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丰铭,艾甜甜
(信阳师范学院 a.教育科学学院;b.城环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思想政治教育·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探究
刘丰铭a,艾甜甜b
(信阳师范学院 a.教育科学学院;b.城环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微信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在大学生享受着“微时代”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微时代”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对高校而言,“微时代”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内容,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诸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地位颠倒、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者价值立场动摇等问题。结合当前“微时代”发展的实际,应通过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式、加强队伍建设等措施,创新“微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
以手机为主要载体进行应用、传播及阅读的微信、微博、微支付、微公益、微电影、微心情等日渐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微时代”的大幕正缓缓拉开。简约、迅速、开放、自由、多元是“微时代”的典型特征[1]5。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中,人们接受信息不再是被动的接收,更多的是主观的选择性获取,而且不再受时空的限制。通过各种“微”平台的传播,在最短的时间中,人们能第一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同时作为传播交流的主体,人们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和言论自由,能够在这些“微”平台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实现网络信息互动。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微时代”的背景下,一个自由的环境与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其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但是,“微时代”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当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威胁,带来大学生与教师话语权的转换、大学生正确价值观难以树立等挑战。在“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接触的某些信息可能比老师还要有深度,大学生掌握的某些资源可能比老师还要有广度,以课堂授课为主要形式的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我们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分析“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并探讨相关对策。
新媒体作为“微时代”的内容载体,由于其丰富的功能,简便的操作,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它与外界进行交流和互动,但目前更多的人关注的是新媒体的娱乐和商业功能,此时,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则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开发新媒体的教育功能。在“微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广泛使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新的形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一次巨大的机遇[2]5。
(一)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在“微时代”中,微媒体平台商业娱乐占有较大比重,教育功能却并没有很好地发挥。高校可以利用各种微媒体沟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的联系,打造一个更加平等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辅导员、班主任、院系领导等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存在的思想困惑,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解决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校园管理的人文关怀。专业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传播科研、教育、文化等动态消息,在特殊节日师生也可以彼此祝福,营造一种融洽的氛围。大学生则可以利用这个平台与老师进行交流,及时反映自己在学习课堂的疑难问题、思想上的困惑、生活中的困难以及对教育教学理念、教师教学技能、教育设施完善、教育方式的改善建议。
(二)改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理论概念灌输法、社会实践训练法、自我省察法、专家咨询辅导法是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虽然有自身的优势但是增加了学生的压力,有可能使他们不能很好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老师也很难获取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不能达到预期教育效果,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但微媒体平台的出现则能够很好地避免这些问题,能够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声,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相关工作者也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能够同时与更多的同学进行联系,而且工作的形式和内容也能够极大丰富,线上的资讯、线下的活动,使得工作的展开不单单局限于讲座、咨询等单一的形式,能够通过多样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材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单调乏味,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大的兴趣参与,同时也能缩短双向沟通交流的时间。
(三)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微时代”充满简单、快捷、丰富、多样的“微”文化资源,在这种背景下,各种教育资源也在不断地增加,充分弥补了传统社会信息资源的不足,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也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3]。学生不再局限于通过课堂和书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而是通过各种微媒体进入到一个更为广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天地。碎片化、弹性化的上网时间,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接受新的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这种背景下得到最大程度的增加,教育的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做到“润物细无声”。同时,各种微媒体利用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载体优势,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动立体、让大学生喜闻乐见,变被动的传统说教为主动寻求鲜活的主流价值引领,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上对大学生更有吸引力。
