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丽 林玉兰
(作者单位:烟台市福山区西关小学,山东烟台 265500)
基于学习风格的有效提问策略
■张丽林玉兰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学习成效虽然与个体学习能力水平的高低有较大的相关性,但更依赖于个体所开展的学习活动与其学习风格相适应的程度。因此,学习风格是影响学生差异发展的重要变量之一。我们在研究学习风格差异对学生的影响时发现:喜欢独立学习的人,在学习时倾向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对外界干扰容忍度低,非常敏感。相反,喜欢结伴学习的人,他们乐于与他人一起学习,在集体的环境中相互合作、相互激励、相互督促,增进学习效率。这一学习风格差异给我们以启示:尊重学生思考问题方式的差异。以此为切入点,我们基于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选定影响学习风格的感觉通道、解决问题风格、理性水平、言语表达、动作操作、独立学习与结伴学习等因素作为研究要素,以改变教师提问方式为突破口,在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学习风格的有效提问策略,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效果。
对于个体内外刺激,不同学习者的感知方式是不一样的。由此,我们想到: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对问题的感知方式也会不同。因此,教师可采取不同的问题呈现方式,使学生的这种差异“各尽其能”,更好地理解和思考问题。
(一)多媒介呈现问题
感觉通道是影响学习风格的生理因素之一。具体表现为:有人喜欢通过听觉,有人喜欢通过视觉,也有人喜欢通过动觉,还有一些人为二种或三种感觉结合型。受感觉通道的影响,学生偏爱不同的问题呈现方式。因此,教师应提供多种感官素材,借助多种媒介来呈现问题,如:口头陈述,板书,有助于理解问题的图片、音乐、视频等。这种情况下,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自觉自愿地做出选择。当然,所有的问题没必要都这样呈现,它较适用于重难点问题的突破。
(二)开放性呈现问题
理性水平是影响学习风格的情感要素之一,它是描述学习者个体学习自觉主动性、独立性的一个指标。理性水平高者,在学习活动中喜欢讨论、争论问题;想象力丰富,不怕犯错;不重视细节,不喜欢做按部就班的工作。理性水平居中者,犹豫,一般不表达自己的观点。理性水平较低者,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容易分散,不善于讨论和提出问题。
不同理性水平的学生,对问题的接受和理解程度不一样。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开放性地呈现问题,即给出的问题或者条件不完备,或者结论不明确,蕴含多种可能性。这样呈现问题既满足了理论水平高者想象的需要,也能让理论水平居中者更有安全感地接受问题,同时更易吸引到理性水平较低者的注意力。比如,数学中,执教《重叠问题》时,可在练习环节呈现这样的问题:“实验小学举行趣味运动会,五年级一班参加拔河比赛的有7人,参加跳绳比赛的有9人,________,五年一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趣味运动会?”小明列出了算式“7+9-1”,你知道横式上缺失的信息吗?如果列出的算式是“7+9-2”呢?横线上还可以补充什么样的信息,列出什么算式呢?这样一道条件不完备的问题,既可以满足理性水平较高的学生的挑战欲,又可以加深理性水平居中的学生对“重叠”意义的理解,还可以调动理性水平较低的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语文中对于文章中角色的体验或感悟,常设计这样的题目:如果你是×××,你会________?或者,你想对文中的________说:________。答案不确定,不同理性水平的学生都可以有所发挥。
(三)互动式呈现问题
不是所有的学习风格差异都是外显的或易把握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已知学习风格差异,让问题的呈现更开放,从而更大可能地满足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因此,我们提倡互动式提问,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提问,在问题中产生问题。比如,数学中对算理的理解,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思考的,提出对别人算法的疑问。教师可充分发挥独立学习型学生的优势与带头作用,实现小组内的差异互助,也可让冲动型学生和沉思型学生优势互补。
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往往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来确定提问顺序。我们称之为顺序式提问。
(一)先放再收
根据判断的快慢和准确性,可将解决问题的风格分为沉思型与冲动型。冲动型学习者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他们往往只把握问题的部分信息,而不能对问题作出全面、透彻的分析,常常以直觉式的、顿悟式的方式作出决定,因此反应速度较快,但容易发生错误。对于问题的答案,冲动型学习者不易自发地作出解释,即使在外界要求下必须作出解释时,由于缺乏严密的推理和论证过程,他们对答案作出的解释往往也是不周全、不合逻辑的。沉思型学习者面对问题时不急于做答,他们会运用充足的时间考虑、审视问题,对问题中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作深入思考,权衡各种问题解决的方法,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满足多种条件的最佳方案。所以,虽然反应速度慢,但是解决问题的质量很高。对于问题的答案,沉思型学习者往往更容易自发地或在外界要求下作出解释。由于他们的解题思路和依据都较为清晰和充分,因此,他们对自己的答案作出的解释往往具有相当的合理性。
