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地方农业院校发展思考

2016-03-06 14:32樊云飞刘艳萌李倩茹
关键词:农业院校办学考试

樊云飞,刘艳萌,李倩茹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1)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地方农业院校发展思考

樊云飞,刘艳萌,李倩茹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1)

国家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于2014年出台,其中关于深化高考制度改革旨在逐步突破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改为“两依据、一参考”,形成“招考分离、双向选择”的考录模式, 进一步促进高考公平性与科学性。此轮改革对地方农业院校的人才选拔与培养工作必定会产生重要影响。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高校必须未雨绸缪,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改革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专业结构,凝练办学特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以期在改革中赢得持续发展空间,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高考改革;地方农业院校;人才培养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6.0060

现行考试招生制度作为我国人才选拔的主要方式,长期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但由于存在的评价标准、选拔方式和入学通道单一的弊端,难以适应国家对各类人才的选拔培养需要,难以适应高等学校多样化办学、特色办学的需要,因此,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势在必行[1]。新的考试招生制度将从考试形式、考试内容、招生录取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在坚持统一高考制度的前提下,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客观上结束“一考定终身”的原有考录模式。不分文理科,必考科目+选考科目+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政策对培养个性化、专业化人才搭建了良好政策平台,有利于更好地引导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科学选拔各类人才,维护社会公平。在此背景下,就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对地方农业院校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对高校如何面对挑战、乘势而上、谋划变革、促进内涵发展提出了相应意见和建议。

一、高考改革政策分析

国务院2014年9月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考科目和录取方式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此轮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改现行“一考定终身”为“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统一高考考试成绩,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进一步提高高考对考生知识与能力评价的信度和效度,为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创造条件。

(一)改变考试科目设置

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取消文理科界限,考生的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高考命题工作将更加注重考试内容的科学性、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着重考查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语科目将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自主选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考试科目并按等级赋分,强调学生过程性学习,重视学生全面发展,避免严重偏科。

(二)改进投档录取模式

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录取机制。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打破高校批次之间的壁垒。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积极探索“专业+院校”的录取方式,允许考生一档多投,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模式的改变一方面有利于将考生的注意力由学校名气转向专业影响力,实现高校录取考生的机会平等;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高校更加注重专业建设,把专业做强做优,突出自己的专业特色。

二、地方农业院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地方农业院校以涉农专业为主,受社会传统的轻农偏见思想影响,公众对农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社会认可度低,行业吸引力不足,涉农专业生源质量不高的情况长期得不到改善。在原有招录制度下,以院校为单位投档录取,“冷门”专业可以通过调剂来完成招生计划,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专业负责人故步自封,对招生工作得过且过,对学科专业的长远发展也是关心甚少;对于学校而言,如果想要进行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或传统专业改造提升,往往会受到来自学院、教师等方面的双重压力。新的高考制度下,高校选拔录取将统筹使用“统一高考考试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新的政策设计要求学校必须重新认识招生录取工作,凝心思考自身的人才选拔标准和学科专业结构特点,并按学科专业大类(或专业群)细致分析选考科目与涉农专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相关性,深入研究招生专业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的范围要求、报考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办法[3]。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取消,以院校为单位的平行投档模式宣告结束,按专业进行平行投档的新模式将取而代之,学生专业选择范围扩大。以传统涉农专业为主体的地方农业院校将直接受到冲击,生源竞争将面临更加艰巨的挑战。但这些新问题、新挑战将为高校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方式,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凝练办学特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促进教师发展的制度环境等提供绝好契机,迫使地方农业院校必须迎难而上,加快转变理念,寻求新的发展思路,以在改革中赢得持续发展空间,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三、对地方农业院校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一)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形成多元化人才选拔格局

在以浙江、上海为代表的高考招生改革中,最突出的亮点之一即体现在对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以及选拔人才的多元化方面。浙江在选拔人才时把学生高考成绩、高中学考成绩以及综合素质评价融合后进行综合参考;上海在录取时也是依据学生高考成绩、高中学考成绩及面试成绩进行全面考量[4]。这些改革措施对学校选拔综合素质全面或在某一方面确有专长的人才提供了有利的平台,也为地方农业院校在创新人才选拔机制上开阔了思路。地方农业院校应针对自身的办学特色提前谋划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机制。首先在招生宣传方面要改变以往以宣传学校为主的模式,变为重点宣传专业的特色,以专业的内涵建设、发展前景和就业去向来吸引考生。其次,在明确生源方向的前提下,学校应深入研究所招生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范围要求,要兼顾选考科目与招生专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相关性以及中学的课程改革方向。再次,学校要向多元化选拔模式发展,研究包括普通高考招生、提前招生、单独招生等多元化的招生模式,吸引各级各类考生的报考。学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提出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报考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人才选拔的多元化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对学校在定位办学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深化专业建设等方面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明确办学定位,找准服务面向,寻求新的发展思路

地方农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应遵循竞争的比较优势原则,从自身特色和实际出发,从引领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统筹考虑,既不能求大求全,又不可妄自菲薄。一方面强化传统涉农优势学科发展的精品意识,争创国内同类院校一流,另一方面非农学科要依托传统涉农学科积极培育特色,争入国内同类学科主流,加快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局面。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模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院校应乘势发挥自身优势,找准服务对象,将注意力集中到优质高效农业、畜牧业、食品加工业及涉农服务业。从农业现代化的视角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将农业人才的培养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同时积极改变以作物生产为定义的农业,向学科交叉融合方向发展[5]。农业院校毕业生的就职去向也从传统的农业生产管理部门扩大到与农业有关的技术开发、资源管理、环境保护、项目管理、咨询服务等诸多行业。高校应将这一理念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各方面,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水平,扩大社会影响力,真正使学校的办学定位得到有效的支撑。

