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旅游概念辨析与实现途径

2016-03-03 19:54闫闪闪梁留科王少华
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业旅游

闫闪闪,梁留科,王少华

(1.河南大学 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2.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 洛阳 471022)



·经济研究·

善行旅游概念辨析与实现途径

闫闪闪1,2,梁留科1,2,王少华1,2

(1.河南大学 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2.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 洛阳 471022)

善行旅游是基于东方传统文化基因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旅游消费理念与行为,是旅游可持续发展和本土化实践的一种新尝试。它的理念基础是以善知、善念、善行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基因,核心精神是善待自然、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实质是肩负道德责任的旅游,目标是旅游可持续发展。善行旅游吸取了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绿色旅游、低碳旅游的共同点——亲近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以此来实现全球大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善行旅游更加强调人的行为对自然产生“善”的影响,以善行这种行为来向自然、他人传达自己的想法。对旅游者、政府、旅游企业来说,无论是在实际措施、做法上,还是在内在的精神认知上,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善行旅游理念的树立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政府部门、中介机构、旅游经营者应各司其职,共同推进善行旅游理念的传播并付诸实践。

善行旅游;可持续发展;本土文化;人与自然;和谐

一、善行旅游产生的背景

从1990年开始,国际化旅游行业开始把目光投入到“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上,在此基础上,人们也逐渐接受“生态旅游”,并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内涵和理论的研究探索,取得了不少丰硕的成果。随着对生态旅游理论意义层面的深入探索,出现了一系列如绿色旅游、低碳旅游等新的旅游概念,但由于偏重理论的探讨,至今还未形成一个可以运用到实践中的完善评价体系,对生态旅游实践化的发展造成了限制。旅游运营商虽然深感生态旅游方式很新,可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真正实践;当游客感到无所适从,难以区分时,生态旅游产品也会出现亏损。在此背景下,产生出了善行旅游的观点,它看重旅游的真实、长久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1,2]。2011年4月亚太旅游协会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召开, “善行旅游”这个全新的概念首次被提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旅游区海南呀诺达雨林选为该项目的基础调研点之一。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许继伟就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善行旅游”的意义不只在于旅游人数的多少或是经济收益保持上升趋势,真正的核心理念在于环境保护、经济增长、当地发展这三方面齐头并进、共同发展,打造真正的和谐社会,当然还有人民能否从中得益。

二、善行旅游概念与内涵辨析

(一)善行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善行旅游的概念可以这么来描述:从东方文化中传承下来的以“善”为中心的新兴旅游理念——善心、善思、善念、善言、善行,即在旅游中善待自然,不破坏它,善待他人,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之上,善待自己,旅游是一种生活的享受,要让自己从中得到快乐的旅游模式,是真正让旅游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大胆尝试、重要突破[3]。“善”是善良,是善行,是美好的品德,也是做人的信念,也是内心的基准;“行”是行为,是行径,是对内心理念的践行。二者合在一起就是“善行”。无论是启蒙思想还是执行思想,都是由人来实现的,那么人就是实现“善行”的媒介,旅游也就是实践“善行”的载体,即“善行”的实施,基础是“以人为本”,关键在于在人与自然之间搭起和谐的桥梁。善行旅游不只是将“善行”这种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达成各项发展上的进步,深远意义在于它是值得人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真正从精神层面上满足自己的旅游文明。它是一种新的旅游消费观,能真正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在可持续发展层面上共同进步、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善行旅游目前好像只是推动旅游业蓬勃发展,创造经济收益,提高相关地区生活水平,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更重要的是它涉及人类对原生环境和各类文化遗产应有的最基本的底线价值观和道德观。因此,善行旅游无论是在概念上还是在意义上都充满了多层次观点和理念。在旅游资源和活动这一层次看来,多元化旅游对可持续发展旅游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和积极意义,生态旅游对游客最大的吸引之处在于资源与文化的真实性;从旅游收益相关者的角度来看,核心是游客和当地社区的共同进步协同发展,是靠善行旅游来推动的,也能逐步引起当地旅游从业人员对自身素质提高的认识。总而言之,善行旅游旨在重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4]。

