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倦怠表征及其消解路径

2016-03-06 15:46李文梅胡洁雯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外语学术教师

李文梅,胡洁雯

(中国矿业大学 外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论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倦怠表征及其消解路径

李文梅,胡洁雯

(中国矿业大学 外文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

高校外语教师存在比较普遍的科研倦怠现象,具体表征为科研情感衰竭,科研态度消极和科研自信缺失。科研倦怠源于高校外语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薄弱、院系学术氛围不浓、科研扶持和激励不足、外语学科建设不力等。科研倦怠的消解路径包括国家层面应加速外语学科建设;高校层面应出台扶持外语科研的优惠政策, 提供有力的学术机构环境;院系层面应积极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和组建科研团队;高校外语教师个体层面则应强化专业发展意识。

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倦怠;表征;消解路径

虽然国内外学术界对助人行业的医生、护士、教师、律师职业倦怠研究成果丰富,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呈显著上升趋势,但鲜有对科研倦怠现象的专门研究。高校教师在日益提升的社会期望下长期承受学术出版和科研立项、获奖的压力,导致对科研的倦怠情绪,职业成就感因此下降,一直处于科研弱势的我国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倦怠特征更为明显,但我国学术界对科研倦怠现象的研究相当匮乏和严重滞后。

美国学者自1988年起就以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开展这方面的系列实证研究,1998年提出了科研倦怠的明确定义并推出了科研倦怠的单维量表,2004年推出精编的科研倦怠的多维量表。国外科研倦怠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国内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倦怠现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数量最为庞大的高校教师群体,外语教师科研倦怠有何表征,成因为何,以及如何消解已成为不容忽视和亟须探讨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高校外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阐述了他们科研倦怠的三个方面的表征:科研情感衰竭、科研态度消极和科研自信缺失。继而从教师个体、学术环境、学科特征和组织制度因素四个维度剖析了造成科研倦怠的根源。最后,依据高校教师科研倦怠的成因提出了国家层面、高校层面、学院层面和个体层面的消解路径。

一、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倦怠表征

依据美国学者提出的三维科研倦怠量表,我国高校外语教师的科研倦怠表征如下:

1.科研情感衰竭

在当下高等教育准市场化背景下,高校普遍推行竞争上岗,定量考核,标准化教师管理。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和考核达标、项目结题、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等外部压力下,大多高校外语教师被动从事科学研究,他们博览群书,潜心研究,虚心请教,这些外在压力作为推手迫使他们的科研成果达到鼎盛时期。然而,一旦职称评定成功,岗位考核完毕,学位顺利获得以后,科研主动性和积极性锐减,感觉“江郎才尽”和身心疲惫,厌烦了为科研而绞尽脑汁的劳其筋骨的“苦行僧”生活,对科研表现出鲜明的疏离感和畏惧感。

还有一部分高校外语教师在科研压力之下,教学工作和家庭负担沉重,科研进展举步维艰,长期不能取得突破,对科研一筹莫展,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科研压力日积月累,最终对科研产生了强烈的抵触和厌烦情绪,行为上表现为放弃科研,多年不写论文和不申报项目,远离科研,主要精力用于应对教学要求和教学技能的成长和发展。

2.科研态度消极

高校不少外语教师不愿意做长期的科研储备和深入的思考,更不愿意做跟踪式研究和实证研究,急功近利,消极应对科研。表现为:功利驱动式科研现象普遍,严重缺乏求实求真创新精神;追求科研数量,忽视学术质量;轻视长期学术积累,重视短期成果产出。有些教师为了快速出成果,不择手段,改编国内他人成果或剽窃国外最新出版物;还有人为使论文快速发表,同一篇论文,改头换面,投递多个期刊;迫于工作考核和职称晋升压力,粗制滥造,东拼西凑学术论文,实质内容雷同的科研项目多个渠道重复申报等现象普遍。

