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和老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比较

2016-03-04 02:31姬文莉李依群梁莉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临床病理乳腺癌

张 焕 仝 磊 姬文莉 李依群 梁莉萍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青年和老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比较

张焕仝磊1姬文莉李依群1梁莉萍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目的比较青年与老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病理组织学确诊的青年(≤35岁)女性乳腺癌患者96例及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152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青年组雌激素受体(ER)阴性表达率为31.25%,高于老年组的25.66%;青年组孕激素受体(PR)阴性表达率为35.42%,高于老年组的32.89%,但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R-2/neu的表达率、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及肿块大小等在青年组与老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R-2/neu的表达在青年组和中老年组中之间的差异性存在争议。青年妇女乳腺癌ER阴性率高,生存率、无病生存率低于同期老年患者,但仍有很多生物学指标,预后相关指标的特点需要进一步探讨,年龄可能并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关键词〕乳腺癌;临床病理;激素受体

1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青年路医院普外科

第一作者:张焕(1983-),女,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病理学研究。

在女性中,每年新增乳腺癌病例数超过肺癌及结直肠癌,在所有的肿瘤中排第1位,其死亡人数仅次于肺癌排第2位〔1〕。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好发于40~50岁女性〔2〕。由于环境污染、不良生活习惯及人口老龄化等导致青年(≤35岁)及老年(≥65岁)〔3〕乳腺癌发病率升高〔4,5〕。近年研究发现,乳腺癌发病率在升高同时伴有年轻化趋势。青年期不是乳腺癌的高发时期,易延误诊治。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年2011年1月期间本院住院治疗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 196例术后女性乳腺癌患者,其中青年女性(≤35岁)96例,发病年龄22~35(平均31)岁。老年女性(≥65岁)152例,发病年龄65~81(平均73)岁。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绝经情况、家族史、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组织学分级及术后免疫组化结果。两组患者均为原发浸润性乳腺癌,除外原位癌、局部复发乳腺癌及接受过新辅助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的患者,除外双侧乳腺癌及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

1.2研究方法收集乳腺癌患者病理标本,将手术切除获得的含有乳腺肿物的蜡块连续切片,厚度为3 μm。使用P-V9000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标本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单克隆抗体购自北京中杉生物公司,检测由我院病理科完成。

图1 乳腺癌组织ER、PR、HER-2阳性表达(DAB,×50)

1.3病理标本特征判断方法ER、PR以细胞核内有棕色颗粒为阳性:每张切片选择10个高倍视野,每个视野观察100个肿瘤细胞,计算其中平均阳性的细胞比例,无阳性细胞或者阳性细胞<10%为阴性,阳性细胞10%~25%为弱阳性(+),26%~50%为阳性(),>50%为强阳性(),表达见图1。乳腺癌HER-2评分标准〔6〕:手术样本/活检样本免疫组织化学(IHC):无着色。IHC(+)任何比例的浸润癌细胞呈现微弱、不完整的细胞膜着色。IHC()10%的浸润癌细胞呈现弱至中等强度、完整但不均匀的细胞膜棕黄着色;或<30%的浸润癌细胞呈现强且完整的细胞膜棕褐着色。IHC()>30%的浸润癌细胞呈现强的完整的细胞膜棕褐着色。ER、PR、HER-2阳性表达见图1。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行χ2检验。

2结果

2.1发病率青年组及老年组分别占同期住院乳腺癌患者的10.03%、11.79%。

2.2临床病理特征比较两组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淋巴结>3个转移者高于老年组,但是两组无差异(P>0.05)。青年组有脉管侵犯者发生率高于老年组,但两组无差异(P>0.05)。见表1。

2.3两组ER、PR、HER-2表达比较见表2。ER、PR阴性表达率及HER-2阳性表达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病理特点比较〔n(%)〕

表2 两组ER、PR、HER-2表达比较(n)

3讨论

有资料认为青年乳腺癌具有较强的侵袭性,预后不良〔7,8〕,Peng等〔7〕研究显示36~50岁年龄组5年生存率85.6%,<35岁组仅79.5%,预后较差。但尚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乳腺癌的预后与年龄无直接相关性〔9,10〕,而与肿瘤分期有关。Colleoni等〔11,12〕发现HER-2/neu过表达与年龄之间没有关系。HER-2基因乳腺癌评估预后及指导治疗相关的最常见遗传因素。Vijver等〔13〕报道在多因素分析中,患病时的年龄不是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ER和(或)PR阳性患者较ER和(或)PR阴性患者有较好预后,3~5年生存率前者显著高于后者〔14〕。本研究结果表明年轻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与ER和(或)PR的阳性低表达有关,即与内分泌治疗不敏感相关,也是其生存率低的一个原因。目前关于青年和老年乳腺癌的预后是否有异,各家报道不同,本研究显示两组乳腺癌各项生物学指标虽然无统计学差异,可能与样本数量少、老年患者具有诸多并发疾病或受其自然寿命限制以及HER-2基因()的可疑阳性病例未进行Fish检测等因素有关,有待深入研究。综上,青年与老年乳腺癌比较有自己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乳腺癌术后选择辅助治疗成为关键,特别是在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方案选择方面。因此,深入研究上述两群体的发病生物学机制,采取相应的、更加科学的治疗措施是提高青年及老年乳腺癌患者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的关键。

4参考文献

1Siegel R,Naishadham D,Jemal A.Cancer statistics,2012〔J〕.CA Cancer J Clin,2012;62:10-29.

2李梅芳,何建蓉.人类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乳腺病杂志,2010;4(1):57-60.

3吴祥德,董守义.乳腺疾病的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68.

4Fan L,Zheng Y,Yu KD,etal.Breast cancer in a transitional society over 18 years:trends and present status in Shanghai,China〔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09;117(2):409-16.

5汤钊酞.现代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820-1.

6龚芸,肖春花,付丽.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09版)〔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9;38(12):836-40.

7Peng R,Wang S,Shi Y,etal.Patients 35 years old or younger with operable breast cancer are lrloie at risk for relapse and survival:a retrospective 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J〕.Breast,2011;20(6):568-73.

8Curigliano G,Rigo R,Colleoni M,etal.Adjuvant therapy for very young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response according to biologic and endocrine features〔J〕.Clin Breast Cancer,2004;5(2):125-30.

9Kroman N,Jensen MB,Wohlfahrt J,etal.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ect of age on prognosis in breast cancer:population based study〔J〕.BMJ,2000;320(7233):474-8.

10韦达,秦建伟,唐会海,等.青年和老年乳腺癌的比较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9):1045-7.

11Colleoni M,Rotmensz N,Robertson C,etal.vely young women(<35 years)with operable breast cancer:features of disease at presentation〔J〕.Ann Oncol,2002;13(2):273-9.

12Bertheau P,Steinberg SM,Cowan K,etal.Breast cancer in young women:clinicopathologic correlation〔J〕.Semin Diagn Pathol,1999;16(3):248-56.

13Vijver M,He YD,Van′T Veer L,etal.A gene-expression signature as a predictor of survival in breast cancer〔J〕.N Engl J Med,2002;347(25):1999-2009.

14林敏,陈忠清,包芸,等.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子亚型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6):372-6.

〔2014-06-17修回〕

(编辑安冉冉/曹梦园)

通讯作者:梁莉萍(1976-),女,硕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病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6)03-0639-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3.056

猜你喜欢
临床病理乳腺癌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中医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子宫肌瘤采用B超检查与临床病理结果对比分析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婴幼儿肌纤维瘤病临床病理学观察及文献复习
头颈部神经纤维瘤30例临床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病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