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冰 陈 任 马 颖 秦 侠 陈若陵 王晶晶 胡 志
(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
中国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张冰陈任马颖秦侠陈若陵1王晶晶胡志
(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32)
〔摘要〕目的综合评价中国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中文科教期刊数据库(VIP)、济南泉方(PUBMED)等数据库获得关于中国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采用Stata11.0统计软件进行文献异质性检验,比较各个研究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老年人抑郁量表(GDS)中评分的差异,并计算合并效应标准均数差(SMD)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经筛选1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纳入研究对象1 446例,分析得HAMD和GDS的合并效应量及95%CI分别为-0.95 (-1.17,-0.73)、-0.98(-1.17,-0.80)。结论在中国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收到良好效果,对促进康复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老年抑郁症;Meta分析
1英国伦敦大学医学院
第一作者:张冰(1988-),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卫生政策与卫生服务管理研究。
老年抑郁症是影响老年患者身心健康的主要心理障碍之一〔1〕,长期处于抑郁状态,易引发心肌梗死、高血压、冠心病等躯体疾病〔2〕。心理护理是老年抑郁症重要的护理手段〔3〕,然而目前研究结果并不统一。本文收集近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相关文献,使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定量分析,以评价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检索策略以“老年抑郁症”、“心理护理干预”、“Meta分析”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等数据库获得相关中文文献。以“Geriatric Depression”、“senile depression”、“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获得外文文献。文献语种及原始研究样本大小不限,并根据以上检索所获得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再次扩大检索,确定无漏检。
1.2文献筛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CCMD-3诊断标准诊断为老年抑郁症的患者;②原始文献为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是否使用盲法不限,干预组进行的心理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干预、家庭支持、认知行为疗法、音乐心理治疗等,对照组进行常规住院护理指导;③有一项或多项评价心理及生理状况的指标:使用老年人抑郁量表(G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提供干预前后均值及标准差;④研究的参与人数、结局人数有详细报道;⑤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病情方面具有可比性,干预前两组在所观察的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文献排除标准:语种为非中英文、无对照组、数据无法得到、存在异质性、重复报道、报道信息量太少、评价量表不统一等无法利用。
1.3评价标准HAMD 24项版评定:HAMD总分I>35分为严重抑郁,I>20分为轻或中度抑郁,I <8分则没有抑郁〔4〕。②GDS用于测量抑郁症状减轻程度和抑郁缓解率,它是Brink等于1982年专为老年人创制。GDS总分最高是30分,如果总分为0~10分,可视为正常范围即无抑郁;11~20分为轻度抑郁;21~30分为中重度抑郁〔5〕。
1.4资料提取由2人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评价初步筛选出的文献,而后交叉核对,对有争议的文献由第3人进行评价后通过讨论求得统一。用统一设计的表格提取纳入研究的相关信息:第一作者、干预组及对照组样本量、干预措施及时间、结局指标等。
1.5统计学分析应用Stata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标准均数差(SMD)及其95%CI作为系统评价指标。首先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合并统计量;并对合并统计量进行检验,分析潜在的发表偏倚;运用敏感性分析检测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
2结果
2.1纳入文献概况初筛共检索到有关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文献101篇,其中中国学术期刊36篇,万方数据库17篇,生物医学数据库14篇,维普数据库9篇,PUBMED数据库25篇,通过阅读全文,有65篇未使用HAMD、GDS量表,5篇未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12篇为重复发表文献,最后纳入19篇〔6~24〕随机对照试验。
所有纳入文献均使用随机分组,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等混杂因素上具有均衡可比性,英文数据库未检索到使用HAMD、GDS量表来评价对我国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的相关文献,所纳入的文献包含18篇中文及1篇英文,其中12篇〔6~17〕使用MMSE量表,7篇〔18~24〕使用ADL量表。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概况
图1 心理护理干预对我国老年抑郁症患者HAMD量表得分Meta分析森林图
2.2HAMD评价护理干预效果以HAMD为评价指标,共纳入病例934例,其中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7例。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的HAMD得分在接受护理干预之后均低于对照组,得到总的合并效应量及95%CI为-0.95 (-1.17,-0.73),表明干预效果显著。异质性检验显示,I2=60.6%>50%,认为各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见图1。采用漏斗图来考察文献的发表偏倚,漏斗图显示各点分布均匀,左右对称,基本所有点都在95%可信区间内,进一步用用Egger线性回归进行检验(t=-1.16,P=0.27),提示纳入的文献发表偏倚较小。见图2。对研究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时,每次去除一篇文献,分析研究结果的稳定性,结果与上述结论一致,提示Meta分析结果可信。见表2。
图2 心理护理干预对我国老年抑郁症患者HAMD量表得分漏斗图
去除文献SMD(95%CI)去除文献SMD(95%CI)程华丽〔18〕-0.92(-1.14,-0.69)卢锦秀〔8〕-1.00(-1.22,-0.79)郭蓓馨等〔17〕-0.98(-1.21,-0.75)卢世臣等〔16〕-0.93(-1.16,-0.70)郭桂云〔9〕-0.93(-1.16,-0.69)田素英等〔23〕-0.97(-1.21,-0.73)郭明英等〔15〕-0.98(-1.21,-0.76)吴小云等〔14〕-0.89(-1.08,-0.69)黄妹青〔7〕-0.93(-1.16,-0.69)易仁忠〔6〕-0.97(-1.21,-0.72)刘宝玉〔12〕-0.94(-1.18,-0.70)林海萍〔13〕-0.99(-1.22,-0.76)
2.3GDS评价护理干预效果以GDS为指标,共纳入病例512例,干预组255例,对照组257例。结果提示,干预组的GDS得分在接受护理干预之后均低于对照组,得到的合并效应量及95%CI为-0.98(-1.17,-0.80)。异质性检验显示,I2=48.7%<50%,认为各研究之间异质性不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采用漏斗图来考察文献的发表偏倚,显示纳入大致呈对称分布,进一步用用Egger线性回归进行检验(t=-0.56,P=0.13),提示无明显发表偏倚存在(见图3)。对研究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上述结论一致,提示Meta分析的结果可信。见表3。
图3 心理护理干预对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GDS量表得分Meta分析森林图
图4 心理护理干预对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GDS量表得分Meta分析漏斗图
去除文献SMD(95%CI)贾守梅等〔21〕-0.99(-1.19,-0.79)贾守梅等〔22〕-1.02(-1.22,-0.82)陆美华等〔10〕-1.02(-1.22,-0.81)陆晓红〔11〕-0.90(-1.10,-0.70)赵金兰等〔20〕-0.92(-1.12,-0.72)朱福坚等〔19〕-1.08(-1.26,-0.87)Hsu等〔24〕-0.96(-1.14,-0.75)
