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圣知(重庆大学 城市科技学院人文基础学部,重庆 永川 402167)
关于思政课中新媒体功能发挥路径的探究
胡圣知
(重庆大学 城市科技学院人文基础学部,重庆 永川 402167)
摘 要:近年来,由于微博、微信、网站等平台的蓬勃发展,新媒体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也蓬勃发展起来,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宣传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阵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应当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当前网络新媒体在大学生中普及的新环境,积极探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媒体功能发挥的路径,切实将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功能;路径探究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培育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广的网络名师,立足校园网站建设开办一批贴近师生学习和生活的网络名站名栏,建设一支由学生和青年教师骨干组成的网络宣传员队伍,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新媒体已经成为时代之所需。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紧密结合新媒体发展对教育所带来的深刻变化,积极借助新媒体的手段推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此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
新媒体的发展给信息的传播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信息传播过程。将新媒体运用于思政课教学,既是时代发展之所需,也是教育改革之所需。
(一)有助于实现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难以实现的就是根据学生的层次差异实施区别教学,新媒体技术的引入使得因材施教得以成为可能。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学习进度以及个人需求,灵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包括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这种交互式的学习环境能更有效地发挥学生认知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平台,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及时处理相关的反馈信息,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这种社会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积极践行在各个领域,教育工作也不例外。当前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也应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关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给大学生提供及时的个性化帮助和人文关怀,同时鼓励学生运用网络等新媒体开展自主学习,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思政课只有做到贴近学生、尊重学生并能解决学生的现实诉求,才能使他们从内心接受教育进而入脑入心,最终才会身体力行。思政课新媒体的构建尊重和关爱了学生的个体特性,能考虑到大学生的现实需求,为学生的全面、持续、多样发展提供了可实现的平台。
(二)有利于创设新颖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逐渐被广泛运用于高校教学活动,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并未从根本上转变。这种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大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与新媒体朝夕相伴的90后大学生,他们的视界更加开阔、对信息的把握更及时准确,对某些社会问题和潜规则也有一定程度的洞悉。在这种情形之下,空洞地说教、一味地灌输只会令他们疏远、排斥甚至嗤之以鼻,毫无吸引力和实效可言。
新媒体不仅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还带来新颖多样的技术手段,拓宽了教学空间和教学领域。我们可以将整个教学过程定义为借助于新媒体技术的互动教学模式及行为过程,把思政教育过程中有思想、有价值、有趣味的内容通过情景模拟、声像视频、典型案例、主题讨论和课堂辩论等方式展示出来,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大胆探索、敢于创新。例如,新兴的慕课就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灌输状态,改变了教学的流程设计。在慕课平台,学生不再是“先教后学”,而是通过手机、平板、笔记本等终端设备在课下完成先行学习,课堂内教学则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慕课在线学习平台可以实现学习者随时提问,教师及其他学习者及时解答或交流,这种学习方式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实现了师生间的互动,还能满足学生对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及现实中的新媒体使用习惯。因此,这些新颖有效的教学模式必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有助于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教学平台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思政课全方位的教学平台的构建成为可能。在坚持课堂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阵地的前提下,应积极利用新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站、BBS论坛、博客、QQ、微博、飞信、微信等新载体来构建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教学平台。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快捷性等优势可实现学生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新媒体技术使原来刻板枯燥的单向灌输模式变成丰富多元的双向互动交流模式。这种立体式的沟通渠道一方面能使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另一方面也能够将思政课教学拓展至课外。教师应利用新媒体信息传播潜移默化的优势,将课堂教学与课下教学、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延伸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让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在悄无声息中更具感染力和实效性。
(四)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载体的选择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思政教育的功效。新媒体是数字化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也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载体。高校思政课新媒体平台的构建不仅能够创设新颖的教学模式,还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长期存在着“两张皮”的问题,课程教学与育德育人难以达到自然的融合。“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只能片面地传授具体知识,而对于信念、情感等深层次的东西却收效甚微,无法实现“把某些价值体系变成我们内心的信念”的目的。[1]而在新媒体平台中,这种教学状态将得到有效的改变。以近年兴起的微课为例,这种短小精练的教学形式符合大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也适应90后大学生在时间管理上的碎片化、难以进行长时间学习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使用这些新媒体平台构建起来的微课、慕课等新教学模式,无疑能有力地提升教学实效。
将新媒体应用于思政课堂教育是新时代的大势所趋,也是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有益尝试,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地高校都非常重视思政课新媒体教学平台的构建,但从目前整体的建设情况来看,新媒体在思政课中的优势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不予重视
新媒体在思政课中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正向促进作用,很大程度取决于一线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新媒体的运用要求教师必须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才能体现教学效果,但是这些新的技能与方法不是短时间就能够掌握的,加之缺乏有效的考评与激励制度,很多高校教师对新媒体的运用在思想上就处于一种消极被动和观望的态度。一些思政课教师对新媒体存在片面认识的误区,不愿花时间去学习、了解新媒体。还有一些思政课教师面对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出现焦虑和恐慌,对新媒体技术表现出畏难心理,甚至认为学习使用新媒体是在浪费时间,这些思想都难以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和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操作使用上能力偏低
