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玲
(四川博物院教育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71)
美国“站起来反对霸凌”教育活动及我国校园霸凌预防策略
钟玲
(四川博物院教育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71)
[摘要]霸凌指用恐吓的手段欺负、打人或伤害他人的行为。作为一种校园暴力,霸凌行为对霸凌者、受害者和旁观者都具有极大的伤害,给他们带来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损害。这对正处于人生重要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往往是沉重的打击,有时可能会对受害者心灵产生终身难以治愈的创伤。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创办并实施了“站起来反对霸凌”教育活动,得到广大师生和社会组织的支持。美国政府、学校和社会机构对校园霸凌的政策、法规和实践对我国校园霸凌预防与应对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美国;校园霸凌;校园暴力;预防;借鉴
一、霸凌的含义及现状
霸凌,是从英语bully一词音译过来的,指用恐吓的手段欺负、打人或者伤害他人的行为。霸凌不是一次性的侵犯或羞辱行为,它是反复发生的。霸凌是蓄意的行为,施霸的一方为有目的地伤害人。霸凌的主要形式包括语言霸凌,如取笑别人的名字、辱骂、威胁等;身体霸凌,如打、踢、推搡、咬、扯头发或损害他人财产等;网络霸凌,如打恶作剧电话、在社交媒体上散布谣言、威胁等;间接霸凌,如排挤、忽视、孤立、散布谣言、在公共场合令他人尴尬或丢脸,行为粗野,比如翻白眼等(John Khan,2015)。[1]
在过去十余年里,美国校园频发的枪击案和网络霸凌案件等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研究。2001年,一项全美范围针对6—12年级学生的调查显示,霸凌者、受害者和两者兼有的比例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群体中分别为9%、9%和3%。[2]另有研究表明,在美国不同地区的中小学都普遍存在校园霸凌行为,比例高达20%~30%(Carlyle & Steinman,2007[3];Juvonen,Graham,& Schuster,2003[4];Sawyer,Bradshaw,& O’Brennan,2009[5])。校园霸凌行为在中国也不是个别现象,近年来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据2004年上海电视台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联合对10多所学校6—12岁孩子进行的调查显示,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的比例达到14%,其中有暴力行为的占到12%。
作为一种校园暴力,霸凌行为对霸凌者、受害者和旁观者都具有极大的伤害,给他们带来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损害,这对正处于人生重要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往往是沉重的打击,有时可能会对受害者心灵产生终身难以治愈的创伤。被欺负的孩子往往会导致抑郁、焦虑、悲伤和严重的孤独感,在睡眠和饮食等方面也会有所变化,他们经常郁郁寡欢,对过去喜欢的事情也逐渐失去兴趣。据美国“停止霸凌”政府网站的信息,在1990年代发生的校园枪击案中,80%的枪手都有曾被霸凌的经历。[6]霸凌者同时也面临暴力和其他方面的风险,他们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和成年后酗酒和滥用药物、参与打架、早早退学等,过早涉及性行为,成年后犯罪、交通肇事或实施虐待的几率也比普通人高。旁观者在霸凌行为中同样不会幸免,他们抽烟、酗酒和滥用药物的风险将会增加,罹患抑郁和焦虑等精神疾病的可能性更高,还会产生厌学或逃学行为。
二、美国政府和社会机构等对预防及应对校园霸凌的基本做法
1.政府方面采取的措施
美国50个州均已立法通过了反霸凌法,从法律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佐治亚州于1999年率先通过此法,蒙大拿州于2015年4月通过反霸凌法,搭上了反对校园暴力的末班车。尽管各州立法内容不尽相同,综合来看其共同之处都是对霸凌的具体行为和如何处置等做出了明确规定。施暴人的一句口头凌辱或者是一掌击打,都有相应的法律条款进行处置,法律还要求学校制定反对和预防霸凌的校规校纪。
