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主体性在外宣翻译中的彰显

2016-03-06 04:42杜丽娟
关键词:译者译文原文

杜丽娟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译者主体性在外宣翻译中的彰显

杜丽娟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外宣翻译;译者主体性;受动性;为我性;能动性

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必然绕不开三个特征,即受动性、为我性和能动性。外宣翻译的目的明确,即让世界了解中国。为了赢得更多的国外受众和更好地实现对外宣传中国的传播效果,译者需要发挥其主体性,即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作用。译者主体性在外宣翻译中的体现主要彰显在以下的翻译策略,即语义补足翻译、结构补足翻译、解释性翻译、改译等。

外宣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汉译英翻译活动,是跨语言的、跨文化的、和跨国界的。在全球化背景下,外宣翻译主要是通过各种媒体手段向国外受众宣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各种成就,其根本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这与近年来中国实施的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不谋而合,即让中国真正地走出去,促进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加强中国的对外传播,减少文化冲突,构建和谐世界。由于外宣翻译目的和受众的特殊性,译者从事外宣翻译活动更要与时俱进,积极发挥译者主体性。

一、 译者主体性的内涵及其特征

长期以来,中西方传统译学翻译强调原文作者和原作的重要作用,译者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上个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跳出了语言层面转换的框框,形成了面向译入语文化层面转换的翻译理论,译者主体性研究问题从此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

(一)主体性的内涵及其特征

查明建教授认为,"所谓主体性是指主体的本质特性,这种本质特性在主题的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具体说,主体性是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本质力量的外化,能动地改造客体、影响客体、控制客体,使客体为主体服务的特性。"[1]他还明确地指出了主体性的特征。主体性,即主观能动性,一般包括目的性、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我性、受动性等。

(二)译者主体性的内涵及其特征

借鉴查明建教授的主体性内涵和特征,不妨也将译者主体性的特征归纳为三种,即译者的创造性、译者的为我性、以及译者的受动性。许钧教授指出:"所谓译者主体意识,指的是译者在翻译中体现的一种自觉的人格意识及其在翻译中的一种创造意识。[2]而在同一时期,查明建、田雨也认为:"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3]当然强调译者主体性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原作的主导地位和读者的接受效果。译者的主体地位在尊重原作的前提下必然受到原作的制约;在将其理解的文本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也必须考虑到读者的要求和期待。综合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许钧教授对译者主体意识的界定有一定的局限,他只强调了"能动性",忽略了"受动性"。

基于前辈的研究,本文可以尝试为译者主体性作这样一个界定: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受动性)下,为实现翻译目的(为我性)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能动性)。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必然绕不开译者主体性三方面的有机统一。

二、 外宣翻译中译者发挥主体性的原因

(一)外宣翻译中新词层出不穷

对外宣传资料文本中新词层出不穷。译者应对各式各样的不拘一格的新词翻译总有捉襟见肘的感觉。译者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夯实翻译基本功,完善翻译能力,攻破翻译中的种种障碍。外宣翻译的难点不仅仅在于词汇层面的翻译转换,还体现在特殊的句式用法和修辞用法。林林总总的流水句和无主句在翻译材料中频繁出现,让译者应接不暇。形形色色的修辞手法(暗喻、明喻、夸张、排比、拟人等)给译者的工作带来新挑战。张健教授认为,外宣翻译的本质仍然是语际翻译,所以应该遵循翻译的共性原则,即忠实于原文,做到外宣翻译中"信、达、雅"。[4]但是,由于外宣翻译具有其特殊性,这就需要译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切实有效地实现外宣翻译的目的。

(二)英汉两种语言句法结构差异

英语句法结构,呈树状结构,重形合,句中各成分的相互结合常用适当的连接词语,以表示其结构关系;汉语句法结构,呈竹状结构,重意合,句中各成分的相互结合多依靠语义的连贯、语境的映衬,而少用连接词语。[5]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发挥其主体性,根据语法中形合和意合的差异性适时调整自己的翻译策略,将隐含在句子中的递进、转折等逻辑关系显化。

(三)文化差异

著名跨文化学者爱德华霍尔(Edard T. Hall)指出,"人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被受文化的影响"。[6]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思维判断和语言选择往往受到原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思维模式截然不同,所以翻译不可能达到完全的忠实和对等。为了避免从译入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译者不仅仅需要注重原语的语言转化,还需要关注文化层面的转换。由于中西方文化在性质上和内容上往往存在巨大差异,译者无法仅仅从英汉两种语言形式对比的角度自圆其说,而必须从译语文化环境等角度予以解释。每种语言代表一种文化背景,考虑到译语读者对原语文化的空缺,勉强直译也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译者发挥其主体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文化之间的差异。

