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成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军埠口综合项目区中学)
“是”与“不是”改变特殊学生
李克成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军埠口综合项目区中学)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初二学生,由于身心的急剧发展变化,带来了种种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既是发展的危险期,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成为教育的关键期。抓住初二学生的特点,以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中心,对学生多加肯定,这样更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顶撞;逆反;是;不是
作为政教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经常遇到“顶牛”的学生,他们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不但不领情,反而针锋相对地与老师顶撞。那么,该如何驯服这样的“犟牛”呢?那些一向被视为“叛逆”的学生,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认真解读他们,不妨让学生从“是”“不是”开始,将他们拉回到正确的轨道来。
2012年国庆长假开学的第一天中午,我按惯例去巡查,刚走到初二三班门前,就清楚地听到了学生张某和李某在大声争吵的声音,尤其是张某连叫带骂,我一股怒气冲上脑门,打开教室的门一进去就直接大声“训斥”张某。他由于多次打架,成为全校皆知的“坏学生”。由于“先入为主”印象作怪,我根本没有了解情况,主观上认为是张某在骂人,并让他去政教处接受教育。没想到他的情绪一下子狂躁起来,竟然冲着我大声说:“我不去,就是不去。”我更加火冒三丈,硬要把他拉到政教处批评教育一番。没想到他却自个儿怒气冲冲地出了教室,好像受了什么委屈似的变本加厉地叫嚣着:“我不上(学)了,我宁愿不上(学)了”之类的话。从教室到政教处,我边走边控制自己的情绪。我想,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训斥,指责甚至挖苦的手段去对付这头“犟牛”,可能会越搞越僵,既达不到教育目的,又伤害了师生感情。我很快调整了策略,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
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我意识到自己刚才处理过激了。我首先向张某道歉,说:“老师没完全了解情况,就大声批评你,是老师错了。”我的道歉让张某情绪也稳定了下来。接着我尝试用说“是”的谈话策略来扭转局面。
我问:“李某是不是你的同学?”
“是!”张某答。
“李某平时对你是不是很客气?”我又问。
张某点头:“是!”
“你突然翻脸用粗暴的手段对待李某,他是不是会非常伤心?”
“是!”张某低下了头。
“李某踢人不对,但你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来处理呢?”
张某迟疑了一下说:“是!”
“如果因为这件事让你和李某受到处分,你是不是既对不住自己,也对不住李某?”
张某低声说:“是!”
“如果时光倒流,你绝对不会这样做的,是不是?”我用手拍着张某的肩膀,鼓励他。
张某不好意思地笑了:“是”。
在让张某一连说了几个“是”的基础上,我成功地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冲动、粗暴与偏激。后来经过班主任的配合教育,他向我赔礼道歉,承认自己态度不好,顶撞教师,对老师不尊重,并真诚地向李某写了一封诚恳的致歉信。
像这种一开始对批评教育和学校纪律消极抵触、甚至藐视的学生,自然不会像听老师话的学生那样受老师欢迎。我认为张某同学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在两个方面:
一是主观方面,初中生正值“身心剧变”时期,其中初二学生尤为明显,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还有人认为初二阶段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初二学生最难管理,被称之为“初二现象”。人们之所以特别关注初二的学生,与近年来初二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种种表现密切相关。其主要表现在,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性格偏执,喜欢与人争论,喜欢怀疑或攻击别人,于是产生利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这种倾向,以此来维护自己的自尊。
二是客观方面,教育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往往也导致了学生的负面叛逆心理。他认为,我一进教室就专门指责他,所以一时冲动,产生不满心理,顶撞老师。所以,我们在遇到学生违纪时应事先调查,认真分析。如果老师态度生硬,对学生批评过火,或者不看时机、不分场合地批评学生,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容易引起学生的顶撞。
经过对上述案例的剖析,我想,预防和消除学生“叛逆”心理的教育策略有以下两点:
1.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
“叛逆”学生的“反叛”形式,很多都与老师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当有关,因此,教育者首先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素养,包括心理素质、教育教学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等。
教师对“反叛”学生实施教育,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制怒,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2.注重对产生“叛逆”心理的“反叛”学生的疏导工作。
抓住最佳时机,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使之改变认识,改正错误。教师对学生宽容,决不等于姑息迁就,放任自流,宽容学生的目的还在于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给学生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机会。因此,在避开学生的锋芒之后,教师要特别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善于选择有利于学生悔过认错的教育时机,采取和风细雨、以理服人的方式,耐心细致地摆事实、讲道理,促使学生转变思想,提高思想,提高认识,使学生在自我愧疚、自我谴责的心态中接受教育,改正错误。
[1]杨晔.美国是这样教育孩子的[J].宁夏教育,2013.
[2]叶燕玲.特殊学生教育方法的有效尝试[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