微媒体传播的信息量巨大,甄别困难,不确定信息和垃圾信息比较多,对于各种虚假信息的筛选也较为困难。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使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权威性和主动性受到冲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话语权遭到易换,教育手段、教育理念也受到了挑战。
(一)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教育主体地位动摇
由于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受到年龄、工作习惯、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受各方面的制约,观念大多落后于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不了解新兴微媒体的具体运作模式和信息传播特征,不能很好地利用各类微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整合、包装、传播,这使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在“微时代”的冲击下颇有力不从心之感。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对于新媒体等新鲜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较高的认同感,他们大多是这些信息平台使用和推广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者、传播者如果不能很好地提升自身网络素养和新媒体工作思维,便与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无形的隔阂,无法在信息资源和教育内容上与大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大学生对其言论的认同度也会不断地降低。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由教育者选择传授给学生们知识内容,故而二者价值观念、理想追求都基本趋向一致,正是由于这种单向的不平衡,才没有产生冲突。然而,在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他们利用各种新兴媒体和终端设备进行信息的迅速接收,他们也由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寻求获取者。长久以往,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师生之间主动教与被动学的不平衡地位发生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地位开始动摇,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工作者的主体地位受到挑战。
(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者价值立场动摇
在“微时代”的大环境下,每一个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传播者,由于新媒体传播的交互性特征,人们可以在获取的原信息中添加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他们对事物所持的立场迥异,素质也是有高有低,所以容易衍生出大量的负面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对社会和国家的抨击,还有因对具体事件的不客观认知而夹杂个人情感的语言暴力。对于辨别能力不高、仍处于未定型阶段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不够理性,极易受到价值观不正确言论的影响。有些同学会被披着“自由、民主、平等”外衣的西方自由主义思潮所迷惑,有时会因为社会中某一具体事件或西方敌对势力刻意谋划的事件在网络中放大而产生激烈的负面情绪和行为,会在大是大非面前产生困惑,甚至走错方向。同时,“微时代”中的交流工具为大学生开放了更多自由化、私人化的权限,大学生从中满足了独立自主的心理需求,会很快趋向认同并依赖这些平台,所以当他们离开虚拟网络世界,再次接触到传统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会抱有怀疑和抗拒的态度。这都不利于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树立以及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这无疑都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难和障碍。
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主要包括报纸、书籍、电视、广播等,这些方式会对负面信息进行筛选,剔除糟粕,对教育内容进行严格把关。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主要就是通过这些途径对大学生进行理论的培训,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然而“微时代”下的网络环境复杂,内容多元化,信息传播便捷迅速。由于目前新媒体在信息发布、审核和管理上尚有不足之处,一些真伪有待考究的信息会通过各类渠道在第一时间进行传播,网络上一些封建迷信的、落后腐朽的文化有所抬头,甚至出现一些激进分子和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进行恶意的抹黑。大学生缺乏辨别这些不良信息的能力,容易被经过放大的事件混淆视听,盲从于舆论的声音和个人情感体验,被不法分子误导和利用。现阶段网络信息的管理控制以及法律的约束都存在漏洞,微平台的信息传播管理比较困难,在良莠不齐的信息的误导下,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知和实践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大学生的价值立场在不良、不实信息的冲击下很可能会产生动摇。
(一)关注微媒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建设
在“微时代”背景下的微电影、微信、微博等传播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思想交流碰撞的大舞台,每个人都能在这个平台上亮出自己的观点,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风采。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实际,运用微媒体平台武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入脑、入心、入魂。
1.转变语言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
微媒体传播已成为现代大学生接收信息、与外界互动的主要选择,新兴“微言语”又是微媒体传播的个性工具。而目前,受各种条件制约,一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微媒体接受、应用程度不够,导致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出现断层和互动不良。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转型的第一步是话语方式上的改变,要紧跟现代信息发展潮流,不断尝试运用新颖的言语,提出新的微讨论话题,组织多样的话题活动,运用多种形式的线上交流,让每个学生能大胆表达心中所想,克服面对面的约束。通过大胆的创新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微话语的熟知和掌握,捕捉微语言里积极健康向上的内容并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时代化、大众化和生活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好地让教师掌握学生最新思想动态,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2.打破传统桎梏,扩展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当前,微博、微信、校讯通等用户,通过手机等媒介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舆论导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利用各种微平台,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第一,开通校园微平台,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微阵地”。微博、微信公众号是“微时代”各类信息的重要“集散地”,大学生通过它们与外界密切交流和互动,通过它们了解社会上发生的事和各种舆论热点。高校要高度重视利用微平台等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功能,开通校园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众平台,扩宽与大学生、外界沟通的渠道,主动展示、宣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建设,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微阵地”。