(四)英语和汉语的行文风格差异

撰写外宣材料的撰稿人往往关注的是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一般在语言上喜用华丽的辞藻、修饰性词语、四字结构,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在修辞上多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结构,起到渲染气氛和加强语气的作用。恰恰相反,西方不喜华丽辞藻和浓重修辞色彩,注重措辞简洁,译者如果照搬直译这些华丽辞藻,国外读者未必能够领会原文要传达的主旨意思。这就要求译者领会外宣材料主要传达的主旨精神,对原文进行变通处理,或增删、或编辑、或加工等等,传达原文意欲表达的主旨信息。

三、 译者主体性在外宣翻译中的彰显

综上所述,外宣翻译中新词层出不穷,英汉两种语言句法结构差异,文化差异,以及英语和汉语的行文风格差异使得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具有"受动性"。译者只有打破这些桎梏,在翻译过程中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才能有的放矢的发挥其主体性。译者主体性在外宣翻译中的彰显主要体现在以下的三方面。

(一)译者的受动性在外宣翻译中的彰显

"受动性"是译者发挥主体性的前提。译者主体性只强调其主观能动性而不讲受动性,就会在翻译中出现任意性和盲目性。中国特色词汇、文化负载词、新词在外宣翻译材料中不断涌现,有时很难在译入语文化语境中找到与之对应的词汇。在介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时,这就需要译者灵活发挥其主体性,对这一词汇进行解释,补充隐含在其中的内涵。针对这一翻译现象,经常采用语义补足翻译,即在翻译时将隐含在原文的意思显化出来,或补充历史背景,或补充语义,解释说明文化空缺词汇所蕴含的独特含义,使用国际上听得懂的语言传达出中国的声音。如:

例1. 评弹:Pingtan (story-telling and ballad in Suzhou dialect)[7]

例2. 打莲湘:Lianxiang (a rod-shaped percussion instrument sounding like a tambourine) dance[8]

"评弹"和"打莲湘"是中国特有的民俗风情。对外国普通读者来说,这些是陌生的概念,仅仅采用音译"Pingtan"和"Lianxiang dance",这些拼音字母对国外读者来说只是一系列符号而已,根本起不到传达信息的作用,那么,传播中国文化的效果从何而谈。译者采用了音译+语义补充的手法,既保留了中国特色文化词汇"评弹"和"打莲湘"的发音,又使读者清晰易懂的理解了原文赋予的内涵。

例3. 我们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持续推动结构性改革。

Rather than adopting strong stimulus policies that would have an economy-wide impact, we continued to move forward with structural reform.

"大水漫灌"是一种农业生产中采用的灌溉方式,把水直接灌倒地里,它的弊端在于水分流失多,而且水分的利用率也低。这里指把经费直接投放到经济建设,搞粗放式经营的强刺激政策,弊一定大于利。如果将"大水漫灌"直译,会造成译文冗长且重点不突出。译者将"大水漫灌"所产生的影响突出表达出来,并将"impact"作为定语的形式修饰"strong economy stimulus policies",使译文逻辑更加明确清晰。所谓的"不搞强刺激"指的是一种经济政策,译者不能想当然地将"不搞强刺激"翻译成"adopt strong stimulus"。只有理解原文主旨,补全隐含词义,方能正确传达原文的主旨内容,与读者来说,减少了阅读上的障碍。

(二)译者的"为我性"在外宣翻译中的彰显

"为我性"体现了译者翻译的目的性,与翻译中"目的论"的主要观点不谋而合。"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行为,既然任何行为都有一定的目的,那么翻译也有其目的;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便是受众,即译文所指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受众,因此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生产的语篇"。[9]因为中英文行文风格不同,意合和形合的差异,所以翻译时,译者不仅仅关注词汇层面上的转换,还应该关注语篇结构的调整。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结构补足翻译,即补足隐含在原文结构中的成分,符合译入语文体和语法结构的要求。如:

