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之“写”及其相关词语确诂

2016-03-07 12:24孙淑娟
关键词:大词典汉语

孙淑娟

(南昌工程学院 人文与艺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

汉语之“写”及其相关词语确诂

孙淑娟

(南昌工程学院 人文与艺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

“极写”、“漫写”、“抒写”、“暗写”、“仿写”、“轻描淡写”、“译写”、“写真”八词为《汉语大词典》所误释,实则“极写”乃“尽力抒发”义;“漫写”一为“随意描摹”义,一为“极力抒发”义;“抒写”乃“抒发”义;“暗写”当另有“暗自抒发”之义;“仿写”当为“模仿”义;“轻描淡写”为“着力不多地描绘”之谓;“译写”当为“按照原文翻译”之义;“写真”为“描摹出真切的感情”之谓。

汉语大词典;“写”条;误释;辨正

孙淑娟.汉语之“写”及其相关词语确诂[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4):344-347.

Sun Shu-juan.“Xie”in Chinese and correct interpretation of its related terms[J].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6,35(4):344-347.

“写”一词为大家所熟知,然其“抒发”义与“描写”义、“书写”义与“写作”义往往为人们所混淆,造成相关词语解释不当。本文不对“写”的义项作全面考察,仅就其“抒发、描摹”义的演变脉络进行梳理,并对“抒发”义与“描写”义、“书写”义与“写作”义之间的差别和“书写”义与“模仿”义之间的一致性进行辨析,且参照前修时贤的研究成果,试对《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8组词的释义予以辨正,以就正于方家。

1 “写”义辨析

《说文·宀部》:“写,置物也。”[1]151段玉裁注:“写,置物也。谓去此注彼也。”[2]340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3]470和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4]638关于“写”之本义的论述和《说文》大体一致。系联《说文》及三大《说文》注家的相关论述可知,“写”的本义为“放置”。造字之初,“写”所置的对象是具体的客观事物,置物的方向既可以是把物体从高处移到低处,也可以是把物体从内移到外,故引申之,“写”则有传递,输送义。《礼记·曲礼上》:“御食于君,君赐余,器之溉者不写,其余皆写。”郑玄注:“写者,传己器中乃食之也。”[5]1243“传己器中乃食之也”即“把自己器皿中的食物传递给他,让他吃”之义。若着眼于其所置对象由外而内位置变化的话,“写”则还有倾吐、抒发义,如吐出食物或抒发情感等。《说文解字注·宀部》:“写,凡倾吐曰写。”[2]340《淮南子·修务》:“后闻其猴也,据地而吐之,尽写其食。”[6]216“尽写其食”即“吐出了所有的食物”之义,与前文“据地而吐之”相对,“写”“吐”亦同义。《诗·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毛传:“写,除也。”[5][309]古文献中,“写”俗作“泻”。《周礼·地官司徒》:“以浍泻水。”[5]701《〈说文解字〉今注》:“‘写’为‘泻’之本字。”[7]264在语言文字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同一个“写”兼职过多,为避免混淆,人们便在形体上加以区别,给表抒发义的“写”字加上“氵”旁,读成“xiè”。

由于置物时并不改变事物的形态,而是使之按照原有的状态发生位移,所以“写”由置物义可引申为描摹、临摹、模仿等义。《字汇·宀部》:“写,……又誊钞,又摹画。”[8]118《礼记·乐记》:“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孔颖达疏:“原夫作乐之始,乐写人音,夫音有大小高下之殊,乐器有宫、征、商、羽之异,依人喜而制乐,托乐器以写人,是乐本效人,非人效乐。”[5]1532此句上文言“托乐器以写人”,下文说“是乐本效人,非人效乐”,明“写”即“效”义。《淮南子·本经》:“天地之大可以钜表识也,星月之行可以历推得也,雷震之声可以鼓钟写也。”高诱注:“写,犹方斅也。”[6]195