新泽西州实施了最严格的反霸凌法规。根据规定,每所学校必须向州相关部门上报每一起霸凌案件,州里根据霸凌程度、政策和案件等指标对学校进行定级考核。每所学校必须出台有效的霸凌处置方案,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处置任何上报的或目击的霸凌案件。笔者所在的印第安纳州,州议会通过了反霸凌法,州教育厅专门出台了政策和相关文件指导学校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事件。文件指出,学校校长和教师应充分向1—12年级的学生说明霸凌行为的危害,以及相关的纪律要求;学校教师应该接受相应的专业训练,以指导和帮助学生提高社交技能,学会自律,掌握应对霸凌的技巧等。[7]另外,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专门建立了“停止霸凌”网站(http://www.stopbullying.gov),用于帮助和指导校园霸凌、网络霸凌等案件的预防及应对。每年的10月为全美的“反霸凌月”,“反霸凌月”原本只是美国明尼苏达州阿波利斯市所发起的地区性活动,自2006年推出后即获得了强烈的反响,后来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运动,在美国各地引发了各种各样的讨论。
2.社会机构的积极参与
美国很多社会机构也积极参与到反对霸凌的研究和推广活动中来。早在1987年,美国国家学校安全中心就借助哈佛大学的研究力量,推出了“校园霸凌实务工作坊”项目,多位学校霸凌研究领域的学者、专家(Hazler,Hoover,Oliver and Hazler,1992)[8]为此贡献了自己的智慧。[9]一些志在推广反对霸凌行为的个人也通过演讲、训练和运营网站等方式告诉青少年如何应对校园霸凌行为。查韦斯·布朗创办的Mojo Up(http://mojoup.com)就是帮助青少年站起来反对霸凌的一个专业网站,目前聆听过他的演讲或参与他的反霸凌课程活动的学生已经超过100万人。
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创办“站起来反对霸凌”教育活动已经8年了,该活动自2008年以来每年10月或11月举办一次,为期1天,每年约有350位学生报名参加,现已成为印第安纳州预防学校霸凌活动的典范。每年年初,印第安纳州波利斯市内的学校自行在博物馆网站上注册报名,活动有赞助商支持,博物馆不向学校和学生收取任何费用。教育活动包括博物馆参观前的辅导,活动当天的主旨演讲,青少年演出,课堂讨论和辅导,活动后的学校霸凌干预项目创建与实施等。
三、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的“站起来反对霸凌”教育活动
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The Children’s Museum of Indianapolis,简称TCM)位于美国中西部的印第安纳州波利斯市,创建于1925年,是目前美国规模最大的儿童博物馆,以其丰富多元的展览和教育活动被广泛赞誉为最好的儿童博物馆。TCM拥有藏品12万多件,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共11个,每年向公众提供超过4000场次教育活动,年接待观众超过120万人次。[10]
1.“站起来反对霸凌”教育活动总体情况
“站起来反对霸凌”活动是由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发起、博物馆与校区合作、梅西百货(Macy’s)赞助的一项大型博物馆教育活动。活动分为参观博物馆前、中、后三个阶段,其目标在于:通过活动让学生能定义和辨认霸凌行为;学习如何采取行动反对霸凌;学生和教师能够联手行动应对霸凌;学生学习利用他人的经历影响自己做出正面和积极的决定。
美国博物馆的学校教育活动通常都与学校课标紧密联系,“站起来反对霸凌”教育活动满足印第安纳州课标——公民发展标准3,即学生应具有向成人报告霸凌行为的责任;描述纵容霸凌行为的危害;自信、果断地预防霸凌行为等。同时参观前后的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还涉及数学、写作等学科课程标准要求。
参观后学生以组为单位,写出霸凌发生的情况;每一个小组利用服装和道具等表演一个滑稽小剧;每一个小组指定一名学生组织讨论,与全班同学讨论每一幕剧的不同点及原因。同时,学生还将以班级为单位,讨论在博物馆参加“反霸凌”活动的体会,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反对霸凌”誓言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和老师签名承诺;几个月后,学生们将再做一次校园生活问卷调查,举办一次展览或将新数据补充到原有调查中,看看学校有什么变化,是没有变化还是变得更糟。
2.当天活动内容
2015年“站起来反对霸凌”活动于10月26日10点在TCM举行,共有350位5年级或8年级的学生报名参加。活动第一项是查韦斯·布朗在博物馆百合剧场向全体师生做题为《你可以创造不同》的主旨演讲。布朗首先通过2个互动游戏调动全场的气氛,让学生们被他的激情所感染;接着,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每个人都可以与众不同;对于霸凌行为人人都有责任和义务预防与杜绝;他通过“扔掉的纸币”游戏告诉大家,纸币即便掉到地上、被人踩踏,也仍然没有失去它应有的价值。同样地人即便犯了错误,也可以重新做人,不要因为一次失败而放弃自己,自暴自弃,人应该学会积极地、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布朗的演讲持续了45 min,最后在全体师生的人浪和集体录影的活动中结束。
