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杰
(宁夏中卫中学)
新课改推广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的积极转化
李维杰
(宁夏中卫中学)
在新课改理念的践行下,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行为会发生积极的转化。从自身的教学感悟出发,以“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差异性教学”及“地理素养”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就新课改推广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应当实现的积极转化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高中地理;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差异性教学;地理素养
随着新课改运动的大范围普及,其在各学科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在新课改理念的推广之下,众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都认识到了改革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必要性的所在。具体落实到高中地理学科,我认为在新课改推广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应当发生如下积极转化。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束缚下,高中地理教学通常固定为教师讲、学生听这一死板的模式。这一落后的教学模式首先未充分尊重学生在地理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致使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与制约,其次,更是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并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成长与发展。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其教学基本理念中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究、学习时间与空间”。新课标的这一指示决定了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再像以往那样照搬教科书,而应当多途径、多策略的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完善。
要想更好地达成这一教学目的,高中地理教师首先要正视学生在地理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其次,还要充分信任学生、正确评估学生的地理知识素养,最后,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探究学习空间。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每一章节都附有一个“问题研究”活动,高中地理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探究话题。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既能实现对所学地理知识的进一步认知与理解,更重要的是自身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还能由此得到显著的提升,真正可获取一举两得的良好教学效果。
班级是一个大集体,不同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个人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会具备截然不同的学习基础。可是,这种客观的学习差异性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很难得到教师的高度关注与全面重视,这也是为什么相当一部分高中地理教师会选择“一刀切”“统一划齐”教学行为的重要原因。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却认为“不同的学生有着截然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要求教师应当“尊重不同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客观差异,并结合不同学生群体的实际学习基础采取略有差异、又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策略。”新课标的这一理念表明了高中地理教学采取差异性教学的客观性及必然性。
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认真把握班上每一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要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策略的实施、课后练习难度的设置等方面都要呈现略有差异的教育教学活动。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这一预期教育目的,也才能真正促进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进步与发展。
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目的都不仅仅在于向学生传授基础的学科理论知识,而在于以知识为载体,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更好进步与发展,高中地理学科同样也不例外。与此相适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也做出了相类似的明确指示:“高中地理教学要能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要能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再被“应试教育”思想所束缚,一味单纯地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的根本追求,应当在顺应新课改上述倡导性理念的基础上,在传授给学生必备的地理知识之外,更加侧重于发展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与修养。如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节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讲解水资源的分别特点等理论知识,更要依据知识点的讲解,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节水意识,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观念正是他们自身地理素养得以提升的重要标志之一。再如,在学习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这一节内容的相关内容之后,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人与土地的关系,并要促使他们能在实际生活中形成正确的土地利用态度,这也是学生珍惜、善待土地资源素养得以形成的有力助推器。
总而言之,伴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日渐深入人心,高中地理的教学方向会更加明确。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当潜下心来认真钻研新课改所大力倡导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并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其进行恰当、灵活地实践运用。相信,在新课改理念的践行下,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行为会发生喜闻乐见的积极转化,并能切实促进学生高中地理素养及技能的更好进步与发展。
刘昱萱,翟禄新.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3).
·编辑 赵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