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策略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效果观察

2016-03-07 07:42梁素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4期
关键词:缝隙手术室护理人员

梁素雅

无缝隙护理策略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效果观察

梁素雅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策略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效果。方法1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实验组接受无缝隙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临床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状态焦虑(S-AI)和特质焦虑(T-AI)量表评分分别为(33.3±4.2)、(29.3±2.4)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7.4±6.3)、(42.0±5.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整体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物品准备完善率为98.75%、5.00%、96.2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0.00%、10.00%、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无缝隙护理策略,有助于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无缝隙护理;手术室;护理质量

随着近年来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对于手术舒适度追求的逐步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也逐渐得到了患者和临床医师的关注,这就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无缝隙护理策略是20世纪90年代拉塞尔创造出的一种临床护理模式,其本质在于对护理工作中的缝隙进行分析和查找,从而实现临床护理工作的查缺补漏,保证护理工作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本次医学研究就对无缝隙护理策略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本院手术室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60例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男女比例83:77,年龄最小18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47.4±21.3)岁,其中,腹腔镜手术患者48例,开腹手术患者112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实验组接受无缝隙护理,具体方法:①术前访视。按照手术治疗的流程,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掌握其心理和生理状态,有无过敏史和疾病史,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手术中潜在并发症、注意事项、护理方案、手术过程、麻醉方法、手术室设备和环境等,并对其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保证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各项心理准备,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②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对其术中带药、手术部位及患者信息等情况进行核对,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选择适当体位,采取身体遮盖措施,加强患者隐私保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通过分散注意力的方式,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和疼痛感。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为手术医师提供良好配合,坚守工作岗位,对手术进展情况进行密切关注,配合麻醉师做好输液和输血工作,做好准备进行患者抢救,而器械护士则需要做好准备为手术医师传递器械。③术后护理。完成手术后经专门运送通道将患者送回ICU或是病房。运送患者过程中,应对患者生命体征情况进行密切关注,患者回到病房后,手术室护士和病房护士要做好交接工作,说明手术后潜在并发症以及注意事项。④术后随访。手术后1 d内对患者压疮发生情况、伤口愈合及有无感染、精神心理状况等进行观察和随访,了解患者对于手术的感受,并对术后护理工作方案进行修订和调整,以保障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1.3 观察指标 通过S-AI和T-AI量表,对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该量表共包括24个评定指标,得分24~82分,患者得分越高,则其焦虑程度越重。同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后,整体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手术物品准备完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AI和T-AI评分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前S-AI和T-A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后实验组患者S-AI和T-A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临床观察指标 临床护理后实验组整体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物品准备完善率(98.75%、5.00%、96.2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90.00%、10.00%、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不同时点两组S-AI和T-AI评分比较(±s,分)

表1 不同时点两组S-AI和T-AI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aP>0.05,bP<0.05

组别 例数 S-AI评分 T-AI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 80 62.2±4.2a 33.3±4.2b 51.1±6.4a 29.3±2.4b对照组 80 61.4±3.7 47.4±6.3 53.0±7.4 42.0±5.4

表2 两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结果比较[n(%)]

3 讨论

手术室护理工作具复杂程度高、风险较高、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技术性强等特征,一旦护理过程中出现差错,则很容易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一直以来都是临床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无缝隙护理模式是由美国佛罗里达州湖地医疗中心于1989年首次提出的,这一护理模式的核心在于以患者的需要为出发点,护理人员的全部工作目标都在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证患者的身心安全,并为其提供连续性、全方位的护理服务[1]。无缝隙护理模式的作用在于避免手术室护理差错,保证临床护理服务的连续性和高质量。随着近年来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我国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促进了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大大提高。一方面,无缝隙护理模式有助于患者护理效果的改善,降低各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手术物品准备完善率,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更加流畅和规范[2];另一方面,无缝隙护理模式还有助于患者各项不良情绪的减轻或是消除,对于那些从未接受过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手术属于一种重大的应激性事件,且对于手术相关知识较为缺乏,因而心理负担相对较重,更加容易出现恐惧、紧张和焦虑等情绪,而无缝隙护理模式的应用则能够有效化解这一问题,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避免其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3]。

总之,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无缝隙护理策略,有助于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1]周爱芹.手术室实施计划巡回无缝隙护理的临床研究.中外医疗,2015,1(9):164-166.

[2]田秀芹,赵春霞.专职访视护士术前访视对减轻手术患者紧张心理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3):1-2.

[3]罗南,李溪晶.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在CCU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72-7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4.172

2016-03-31]

474150 邓州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缝隙手术室护理人员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雨的缝隙
空中翱翔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