3讨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多,占总人口的27.2%,占全世界老年人口的22%〔25〕。在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中,抑郁症的患病率可高达50%,而且随年龄增长呈不断上升的趋势〔26〕。老年性抑郁症是一组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老年性精神疾病,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和自杀促发因素,严重地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因此,针对其心理、生理特点,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也尤为重要。
Meta分析是循证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指对多个具有相同研究目标但又各自独立的研究结果运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进行系统、客观、定量的综合分析,通过汇总各研究结果从统计学角度得出最为肯定的结论,从而帮助解决各研究结果间的不一致〔27〕。本文结果提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治疗效果、稳定病情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心理护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将护心理护理干预有效地融入老年抑郁症治疗的医疗模式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
同时,此次Meta分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首先,由于部分阴性结果可能未进行报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料的全面性。其次,19项研究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并未完全统一,并未对心理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进行分类细化;此外本文存在一定异质性,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作者研究的内容和重点不同,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有一定差别,以及所纳入文献的试验设计和质量方面的差异等;且纳入文献中高质量文献以及样本量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果的可信度,结果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在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同时,应深入研究具体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为促进老年抑郁症患者康复提供更为行之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提供依据。随着相关研究的增多,今后可以应用更多或不同的研究指标,并增加纳入研究数量进一步做此课题的Meta分析,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对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实践中提供更为充分的理论依据。
4参考文献
1Doraiswamy PM,Khan ZM,Donahue RM,etal.The spectrum of quality-of-life impairments in recurrent geriatric depression〔J〕.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2002;57(2):134-7.
2祝昆.老年抑郁症的形成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2523-4.
3胡永年.护理心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99-220.
4赵燕,李雪,徐雯洁.抑郁症患者HAMD量表因子分与证候要素的相关性分析〔J〕.天津中医药,2009;26(6):515-7.
5Chan AC.Clinical validation of the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Chinese version〔J〕.J Aging Health,1996;8(2):238-53.
6易仁忠.106例老年抑郁症的心理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2010;7(7):140-3.
7黄妹青.整体护理对老年期抑郁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4:709-10.
8卢锦秀.心理干预对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疗效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7):778-9.
9郭桂云.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康复的对照研究〔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7;19(1):46-9.
10陆美华,胡小阳,陈少敏.护理干预对缓解老年骨伤患者抑郁状态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7-10.
11陆晓红.综合医院老年住院患者抑郁障碍心理干预研究〔J〕.吉林医学,2011;32(27):5825-6.
12刘宝玉.护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0;11(33):144.
13林海萍.认知重建技术在老年抑郁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5;19(3B):526-7.
14吴小云,黄航,温达民.心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山东精神医学,2006;19(3):208-9.
15郭明英,韩国玲,阿怀红.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青海医药杂志,2008;38(3):44-5.
16卢世臣,刘琳,曾昭祥.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抑郁症病人康复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6;20(10):2651-2.
17郭蓓馨,池雷.浅谈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治疗的影响〔J〕.求医问药,2011;9(11):210-1.
18程华丽.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2;7:295.
19朱福坚,卢凤华,谢翠芬.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J〕.广州医药,2011;42(1):12-4.
20赵金兰,陈正明,严文锦.老年抑郁障碍患者的心理干预对比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3):179-80.
21贾守梅,冯正仪,胡雁.心理干预对社区老年抑郁病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4;18(9):1667-8.
22贾守梅,冯正仪,胡雁.支持性心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病人的长期影响〔J〕.护理研究,2006;20(11):3095-8.
23田素英,刘朝军,李绍敏.心理干预对抑郁症病人康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5;19(12):2580-1.
24Hsu YC,Wang JJ.Physical,affective,and behavioral effects of group reminiscence on depressed institutionalized elders in taiwan 〔J〕.Nursing Res,2009;58(4):294-9.
25傅华.预防医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110.
26周权英,邹晓波.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和护理〔J〕.现代护理,2003;9(8):618.
27王俊.Meta分析与现代临床思维〔J〕.循证医学杂志,2002;2(3):139-40.
〔2013-11-08修回〕
(编辑安冉冉/曹梦园)
通讯作者:胡志(1957-),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卫生管理、卫生政策及卫生管理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英国ART基金会研究基金(ART/PPG2007B/2);英国BUPA基金会研究基金(45NOV06)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6)03-0680-04;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3.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