需说明的是:抒发是排遣的一种方式,而描写是文学记载的一种方式,是按照实物的原样用文字将其画出来,所以二者不同;与描写相同的书写,也是按照实物的原样用文字将其画出来,故二者都属于临摹,是一种模仿,二者与写真的不同只在于所采用的形式不同,前二者采用的是文字形式,后者采用的是图画形式而已,但三者的原理都一样。与书写不同的写作,是一种创作活动,尽管它也来源于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真实写照,而是包含创作者的主观想象。

2 含“写”条释义辨正

在实际释义过程中,由于人们常常忽略“写”的“抒发”义与“描写”义、“书写”义与“写作”义之间的细微区别及“书写”义与“模仿”义之间的一致性,所以对部分含“写”词条的释义存在错误。兹举数条:

[极写]尽力描写。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四:“研南《八声甘州·久客扬州追思湖上清游之乐凄然有作》……极写清游之乐,便觉扬州俗尘可厌。”[9]1143

按,仅凭此节引文,很难辨明此中之“极写”是“尽力描写”还是“尽力抒发”。我们不妨研读研南《八声甘州·久客扬州追思湖上清游之乐凄然有作》的全文,或许会拨云见日。该词云:“记苏堤芳草翠轻柔,柳丝拂帘钩。趁花风吹帽,扶藜买醉,正好清游。日落乱山衔紫,塔影挂中流。唤棹穿波去,月满船头。 不料嬉春散后,对白云揖别,烟水都愁。数那家池阁,曾啸碧天秋。到而今、归期未稳,梦六桥、飞满旧凫鸥。更初转、猛惊回处,却在扬州。”[10]99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词人是在抒发自己的清游之乐,而非描写其清游之乐,故此中之“极写”乃“尽力抒发”义,而非“尽力描写”也。由此可知,《大词典》把“写”释为“描写”不确,“写”当为“抒发”义。又,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曰:“柳永《玉蝴蝶》……下片,极写心中之抑郁。”[11]75此中之“极写”亦非指“尽力描写”,而是指“尽力抒发”,谓《玉蝴蝶》的下片极力抒发词人的抑郁之情。

[漫写]随意写作。宋梅尧臣《漫书》诗:“蒲葵两钱扇,漫写未嫌轻。”[9]90

按,将“漫写”释为“随意写作”不确,“漫写”当为“随意描摹”之义。“漫写”条引《漫书》诗为例,句意是说:蒲葵扇价廉,所以随意对其描摹即可。联系诗文的后两句“老媪持将去,无端色不平”,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此句中的“漫写”当为“随意描摹”之义,而非“随意写作”之义,因为只有在对扇子进行描摹的情形下才要求扇子出现在描摹者的面前,而写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一般而言创作对象的原型是无需出现在写作者面前的;再者随意描摹蒲葵扇,是对扇子不看重的表现,故“老媪持将去,无端色不平”。此外,“漫写”还可以表“极力抒发”义。如《全宋词·贺铸〈断湘弦·万年欢〉》“漫写浓愁幽恨,封寄鱼笺。”[12]358此中之“漫写”亦非指“随意写作”,而是指“极力抒发”,“漫写浓愁幽恨”即极力抒发对旧人的愁思幽恨之情。又黄遵宪《感事又寄丘仲阏》:“漫写哀辞金鹿痛,人间何事不颠连。”[13]260此中之“漫写”亦“极力抒发”之义。

[抒写]抒发描写。《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四·容春堂前集续集别集》:“其诗清和澹泊,尤能抒写性灵。”田北湖《论文章源流》:“彼所谓文,充其记忆之力,尽其抒写之能而已矣。”碧野《白云、绿树、金花》:“这悠扬的乐曲抒写着祖国山川的明丽,抒写着小伙子和年轻姑娘的恋情,抒写着火热的青春和豪迈的事业心。”[9]426

