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英语写作中隐喻、转喻新奇搭配习得状况研究

2017-02-17 17:23孙苗苗
考试周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转喻英语写作隐喻

孙苗苗

摘 要: 词语搭配既是语言的固有特征,又是外语学习的重要环节。在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多见常规搭配,而巧妙的隐、转喻新奇搭配为数不多。本课题基于语料库与实证研究,以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英语写作中的隐、转喻新奇搭配习得状况进行考察,旨在为改善英语写作教学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英语写作 隐喻 转喻

一、引言

自Lakoff提出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的相关理论后,认知语言学便开始将隐喻和转喻视作人们日常的认知和思维方式,更关注隐、转喻思维对语言表达的影响。范晓民总结了隐喻与转喻对英语词汇学习的指导作用,提出了应注重启发学生的隐喻思维模式。近年来,隐、转喻思维对英语写作的影响日渐受到关注。Ha Hoang梳理了自1980年以来隐喻与二语习得相关研究的进程。国内对于二语隐喻能力的研究呈持续发展态势:刘丽娜、蒋显菊和王颖等学者先后对概念隐喻理论在中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做了考察和研究。

但从现有的文献看,在国内外对隐、转喻产出的研究中,以搭配的新奇程度为着重点的考察为数不多。本课题以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语料库与实证研究,考察其英语写作中的隐、转喻新奇搭配习得状况,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法,旨在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二、实证研究

(一)研究方法

從宁波大学非英语专业随机抽取30名大二年级学生(男、女各15人)作为受试者,被试学生的英语水平在优、良、中和差四个等级平均分布。前后随机进行4次英语写作测试,要求受试者在30分钟内完成一份200字左右的英语话题作文,测试均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测试结束后采集4次作文样本,请同一位老师依据同一标准进行评分,计算各被试4次作文成绩的平均分,设为数组a;筛选出作文样本中的隐、转喻用法,并分为常规搭配与新奇搭配两类(甄别过程为:邀请三位具有十五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本校英语专业教师,共同判定作文中的隐、转喻用法在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中,属于常规还是新奇搭配),常规搭配设为1分,新奇搭配设为2分,相同用法重复出现不计分,得分相加,即得到各被试的隐、转喻使用得分,统计4次得分的平均值,设为数组b。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数组a与b进行皮尔逊相关性检测,以考察隐、转喻使用状况与英语写作质量的相关性。

(二)研究结果

由皮尔逊相关性检测的结果可知: 隐、转喻使用得分与作文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735,呈中度正相关。因此,隐、转喻使用能力与英语作文质量成正比。

样本作文中的新奇搭配如:Such a move ignites a high-pitched debate between the students;Chinese children are cushioned and protected throughout their whole life;The number of supermarkets is swelling at a shocking rate;They give free rein to students;By receiving feedbacks from their students, teachers can prescribe a remedy to improve themselves accordingly等,令人耳目一新,为作文增色不少。

综上,隐、转喻产出能力对英语写作质量影响较显著;隐、转喻新奇搭配能力弱,会影响语言的灵活性,反之则使语言生动活泼、别有风趣,更具欣赏性。

三、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一)研究方法

以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和本族语英语语料库(LOCNESS)为语料对象,随机选取CLEC中代号st4和LOCNESS中代号BRSUR3的部分作文,分别标记为A组和B组。代号st4为中国大学3-4年级非英语专业学习者(约为大学英语6级水平)的试卷作文,代号BRSUR3为英国大学生作文。从BRSUR3中随机抽取10篇作文,B组总字数为5926;为保证两组总字数基本相当,从st4中随机筛选33篇得分大于等于11(满分为15)的作文,A组总字数为5944。随后将这43篇样本中的隐、转喻用法分为新奇搭配和常规搭配两类,并统计数目(同一篇文章中相同用法重复出现,记做一次)。在此基础上,从数量和质量两个角度,对比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与英国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隐、转喻新奇搭配的习得状况,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二)研究结果

A组:33篇作文中,存在隐、转喻用法(不含误用)的作文共24篇,比重约为72.7%;隐、转喻总数为46,密度约为0.774%,其中包括5处转喻,41处隐喻,另有4处误用;新奇搭配共7个,约占隐、转喻用法总数的 15.22%。

B组:10篇作文中,存在隐、转喻用法的作文共10篇,比重达到100%;隐、转喻总数为103,密度约为1.738%,其中包括24处转喻,79处隐喻,无误用现象;新奇搭配共25个,约占隐、转喻用法总数的 24.27%。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首先,不管是二语学习者(较高水平),还是本族语者,多数都具备一定的隐、转喻能力,能在书面表达中正确输出,且隐喻的使用频率显著高于转喻。

其次,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隐、转喻用法,尤其是新奇搭配习得方面,与以英国大学生为代表的本族语者之间仍存在明显差距。A、B两组作文样本总词数相当,但隐、转喻总数(46:103)相差一半有余,密度差值约为1个百分点,说明在隐、转喻用法数量上差距较大;隐、转喻新奇搭配数量(7:25)相差3-4倍,易见两者在隐、转喻使用质量上的差距。

最后,A组样本都是11分(满分为15)及以上的作文,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较高水平的作文,然而与英国大学生作文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并且A组中的33篇样本是从随机抽得的358篇st4作文中筛选而出的,余下作文得分均不及11分。根据上文中笔者做的实证研究可以推断,余下作文在隐、转喻使用上的表现很可能不及这33篇样本,则更难与B组样本相比较。由此可知,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隐、转喻新奇搭配习得方面仍有可观的提升空间。

(三)原因分析

首先,英汉语思维方式、产出性词汇量的大小和英汉文化差异是造成二语学习者无法在英语写作中如鱼得水地使用隐、转喻并创新的主要原因,母语干扰也使得外语学习者的表达始终不够地道流畅。对中国大学生来说,在英语学习中有意识地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和语用习惯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

其次,语言输出的局限反映了输入的不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阅读总量不足,没有接触到足够的原汁原味的英语搭配,导致英语作文中输出受限。

再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隐、转喻用法的关注不够,往往将关注点放在对篇章或语句的理解上,因而忽视词语搭配。

最后,相较于常规搭配,新奇搭配需要更多的巧思妙用。这既离不开灵光乍现的才思,又离不开学生的乐于尝试,以及学习环境对创意写作的鼓励和引导。或许在目前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仍缺乏足够重视。

四、结语

从本课题的实证研究结果来看,英语写作中隐、转喻新奇搭配与写作质量总体呈正相关;从本课题所收集的语料库数据来看,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隐、转喻新奇搭配习得方面与本族语者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提升空间较大。隐、转喻新奇搭配的习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的大量积累和反复训练。

参考文献:

[1]陈朗. 近十年国外隐喻能力实证研究主体脉络梳辨[J].外语界,2013(3):57-66.

[2]范晓民.隐喻认知模式与英语词汇教学[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4):44-46.

[3]Hoang H. Metaphor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 State of the Field [J]. TESL-EJ 2014(18):1-27.

[4]蒋显菊. 隐喻认知理论在英语高级阶段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2):44-50.

[5]Lakoff, G. & Johnson, M.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6]刘丽娜. 浅谈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J]. 陕西教育,2009(6):97.

[7]王穎. 大学生英语写作中隐喻思维的彰显及其培养策略分析[J].高教学刊,2016(5):43-44..

猜你喜欢
转喻英语写作隐喻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多模态隐喻视角下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幸福的认知解读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汉语转喻分类研究
转喻视角下汉语中人体习语的研究
母语负迁移对初中英语写作的影响
从高考英语作文评阅看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语境与英语写作研究
词块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