例4. 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多重困难和严峻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以坚定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标任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译文:In the past year, China has encountered many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in its development. However,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headed b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and with confidence and courage, all the people of China have worked to overcome obstacles and have pressed ahead with a pioneering spirit. As a result,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and stability ensured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main tasks and targets for the year have been fulfilled, and major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reform, opening up, and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原文中第二个句子是一个典型的流水句,一逗到底,一连陈述很多事件,最后句号。《政府工作报告》中流水句多,句子结构较单一,并列句多,且均衡对等,很少使用连接词语。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此外,英语逻辑缜密,结构严谨,表达简洁,主谓关系层次分明。所以,译文将原文中的第二个句子拆分成两个句子,译文中多出增译了连接词"and",也增译了连接词语"however"和连接短语"as a result",这样的处理使译文逻辑清晰,句子结构更加严谨,符合英语表达方式。

该译文不仅在篇章结构上进行了调整,还对原文中"习近平同志"的翻译进行了删减的方法,没有翻译出来同志的对应词"comrade",而是改译为"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弥补了国外读者的认知空缺,因为并非所有的外国人都知道中国的习近平主席,这个处理坚持了外宣翻译中贴近国外受众的原则。"坚定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中"坚定的"和"非凡的"属于汉语中修饰性词语,起到渲染气氛和加强语气的作用,如果逐字逐句翻译成英语,国外受众一定会大惑不解、莫可名状。他们会疑惑难道中国的"信心"还有不坚定的?中国"勇气"还有不非凡的吗?所以逐字逐句的翻译反而适得其反,影响目标读者的理解。译文非常贴近西方人的心理思维,采用"a pioneering spirit"(开拓精神)传达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坚定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

例5. 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We will carry out the "Internet Plus government services" model and promote better information sharing between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o that the public and businesses need to make fewer visits to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get things done, find procedures simpler, and find the service satisfactory.

原文中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隐含的意思为"推行的一种服务模式",翻译时需补全词义,增加一个必要的单词"model"。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经常使用一些接地气语言,切实反映老百姓的意愿,贴切老百姓的生活。"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一站式服务的愿望道出了老百姓和企业的心声,进一步加强了各级政府的作风建设。吃过跑断腿的苦头的国内读者早已对百姓办事难,政府办公人员的官僚作风司空见惯,可是国外受众未必对中国社会百姓办事难感同身受。解释性翻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它既可以向目的语文化注入异国情调的文化,又可以把中国特有的文化阐释清楚,从而增进不同的文化群体间的相互理解。"少跑腿"如果译为"make fewer visits",国外受众未必清楚中国老百姓和企业要减少对哪里的拜访,译文增"to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明确传达了老百姓在政府部分办事难的中心意思。"好办事"意为"互联网+政务服务"让老百姓办事程序简化了。如果将直译为"find things easier",则扭曲了原文意欲表达的意思,所以有必要将其解释为"办事程序简化了",即"find procedures simpler"。"添堵"属于方言,意为"给人增加烦恼或不快,使人心情烦躁或郁郁寡欢",在英语中的对应词应该为"trouble"。"Trouble"一词不适于用在此处,因为其中心意思表达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给老百姓带来了便利,使老百姓的生活更加舒心,如果使用了该词,恐怕会让国外受众不知所云。

(三) 译者的"能动性"在外宣翻译中的彰显

"能动性"是译者主体性最突出的特征,即译者在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中可以游刃有余地发挥其主观作用。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翻译目的,译者可以做出自己的抉择,或增,或减,或改,或删。黄忠廉的变译理论强调,"为迎合目的语读者的利益或志趣,并达到翻译的预期目的,译者需要对原文进行创造性的加工,或删除、或摘译、或改译、或删除、或增添。"[10]该理论不仅关注目的语读者的利益和兴趣,而且注重翻译的预期目的。这与外宣翻译所关注的重点不谋而合。改译是为达到预期目的在翻译时对原文内容作一定程度的改变或在形式上作重大调整,以适应译入语国家或读者的政治语境、文化背景或文化规范。改译时往往考虑文化差异因素。改译有利于国外读者对中国文化的接受性,也有利于译文最佳地符合译入语文化的规范。

例6.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我们要念之再三、铭之肺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The best form of governance is that which puts people' s well-being first. We must never lose sight of this and do more to improve the lives of our people and address their concerns.

"念之再三"意为反复嘱咐自己对这件事情要牢记在心。"铭之肺腑"表示铭记在心,永远无法忘怀。这两个成语意义相近,表达了中国政府的爱民,亲民,为民的良好形象。译文将二者的意思合并,将两个词的中心含义"never lose sight of"合并译出,译文还用了双重否定"never"+"lose sight of",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更加强调了民生工作的重要性,属于内容和形式上的"改"。使得译文中心突出,简洁易懂,便于国外读者理解。

例7. 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译文:we will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government-subsidized housing in urban areas an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state market.