活动的第二项是由青少年演员演出的舞台剧《你可以站起来反对霸凌》。20多位演员均来自印第安纳波利斯市一家舞台剧表演俱乐部,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在俱乐部老师的带领下编排了一幕40 min的舞台剧。演出分为“一切都是为了你”“我可以做出改变”“我害怕……”和“你并不孤单”等单元,讲述一位女孩在学校遭受霸凌的痛苦经历和同学们的自我反省和悔悟,最终霸凌者和旁观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积极做出改变,同学间找回失去的友谊。演出强调正能量,演员们的表演自然流畅并富有感染力,演唱和舞蹈也比较专业,观众深深被演员们的表演所吸引。演出结束后,所有演员们和编剧老师一同与观众互动,接受观众提问,分享他们对于如何预防和杜绝霸凌的感受和体会。
午餐后,师生参加了分组讨论,由和平学习中心的老师组织学生学习应对霸凌的技巧。这些技巧包括:(1)转移注意力。如改变话题,用幽默的语言应对嘲讽等。(2)平衡。即用积极的态度和语言平衡消极的评论,这并不是说要直接告诉某人他(她)是错误的,而是通过表达个人的体验或想法避免消极的评论被散布而成为最终的“事实”。(3)支持。即对受害者给予同情和关心。(4)推理。即帮助霸凌者知道除了欺负弱者,还有其他的方式可以显示他(她)的强大。(5)寻求帮助。即通过与成人沟通获取更好的解决方法。(6)不赞成。即表明你不同意或不支持某人的过分行为,即使你不能阻止霸凌者欺负人,也要让他们知道你的鲜明态度。同学们被分成5个小组,每组5~7人,即兴表演在什么场合运用这些技巧反对霸凌。
3.参观后的后续内容
当天参加活动的每一位教师还填写了一份教师调查问卷,用以反馈活动效果。问卷内容包括“站起来反对霸凌”活动是否具有教育性,是否提供给学生与在校不同的体验,查韦斯·布朗的主旨演讲学生是否感兴趣,和平学习中心的反对霸凌技巧学生是否感兴趣,参观前的辅导是否实用,活动时长是否合适,明年是否还会为学生报名参加活动,以及是否愿意付费参加活动等。受访教师均对问题提出积极、正面的评价,约有80%的教师给予了“强烈同意”的评价,显示TCM的“站起来反对霸凌”教育活动获得了师生的良好反馈。
四、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校园霸凌在我国有层出不穷之势,但是我们还没有一整套切实有效的工作思路和具体做法,政府主管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机构之间也没有积极和良好的互动与合作以干预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对霸凌案件的各方,包括霸凌者、受害者和旁观者等也没有相应的心理干预和辅导。我国除了在立法上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反对霸凌法规外,教育主管部门、公共安全部门、学校和社会机构等应该联手行动,为反对霸凌做深入的科学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指南,帮助和辅导学校、学生、教师和家长掌握应对霸凌之道。
1.学校及教育主管方面
首先,校方应对学校的霸凌情况进行评估,通过不记名的问卷等了解学校霸凌发生的程度[11],从而为本校的反霸凌政策及实践做相应的准备。其次,学校应制定相关的反霸凌校规和政策,明确哪些行为属于霸凌行为;组织教师接受相关的专业培训,明确教职员工在反对和预防校园霸凌中应履行的职责;学校应配备校园安全专家、顾问或其他专业人士预防和处置霸凌事件。第三,学校内部应营造良好的学校社会环境,让校园充满正能量,这需要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父母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第四,在学校一些容易发生霸凌的“热点”地区进行重点监管[11],杜绝“灯下黑”现象。第五,加强学校德育建设,组织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间建立互助友爱的关系。第六,教育主管部门应定期收集学校霸凌事件,并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督促学校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反霸凌校规和政策,推广与宣传好的反霸凌做法等。
2.家庭方面
首先,家长应帮助孩子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霸凌行为,知道不能触碰的底线是什么。其次,家长应通过聊天、共同体验等家庭活动让孩子学会避免遭受欺负,挺起胸膛,做一个勇敢者;要结交好友,互相帮助;学会应对霸凌的技巧;如果一再被小恶霸欺负,那么一定要把这个情况告诉给值得信任的成年人,父母、老师或者你所能信任的亲戚,不要埋在自己心中。第三,面对校园霸凌行为,父母不能选择以暴制暴,或者忍气吞声,一定要培养孩子保护自己的能力,有些事情要教会孩子自己去面对。父母要教育孩子不要去挑逗和招惹对方;培养孩子坚强的信心和良好的自我感觉;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了解和关注孩子在学校的动态,与孩子谈心等。温暖的家庭氛围,才会让孩子愿意与父母交流并在困难时向父母寻求帮助。
3.社会机构方面
