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敏
(黑龙江省讷河市第七小学 黑龙江讷河 161300)
小学数学教育数学化缺失的后果与对策
周慧敏
(黑龙江省讷河市第七小学 黑龙江讷河 161300)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验有效的“数学化”过程,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充分体验,领悟和学习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数学化”的有效运用。
数学化 生活数学 形式数学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要求小学生掌握小数、分数和整数之间的运算,并且能够计算准确,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够对生活中熟悉的数学现象进行简单的数学逻辑推理,增强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着数学化缺失的问题,严重阻碍着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降低了数学的学科特点,不利于学生数学逻辑思维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在阐述数学化内涵的基础上对数学化缺失问题在数学教育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了描述,并针对性提出应对小学数学化缺失问题的具体措施,旨在提高教师数学教学的水平。[1]
1. 学生生活经验代替数学意识缺失
“生活化”强调生活经验,认为感性经验构成了数学认识活动的直接出发点和最终基础,这当然有其合理成分。然而,过分强调生活经验在理解、记忆、应用数学知识中的作用不仅会对儿童数学意识的培养产生影响,更严重的是导致教师忽视“数学化”过程。学生的解题策略植根于他的生活经验,所以他能较好地计算出上述问题.但同时,他的“学校数学”差也是客观事实,两者不能相互代替,而他缺少的恰恰是形式数学的意识和“数学化”的能力。[2]
2. 过早考虑人的社会分工,实用主义教育观抬头
基础数学教育是培养数学家还是培养普通公民之争被认为是两种数学教育观的对立.这里的误解是:数学家是从“形式数学”中历炼而成的,而普通公民更需要“生活数学”。在当前对“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不恰当解读的影响下,教师挖空心思寻找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以学生能否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最重要的评价学习效果的标准。“三中心”的课堂仍然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流,仍需要花大力气去扭转,但历史上实用主义教育实践并没有获得成功.小学数学要培养的是儿童的数学意识,学生重要的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发展数学能力,而不是具体的实用技术类的生存能力。[3]
3. 过分追求教学形式变化,忽视打基础
课程改革给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活力,与儿童生活实际相联系是教学模式变革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在现实背景中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取数量信息,利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 无原则纵容学生“创造”,忽视科学精神的养成
对问题的讨论就在教师“会创造”的赞扬声和学生的掌声中结束,数学似乎成了生意人的买卖。“生活化”固然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但同时由于缺乏经过“数学化”而提升为“形式数学”,小学生学数学本应遵循的许多规矩不存在了,这不利于儿童科学精神的养成。
1. 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
教师不要在热闹的情境中忘记引导的职责。教师在备课时,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准确把握教材,这样结合教学创设的情境才具有切实的操作性。另外,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合理、科学的创设情境。数学的情境与其他学科的情境创设有很大的区别,不但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更注重学生通过创设的情境可以将生活经验和已学数学知识以及将探究的新知识进行链接。教师不要只创设一种情境,要不断推陈出新。情境创设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故事、情境图,或者是一种对生活实践现象的描述。虽然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但要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兴趣得到激发,不断深入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这样创设的情境不但可以有效地改善学习氛围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的能力,并且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能力。
2.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给学生创设一个合理的情境的同时,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发现问题的环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且可以让学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渐渐地学会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数学在学生生活中运用的次数越来越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3. 数学教学需要“生活味”调节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数学思维活动的正常开展,必要的思维训练应得到落实。教师在平时,要多组织学生进行生活中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和合作讨论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是低年级的学生数学知识匮乏,在他们眼里获得的生活经验是比较直观的,所以低年级的数学教学“生活味”较浓。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储备、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数学教学不会只停留在生活这个层面上,而是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获得探讨数学的体验,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不但要追求在课堂上的“生活化”,还要做到“数学”和“生活”的有效结合,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能运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4]
数学化的缺失是值得关注的重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注重生活与数学的科学、合理过渡,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方法,强调场景与数学知识的衔接和联系,让学
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恢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数学化特点。小学数学教学要本着“数学之本”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活动中,引导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时刻牢记教学目标的同时,要不断探寻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1]冯霞.让学生有效经历数学化的过程[J].华夏教师,2013(11).
[2]戴建全.走向和谐:生活化与数学化的本色追寻[J].现代教育科学,2010(08).
[3]王丽.打造数学味课堂 经历数学化过程[J].小学教学参考,2013(23).
[4]张新春.数学化与数学教育——以小学数学为例[J].湖南教育(下),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