鉴于国外受众与国内受众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从传播效果来看,译者应该灵活应变,采用改译的策略,弥补两种文化的差异,迎合国外受众的阅读口味。"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是指政府资助完成三类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即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在英语表达中没有相应的用法。译文"government-subsidized housing in urban areas"指的是政府资助搞城镇住房建设。这样的改译恰到好处,不仅便于国外受众理解其实质性含义,还有利于传播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文化,弥补文化差异,时刻关注译文可能引起的目标受众的影响。

由此看来,单就语言层面的转换来看,逐字英译难以跨越文化的障碍。译者只有正确理解了原文要传达的实质性信息,才可落笔,做到灵活变通。凡是与原文亦步亦趋、逐字翻译的对外宣传英译,终将导致国外读者不得要领,对外宣传的效果难以实现。此外,《政府文件公告》中经常使用"数字+主旨词"结构,如:"四个全面"、"五位一体"等等。原外文出版社总编辑徐明强认为,中文里使用概括性的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然而,中文和英文的文风差异很大,译者务必意识到文风的差异性,翻译时需要灵活应变,对概括性的语言进行详细的解释,方能使国外受领会其内涵。[11]解释性翻译,指把要解释的内容融合到译文中去,使译文一气呵成,巧妙传达出原文的含义和风格。[12]换言之,通过解释原文中富有文化色彩或含有历史背景的信息,以便明确传达原义,以免译文读者误解,做到内外有别。

四、结论

鉴于外宣翻译的特殊性,需要译者积极地发挥其主体性,译者只有意识到译者主体性是"能动性"、"为我性"和"受动性"三方面的统一,才能真正地发挥其主体性,灵活运用翻译策略,有效地传达中国的信息,积极地传播中国的文化,并能强有力地维护中国的良好形象。可见,译者发挥其主体性并非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受到中西方两种语言风格、两种文化差异、以及两种意识形态等等的制约。外宣翻译是典型的译出行为(由母语翻译到外语的行为),译者不能以译入翻译行为(由外语翻译到母语的行为)的翻译标准来衡量译出翻译行为。所以,译者要时时刻刻关注到译入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和译文的传播效果。这就给译者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即潜心研究译入语文化与本族文化的差异,行文风格的差异,以及语法结构差异,努力发挥译者的主体性。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前提下,努力摆脱原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融会贯通地站在译入语读者面前,增强译文在译入语文化语境下的可读性,吸引更多的国外普通读者,以便增强对外宣传中国的传播效果。

[1]查明建. 一苇杭之[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 220.

[2]许钧. "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题的确立[J]. 中国翻译,2003(1): 6-11.

[3]查明建,田雨. 论译者的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 中国翻译,2003(1): 19-24.

[4]胡兴文. 外宣翻译的名与实[J]. 中国外语,2013(3): 100-104.

[5]方梦之. 译学辞典[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45.

[6]Hall, E. T. Beyond Culture. Garden City, New York: Anchor Books, 1977: 16.

[7]周云祥.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96.

[8]周云祥.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97.

[9]张沉香. 功能目的理论与应用翻译研究[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5.

[10]黄忠廉. 变译的七种变通手段[J]. 外语学刊,2002 (1): 93.

[11]徐明强. 外宣翻译的苦恼[J]. 中国翻译,2014(3): 11-12.

[12]贾毓玲. 从《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谈如何克服"中式英语"的倾向[J]. 中国科技翻译,2003(4):26-28.

注:文中例3-例7选自中国日报网双语新闻英语点津中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双语,http://language.chinadaily.com.cn/.

Manifestation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for China's Communication

DU Li-jua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Fuyang Teachers College, Fuyang Anhui 236041, China)

th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for China's commucati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the passivity; the distinct individuality; the initiative

The full play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cannot separate from its three characteristics, namely the passivity, the distinct individuality, and the initiative. The purpose of C-E translation for China' s communication is distinct, that is, to let the world know China better. In order to win more foreign readers and realize the transmission of China effectively, the translator needs to put its subjectivity into full play. The translator should manifest its initiative on the basis of respecting the translation objects. The manifestation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he C-E translation for China' s communication can be demonstrate in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namely the supplement of semantic meanings, the supplement of structural forms, explanation, adaptation and so on.

2095-2708(2016)06-0149-06

H315. 9

A

猜你喜欢
译者译文原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I Like Thinking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