“善待自然、善待他人、善待自己”是被认为最能体现出“善行旅游”宗旨的三个方面[5]。“善待自然”是指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珍视生命,与此对应的活动是环保旅游。例如,旅游者在旅游中积极践行低碳生活、善待小动物、不在旅游景区乱扔垃圾、尽量选择环保型酒店等。“善待他人”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尊重,比如,尊重原住民的生活习惯、地方风俗,不与其他游客发生冲突,公共场合注意言行举止,重视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不浪费不豪奢,求同存异,也有乐于助人、乐善好施等含义,典型活动是公益旅游。“善待自己”是一个新的升华,意义在于通过旅游这种方式来寻找人性中的真善美,在户外呼吸清新空气,远离城市的浮躁,开拓自己事业,净化心灵、感悟生活,发掘创造力,提升人生价值。例如,在文化创意旅游中,亲近当地原住民,感受淳朴的民风民情,了解不同文化,提升自我综合能力。

(二)善行旅游与生态旅游、绿色旅游、低碳旅游、可持续旅游的对比分析

从自然旅游派生出来的“生态旅游”的理念,开始是指在自然环境下的旅游,重点放在旅游如何开发利用当地原始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目前对于“生态旅游”的定义有三个方面:一是定位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概念。旅游发展、社区发展和环境保护都不落下,资源节约和社区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旅游才是生态旅游。二是定位为服务市场、促进消费的概念。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营销手段,给游客以原生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环境。生态旅游包括自然、文化、科学、探险旅游。这样的旅游强调游客的环保意识,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小。三是定位为规范行为的概念。对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此约束他们的行为。综上所述,生态旅游中两点是不可或缺的:第一,生态旅游是建立在自然环境上的活动。第二,这是全新的旅游发展模式——附有环保意识。生态旅游是在保护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完整的前提下,把当地自然风情和特色的民情相结合作为吸引物,吸引游客,从而增加当地人民的经济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深游客对景区自然和文化资源热爱的旅游方式。开展这种旅游能推动整个旅游业,促使当地经济能长久稳定发展[6-8]。

善行旅游是对生态旅游某种程度上的呼应,尤其是生态文明理念,它强调人—自然—社会在生态文化伦理形态层面上与生态文化旅游和谐共同发展,彼此互补,但其更看重实践性,旨在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实际的指导。它是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逐步推动生态旅游实践化的发展。如今,善行旅游理念已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热点。

可持续旅游的观念是基于全球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而提出的,它的目的是让游客享受高品质的旅游环境,提高当地经济水平,改善原住民生活质量,并保护生态环境,打造出“双赢”的良性循环局面。完成这一目标需要一系列合理的方式,比如合理规划管理旅游业的发展方式和规模,合理利用、保护相关资源,针对特殊问题出台相应政策,旅游区的环境和文化完整性的管理还需要政策保障[9]。

对低碳旅游的定义有以下三种:第一种认为低碳旅游是节能减排的旅游业,强调在旅游中节约能源,从而达到低碳化。第二种认为要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尽量回避旅游中的“土豪”行为,来一步步向低碳迈进,例如,不使用塑料袋或一次性餐具减少白色垃圾的污染,提倡短途旅游尽量拒绝长途旅游等。第三种认为低碳旅游是生态、绿色旅游的延伸,在吸取前者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从而能在实践层面上取得更好的突破[10]。综上所述,低碳旅游是通过防止气候变化,保护旅游环境,在不降低人们旅游质量的前提下,综合利用清洁能源、二次能源等多种方法,达到尽量抑制CO2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旅游方式。

绿色旅游是一种将自然作为资源基础,树立绿色理念,执行绿色管理,提倡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具有环保意识的旅游活动。有人认为,旅游业是一个基于绿色发展等文化资源的村庄绿化实现的绿色消费新模式,即保护和利用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乡村开采,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旅游的方式。这表明,除了资源的绿色,文化资源也可充分开发,文化与美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绿色旅游的内涵:参与旅游过程的旅游者、饭店经营者、景点负责人、企业和导游等,在尽情享受自然的同时更要尊重自然,爱护环境,保证旅游点和经济均能可持续的、长久的发展,让旅游者在良好舒适的环境中亲近自然,放松自我,净化内心并感受体验当地文化。

善行旅游吸取了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绿色旅游、低碳旅游的共同点——亲近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以此来实现全球大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善行旅游更加强调人的行为对自然产生“善”的影响,以善行这种行为来向自然、他人传达自己的想法。对旅游者、政府、旅游企业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三、善行旅游的衡量

