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16-03-07 09:29:24徐秀慧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创业能力计算机专业大学生

徐秀慧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00060)



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徐秀慧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400060)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的众创时代呼唤计算机专业的创业型人才,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创业能力既可以缓解计算机行业“一职难求”与“一才难求”矛盾,又可以促进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主要包括自我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团队管理能力和市场把控能力,高校应通过将创业能力提升融入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入多种类型的创业师资力量、开展丰富的创业实践活动和实现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来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

近年来,中央出台多项文件指导创业创新,为创新创业扫清障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多次在重要场合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将其作为我国经济前行的双引擎之一,创业在全国成为一种潮流。在众多创业形式中,“互联网+”优势明显,是目前的主流商机,如百度总裁李彦宏所说“任何一个垂直行业跟互联网进行结合的话,效率会有很大的提升”,“互联网+”创业受到很多大学生的青睐。高校、院系应帮助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充分发挥先天优势、培养其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使其踏上互联网创业的列车。

一、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提升创业能力的必要性

1.“互联网+”背景下的众创时代呼唤计算机专业的创业型人才。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双引擎”。之后从中央到地方到大学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大众创业”、“草根创业”在社会上蔚然成风。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利用互联网创业已经成为大众创业的重要形式,计算机人才在创业方面有先天的优势、有更广的选择和更多成功的机会。为了把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在市场上得以兑现,培养出具有创业能力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就显得尤为迫切了。

2.计算机行业的“一职难求”与“一才难求”矛盾需要靠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来缓解

随着计算机行业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也日趋增加,全国大部分高校都设置了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拥有扎实专业技术能力,尤其是“精技术、懂管理、会做人”的大学生是HR眼中的香饽饽,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向他们抛出橄榄枝。但这部分毕业生是凤毛麟角,企业人才缺口大。大部分计算机专业学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知识陈腐、缺乏项目经验和实际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较差。也有学生在团队协作、诚信意识、为人处世上表现得不尽人意,从而导致了学生的“一职难求”和单位的“一才难求”。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可以使学生在了解计算机产业的现状与前景基础上了解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在掌握基本从业、创业知识技能要求的基础上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3.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需要提升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来促进

传统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模式已经成为制约计算机行业发展的瓶颈。虽然计算机专业教育厚基础、宽口径、专业基础知识繁多,但行业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当新的理论、新的语言技术出来之后,往往需要由专家学者出书立著、出版成册,才应用到课堂,待学生再花一年半载学会之时,新知识已经成为旧内容。所以毕业生常常感觉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因为所学跟不上时代,学生在用人市场上极度不自信。将创业教育引入课堂,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可以以创业教育促进专业教育改革,让专业教育与时俱进,更具时代性和市场性。

二、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创业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大学生发现或创造商机,整合相关人力、物力、财力使商机创造更大物质价值的能力。创业能力是决定大学生创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创业能力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载体、以团队管理为条件,以市场开发成绩为核心尺度的综合能力。大学生创业能力包括的内容广泛,笔者认为应从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方面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

1.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即人们有意识、有计划地管控自身思想和行为的能力。明朝卓越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刘基曰:“夫大丈夫能左右天下者,必先左右自己。”成功的创业者首先必须能左右自己。对于创业者而言,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强烈的创业意愿、良好的自我激励能力、风险承担能力。创业意愿是创业活动产生的逻辑起点,但创业活动利用商机整合各类资源、不断追求成功的艰难过程,创业过程中需承担巨大的风险,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且失败是家常便饭。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必须不断给予自己和团队正向激励,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能够进行心理调适,能冷静处置各类突发状况,即使失败也有从头再来的勇气。现实生活中,许多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被迫创业,缺乏对于创业风险的预判,常常因为困难而半途而废。

2.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能力是计算机类创业者的核心能力。习近平同志认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部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1]“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在于创新”[2]。技术创新能力就是将技术转化为商业价值的能力。这是科技类创业者与其他创业者的根本不同所在。要想创业成功,创业者本人或其团队必须不断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在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将创新与市场紧密结合,促进创新成果同产业的对接,使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将创新摆在创业成功的核心位置。

3.团队管理能力

优秀的创业团队是创业者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备基础。对于大学生创业而言,一个人单打独斗,资源和经验有限,很难成功。团队对于创业成功至关重要。即使是科技型创业,也应该拥有包括技术人员、市场人员、管理人员在内的团队。大学生创业需要组建一个分工明确、志同道合、各有所长、优势互补的团队,团队之中沟通良好,能较好地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分歧,团队的发起者还必须有一定的团队影响力和凝聚力,能让团队成员找到归属感和信服感,能带领和激励一帮有本事的人为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团队管理能力通常是一心专研技术的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

