive Linguistics, 1993.

[5]李彬. 民俗知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10).

[6]尹化玲.试析汉文化民俗中的语音隐喻现象[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1).

[7]徐鹏,等. 修辞和语用——汉英修辞手段语用对比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78-190,315-316.

[8]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3):233-250.

Class No.:H136.4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On the Taboo Words and Auspicious Words in the Chinese Custo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tonymy

Yin Hualing

(English Department of Guizhou Normal College,Guiyang ,Guizhou 550018,China)

Abstract:The Chinese culture has its own cultural custom,. In the Chinese cultural custom, there are many taboo words and auspicious words, most of them transfer their implicated meaning by the means of the contiguity of phonetic symbols. We can make full use of the contiguity of phonetic symbols to analyze the homophonic taboo words and the auspicious words in the Chinese cultural custo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tonymy, so as to provide people a new persp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hinese cultural custom. And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can also makes people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nese cultural custom.

Key words:taboo words and auspicious words; contiguity; metonymy

中图分类号:H13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58(2016)05-0146-3

作者简介:尹化玲,硕士,副教授,贵州师范学院大外部。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语用学。

猜你喜欢
转喻
转喻概念化时间的理据浅析
文教资料(2016年31期)2017-02-23 11:05:20
大学生英语写作中隐喻、转喻新奇搭配习得状况研究
考试周刊(2017年8期)2017-02-17 17:23:17
浅析隐喻和转喻在词义演变中的作用
转喻式翻译理论对法律文本翻译的指导作用
多模态隐喻视角下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幸福的认知解读
科教导刊(2016年20期)2016-12-27 17:31:06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汉语转喻分类研究
转喻视角下汉语中人体习语的研究
基于原型范畴和隐喻转喻认知的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0:45:28
语用推理中转喻的运用
认知隐喻和转喻视角下的死亡委婉语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26期)2016-05-26 19: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