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伟
SWOT分析下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探析
■陈伟
SWOT是strength(优势)、weakness(弱势)、opportunity(机会)、threat(威胁或者挑战)的缩写,是美国管理学教授韦里克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最佳战略组合分析工具,最初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发展决策,后因其可以根据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得出事物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因此在当今社会中广泛应用。教育行业引入SWOT分析法,可以更好地引导教师从不同角度、全面地认识自己,从而对自身专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引领作用。2013年,市教育局命名成立“东营市陈伟名师工作室”。工作室成员中,青年教师居多,且所属学校较为分散。因而,积极探索基于SWOT分析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路径,创生一套适合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体系,帮助青年教师尽快完成专业发展的路径转型,就成为亟需解决的课题。
在“陈伟名师工作室”成立初期,依据SWOT分析方法,我们采用“四步法”对工作室成员所在学校——团体、工作室成员——个人进行了双向自我诊断。具体流程为:(1)明确SWOT的含义(理论基础);(2)分析环境因素,即运用各种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团体或个体所处的各种环境因素,即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能力因素;(3)构造SWOT矩阵,将调查得出的各种因素根据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等排序方式,构造SWOT矩阵;(4)制定行动计划,即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将排列与考虑的各种环境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组合,得出一系列团体或个体未来发展的可选择对策。笔者在工作室成员所在的23所学校中进行了“普鲁斯特问卷”和“有关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问题”问卷调查,随机发放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03份,有效率为84.16%。下面结合问卷调查结果进行SWOT分析。
(一)S:优势
1.在前沿性学科专业知识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在对学历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问卷调查中,98.8%的青年教师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在高校所接受的专业教育基本上都是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他们对新课程改革理念和实践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新课程改革所要达到的相关专业要求不会产生陌生感,更不会拒绝,而且没有传统经验的羁绊,更具有创新意识。他们在学校实施新课改,与老教师相比能更快地适应角色的转换。
2.熟知现代化教学手段,更适应“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对于青年教师来讲,现代教育技术素养主要体现在意识与态度和知识与技能两个方面。在调查问卷中,青年教师上课倾向于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达到89.7%,明显优于老教师的使用率71.3%。这说明,青年教师的教育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较好。
3.年龄上的优势使他们更容易走近学生,融入学生团体中。新形势下的教学,教师不仅需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与学生相似的兴趣爱好,这样可以在与学生有共同话题的基础上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而有些老教师往往不太愿意主动走近学生、融入学生。青年教师因为年轻,更容易理解学生们的想法。
(二)W:劣势
1.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并存。在教师职业的满意度调查中,回答“很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84.6%;“很不满意”的只占3.71%。青年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认同感,这是影响他们专业发展的积极因素。但是,他们在回答“您感觉到自己有没有职业倦怠现象”时,77.9%的教师选“有”或“偶尔有一点”,只有23.1%的教师明确表示“没有”,表现出青年教师在职业认同上的矛盾状态。一方面,大部分青年教师对教师职业是热爱的;另一方面,由于不同行业待遇的差别、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等原因,教师的疲沓甚至倦态现象不可小觑,它会响教师的职业发展。
2.学科教学知识结构不系统,课堂管理存在低效现象。教师只有不断地实践、积淀,才能构建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青年教师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以及反思,因此其学科知识结构不系统。
(三)O:机遇
2014年8月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特别指出对青年教师要进行分类指导,提高教师培养质量。2012年2月教育部下发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三个方面对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基本要求。
(四)T:挑战
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教育水平的提高,社会对高素质教师的需求与日俱增,客观上要求教师队伍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大量青年教师进入教师队伍,正逐渐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刚刚进入到教育实践的青年教师面临多重挑战和巨大困难,他们迫切需要关怀和帮助。