在新技术的接受和使用方面,教育者的脚步落后于受教育者。90后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就是一个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他们既是新媒体使用的主要群体,也是受新媒体影响最深的群体。当前大学生注意力转移至媒体娱乐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在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一些中老年教师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手段,还依然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原始教学状态,不去使用投影仪、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来辅助教学,即使使用也是停留在最简单的技术操作层面。而部分年轻教师对新媒体在认识和操作上存在着片面化,单纯地理解为使用大量图片、音频影像、奇闻逸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原本严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出现娱乐化倾向,教学徒具形式上的外壳,偏离了新媒体教学的本意。
(三)激励与考评机制缺失
由于新媒体教学平台兴起时间短而且更新速度快、种类繁多,这不仅对教师的精力和时间提出了要求,而且对教师教学理念和授课手段、方式也提出了要求和挑战。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之外付出更多的精力,更为重要的是,思政课教师用在新媒体教学上的时间、精力难以被认可,新媒体教学工作量如何评定,新媒体教学与教学改革如何有机结合,都是新媒体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2]但目前普遍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和考评机制,使得教师只满足于传统教学,不愿意在新媒体的运用上花费时间和精力。
(一)提高教师新媒体素养和运用能力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言:“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3]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人力保障,教师的素质与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及高校新媒体普及的环境下,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新媒体的运用能力尤显重要。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已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紧跟时代步伐,树立新媒体思维,敢于突破自身的传统思维定式,主动接近和认真研究新媒体,敏锐把握新媒体发展的趋势,提高驾驭新媒体的能力。新媒体时代,信息更新瞬息万变且良莠不齐,教师若要把形态众多的新媒体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对接,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新媒体素养。
此外,教师也应熟练掌握各种有效的新媒体工具,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特点、教学习惯等,结合课程建设要求将教学内容和新媒体工具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日益普及的高校,教师可以利用微信或者微博开设课程的公众号,建立一个立体式的交流与反馈平台。在日常教学中依然以讲授为主,但可以将授课课件、讲义、主题讨论、经典案例、课前要求、阅读书目等信息通过平台推送给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与诉求,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这样就能有效地解决传统授课模式中互动性不足或互动时空条件受限等问题。同时,教师应注重利用新媒体进行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改革,如借助新媒体技术尝试“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多种教学模式。
(二)加强校园数字资源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以海量数据的形式存储于服务器并遍布于各式智能终端,信息的交互和共享不再局限于时空的限制,学习变得更加轻松、随意与选择多样,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利用校园网络,建设并引入充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资源供学生选择和使用,实现优质网络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近年来,基于新媒体发展起来的慕课(MOOC),它以开放的网络资源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分享到优质教育资源。慕课这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路径启示,要求我们在强化传统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应重视在线课程及其资源建设。例如微课、视频公开课和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型个人化在线课程)等多种课程模式均可以通过数字资源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三)推进新媒体平台建设,拓宽思政教育阵地
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成为各种思想交锋的重要场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系统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的重大使命。新媒体的出现,为提高传播效率和实现教育实效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机遇。因此,高校和思政课教师都必须重视新媒体平台建设,努力拓宽思政教育的阵地,占领网络制高点,掌握网上教育主动权。
高校应将新媒体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构筑一个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思政主题网站或网页,提供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发挥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正效应,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时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平台、校园论坛、QQ群、博客等载体,做好舆论的监管和疏导,并注重挖掘有价值的舆情信息加以宣传报道,引领网络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
此外,思政课教师个人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等载体搭建立体式交流与反馈平台,以自身的理论素养、人生阅历和实践经验为学生进行解疑答惑、排忧解难,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及时的、互动式的交流,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师益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大学生习惯依赖手机搜索功能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完善教师的新媒体技术培训和激励机制
教师信息素养和新媒体技术运用水平的提高,既需要教师在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更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提供持续、多元的相关培训和技术服务。例如教育主管部门定期安排教师接受新媒体技术的系统学习,通过技术培训使思政课教师掌握基本的新媒体应用知识和操作能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于新媒体平台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工作,学校相关部门应给予技术的支持,这样既减少了工作量,也能弥补他们的技能劣势。在思政课中引入新媒体,工作是十分繁杂的。高校思政课教师本身的教学任务就很重,除了日常教学科研,还要负责新媒体平台的运作和管理,这就需要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如果将思政课教师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工作给予量化,纳入到工作量的计算之中,并且在评优、评先中作为考核标准之一,通过这样一些认定和保障激励机制,就能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新媒体建设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海林,李海霞,王庆柱.高校教师要重视网络教学资源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06,(07).
[2]郑明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完善途径[J].学理论,2015,(14):153.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8.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62(2016)02-0075-04
收稿日期:2016-02-23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5320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胡圣知,男,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生,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