在很长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旅游业只是单纯的经济行业,保护生态环境或者社会发展进步,和旅游并没有太大关系,从而导致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和旅游各成一派。而善行旅游把原本分离的三者相结合,环境保护是发展的前提,主要目标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社区各方面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三者协调一致共同发展进步。因此衡量善行旅游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从社会发展标准衡量

开发旅游业的成本和收入是否合理公平,原住民能否在发展旅游业时改善自身生活和经济条件且并不破坏原有的风俗习惯,未来发展是否有好的规划,开发当地文化资源时如何保护等问题都需要考量。社会由人组成,是人的统一体,两者的关系是在相互联系中又相互制约,人如果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就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而社会如果只顾整体发展而忽略人性的诉求,就会给社会带来不健康发展和影响。因此应结合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实际情况,以“人性化”方式来缓解当下人与社会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善行旅游需要传递给人们强烈的正能量,来唤起人们主动在自然、社会之间架起和谐的桥梁,如此才能达到长期发展、和平共处。

(二)从旅游收益标准衡量

通过旅游创造的经济收益是否稳定并呈上升趋势,从而能为地方发展提供资金,也是当地旅游业相关人员考虑的重要问题。在善行旅游实施者中,相关人员主要有原住民、工作人员(包括景点经营者、企业管理者、项目规划者)、政府机构、民间协会,而这四者代表着各自的利益集团,他们会因旅游收入能否平均分配而优先考虑自己,那么利益最优化、均衡化即是这四个利益群体的能否成功合作的关键问题。此问题对于善行旅游是首当其冲的难题,但必须面对与解决。

(三)从环境保护标准衡量

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处在全新的时代,我们需要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在此基础上,人类也不能停下发展经济的脚步,因此那种重经济轻环境的陈旧思想需彻底摈弃,我们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这个永恒的话题。善行旅游是集生态、绿色、低碳、可持续旅游各种优势于一身的新兴旅游理念,它更加关注人类向自然传递自身的善意,目标是要达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境界,即和谐相处。

四、推行善行旅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挑战

截至“十一五”末,国内旅游人数为21.5亿人次,与之前“十五”末的统计情况相比,将近增加10亿人次。同一时期,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2%,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年均增长3.5% ,出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9%,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5%,旅游直接就业达 1 350 万人,旅游消费对社会消费的贡献率超过10%,已成为社会消费不可忽视的一个产业。2010年,我国居民国内出游已经人均超过 1.4次,旅游需求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而逐渐加大的。伴随着社会发展,旅游业更是蓬勃发展,要完全实现“善行旅游”,必将面临多方挑战[11]。

挑战一:快速发展与善行约束。目前旅游业上升趋势十分明显,要想实现旅游者用善行与自然沟通,必然需要对此有发展规划、相应配套措施,而不是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和企业引导的难度,如果引导方向不好,很可能造成旅游者对“善行旅游”理念的误解,使得善行并不能真正落实到旅游区,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而如何做到正确引导目前可借鉴的经验并不多。

挑战二:政策体系与保障。全国各地还未全面开展推广“善行旅游”发展战略,政府层面对其推广程度、产生效果还没有足够的信心,故目前的发展形势还是在少数景区进行“试点”,摸索适合当地风土民情的特色善行旅游开展模式。“新”是善行旅游目前最大的特点之一,对应的相关辅助政策、措施、开展体系也还尚不完备,也需要根据善行旅游发展的指标和要求进行一些调整。社会、公众从对善行旅游概念的认知、认可到实践,都需要有关部门大力宣传推行。

(二)顺应潮流赶上机遇

目前善行旅游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不少困难,但更有许多机遇。

第一,制度构建层面。促进发展善行旅游,真正把善行理念落实到位,政府一直在大力推动。其一是制定旅游服务、设施标准等相关规范,2011年6月,国家旅游局公布了《绿色旅游景区行业标准》,目的在于引导督促景区管理人员关注生态、节能方面,促进善行旅游;二是积极引导社会舆论,2006年国家旅游局联合外交部、商务部、建设部、交通部等9部委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在公共场所广泛宣扬《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向全社会宣传文明旅游的重要性,积极引导绿色旅游,与有关措施互补施行,形成了文明旅游绿色旅游的舆论场,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12]。