这两种风格的学习者对于教师提问顺序的启示是:宜先提问冲动型学优生,因为他们的回答往往给其他学生以启示,即使是错误也能成为很好的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或有效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或暴露学生在理解上的误区,有点类似“头脑风暴法”式的效果,给学生打开更多的思路;最后再由沉思型学生,可以是学优生,也可以是中等生,把被放开的思路回归到理性分析之路上。正所谓有放有收,先放再收。同时也能更有效地帮助学困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尤其是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灵活地与其他差异因素相结合,特别是学习能力差异。比如,我们的语文实验教师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将学生大致划分为三个层次:C类学生理解力出众,思维活跃,善于表达思考所得;B类学生理解力较好,语言表达比较清楚;A类学生理解力和表达方面亟需提高。在执教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玩出了名堂》时,为了更好地突破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更好地通过朗读、联想、想象等方式,说出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教师按A、B类沉思型——A、B类冲动型——C类沉思型、冲动型的顺序依次提问。笔者特别留意到身边的一名A类沉思型学生,她一直在认真地听,别人由浅入深的回答增进了她对文本的理解。所以到了谈体会的时候,她勇敢地举起了手,很好地谈出了自己的见解。
(二)由直观到抽象
不同的学习者其言语表达的能力是有差异的。一般说来,学习者在言语上所表现出的差异,很大程度上与其个性有关。内向的学习者不善于表达,他们沉默寡言,课堂上很少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相反,外向的学习者活泼健谈,善于表达,课堂上常常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即使所说的不合逻辑或答案错误。在学习过程中,不同学生对动手操作的偏爱也不尽相同。有的动口,动脑,不动手;而有的人则爱摆弄物体,将所学东西付诸实践。
根据学生言语表达与动作操作方面的差异(影响学习风格的两个情感要素),针对数学上比较抽象问题的理解,可由善于操作的、善于画图的学生先进行展示,给其他学生以直观的体验,最后由善于表达的学生带领着本组学生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变。而在语文教学中,对一篇文章或文章精华部分的理解,可以先给爱说的同学以口头表达的机会,或者让爱动的学生先进行形体动作表演,借以激发更多的学生产生更广的思路;最后由不善表达的学生将自己写下来的感想呈现出来,既是直观到抽象思维的提升,也是由阅读自然过渡到写作,学以致用。
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对评价的时间、顺序、方式等的在意程度和认可度、对评价的需求度等都不尽相同。为此,我们提倡评价式提问和应变式提问。
(一)评价式提问
评价式提问即让学生对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点,然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评点。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很少关注他人的理性水平较高的学生更好地认识、学习别人的优点;可以满足理性水平居中者对老师表扬的渴求;更能让理性水平较低者,因为老师和同伴的赞许实现其学习的动机,从而更全面深入地学习。在具体实施时,也可以结合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采取一些小策略,比如:可以先让沉思型学生来评价冲动型学生的回答,教师再针对沉思型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总结。
(二)应变式提问
应变式提问是指应对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错误的机智反馈。特别是,在“焦虑”这一因素上体现得更为明显。焦虑是学习风格的意动因素之一,是指“某种实际的类似担忧的反应,或者指对当前或预计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具有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因此,不同焦虑水平的学生会对教师的评价产生不同反应。教师的直接否定,可能会直接挫伤焦虑水平较高的学生的自尊心,甚至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状态。而采用应变式提问,就避免了直接否定学生的错误回答所带来的尴尬,以或反问、或启发的机智提问来引起回答者的自我反思或深入思考。这不仅纠正了错误,也更易于学生接受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经过近三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基于学习风格的有效提问策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根据我们对实验班级的问卷调查统计,95%的学生表示比以前更爱回答问题。在我们抽测的50名A类学生中,有49名表示不再害怕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他们的学习比以前更自信。对比同一实验教师的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实验前成绩相差无几),实验班级的成绩无论是优秀率、良好率还是平均分,都较非实验班级有明显的优势。这一研究成果,不论在教师中还是学生中都有较高的认可度。对于教师来讲,有了易操作、有实效的策略,能使提问更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而对于学生来讲,能更好地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借助其学习风格的差异,为其提供更有效的思维引导,使学生获得最优化发展。
总之,利用学习风格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差异化发展。今后,我们将继续从教师身边的教学困惑出发,从学生的差异实际出发,向着更深处探索,让差异之花处处绽放。
(作者单位:烟台市福山区西关小学,山东烟台265500)
(责任编辑:孙培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