按,“抒写”当为“抒发”义,为同义复词,抒、写均为抒发义。“抒写”条引《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四·容春堂前集续集别集》为例,句意为:邵宝的诗清新、平淡,非常能够“抒发”他内心的精神、情感。而非“描写”其内心的精神、情感。所引《论文章源流》中“抒写”指充分发挥其记忆和才能去抒发自己的感情。所引《白云、绿树、金花》中“抒写”亦为“抒发”义,乐曲是由一系列音符构成,它不可能像歌词一样去描写,而只能抒写。“抒写”一词出现的年代不晚于清代,在此时的文人作品中多见,均表“抒发”义。《清诗别裁集·施闰章〈升天行〉》:“论诗谓泥古而拘,超今而袭,总期抒写性情。”[14]122又《高其倬〈与熊敏思登蟠龙山顶望都城值大风有感呈敏思〉》:“凭吊古人,抒写怀抱,以凌空飞动之气行之,此章又近太白。”[15]712“抒写”均为“抒发”心中的感情、抱负。“摅”有抒发义,《淮南子·修务》:“摅书明指以示之。”高诱注:“摅,抒也。”[6]793所以清代以前“抒发”义常用“摅写”一词表示,如《魏书·阳固传》:“嗟域中之默默兮,讵摅写其深情。”[16]547梁僧佑《弘明集》卷八:“休风冥被,彼我情判。岂是言声所能摅写?”[17]888

[暗写]犹默写。《梁书·陆倕传》:“尝借人《汉书》,失《五行志》四卷,乃暗写还之,略无遗脱。”[9]803

按,《大词典》例引《梁书·陆倕传》释为“犹默写”,甚确。但“暗写”当有另一义,为“暗自抒发”。如唐许浑《酬钱汝州》诗:“笙歌暗写终年恨,台榭潜消尽日忧。”[18]3984“笙歌暗写终年恨”即“借笙歌暗自抒发整年的离愁别恨”。又,宋郑仅《调笑转踏》:“么弦暗写相思调。”[19]4此句中之“暗写”,亦指“暗自抒发”义。

[仿写]谓模仿书写。清黄六鸿《福惠全书·教养·立义学》:“仿写毕,必为之定妍媸,妍者圈之,媸者抹之,使知所改。”[9]1214

按,“仿写”当为“模仿”义,为同义复词,仿、写均为模仿义。“仿写”条引《福惠全书·教养·立义学》为例,句意是说:模仿好了之后,再为之选定好的与差的,好的就圈上,差的就抹去,使之知道所改的地方。例中之“仿写”乃指让其模仿字帖去练。“仿写”一词古书并不多见,均为“模仿”义。如清顾镇《虞东学诗》卷三:“昔纣使师延为淫乐流传东土,郑人得之,仿写其声而世皆悦焉。”[20]102《醒世姻缘传》第二六回:“自己又照管不来,大学生背小学生的书,张学生把李学生的字,也不管那书背得来背不来,仿写得好写得不好,把书上号的日子,仿上判的朱头,书上的字也不晓得与他正一正,仿上的字也不晓得与他改一改。”[21]205“仿写”即为后面之“仿”,为“模仿”义无疑。“仿写”古书又写作“倣写”,如《公是集》卷二三:“谁令中曲不胜悲,留连起舞惊残夜,倣写遗音入怨诗。”[22]273《御制诗集》卷五七:“陈群母各种画颇多,不忍更留此,因各题一绝……并命金廷标倣写成册,录原题收入石渠艺林。”另外,《佩文韵府·养韵》:“倣,分网切,学也。或作放。”[23]3750《大词典》“写放”条:“亦作‘写倣’。模仿。”[9]1625可证“写倣”有“模仿”义,“写倣”系同义连言。因古汉语中,表同义关系的同素异序词“AB”式常可写作“BA”式,如表示“母亲和儿子的合称”这一意义的“母子”通常也可写作“子母”,所以“写倣”亦可写作“倣写”。既然“写倣”表“模仿”义,我们认为“倣写”和“仿写”亦为“模仿”义,“仿”和“写”同义连言。