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和其他社会机构等应当积极参与到预防校园霸凌的工作中,贡献自己的智慧,运用自己的馆藏资源和学术能力提供给学校师生更丰富的反霸凌体验和学习。比如博物馆和图书馆可以将馆藏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德育课堂,从文物、典籍等资源中选择那些对于不良世道人心和社会风俗具有积极的针砭、治疗作用的传统文化典籍,以适合于中小学生阅读接受的读本、范本的形式刊行于世;[12]选择那些能体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物实物,编制成教师资源手册,帮助教师用丰富多元的形式开展好德育课堂学习;利用一些新技术和手段,如APP和线上游戏等,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对中小学生进行伦理道德和人文情怀培育与教化。
[参 考 文 献]
[1] What is bullying behaviour? [EB/OL].[2016-01-17].英国反对霸凌网站http://www.antibullyingworks.co.uk.
[2] SPRIGGS A L,IANNOTTI R J,NANSEL T R,et al. Adolescent bullying involvement and perceived family,peer and school relations: Commonalities and differences across race/ethnicity[J].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2007,41(3):283-293.
[3] KELLIE E CARLYLE PH D,KENNETH J STEINMAN PH D. Demographic differences in the prevalence,co-occurrence,and correlates of adolescent bullying at school[J].Journal of School Health,2007,77(9):623-629.
[4] AANA JUVONEN,SANDRA GRAHAM,MARK A SCHUSTER. Bullying among young adolescents:the strong,the weak,and the troubled[J].Pediatrics,2003,(112):1231-1237.
[5] LINDSEY M O’BRENNAN,CATHERINE P BRADSHAW,ANNE L SAWYER. Examining developmental differences in the social-emotional problems among frequent bullies,victims,and bully/victims[J].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2009,46(2):100-115.
[6] Effects of Bullying [EB/OL].[2016-01-17].http://www.stopbullying.gov/at-risk/effects/index.html.
[7] 校园霸凌预防及应对政策与规划实施指南[EB/OL].[2016-01-17].http://www.doe.in.gov/student-services/anti-bullying-school-policy.
[8] JOHN H HOOVER,RONALD OLIVER,RICHARD J HAZLER.Bullying:perceptions of adolescent victims in the midwestern USA[J].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1992,13(1):5-16.
[9] 童小军,漆光宏.美国学校欺负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09(8):9-14.
[10] http://thehistory.childrensmuseum.org/about/about-the-museum.[EB/OL].[2016-01-17].
[11] ROBIN M KOWALSKI,PH D,SUSAN P LIMBER,PH D.Electronic bullying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J].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2007,41(6):22-30.
[12] 党圣元.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5(12):36.
[责任编辑:江桂珍]
[收稿日期]2016-01-18
[作者简介]钟玲(1978-),女,四川自贡人,四川省博物馆教育研究所所长。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477(2016)05-0119-04
外国教育[DOI]10.16165/j.cnki.22-1096/g4.2016.05.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