第二,完善平台管理,建设立体阵地。创新微博、微信等APP后台管理模式和教育功能,建立符合校园特色的各类微博、微信集。建议由学校党委宣传部牵头,组建由校学生工作处、教务处、团委、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他专业课一线优秀教师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通过各类微平台,对热点问题进行“会诊”,让服务管理延伸到学校、学院、班级甚至每一位同学,逐步实现信息采集全方位、全覆盖以建立全方位、立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第三,创建媒体联动,扩大受众数量。微媒体传播的大多是碎片化的信息,需要通过整合资源信息、扩宽传播渠道来弥补。通过与传统媒体的联动,积极建立传统媒体与微博、微信的连线,把传统媒体上发布的新闻热点、理论知识等经微平台的收集、整合、分析再发布,实现微媒体平台上信息的健康传播。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整合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宣传资源,积极打造校报、电视、网络、微博、微信等多媒体的良性互动,在这些媒体的统一联动下,占领宣传阵地;另一方面,要做好全方位宣传工作,吸引微“粉”关注,提高校园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的活跃度,提高和扩大关注度及粉丝阵容[4]。
3.重视网络舆情,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在享受海量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受到这些信息的冲击。网络信息多元复杂,部分信息的真伪以及信息产生的意图有待考察,大学生虽已成年但涉世未深,缺乏对一些信息的鉴别能力,加上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处在养成期,网络中的不良信息有可能会对大学生造成不利影响,若被不法分子加以利用,大学生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走向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面。因此要加强微博、微信等微平台信息的管理,重视网络舆情建设。“微时代”背景下信息的传播可通过微博、微信功能里的“转发”轻松完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由于当下微媒体平台信息发布和审核存在漏洞,不可避免地导致负面或具有煽动性甚至反动内容的信息流动于各类微平台,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须提高警惕性,建立健全微博、微信运行和管理体制,针对微博、微信传播特点制定一套过滤与监管体系,发挥“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确保通过微博、微信等微平台上传播的信息都是经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关和筛选的,确保大学生接受到的信息政治立场正确、内容健康向上。
(二)顺应时代发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1.规范“微行为”,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
由于微媒体技术和规章制度尚不完善,对负面信息的把关能力有限,因此更需要培养大学生微媒体道德素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微媒体使用理念,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自律能力,抵制负面信息;建立微媒体规则,形成一定的道德规范操守,使大学生养成相应的网络责任感。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微媒体的优势,使理论建设进网络、进微媒体、进入大学生头脑中,逐步培养学生明辨是非、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甄别和选择信息的能力,最终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树立“微权威”,提高教师队伍工作水平
微媒体应用的普及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血液,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适应“微时代”发展的工作水平,打牢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的主体地位便显得十分重要[5]。
第一,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素养。“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科硏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増强社会责任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政治素养和坚定的教育信念,要准确把握教育原则和教育目标[6],在正确认识微媒体中的各种复杂问题的同时,还要依托微媒体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二,提高教师队伍业务素养。在“微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的复杂性与交互性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具有甄别、筛选、使用信息的实际能力。对于微媒体传播的敏锐信息更要有较快的捕捉、分析、判断和处理能力。如果教师拒绝接受微媒体信息,排斥现代化的信息传播平台,就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影响“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必须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学习借助微媒体的各种形式,掌握和提供多样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利用微媒体的前沿性和便捷性掌握更多的信息内容,使用简洁明快、学生喜闻乐见的微语言进行传播教育,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姜进章.新媒体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朱海松.微博的碎片化传播[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3.
[3]郑元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11,(11):9-13.
[4]尚俊杰,霍晓丹,孙也程.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的作用及其引导策略[J].中国青年研究,2010,(8):56-59.
[5]刘慧.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方法[J].青年与社会,2014,(10):31-35.
[6]马俊.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班级活动建设研究[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6(1):62-66.
[7]余艺.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5(4):98-100.
(责任编辑:金云波)
2016-04-11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DAA130209);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重点项目(2015-JSJYZD-021)
刘丰铭(1989—),男,河南信阳人,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艾甜甜(1987—),女,河南信阳人,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412
A
1003-0964(2016)05-0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