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政和县第三中学吴家全
“激趣”让数学课堂流光溢彩
福建省政和县第三中学吴家全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适时地通过各种形式的“激趣”创设激发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笔者通过以“幽默”激趣;以“故事”激趣;以“游戏”激趣;以“时尚”激趣;以“诗歌”激趣;以“实验”激趣的形式与方法,使学生切身感受数学的乐趣与作用。
数学激趣方法
新课程的实施,带给我们新的教育理念,给教学工作注入了活力,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有利于主动发展的学习环境。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适时地通过各种形式的“激趣”创设激发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活跃课堂,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数学的奥妙,切身感受数学的乐趣与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提高数学素养。本人对数学课堂的“激趣”形式与方法,做了实践与探索,在此与各位同行交流。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充满了“磁性”与“魅力”,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能使后进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受到触动。教学幽默本身就像“催化剂”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形成乐学氛围,使学生人人精神愉快,个人情绪高涨,学生听课犹如独享一道风景、一路春风。师生之间交流畅通,教师的才干、学识、教学技巧能很容易转化为学生的智慧。正所谓:“一语破的,一语解惑,一语启智,一语激情。”教师一句精辟的话,常使学生萦绕于脑际,终生难忘;一个生动的比喻,常使学生抓住了知识的关键,茅塞顿开。
在数学课堂中,结合所要实现的数学目标,适时渗透数学文化故事,能引领学生步入科学与文化的殿堂,使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增加对数学的感受和数学价值的认识,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因为,真正让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兴趣永久地保持下去的并不在于它的外在形式,而在于它本身的文化内涵。”
在学习“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中的例3时,我先对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古希腊有个哲学家泰勒斯旅行到埃及,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埃及伊西达神殿的司祭长陪同他去参观春夫金字塔,泰勒斯问司祭长:“有谁知道这金字塔有多高吗?”司祭长告诉他:“没有,古代书本中没有告诉这个,我们也不太可能大概地判定这金字塔有多高。”泰勒斯说:“可是,这是可以马上测出来的,我可以根据我的身高测出塔的高度。”众人感到十分惊讶。于是,泰勒斯随即从白长袍中取出一条结绳,在他助手的帮助下,很快测得塔高131米。(讲故事时利用多媒体展示情景)。故事讲完后,同学都露出疑惑的眼神。此时同学们探求奥秘的欲望油然而生,学习兴趣顿时高涨,根据前面所学三角形相似的性质,积极思考,解决问题。
乐于游戏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同时也是认识世界的最重要的数学活动。游戏不仅使数学学习趣味横生,而且有助于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所以,作为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小游戏活动,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游戏,增加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实践、探究,积极思考蕴含在其中的数学问题、数学思想、数学方法。
数学只有在生活的天空里放飞,才能在生活的大地上发展。让学生结合人们的生活实际“品数学”“耦和数学”,选取学生热爱的、感兴趣的、充满时代气息的国内外热点时事、热点问题为素材教学,把数学知识蕴藏在创设的生活情景中,让数学学习既有趣、轻松、生动,又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把数学知识的“冰冷的美丽”还原为“火热的思考”,真正地理解知识、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
诗歌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古诗为背景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在欣赏古诗词感受诗中描绘的意境美的同时,让学生感到课堂形式的新颖,内容的充实及提高学生数学美学的学识修养,培养学生数学审美情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在分析、解答数学问题时,常将数量关系和图形结合起来,从而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为强调这数形结合之妙。我引用华罗庚的诗句: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觉,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切莫忘,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切莫分离!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学生的思维最初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手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上的。”合理安排动手操作的数学课堂将成为学生探究的乐园,创新的摇篮。
例如“从不同的方向看”,在学生学习了物体三视图后,发给每个小组若干个小立方模块,鼓励学生动手实验,用小立方模块任意搭一个几何体,然后画出它的三视图;反过来,任意给出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要求小组内搭出这个三视图的实物模型。学生对此类实验很感兴趣,很乐意去做,而且在做的过程中,也发展了空间观念,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情景激趣,体验促思”的课堂教学中,冷美的数学以一种温和的性格亲近学生并转化为学生的智力涵养和思维品质,赋予课堂“生命”。让多姿多彩的“情趣”数学进入课堂,让开放的设计给学生带来思维挑战,使学生始终处于活跃、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段愉快的生命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