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思维: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下)
——对杜威《思维与教学》的导读

2016-03-03 06:46徐海燕黄海涛
现代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杜威反省态度

■徐海燕 黄海涛

(作者单位: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济南 250000;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02)



反省思维: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下)
——对杜威《思维与教学》的导读

■徐海燕黄海涛

三、反省思维要达到的效果

杜威在《第十九章结论》中重点讲述了三对思维因素。它们是互相平衡、调节的过程。

(一)无意与有意

1.从无意到有意

这个过程,杜威用“内含”与“外表”来形容。如果两个人交流,彼此相互“理解”交流的内容,那么就不用有意识地去分析彼此话语的含义。但是,如果两人交流不相互“理解”,或者意见不合,这时需两人彼此有意识地去分析对方所表达的内容(内含)。“无意间的假定,要拿出来作有意的说明了。”这样容易使俩人彼此理解或意见一致。杜威指出:“一切有效的思维,实在包含着这无意与有意,内含的假定与外表的分析的律动。”

一个人做事情,如果已形成了习惯,总是无意识地进行,因为他是“无意间假定了一种观念的系统”。例如,我开车上班,需要在一个路口左拐弯,但有一天左拐弯的道路因修路被封,只能直行。可是在随后的连续三天里,我一到这个路口就无意识地、自动地、习惯地左拐弯,因为多年的习惯,使我脑中形成了左拐的观念,在短时间内没法改变。这个左拐的习惯是无意识的,但它支配着我外显的行动。但是,当我左拐了马上自动地意识到错了,回头、回忆刚发生的左拐之前脑中的情景,并提醒自己:到这个路口不能左拐了。这个过程就是从无意到有意的过程。

无意识做的事,如果没问题,就无需反省,但是如果有问题,有矛盾,就需要有意识地去分析、反省了。这个从无意到有意的过程就是尝试、探究的过程。杜威指出:“教育的成功没有比培养这种平衡的态度更重要的。”教师容易犯的一种错误,就是本来孩子已经明白的事情,他偏要孩子学。这“容易使好奇心丧失”。

教师容易犯的另一种错误,就是孩子不明白的事情,他只教孩子就应该这样办的技能,但他不有意识地给孩子分析这样办的原因及问题在哪里,使孩子越学越难。这同样也容易使好奇心丧失。“遇有困难,便须有意地检查,知识要能应用,便须有意地组织。在学习的开始,无意的心智活动,即使有散漫的弊病,也应该宽容;到了学习的后段,则有意的复核、说明,便必须奖励了。这无意和有意的活动,内容和外表,前进和回顾,必须交相为用:前者给我们活泼新鲜的兴趣,后者给我们控制思维的能力。”

2.再从有意到无意

接着过路口的例子。当有意注意了不要左拐的意识加强后,我再路过该路口时就直行了,慢慢地又达到精熟的、自动的、无意识的态度了。这是再从有意到无意的过程。

杜威指出:“我们的意思是:基本的控制在于控制学生工作的条件——供给可以刺激暗示,引导推理证明的情境。”这个意思是说,教师有意识地教学,主要是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教师要知道,学生却不要逐步有意地分析自己的态度和方法。而且教师在供给思维的适当的情境以后,学生的活动对于目的和手段虽是有意的,对于自己的态度和方法尽可以无意地进行了。”他举了艺术家创作的例子来说明教学,也要达到艺术家创作的境界。艺术家创作讲求胸有成竹后的一气呵成!在一气呵成的进行中,他的心思全用在创作的事物上,而不用在自己的动机和态度上。他是一阵有意,一阵无意、自动和洒脱。杜威说:“我们要以艺术者做模范。我们的控制,要行之于情境的安排上。只有遇着特殊的疑难或一再的错误,我们才引起学生注意到他们的态度和方法,而说明其原因。这时的有意的分析,才是有帮助的。”

从有意到无意,达到艺术家的状态。这个从有意识、专注的紧张的态度到达放松的、无意识的、自动的态度中间有一个转换点。杜威认为:“这一状态,便警告我们应该有一个休止,一点变换。紧张过后,应该跟着而有一个松懈期间,潜伏期间让思维像孵化一样,慢慢地潜滋暗长。”这转换点或者叫转换期,就是休息。“在这期间,所获的材料,重新组织起来,事实和原则,自然融合在一起,隐的显了,纠纷的厘清了;结果是疑难焕然解释了。”

(二)过程与结果

我的理解是从工作状态转移到游戏的状态。杜威的观点是工作与游戏不能分离,游戏中有工作,工作中有游戏。“在心智活动中,过程和结果也要保持一个平衡。”因为,在孩子游戏时,“兴趣集中于活动,动作、印象、情绪的相续,已够满足了,并不问什么结果。在工作中呢,结果控制着他的手段”。这工作和游戏的区别,“只是兴趣方向的变更,并不是什么根本上的分裂。如果把这兴趣的侧重化成二者的分离,那就使游戏退化而为顽嬉,工作退化而为苦役了”。

杜威认为,纯重结果的教学,是工作状态的教学;不应把激发儿童兴趣的游戏状态的过程忘掉,如果忘掉了,就容易使儿童的学习过程变成了苦役。“要使儿童乐于做本来所不感兴趣的事,最好的方法,是要他理解所得的结果的价值,使价值的感觉从结果而转移于过程。这样,过程因为和结果发生了联系,而借得了结果所有的兴趣了。”

相反,那种纯粹不问结果的教学,重过程的教学是游戏状态的教学,不应把让儿童学习的目的忘掉,如果忘掉了,那就容易使儿童“越学越笨、越学越痴愚”。“游戏而同时又严正,这是可能的也是理想的心智生活。在心智对于一个问题有着自由玩索的时候,只感着好奇和活泼,而没有独断和偏蔽。这种自由的玩索,并不是以问题为顽嬉,而是能够超脱成见和习惯的信念,对于问题自身的展开的兴趣。”

