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大课堂”立体联动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视角

2016-03-06 16:09李亚青赵兰香王丽娜
关键词:理论课育人政治

周 燕,李亚青,赵兰香,王丽娜,孙 亮,王 岩

(河北农业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河北 保定 07100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大课堂”立体联动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视角

周 燕,李亚青,赵兰香,王丽娜,孙 亮,王 岩

(河北农业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河北 保定 071001)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平台,为推动高校综合改革创新,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逐步构建重点突出、载体丰富、协同创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视角、系统论的角度突出“注重目标、整体设计、内外联动、多维立体、协同创新”的教改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创新设计”“特色社团”“混合模式”和“创新团队”四大优势,把创新人才培养落实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大课堂”立体联动教学模式,确保创新育人的有效性。

创新人才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实践教学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6.0173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需要加速创新人才的培养。2014年初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平台,对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服务国家与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实践育人工作,对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意义重大[1]。2015年7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中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强调课程改革要“以推动综合改革创新为动力”,要求“创新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逐步构建重点突出、载体丰富、协同创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2]。基于时代的呼唤、国家对于创新人才的渴望、课程创新体系的建设本项目组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大课堂”(传统课堂、实践课堂、网络课堂)立体联动教学模式研究。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大课堂”立体联动教学模式必要性分析

“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是,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学生主体求知欲、求新欲强,传统课堂和实践课堂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知识需求、能力需求和素质需求。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乐于接受新事物,相较于传统课堂,微课堂、动漫课堂更具吸引力;二是,“互联网”平台上,各种思想观念交叉并存,“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流意识形态的树立更加艰难,这需要传统课堂、实践课堂、网络课堂形成有效的合力,来引导学生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里也反复出现关于“创新”的相关内容(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研究实践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不应是单一的,应当是集学生成长目标、成才目标与创新培养目标为一体的复合性目标。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发现性、创新性;实践教学注重活动的生活化、科学化、生态化;网络教学创设情境的互动性、体验性、创造性,应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大课堂”立体联动教学模式,确保创新育人的有效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大课堂”立体联动教学模式可行性分析

“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改革提供了很多的机遇。

1.手机的普遍使用为“三大课堂”联动提供了便利的空间。当今的大学校园手机早已突破了“人手一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推出的各种校园流量包也为大学网络课堂搭建了很好的网络流量平台。与其任由学生遨游“网络太空”、“自助求知”不如教师积极引导“订制求知”,与非主流争夺“网络时空”。

2.各种在线课程为“三大课堂”联动搭建了协作的平台。如河北农业大学购买的超星泛雅学习教育产品。在泛雅模式下,大学的课程、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进程、学生的学习体验、师生互动过程等被完整地、系统地在线实现。依托于这样的教育产品,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专业特点开发具有针对性的翻转课堂、实践“虚拟课堂”,实现线上线下教育的最佳融合。

3.校园网络文化的兴起为“三大课堂”联动创设了必要的环境。现在,很多大学校园WIFI已全面覆盖,这为创新实践教学、丰富网络课堂提供了环境支撑。依托校园网络文化和网络平台,思政课教师可以与校团委和院团委联动,结合各学院学科特色,成立各具特色的学生社团,以教材内容为依据、以科学研究为手段、以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为载体,形成思政课与校、院两极社团上下联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实践教学活动化、生活化、生态化,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在自我管理中成长”、“在相互评价中提高”等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中共同进步[4]。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大课堂”立体联动教学模式可操作性分析

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根据学生创新成长的“四大需求”(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围绕着教材内容的主线构建多维立体联动的创新教学模式,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人才培养落到实处。笔者从系统论的角度突出“注重目标、整体设计、内外联动、多维立体、协同创新”的教改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创新设计”、“特色社团”、“混合模式”和“创新团队”四大优势,把创新人才培养落实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以新的课程改革为契机,推进从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教学不仅要反映时代性,还要体现社会发展的变化性和创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率先教学改革,启动了创新育人模式,提出了“一核心、二对接、三联动、四进课堂”的创新育人模式。“一核心”是: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四有”人才为核心;“二对接”是:做到与学生专业学习、实践相对接,与学生心理、生活实际相对接;“三联动”是:理论课堂、实践课堂、网络课堂三大课堂进行联动;“四进课堂”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进课堂、创新创业教育进课堂、创新成果进课堂、太行山精神传承进课堂。

(一)创设“四个教学栏目”融入“六大教学方法”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笔者采用“六大教学方法”:在基本知识讲授中,采用启发-探索式教学法、问题-研究式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其中,启发、问题、任务突出教师的引导性,探索、研究、驱动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在素质提升教学中采用情景-体验式教学法、疏导-对话式教学法、案例-问诊式教学法,其中情景、疏导、案例体现教师的引导性,体验、对话、问诊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让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的社会热点问题(创新),通过以上“六大教学方法”融入到我们创设的“众辩与思考”(思想)、“焦点与论坛”(心理)、“看现象说本质”(道德)、“案例与问诊”(法律)等4种课堂教学栏目中,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师生共同探究之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法律素质。形成课上课下联动、教师学生互动的创新教学局面。

