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红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五中学)
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形成与应对措施
张艳红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五中学)
初中阶段是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够提升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模式,同时对学习成绩产生十分直接的影响。但是,我国现阶段依然有许多初中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未能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关注,其学习成绩的提升也受到了较大的制约。对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形成;应对措施
尽管我们不应将学习成绩作为对学生能力进行衡量的唯一标准,但学习毫无疑问是考核学生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初中阶段,有许多学生智力条件并不差,但学习成绩始终得不到提升。这主要是由于其在小学阶段就未能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在升入初中后,因知识的复杂化和课程数量的增加,导致学生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成为许多初中教师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总的来看,初中生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会对学习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学习习惯缺乏计划性;(2)未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3)因学习环境的问题而未能养成较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4)缺乏充分运用工具书辅助课外阅读的习惯;(5)不善于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总结,很少在课堂中做笔记;(6)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无法集中注意力;(7)无法独立学习和完成学习任务,较为懒散;(8)未能形成在学习中进行思考的习惯。
1.教师与学校
由于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思想相对不稳定,做事很难做到持之以恒,往往会受到来自外部的思想影响,若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与监督力度不足,就很难使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效果。此外,许多家长和教师的思想仍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将学生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只顾提升学生成绩,却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将进一步导致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欠缺。
2.家庭
近年来,初中生的父母工作越来越繁忙,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日常生活是由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负责照料的,而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对较差,在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上均有较大的欠缺,再加上隔代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亲疏远近问题,监护人只将对学生的管理理解为“吃得饱、穿得暖、不出现意外”,却很少过问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很难解决学习问题,很可能会在学习压力下出现怠惰情绪,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逃学情况的发生。
3.学生自身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初中生都是家中的“独苗”,在生活中得到了全家人的溺爱,也形成了不爱吃苦、不爱劳动、不爱动手的不良习惯。若学生将懒散、任性的情绪带到学校,就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想使学生真正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从其刚升入初中时就开始着手培养,这有利于课程的学习,也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应对初中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
1.学习方法的培养与指导
要想取得一定的学习成果,就必须首先从学习方法上下手。所谓的学习方法是指教师运用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选择、运用和掌握学习方式,并实现学习成绩与学习效果的提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无疑是主体,教学活动的优劣则直接体现在学生的成绩上。因此,教师必须尽早教会学生独立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学生也要主动学习,掌握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多种基本学习模式。
2.约束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
由于初中生仍处在青春期,缺少对各类诱惑的判断力和抵制力,很难约束自己长期进行某一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制订相应的学习制度来对学生进行约束,帮助学生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学校应高度重视对校规校纪的执行力度,对各类学习活动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从而使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得到杜绝,进而养成健康的学习习惯。
3.学生不良习惯的矫正
很多初中生所具有的不良习惯在小学就已经养成了,要想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对其旧有的不良习惯进行矫正。在每年秋季新生入学时,教师都应将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作为重要的教学工作来展开,从而为学生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还应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为。毫无疑问,想要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离不开学生严格的自我要求、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及持之以恒的努力。所以,教师一定要在晓之以理、循循善诱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初中阶段的教育工作而言,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重中之重。广大初中教师只有对学生不良习惯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教育工作全面展开,进而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侯超波.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现状及对策[J].学周刊,2014(18).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