4.市场把控能力

创业的过程就是从市场中识别商机,并将商机转化为价值,实现利润的过程。市场把控能力包括市场判断能力、市场开发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市场判断能力指创业者根据经济环境、行业发展、消费行为等因素,判断市场走势、发现商业机会的能力。市场开发能力则是指将发现的商机给予落实,完成市场营销活动,达到创业活动利润最大化的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是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对于财务的计划、控制、整合的能力,无论是资金不足还是资金充裕,创业者都必须拥有较强的理财能力。大学生创业资金有限,如何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使其产生最大价值,是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学习的能力。在市场把控能力方面,计算机专业学生或多或少有些不足,有些甚至一窍不通。

三、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路径

德鲁克认为:“创业并不神秘,也与遗传无关。创业是一门学科,像其他任何学科一样,是可以学得的。”[3]尤其可见,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可以通过系统的教育加以培养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提升。

1.将创业能力提升融入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全过程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是一个全面和可持续提升的过程,必须通过融入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紧密联系大学生的学科背景和成长路线才能取得实效。”[4]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专业教育利于培养专业化特色人才,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而创业教育又能强化、促进专业教育,既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又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增加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专业教师教学除传授基础或尖端知识之外,还应将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等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创业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结果,而是持续发力,贯穿于大学生大一到大四的全过程,分散于大学生发展的多个阶段。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体现层次性和系统性,且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关于创业类的课程,大一开设基础课程,大二开设更为深入的课程,大三开设研讨课程,大四可以尝试创业实践。

2.多种类型的创业师资力量

计算机专业学生要想创业成功,需要接触更多跨学科的知识和创业类的实践活动。他们不仅需要营销、管理等方面知识,还需培养领导能力,以解决复杂的问题。为扩宽计算机专业学生视野,高校、院系可配备多种类型的创业师资力量。这类师资应该包括本校计算机学科教师、本校其他学科教师、其他学校优秀教师和来自企业的创业型导师。在课程的选择上,鼓励学生跨学科修学分,突破专业的限制,例如为了弥补自身关于市场知识的不足,计算机专业学生可以修经管、财经类的课程,财经类学生也可以修计算机专业的学分以达到了解计算机行业最新前沿知识的目的。在创业类课程教师的选择上,可以实行专职教师讲理论,经验丰富的企业家讲解和指导实践,以弥补专职教师实践经验不够、企业家理论功底有限的缺陷,让创业类课程发挥最大的功效。也可以由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共同开设某类创业课程,通过他们对创业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分享,给予学生更多的启迪和创业渠道的选择。

3.丰富的创业实践活动

为了引导学生将创业意愿转化为创业实践,高校、院系首先需要营造宽松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追崇创业、宽容失败、鼓励冒险,提供能滋生创业的良好环境;其次需要成立专业的创业组织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创业基金,成立创业教师指导团队、专职创业管理委员会、创业者俱乐部、校企创业者联盟等组织,为学生的创业热情的激发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组织保障;最后,应开展丰富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除指导学生组织参加各种创业论坛、座谈会、创业项目、创业策划大赛外,还需专业教育与创业实践活动相结合,将课程设计与创业意识结合,将毕业设计与创业演练结合,将素质拓展与创业能力结合、将学科竞赛与创业技能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锻炼创业能力,让创业更具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

4.全方位的校企合作

高校是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科学研究是动力之源。进行校企合作是互惠互利的措施,为培养计算机类企业家作用巨大。在师资力量上,校企可以合作培养学生,企业向学校派驻导师,导师除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学之外,还可以指导学生在参与企业项目实际的研发工作中进行工程设计、产品设计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学校应积极支持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兼职,从事企业产品的研发设计或经营管理活动,甚至允许专职教师用1-2年的时间专职进行创业,以丰富个人创业经验。在企业实习期间,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新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通过与企业的亲密接触,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学生的毕业设计可以在企业实习期间确立选题,并最终完成,甚至可以邀请计算机专业领域的企业家参与学生毕业设计指导答辩之中,使之成为学生毕业设计评审委员会成员。学生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学课程的设置都可以咨询企业导师的意见,让企业和学校在学生培养上实现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走好科技创新先手棋 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EB/OL].新华网,2014-05-24.

[2]习近平.企业持续发展之基 市场制胜之道在于创新[N] .经济参考报,2015-05-28.

[3]P.F.Drucker.Knowledge- worker productivity:The biggest challenge[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9,41(2):79.

[4]杨晓慧.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瓶颈问题与策略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42~44.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641

基金项目:重庆工商大学教改项目“工科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5-11-15

文章编号:2095-4654(2016)01-0175-03

猜你喜欢
创业能力计算机专业大学生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河北农机(2020年10期)2020-12-14 03:13:40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 23:29:58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07:35
关于三江源生态移民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
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创业实训课程体系架构
企业导报(2016年14期)2016-07-18 19:26:53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23期)2014-02-27 14:19:16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8期)2014-02-27 1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