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万春
(吉林省辉南县庆阳镇中央堡小学 吉林通化 135100)
浅谈小学教学管理
王万春
(吉林省辉南县庆阳镇中央堡小学 吉林通化 135100)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形势为小学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教学管理的思路、手段等内容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的质量,更影响到我国下一代的成长。教学管理是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和发挥各种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教育条件,高效地实现教育管理的过程,为了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小学教学管理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
浅谈 小学 教学 管理
教学是一项系统、长期、有计划的活动,涉及多个方面,要协调、运作好整个教学过程,就要对教学进行控制,做好教学管理,这样才能取得教学的效益。小学教学管理如何与时俱进,关系到小学教育作为奠基工作的作用体现。笔者现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阐述如下。
教师需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心理科学知识、广博的科学知识、过硬的教学技能和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熟练掌握;要有很强的专业敏感性、良好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还要具有敢于怀疑和反思的精神,务求实真、百折不挠的钻研精神和勇气,乐于交流合作的态度。同时,学校要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促使和推动教师个人自觉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做到与时俱进。
教学过程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与教学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手段等要素构成。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因素,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因素,教学内容和手段是教学过程的客观因素。教师教学的过程是由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作业批改、成绩考评五个基本环节所构成。学生学的过程是由课前预习、听课、复习巩固、考查、掌握和运用五个基本环节所构成。教学过程的管理,也就是如何按照教学过程的规律来决定教学工作的顺序,建立相应的方法,通过计划、招待、检查和总结等措施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并对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学校教学管理中心任务在于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严格要求,最终实现高质量教学活动。
美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学环境包括教师的工作条件、教学设备、班级风貌等因素。要使上述各因素都处于良好状态,根据现代外国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针对我国的实际,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应集中精力,吸收多方面的力量,争取资金,为教学人员整建一个舒适的环境,使从教人员不致受外界的干扰而影响教学水平的发挥;其次,教学设备是增强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条件,应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科的教学需要,增设教学设施,改善设备条件,充分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
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卓有成效地实现。要使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国外现代教学管理的成功经验,必须动员、组织学校的全体成员直至家长及社会其它有关成员参与教学管理。外国一些国家,不仅在校内建立师生员工及家长参加的管理、监督机构,而且在校外还设有教师、家长及社会有关成员的联合组织,共同为学生的教育教学负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的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校内的教学管理只是校长领导下的教导主任主管各科教研组管理系统,很少甚至没有师生及家长对教学施以监督的组织。家长及社会有关人士也很少有机会过问学校的教学工作、影响了教学管理,从而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美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学环境包括教师的工作条件、教学设备、班级风貌等因素。要使上述各因素都处于良好状态,根据现代外国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针对我国的实际,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应集中精力,吸收多方面的力量,争取资金,为教学人员整建一个舒适的环境,使从教人员不致受外界的干扰而影响教学水平的发挥;其次,教学设备是增强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条件,应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科的教学需要,增设教学设施,改善设备条件,充分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第三,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学校领导、教师应注意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保持、班级优良风气的形成等方面的管理,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和环境。
教学质量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是教出来的,而不是考出来的。这个过程是一个分为若干环节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对质量的产生和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此,教学质量的管理必须抓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也就是抓教学质量形成每一环节。传统的经验主义的质量管理只注意质量检查(考试)的管理,而忽视创造教学质量的全过程的管理。既然教学质量不是检查出来的,而是在教学全过程教出来的,那么,我们就应当把管理工作的重点从对教学质量的检查上转移到对教学全过程整个环节的管理上来。也就是要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辅导、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活动、知识环节的管理。目前,在我国学校教学管理中,对学生家庭作业和课外活动管理不够。学生家庭作业时间没有统一规定,各科教师布置家庭作业缺乏协调,学生家庭作业负担沉重,一些学校的课外活动开展不起来,或流于形式。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家庭作业实行宏观控制,协调各科家庭作业,帮助教师提高布置家庭作业的质量。还要加强对课外活动的组织指导与检查,使课外活动落到实处。
成功的管理,除了有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之外,更需要从人的情感需要和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管理的方法。我们的管理在追求“工作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同时,更追求“工作创新有效,和谐共处”的境界,以给我们的工作营造一个尊重人、信任人的环境。学校领导与教师交往,做教师的知心朋友;关心教师的生活,尽力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放手让教师发挥创新才能,让教师愉快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这样,增强了教师的自我管理意识和对领导的信任感,达到了“管”是为了“不管”的更高的管理境界。
[1]李阳;小学课堂教学管理有效性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年02期
[2]王嘉惠;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4年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