3.科研自信缺失

高校外语教师因为外部压力也时常被迫做种种科研的尝试,如撰写论文或申报科研项目,但因学科特点和自身原因,投稿常常石沉大海、杳无音信,申报项目屡屡受挫,从事科研的自信心在一次次的挫败中逐渐减弱。不少高校外语教师因没有成就感,加之深切体会了外语科研的困难就认为自己不适合从事科研,逐渐丧失对科研的兴趣和进取心,进而疏远科研乃至放弃科研,甚至有个别教师承受不了科研压力主动要求调动到高校管理岗位,科研自信心的缺失造成了研究成果偏少和低质的恶性循环现象。年轻的教师因为亲自目睹身边的同事做科研的不易和发表高质量论文的艰难和挫败,有的就干脆放弃科研积累和尝试,加重了不良的科研氛围,导致不少高校整个外语学院一年就只有寥寥几篇核心论文,省级以上的科研立项和获奖更是凤毛麟角。

二、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倦怠现状的成因

我国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倦怠的产生原因是由多种因素合力而致的,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的科研素养和学术精神不强,外语学科建设的落后,高校科研政策非柔性化和院系学术氛围不浓厚等。

1.教师个体因素

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倦怠个体成因主要是指:客观上,承担超额的教学工作量,还有繁琐的家务事缠身,能从事科研的可用时间和精力有限;外语教师多为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为少数,与其他学科相比,科研基础和能力薄弱,知识面窄、科研方法欠缺,缺乏创新思维导致科研项目申报成功率低和发表不了高级别的期刊文章,从而导致没有科研成就感和效能感;主观上,不少高校外语教师认为教学是根本任务,外语科研产出率太低,且科研薄弱不会带来生存危机和岗位危机。在主客观原因综合作用下,科研倦怠感滋生。

2.学科特点因素

外语学科的性质,发展历史和发展平台等方面与其他学科相比都存在明显的不利形势,学科起步晚,历史短,学术期刊种类和数量少,外语科研项目立项机会有限,培养学科高级科研人才的博士点不仅数量只有十几个且招收博士的数量相对少,外语教师培训进修机会偏少等制约了外语教师科研能力的开发。[1]

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支撑条件不完善严重制约了高校外语教师的学术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形成了外语教师整体科研成就感低而导致的科研懈怠情绪,这样的情绪无疑对外语科研成果的产生起着阻碍作用。

外语学科的工具取向使得外语教师倾向于热衷各种外语教学和外语培训,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视野狭窄,科研能力较低,面临高校轻教学、重科研的评价体制,显得力不从心,焦虑情绪日益加重。

对于大量的公共外语教师来说,教学与科研相互脱离,科研的发现很难用于课堂教学,量大面广的公共外语教学常常使他们处于教学与科研的时间冲突中,这也是大学外语教师科研倦怠现象比英语专业教师更为普遍的主要原因。

外语界的不少专家早就认识到公共外语教学的学科建设的迫切性,他们一直在呼吁加强外语学科建设,如夏纪梅提出“应当把承认和设立外语教育学科作为我国外语教育发展的战略性方向”。[2]蔡基刚认为:“确立外语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将是解决高校公共外语教师科研等一系列难题的根本出路之一。”[3]然而, 这些学者专家的呼吁在现实中并没有得到实施。

3.学术环境因素

高校外语教师教学负担重,课后作业批改量大,因而教师都集中在一起的时间一般是院系召开会议或集体活动如集体监考、集体流水阅卷、学生论文答辩等,因为见面时间短、机会少,所以见面时更多的是闲聊,很少谈论学术问题。外语学院一般缺乏深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合作团队,即使合作的科研项目,一般也是由课题负责人独立完成;缺少愿意并有能力带领大家一起进行科研的领头人,大多是在独自摸索,摸索不顺利往往就半途而弃;校外进修、与外界同行交流的机会相当有限,因此学院里没有浓厚的学术研究的气候和氛围。