(二)构建“五模块与三环节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笔者根据本校的特点、条件和资源,优化教学外部环境,把教学空间从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延伸,形成“五模块与三环节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共建创新人才培养的“精彩实践课堂”。以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为主题的5个模块,与认知实践(课内实践)、体验实践(校内实践)、拓展实践(校外)3个环节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形成“一个主题”+“三个环节”=“五种提升”的教学模式,采用“在做中学习”、“在探中成长”、“在评中提高”等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创新、自我管理,相互评价、共同进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指导的“北方茶文化”科研小组,从南茶北移的科研、种植、市场给予学生一条龙的创新能力实践锻炼的机会和背景,继承和发扬我校的“太行山精神”,把知识献给农民、把科技送进农户,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解决了创新人才培养中课堂、实践、成才3个环节之间相互脱节的实际问题。

(三)建设创新“网络课堂”,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链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着内容多课时少、理论讲授多而实践练习少的问题,为了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构建师生共建共享的开放式立体化网络教学资源体系,通过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翻转课堂等多种学习方式,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的欲望。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建设和管理网络资源的学生创新栏目,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思想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现在的大学生是在网络时代长大的,基于他们的特点配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建设立体型网络教学资源,集成为整体优化配置的移动学习资源平台,通过微信、微课、翻转课堂、移动课堂等搭建创新“数据课堂”。使教学空间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由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及第三课堂的延伸,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链,形成“三大课堂”的联动,共建创新人才培养的“精彩课堂”[4]。

现在师生共同制作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爱创新”的主题微课已在部分专业实验教学。师生共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网站,通过超星泛雅、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打造“三大课堂”联动育人模式,不仅锻炼学生了创新实践能力,又提升了他们的时代责任感。为了更好地课堂延伸,师生共建开放式立体化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同时借助博客、短信、微博、微信等辅助手段,强化创新课堂效果。另外,通过学前导读、教学课件、参考资料、课程资源、讨论留言、习题预测、案例回放等模块,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网上交流可以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的疑问,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课内和课外的双向交流互动。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大课堂”立体联动教学模式有效性分析

(一)形成基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混合考评模式,学生创新学习能力有效提升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成长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设计与考评方式。本课程组对专科学生采用“模块+教学团队+专家”教学模式、二本和三本学生采用“专业教师+外聘专家”教学模式、一本学生采用“专家”教学模式,从课时安排、教学设计、期末考评形式都做出不同的要求。如果可能的话,对不同专业学生也应有一定的微调和侧重。倡导动态的多层次考评模式,改变原有的静态考评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评价,弱化结论式评价,注重教学对象的创新性、参与性、实践性评价,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考核成绩的构成包括知识模块考核和实践模块考核两种,考核内容应该是学生的“知行统一性”,考核方式可以是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结合,提高实践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成长的特点,考评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考核成绩应该包括理论知识和创新实践两个模块考核。考核方式应该是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相结的方式,重点是提高学生创新实践的参与度、效果,提高创新实践成绩比例。

几年来,河北农业大学全面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探索具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和本校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人才培养目标不应是单一的,而是集学生成长目标、成才目标与创新培养目标为一体的复合性目标,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以教材和教学内容为依据、以科学研究为手段、以大学生挑战杯比赛为载体,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三大课堂”立体联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共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百余名,这已成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创新人才培养成果一大特色。为新形式下提高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提供了新途径,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性提供了思路和范例。

(二)“院校两级社团”创新育人联动模式,培养了一批创新“精英”人才

河北农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师根据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校园文化的需求,结合各学院的学科特色,与校团委和院团委联动组织成立了红色社团、科协社团、创业团队及各种研究小组,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校院两极社团的上下联动。2013年指导生态环境社团的研究项目《基于复合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及回用系统》获“力诺瑞特”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家三等奖;2014年指导红色社团的《井冈山红色景点开展党史教育形式创新研究》参加由共青团中央主办的全国大学生“井冈情,中国梦”暑期实践专项,这是河北省唯一一支获得活动经费全额资助的项目,并获得优秀团队奖;2014年指导的创业团队参加大学生“创青春”创业大赛,荣获河北省特等奖1项、国家铜奖1项;2015年带领创业团队的项目参加了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受到了锻炼;2016年共指导8支创业团队,获得河北省大学生“创青春”创业大赛特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特等奖1项、河北省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项,成绩显著。

[ 1 ] 何其颖,石红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73-76.

[ 2 ] 陈俊.关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 [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25(6):77-79.

[ 3 ] 孙亮,李亚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4):106-111.

[ 4 ] 李亚青,郭跃军,周燕.大数据视域下的数据教学链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2):40-44.

(编辑:刘伟霄)

2016-09-18

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理论‘三大课堂’立体联动教学模式探究”(编号:2015GJJG039);河北农业大学第九批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5ZD15)。

周 燕(1963- ),女,教授,硕士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人才培养。

G642

A

1008-6927(2016)06-0102-04

猜你喜欢
理论课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