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成
(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 广东河源 517500)
野外乡土调查实践活动纪实
徐丽成
(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 广东河源 517500)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出于对家乡生态环境的关注,笔者与学生地理兴趣小组一行13人来到柳城镇柳星村老亚山瓷土场考察。对此,本文结合考察的情况,采访当地群众和相关部门及查询相关资料,以望能唤起广大民众的生态意识,倡议人人参与环保。
野外乡土调查 实践 纪实
东源县是广东省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水土流失给本县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治理已刻不容缓。笔者与学生地理兴趣小组一行13人来到柳城镇柳星村老亚山瓷土场考察,一路上看到许多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带,印象深刻的是雨后的河水极为浑浊及有些光秃的沙丘上千沟万壑的景观。县有关部门已采取相关措施治理水土流失,如种果树,拦大坝,用浆砌片石排水沟,用浆砌片石护坡,一些治理好的地方已成为示范工程。当然,还有许多地方由于各种原因尚未治理,水土流失相当严重。据调查分析,东源县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
1.自然原因
东源县地处丘陵地带,土壤多为酸性,土地贫脊,不利于植物生长,沙丘植被覆盖率低。我县又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且雨量充沛,雨热同期。红壤沙丘上的较大石块,内部结构不稳,是热的不良导体。日照长使白天受热多,易膨胀,又由于沙丘植被少,涵养的水分也少,沙丘上很干燥,昼夜温差显著,膨胀收缩使石块分化破碎,加快了沙化。加上夏季多暴雨,细沙就随雨水冲入附近的河流和农田。流入河流使河水浑浊,含沙量大且河水显酸性,造成水体污染,破坏河中生态平衡;流入农田,使田泥酸化,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产量。
2.人为原因
村庄附近有老亚山瓷土矿分布,受利益的驱使,有人毁灭式的开挖矿石,完全无视环境保护的法制法规。近来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向城镇转移,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减少,许多土地荒芜。部分农民在外了打工之前会在土地上种树,但由于缺乏管理知识和经验,树木成活率极低。
3.完善水土保持措施分析
根据当地水土流失原因、特点、危害程度和防治目标,依据治理与防护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布局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形成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是关键,我和学生考察后治理建议如下:
(1)减少水土流失
通过一些建筑水保防护工程来控制水土流失,以及收复地表植被。主要工程为:修建水平梯田、塘坝、拦滗坝、谷坊、挡土墙、水平竹节沟、撇水沟修复公路,加高加固河堤,清淤山塘、水库、实行农田复垦、清理渠道,还可以在塘坝、山塘内养鱼养鸭,塘泥和鸭粪可用来给山上的果树施肥,形成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但仅仅靠建筑水保防护工程是远远不够的,保持水土的关键是收复地表植被,减轻尾砂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立良好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应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主要为通过建立果园达到生态与经济互利的局面,根据该地的土壤为酸性土壤,宜种植耐酸型果树,相应建立柑橘果园、枇杷果园、布朗李果园等。
(2)强化宣传
深入群众中宣传水土保持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化社会水土保持法制意识。到各乡镇宣传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乱砍乱伐现象。
加强科研与技术推广,增强水土保持工作后劲。
(3)防范无明显水土流失区的恶化,提高环境质量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使一些草地,植被覆盖较好的地区,继续保持其优势,发挥它利用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利于提高水质和空气质量的作用,并且,我们在不破坏的同时,还加以巩固和改善它的植被系统,不仅给人以美景的享受,还利于身体健康,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4)加强表土层的抗蚀能力
加强土层抗蚀能力,使土壤侵蚀模数降低,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半山种满各种果树,如柑橘、枇杷等,低丘上又有套种的花生、西瓜、绿肥。
(5)改善生态环境,增强生态功能
在剥蚀丘陵地貌上,粘性土砂岩造成植被无法生长,覆盖率严重下降,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系统,面对这个生态整体,水土保持起了很大的作用,主要有以下表现:(见图表)
总之,通过水土流失的调查与措施改良,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人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环保意识。大量山塘、水库的建成,大大增加了畜水量,恢复了水库的效益,减轻了水旱灾害,况且还有矿区果园开发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机会,还带动了周边群众一起参与水土保持,搞好果园建设,提高环境质量,最终提高当地农民的环保意识。
[1]乡土地理资源融入地理必修三教学的研究[D]. 张文杰.福建师范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