杜威认为:既重过程又要重结果。“工作与游戏的态度要达到平衡。工作中有游戏,游戏中有工作;从游戏状态到达工作状态,再从工作状态到达游戏的状态,循环往复,不断发展。但现实中,游戏与工作、过程与结果分离。但在儿童时期,自由的游戏和严正的思考的联合,还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理想。”

他举艺术创作者的例子来说明工作与游戏状态统一的观点。他认为:游戏与严正态度的调和是艺术的理想。如果画家只重方法和技能,创出的画技巧高超,但很难保证他所刻画的形象内涵丰富。但是相反,画家只重刻画形象内涵,但技法笨拙,这也会影响画面的艺术效果,不能称为完美的作品。“只有目的的认识,能够藉适当的方法使它具体表现出来,同时方法的注意,又受了目的认识的感发,才是艺术者的典型的态度。”

杜威认为:教师应是艺术者。“看他能不能培养儿童和青年们这种艺术的态度。”他反对两种类型的老师。一种类型的老师是重游戏状态,重学习过程,但不问结果,不重视工作状态。这类型老师“不能维持学生的热忱;而这种理想,也只留渺茫的回忆而已”。另一种类型的老师,是只重结果,重工作的状态,但轻视游戏状态,轻视对学生的“价值的审辩和理解的增高,那未所得到的技能,便会浪用于任何的结果。这种技能,随着情境的不同,也徒然作为图利一己,或迎合他人,或勉操苦役的工具而已”。“能够指示感发兴趣的目的,又能训练实行的过程,使得两方面圆融贯彻,这是教师的难题,同时也是他的酬报了。”

(三)远与近

1.从生到熟,从新到旧

“儿童对于很陌生的事情兴趣盎然,对于很习熟的材料反而漠然无动。”这个习惯在成人那里也有许多例子。杜威指出:“相熟的和相近的本身并不能引起思维,只有拿它们来了解陌生的和相远的才有用处。”“思维要留着对付新的和疑难的。”按照杜威的思路,旧的、熟的事情学生一般没兴趣,而对新的、生的事情感兴趣。那思维的过程不就是从生到熟,从新到旧吗?

2.从新到旧,再从旧到新,螺旋形上升

杜威认为:“远的供给刺激和动机,近的供给观点和材料。换句话来说,最好的思维要有难与易的调剂。太易了引不起探索,太难了没有法子去探索。”杜威所说的远的,也包涵新的,所说近的,也包涵旧的。他说:“凡有思维,必须所己见的能够暗示所未见。所以旧的必须在新的情境中提示出来,才有刺激思维的新的作用。”他举了儿童学分数的例子:儿童学分数,如果没有学整数旧的经验,他就不会容易理解分数概念。但当儿童学会分数了,他不但对过去的学整数经验更加深了理解,而且对下一步解答更新的问题打下了基础。“新教材化成了旧经验以后,又可以用来融化更新的教材,这螺旋形的进程没有限制。”

3.从观察到想象,由表及里

观察和想象,在心智活动中不断往复地出现。这和上面提到的远近、新旧、难易有密切的联系。观察是看,是看见的事物表面的现象,但这一现象是习以为常的,不会引起儿童的兴趣,也不会引起儿童的想象。“如果能在新的情景中提示出(旧的)事实来,那么,想象又很丰富了。”“想象的作用,在于发现事实中的实际和可能,在于由近以及远,由显以及隐。”杜威对想象的认识,不认为它是胡思乱想,而是有规律的由近到远、由旧到新、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过程,而且在于发现事实中的实际和可能性(这种想象与胡思乱想的想象概念有很大的不同)。各个学科都有观察和观念内容。“想象使观察更广更深;如果它变成幻想,那它才妨碍观察。”

另外,与观察和想象关系一致的还有对自己直接经验与种族经验的认识。杜威认为:“个人对人物的直接经验与从知识传递中所得的种族经验二者的相联,也可以表示近与远的平衡的必要。”人与自己的直接经验是近的,是易的,是旧的,是可见的。而整体的种族经验需要通过间接的知识传递,靠教师的教学而获得。“巨量的传递的知识,常有淹没个人的直接经验的危险,而使知识失却了它的人生的关系。”如果向学生传送大量的对人的种族的间接知识,而不是根据他天天看到的、体会到的对人的生命的直接的知识来教学,那么,容易使儿童不易理解,而失去儿童对生命理解的意义。“教师能够使传递的知识,刺激儿童感觉行动的直接的经验,以发展更完满更有意义的人生。”杜威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教师。“真正的知识的传递:包含着思想感悟的传导,如果它不能使儿童和种族间发生共同的思想和感情,那么也就不是称为传递了。”

以上,我从他为什么写此书,反省思维是什么,反省思维的内容(过程),反省思维效果四大方面全面介绍了杜威的思维哲学。反省思维是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虚心、全心、责任心都蕴含在反省思维的全程和最终所呈现的结果中,而且态度和方法合一。今天,我们大家学习此书,明了反省思维的内涵,回忆总结我们的思维经验,反省当下教育教学实际生活,启发我们的思维智慧,展望我们人类教育的美好未来!它昭示着我们现代教师要拥有科学研究的思维、态度和方法,在思维与教学实践中,在信息化时代的浪潮中,不断把握教育教学思维规律,开阔视野,敢于想象,勇于创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而不断向前!

(作者单位: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济南250000;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02)

(责任编辑:孙培东)

猜你喜欢
杜威反省态度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壹月记事簿
常反省自己
考前焦虑?该反省一下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反省与克制
让我们摇起橹来
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