[轻描淡写]着力不多地描绘和叙写。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二章五:“而对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十分轻描淡写的叙述,岂不同样是‘注视一木而忘却全林’么!”冰心《寄小读者》十八:“叙事也许不真不详,望你们体谅我是初愈时的心思和精神,没有轻描淡写的力量。”[9]1269

按,将“轻描淡写”解释为“着力不多地描绘和叙写”,不确。从结构关系来看,“轻描淡写”属并列结构;从语义来看,“轻”“淡”同义,为“着力不多,不费力”之义;“描”“写”同义,为“描绘、描摹”之义,而非“叙写”之义,故“轻描淡写”当为“着力不多地描绘”之义。如张爱玲《金锁记》:“隔了些时,再提起长安的时候,她还是轻描淡写的把那几句话重复了一遍。”[24]81该例中“重复”一词明“轻描淡写”是指七巧将“这孩子就苦在先天不足,下地就得给她喷烟。后来也是为了病,抽上了这东西。小姐家,够多不方便哪!也不是没戒过,身子又娇,又是由着性儿惯了的,说丢,哪儿就丢得掉呀?戒戒抽抽,这也有十年了”[24]81这几句话描摹了一遍,而非叙写。钱钟书《围城》:“方鸿渐回家路上,早有了给苏小姐那封信的腹稿,他觉得用文言比较妥当,词意简约含混,是文过饰非轻描淡写的好工具。”[25]97此句中“腹稿”一词证“轻描淡写”即“着力不多描摹”之义,而非“着力不多地描绘和叙写”之义。由于着力不多是不够重视的表现之一,故引申之,“轻描淡写”则有“不加重视、不当回事”之义。如老舍《四世同堂》:“‘又怎么啦?’老人只轻描淡写的问了这么一句,几乎没有任何的表情。”[26]331《大词典》例引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而对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十分轻描淡写的叙述,岂不同样是‘注视一木而忘却全林’么!”释为“着力不多地描绘和叙写”,不确,当为“不加重视、不当回事”之义。

[译写]翻译写作。《光明日报》1986年3月10日:“由于他酷爱中国历史以及古典与现代文艺作品,曾花费大量精力研究和译写文艺作品。”[9]448

按,随文释义训“译写”为“翻译写作”,不确。“译写”当为“按照原文的样子翻译”。如《元史·仁宗纪》:“帝以《资治通鉴》载前代兴亡治乱,命集贤学士忽都鲁都儿迷失及李孟择其切要者译写以进。”[27]382“择其切要者译写”即“选择《资治通鉴》重要部分翻译”,而非“选择《资治通鉴》重要部分翻译写作”。又如《元史·释老传》:“故特命国师八思巴创为蒙古新字,译写一切文字,期于顺言达事而已。”[27]3653此句中“译写”后面带了宾语“一切文字”,文字是记载语言的工具之一,而非记载的对象,故将“译写一切文字”理解为“翻译写作一切文字”于理难通。因翻译文字所记载的东西必须忠实于原文,故此句中之“译写”亦即“按照原文的样子翻译”之义。还如《新元史·选举志·学校》:“翰林院见设诸官,译写《通鉴节要》,颁与国子学诸路教授。”[28]1587此句中“译写”后面也带了宾语《通鉴节要》。《通鉴节要》是前人已经创作好了的文学作品,故将“译写《通鉴节要》”理解为“翻译写作《通鉴节要》”也于情不合。《大词典》书证首引1986年的《光明日报》,偏晚,拟换引《金史·章宗本纪》:“戊子,置弘文院,译写经书。”[29]84