(三)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大量的高素质农业人才培养作为重要支撑是不可或缺的,同时新的高考招生政策改革将使未来高校间的生源竞争转向更加注重学科实力竞争、学科发展竞争。为此,农业院校要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更加注重专业建设。进一步提高专业负责人的积极性,不再故步自封,起到专业带头人的作用,要对专业的长远发展出谋划策。一是要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服务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明确专业设置原则,科学规范专业设置。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稳定基础性较强的专业,对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专业进行整合、压缩,强化专业、学科、产业的有效对接。加快传统涉农优势学科专业调整升级,适应传统农学向现代生命科学领域不断延伸的新趋势,拓展提升传统学科专业的内涵,形成课程新体系,实现传统专业的新发展。二是主动优化专业布局,要积极调整院系设置和教学组织,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根据生源和人才需求市场变化情况,及时更新专业内涵,紧紧依靠行业来发展特色专业,优先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应用型、高新技术类专业,集中财力、物力、人力使优势专业能够脱颖而出,以点带面推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逐渐形成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群,构建科学的专业体系[6]。

(四)注重教育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对高校而言,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人才培养永恒的主题。此轮高考制度改革,高校入学考试形式与内容的变化,势必会给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带来深刻影响。高校应深入研究未来新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结构可能发生的变化情况,充分发挥自身学科和资源优势,探索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开展按大类宽口径培养、学分制以及订单式培养等改革尝试,加快实现因材施教、多样化培养,不断提高办学效率。加强与农业产业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合作,推进社会资源集聚,构建教学、生产、科研协同育人新机制,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培养真正适应产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符合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为导向,主动适应农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发展,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积极营造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环境和氛围,扎实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形成科学的、高质量的体现学校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五)积淀办学特色,更新教育观念,赢得持续发展空间

办学特色作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直接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持续发展,地方农业院校必须着力打造品牌特色,走特色发展之路。办学特色需要经过长期积淀形成,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赋予其新内涵。一是坚持为“三农”服务是农业院校的使命。地方农业院校要为持续发展赢得新空间就必须发挥当地资源、地缘以及传统文化等优势,深刻把握区域经济社会。尤其是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变化,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环节,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7]。二是以特色求发展。抓好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结合点,走好在强农、兴农中求发展的农业院校发展之路,要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成才规律的基础上,切实把服务区域农业产业发展融入到教育教学过程当中,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实现优势、特色、内涵协调发展。三是要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此轮招考制度改革是国家为适应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所做的重大部署。高校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开发潜能、丰富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展工作,切实要把办学特色融入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引导全校师生员工理解、传承并使之成为自身的价值选择。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促进教师发展的制度环境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社会服务,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都要依靠广大教师。提高教师素质,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既是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需要,也是现代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源头活水。农业院校要深入剖析当前限制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积极营造促进教师发展的制度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引导广大教师对教书育人心存敬畏,争做教书育人的模范,弘扬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教师要将师德规范转化为稳定的内在信念和行为品质,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以良好的师德风范传播“学农爱农兴农”精神,影响学生成长。二是加快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健全中心运行机制,实现教师培养培训常态化、制度化,为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保障服务[8]。同时打破教师的院系界限,整合校内教学资源,通过整体规划、科学培养、合理使用,打造梯队合理、能力卓越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三是要建立健全教师到产业一线进行岗前培训、生产实践锻炼、产学研实训、课程轮训、挂职锻炼的体制机制,推动教师把前沿发展和最新成果融入教学内容,提高其教学实践和社会服务能力。四是要配套调动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能力提升的政策举措,努力营造重视教学、支持教学、保障教学的制度环境,激发教师将热情、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投入教学当中。五是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理论学习,大胆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尤其是提高发现学生特长和潜力、指导学生规划学习生涯、解放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的能力。

[1]新华网.提供成才通道 推进教育公平——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解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EB/OL] .http://edu.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12/07/31891401_1.shtml,2013-12-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moe.edu. cn/publicfiles / business / htmlfiles / moe / moe_1778/201409 /174543.Html,2014-09-03.

[3]钟秉林.高校要应对高招改革新挑战[N].光明日报,2015-03-17(13).

[4]边新灿.新一轮高考改革对大学教育的影响[J].中国高等教育,2015(2):7-9.

[5]叶静华,廖益.国外农业教育观念变革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教育,2001(6):19-20.

[6]郭盼.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下农林高校招生工作新挑战[J].学理论,2015(18):202-203.

[7]刘长安.简谈地方农业院校的特色发展[N].光明日报,2009-10-23(7).

[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启动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08_sjhj/201207/139396.html,2012-07-12.

(编辑:刘伟霄)

2016-01-26

河北省教育厅 2014 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招生考试专项)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地方农林院校招生策略与人才选拔机制研究”(编号:KSZX201417)。

樊云飞(1981-),男,河北廊坊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工作。

G640

A

1008-6927(2016)03-0010-04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办学考试
高等农业院校宠物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三全育人”视域下农业院校校园文化育人路径探析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卓越“三农”法治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