尤其是公共外语教学教师,年轻教师占绝大多数,他们往往满足于站稳讲台后的日常性教学,缺乏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更缺乏科学研究的方法、技能和经验。“外语教学有什么可以研究的?这不仅是不少学校领导的看法,也是其他学科对外语教学的看法。”[4]在这种普遍认识下,公共外语教师缺少对自己科研发展的规划,错过许多进修和发展科研水平的最佳时机,陷入不得不开展科研但又不知如何着手的尴尬局面,这种郁闷不畅的情绪不仅阻碍他们科研瓶颈的突破还严重影响自我效能感。

4.组织制度因素

导致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倦怠的组织制度因素是指高校的组织机构、评价制度以及奖励条例等因不够公平、不民主,缺乏人性化等而导致抵触科研的负面情绪产生的种种机构因素。

客观上,高校外语教师繁重的教学工作和其他工作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教师能做科研的时间有限。加上外语教师科研能力普遍弱,发表高级别的论文和项目是大多数教师可望而不可即的事,他们的教学工作与自身专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更使他们职业成就感偏低。

以科研为导向的评价制度意味着承担科研课题、发表文章的级别与数量决定了教师的学术地位与经济收入。这种制度只能使外语教师处于教学评价和科研考核的双重压力,尤其是科研压力使大多数教师感到身心疲惫,这是因为科研比起教学来对教师的挑战更大,不仅需要长期的积淀,更需要创新思维和科学方法。教师需要的不是科研压力而是有利于从事科研的制度政策和举措等。

三、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倦怠的消解路径

综上分析,要从根本上消除高校外语教师的科研倦怠必须从以下四个层面着手:可从国家制度设计营造外语学科发展的有利的宏观环境;通过高校科研倾斜政策来调动外语科研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院系因地制宜地制定教师发展规划和开展学术活动来创设优良的科研氛围;外语教师应充分弘扬教师的专业精神来保证持续性的专业化发展。

1.国家层面:应重视外语学科的建设

外语学科建设有利于创建外语科研的宏观学术环境,为外语教师走出科研困境提供外部支撑。 首先,设立外语教育学科作为我国外语教育发展的战略性方向,学科建设是科研发展的关键推手,外语教育学科的成立将推动广大外语教师的教学学术研究,化解教学与科研分离的矛盾。国家还应该加快外语类学术期刊平台建设,解决外语论文发表途径少的现实问题。与此同时,国家应加强对学术刊物的管理和科研立项评审的透明度,治理不公平和营私舞弊学术环境,让高校外语教师在健康向上、公正透明的学术环境中开展良性竞争,推动外语科研水平的迅速发展。此外,国家高等教育部门应重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推进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建设,严把准入质量关,加强职后的发展规划和职称评聘后的定期考察,倡导高校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如果这些建议被国家教育部门采纳,外语学科的科研大环境将会有显著改善,将是缓解和预防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倦怠的一服良药。

2.高校层面:出台扶持外语科研的优惠政策, 提供有力的学术机构环境

高校管理层应高度重视外语教师科研倦怠现象,积极扶持外语学科的科研,利用学校的培训进修制度来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和树立科研信心,利用激励机制来激发外语教师的科研热情,利用评价机制来促进他们科研的进步,利用引进科研骨干机制来引领他们科研的起航和远行。为化解外语教师的科研倦怠情绪,高校可采取“分类促进”的策略:对于青年教师,建立青年外语科研专项基金来调动青年外语教师启动和开展外语科研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开启基于外语教学实践而进行的应用型研究,该策略既能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又能给青年教师的科研成长提供土壤或试验田;针对中年以上的已具备一定科研基础的副教授和教授,推行“学术假”制度,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政策,引进外语学科科研领头人带动学科分方向建设,鼓励教师赴国内外知名学府或科研机构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参与他们的科研来拓宽科研视野。

3.学院层面:积极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和组建科研团队

院系除了通过开展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和学术讨论外,应该制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长期规划并探索有效实现途径。如对年轻教师实行导师制,通过年轻教师和老教师之间的双向选择确定指导和被指导关系,指导期满学院进行量化考核;“内部挖掘,外部引进”策略,即利用院系的科研骨干带领大家从事科研活动和邀请外语界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学院可按照教师的研究兴趣建立科研团队,推荐团队负责人,由负责人带领大家定期开展合作式、项目式科研。