通过综上SWOT的态势诊断分析,一方面使工作室团体和教师个人明确了自身的优势、弱点因素,在制定个人专业成长的规划中注意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另一方面,我们也认识到,目前有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成果大多指向一般意义的教师专业发展,对青年教师的特点及特殊需求关注程度不够。这就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出发,构建一套完善的青年教师成长路径,从而实现其教师角色的转型。
(一)构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体系
通过问卷调查,一般意义的教师专业培训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在培训目标上仍以提高学科教学能力为主,缺乏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核心要素的研究和整体设计;在培训形式上以我讲你听、被动接受式为主,缺乏教师作为行为主体的主动参与,缺乏对不同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关注和回应;在组织模式上以学科分类培训为主,缺乏跨学科、跨学段、综合性的研究性学习和交流。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思考,亟待依据青年教师的特点构建青年教师专业培养的内容体系,并提供丰盈的形式,助推其专业化成长。
1.构建培训内容体系。在进行了自我诊断分析评估后,根据调查结论,在工作室内按需设置内容,形成特色的培训内容体系。
具体内容分解。(1)专业理论与师德:学习职业理解与认识、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礼仪、团队拓展等课程,培养项目组教师热爱教育,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为人师表、爱生如子、敬业乐业、团结合作。(2)专业知识:学习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等课程,促进教师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为教育教学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3)专业能力:一是基本功训练课程,包括几何直观的运用等信息技术等内容;二是常规教学能力培养课程,包括对于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等内容;三是沟通交流能力培养课程,包括与学生有效沟通的能力、家校沟通的技巧等内容;四是教育科研能力培养课程,包括研读课标等内容。(4)团队项目化建设:采取项目负责制,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由工作室主持人对团队以及各课题组组长直接负责,二是各课题组长直接对组员负责。
2.搭建丰盈的培训载体。打破单一的培训形式,以活动为载体,搭建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主要形式有:(1)青蓝工程:给每位青年教师配一位德教双馨的师傅,签订师徒共学共教协议,师徒双方都承担相应的职责。(2)团队拓展:工作室与不同学校组织各种团体辅导活动,以此凝聚课题组、备课组、外出参赛教师团队等的合作力与战斗力。(3)例会文化:将传统的例会打造成特色文化品牌。(4)专家引领:“走出去”,外出学习培训;“请进来”,请专家、名师来校讲座、示范。(5)课题研究:要求青年教师人人承担工作室主攻课题下的子课题研究,从实际问题入手,开展问题研究,提升科研素质。(6)室内研讨:新课标学习、集体备课、教研课、名师课堂赏析、网上交流与研讨等。(7)网上沙龙:在网络上开辟青年教师专栏,建立个人博客,开展网上沙龙式研讨。(8)自主阅读:阅读是教师吸纳新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9)教学反思:我们要求青年教师每节课后写教学反思,每周写一篇教学工作总结,每月写教育叙事。(10)教学竞赛:“新锐问道”五项全能赛、课堂教学比武、说课评课比赛等,给青年教师提供展示的舞台。
(二)找寻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三条路径
“在教学中成长”、“在写作中发展”,已经是两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成功路径。在工作室运行过程中,我们发现,还有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既没有上课出彩的天赋,也没有妙笔生花的才能。他们能否也走上成长成功的道路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进入多元化时代,校本课程从一个可有可无的非主流体系变成了学校优秀程度的基础标志之一。因此,校本课程研发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契机,为不擅长上公开课和写作的广大青年教师提供了第三条路径。如何利用这一契机引导教师经历课程构建的过程,并在建构过程中提高专业水平呢?
在校本课程研发中,工作室配合不同阶段的研发活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使校本课程的研发过程成为校本培训逐渐深化的过程,并由此强化教师的专业成长。培训分为准备、基础构建、深度构建和成果展示四个阶段。
准备阶段:工作室先以讲座的形式使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内涵及意义有了深刻的了解;再配合案例分析,讲解校本课程构建的方法,使教师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
基础实施阶段:工作室培训小组依据教师现有课程研发水平,先引导教师从学生需求、学校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估思考,再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和实施纲要的撰写模板,接着以模板为依托进行多层次的撰写指导。
深度构建阶段:工作室引领全体青年教师进一步完成校本课程教材的开发。从教材编写的体例到章节的设定,从文字的编写到图片的插入,我们进行了多轮培训、指导和实施监控。
成果展示阶段:我们为参与校本课程研发的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引领教师用个案分析的形式,展示研发构建课程的成果,进一步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和发展意识。
综上所说,名师工作室运行的几年中,我带领着青年教师走过了一个艰苦的专业成长过程。三年来,青年教师努力行走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学会了如何注重研读教材、分析学情,如何把反思和对比作为自己的行走方式;学会了思考如何对教学进行再创造;努力淡化“教”的色彩,把思维和探索“还”给学生……每个人都在静悄悄地成长。
略
(作者系东营市胜利实验小学数学教师,山东省教育创新人物、山东省教学能手,东营市先进工作者)
(责任编辑:高原丁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