[写真]指写出真切的感情。明李贽《读杜少陵》诗之一:“少陵原自解传神,一动乡思便写真。”[9]1625

按,将这句话中的“写真”释为“写出真切的感情”固然未错,但实际上,“写真”即“描摹出真切的感情”之谓。“写真”条引李贽《读杜少陵》为例,句意是说:杜少陵的自解很传神,一旦有了相思之情便将这种相思之情描摹出来。又《文心雕龙·情采》:“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30]222“为情者要约而写真”即“吟咏性情要简约但须真切”之义,性情之真切的保证就是客观地描摹人的本有性情,故此句中“写真”亦皆“描摹出真切感情”之义。在“描摹出真切的感情”这一义项上,《大词典》首引明李贽《读杜少陵》为书证,偏晚,可提前。

3 结语

通过对《大词典》含“写”词条的考辨,笔者发现,“极写”“漫写”等词的释义错误主要是由于忽视了“写”的“抒发”义与“描写”义、“书写”义与“写作”义之间的细微差别及“书写”义与“模仿”义之间的一致性而造成的。这也就从另一方面提醒了我们:在古文献的阅读和注释中,既应注意词义之间的细微差别,又不容忽视词义之间的一致性。唯有正确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才能给词义作出正确的界定。

(致谢:本文修改过程中,王云路先生提出过许多宝贵意见,在此深表谢意!)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桂 馥.说文解字义证[M].北京:中华书局,1998.

[4]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M].北京:中华书局,1984.

[5]阮 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6]刘安.淮南子[M]高诱,注.上海:上海书店影印出版,1986.

[7]苏宝荣.《说文解字》今注[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8]梅膺祚.字汇[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

[9]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

[10]陈廷焯.白雨斋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11]唐圭璋.唐宋词简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2]唐圭璋.全宋词(上)[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13]黄遵宪.人境庐诗草[M].北京:北京书局,1930.

[14]沈德潜.清诗别裁集(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15]沈德潜.清诗别裁集(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16]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7]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6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3.

[18]周振甫.唐诗宋词元曲全集 全唐诗(第10册)[M].合肥:黄山书社,1999.

[19]曾慥.乐府雅词[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20]顾镇.虞东学诗[M].乾隆三十三年刻本.

[21]西周生.醒世姻缘传[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

[22]刘敞.公是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3]张玉书.佩文韵府[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4]张爱玲.张爱玲代表作[M].中国现代文学馆,编.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25]钱钟书.围城[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6]老舍.四世同堂[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

[27]宋濂.元史[M]. 北京:中华书局,2011.

[28]柯劭忞.新元史[M].北京:中国书店,1998.

[29]元脱脱.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0]刘勰.文心雕龙[M].上海:大中书局,1932.

“Xie”in Chinese and Correct Interpretation of Its Related Terms

SUN Shu-juan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Arts,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chang 330099,China)

“Jixie”、 “Manxie”、“Shuxie” 、“Anxie”、“Fangxie”、“Qingmiaodanxie”、“Yixie”and “Xiezhen” are misinterpreted by Chinese Dictionary. In fact, “Jixie” is the sense of best expressing ; “Man xie” includes the meaning of casual describing and strong expressing;“Shuxie” is the meaning of expressing; “Anxie”includes another meaning of secret expressing ; “Fangxie” is the meaning of imitation; “Qingmiaodanxie” is the meaning of description without much effort; “Yixie” is the meaning of transl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riginal and “Xiezhen”is the meaning of describing the real feelings.

Chinese Dictionary; “Xie” section;misinterpretation;differentiation

2016-07-15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古汉语心理活动概念场词汇系统演变研究”(14BYY10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今训汇纂(明清卷)”(12JJD740014)。

孙淑娟(1975—),女,江西泰和人,博士,主要从事汉语词汇与语法研究。

H164

A

1674-3512(2016)04-0344-04

猜你喜欢
大词典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轻松松聊汉语 洞庭湖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
《汉语新韵》简介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新论》词语释义:兼论《汉语大词典》之义项疏漏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