院系还应引导外语教师长期开展教学学术研究,建立教学与科研的互惠关系。外语教育专家文秋芳经过实证研究提出的高校外语教师互动发展的新模式为外语教师教研结合提供了新思路,该模式由人员、中介、机制、目标四大要素构成,教师兼具研究者作为人员要素,开展合作性行动研究,以课堂关键事件为焦点,以课堂录像、教师反思日记等为中介,通过情感互动与认知互动,实现教师们的共同专业发展。[5]

4.个体层面:外语教师应强化专业发展意识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校教师必须履行的工作职责,作为大学外语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教书匠”式地从事教学,还必须通过科研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提供一定的社会服务。没有科研能力的大学教师是无法保证其人才培养的质量的,因为科研是教师由“知识的消费者”成为“知识的生产者”的最佳途径。没有科研和理论的提升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6]高校外语教师应树立强烈的科研意识,将教学当成科研的源头活水,实现教学与科研的互相滋养。

树立强烈的专业发展意识是高校外语教师克服科研倦怠的应然选择。不少专家从三个维度概括教师专业化的标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等。其中,专业精神是指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来源,具备这种诲人不倦、积极进取和勇于创新精神的外语教师一定能够克服科研困难,突破科研瓶颈,消除科研倦怠的不良情绪。[7]

四、结语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高校教师的科研倦怠如果不能及时预防和消解会严重制约教学质量的改进,影响他们的胜任力和国际竞争力,是迫切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我国学术界应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对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倦怠的表现、成因和对策等开展深入持久的实证研究。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教育管理者和外语界同人必须协同努力,大力消除造成外语教师科研倦怠的各种诱因,缔造良好的宏观环境、有利的政策措施和科研平台,创造积极进取的科研氛围。外语教师个人是破解科研倦怠的主体,首先应当明确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师胜任力的基本要求,树立教学与科研不可分的教学学术观念,发扬崇高的敬业精神,勇于创新,乐于学术,将科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1]张庆宗.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中国外语,2011(4):68.

[2]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科研现状与进修情况调查结果报告[J].外语界,2002(5):35-41.

[3]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5-26.

[4]蔡基刚.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和争议暨外语教学的学科性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2012(1):8-9.

[5]文秋芳.探究我国高校外语教师互动发展的新模式[J].现代外语,2011(1):83.

[6]张莲.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一项个案调查报告[J].中国外语,2013(1):86.

[7]杨小峻.专业精神: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8):96.

On the Research Burnout Representation of University Foreign LanguageTeachersandItsEliminationApproaches

LI Wenmei, HU Jiewen

(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Chinese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116, China)

Researchburnoutisaverycommonphenomenonamonguniversityforeignlanguageteachers,thespecificmanifestationsofwhichinclude:exhaustionofresearchemotion;negativeresearchattitudesandlackofresearchconfidence.Theirresearchburnoutstemsfromweakresearchawarenessandcapability,lackofstrongacademicatmosphereinschoolanddepartment,inadequateresearchsupportandincentivesfromuniversities,andslowdisciplineconstructionofforeignlanguages.Theeliminationapproachesinvolve:theconcernednationaldepartmentacceleratesthedisciplineconstruction;highereducationinstitutionslaunchpreferentialpoliciestopushforwardtherelatedresearchonforeignlanguagesandcreatefavorableorganizationalenvironment;facultylevelshouldactivelycreatedynamicandstrongacademicatmosphereandestablishresearchteams;foreignlanguageteachersshouldstrengthentheirawarenessofprofessionaldevelopment.

universityforeignlanguageteachers;researchburnout;representation;eliminationapproaches

2016-06-14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系统结构模型》(2014SJD426)

李文梅(1967-),女,江苏扬州人,经济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外语教育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G443

A

1008-469X(2016)04-0084-04

猜你喜欢
外语学术教师
最美教师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教师如何说课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