第二,实施推广层面。因为善行旅游这个概念各方面都特别“新”,尽管稚嫩却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然而对比欧美等发达国家,教育宣传、总体规划、多维考量等方面还有相当一部分差距。但许多景区都已积极行动起来了,培育“善行旅游”理念,并尝试与生态旅游等发展规划相结合,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政府也在探索结合建设生态文明与“两型”社会的经验,实施人民休闲计划。相信在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结合国情后,会在不久的将来颁布“善行旅游”的具体有效政策。

第三,现在各地都在积极建设当地行业特色的善行旅游发展项目。例如以善行旅游为基础的森林生态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把这种行为上升到思想层面,其对文化和道德也有积极影响,“善行”能唤起人类环保和谐意识,科学保护自然环境。把维护当地特色文化这种行为恰到好处不留痕迹地融入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实践过程中,无疑是对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有益尝试。

五、善行旅游的实现途径

尽管善行旅游是个新事物,可以参考借鉴的经验十分有限,但如果它能在旅游业发展中逐渐完善、逐步贯彻其理念,那将是旅游品质一次质的飞跃。目前善行旅游的大力推广也给我们一个契机——再次深入思考旅游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善行旅游的实现途径有以下四个层面。

(一)政府层面

善行旅游是一种由政府牵头组织提倡的社会行为。如果想让“善行旅游”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实现其价值,必须由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只有做好正确的政策导向,增加其在人们心中的认可度,才能鼓励人们积极行动。善行旅游有着文化产业和经济产业的特点,政府只有控制协调好它的发展方向,做好定位,才能不断地拓展善行旅游的内容与形式。

(二)旅游业经营者层面

旅游经营者为游客提供善行旅游这种产品,因此他们对其实现程度的好坏起着直接作用,对效果能否顺利达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经营者需要进行产品宣传,例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的旅游,保持维护遗产真实性很重要,也需要对旅游者进行相关教育,同时旅游者消费的导向也需要进行引导。在这样的导向下,就能逐渐起到宣扬文化、保护遗产的社会作用。

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还有各种中介机构,其中包括研究者、策划组、传播者等。这些中介策划包装善行旅游是在理念、文化等层面上,在人们还未对其形成相关认知、认可之前,就植入文化内涵,能增加社会传播效果。与此同时,各类相关民间组织也可利用己方的长处为“善行旅游”实践出一份力,或者积极做出表率,先行承担某些“善行旅游”项目的探索。

(三)旅游者层面

旅游者是善行旅游的主要参与者,在善行旅游能否成功推广到实践上起到决定性作用。为了能最大程度调动旅游者对善行旅游的热情,政府、企业或各类中介对旅游者的宣传、引导推动作用十分重要。有了这些基础,做好基础调查研究工作,加大推广宣传力度,善行旅游必能在国内蔚然成风甚至走向国际。

六、结论

提出善行旅游这一概念,一方面是为帮助旅游业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合适的途径,另一方面它也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旅游和环境、旅游和文化、旅游和社会关系的认识。不仅如此,善行旅游推动引导的是一种旅游趋势,能唤起人们对未来旅游业如何发展,怎么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也是给国内乃至全球旅游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如今旅游“两业”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开创“两型”社会、提高全民素质,这些方阵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对善行旅游展开深度研究意义重大,希望国际前沿思想与本土化措施能完美结合,真正有效地在实践中体现,达到期望效果。

[1]郑耀星, 阮永明, 储德平. 善行旅游在生态型森林公园中的良性实践嫁接与再造——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4, 30(1):93-95.

[2]邹芳芳, 胡敏杰, 邹双全. 善行旅游: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一种良好实践——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8(1):6-9.

[3]郑耀星, 叶颖. 人性化理念视角下美丽乡村善行旅游的开发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 2014, 53(15):3707-3710.

[4]XING H, WANG L, MARZUKI A, et al. Enlightenment from Switzerland Tourism for Hebei Province, China[J].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3,(3):32-34.

[5]谭业. 善行旅游:旅游可持续发展本土化实践的新理念[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6(5):90-93.

[6]BUCKLEY R. A framework for eco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4, 21(3):661-665.

[7]王谋. 低碳旅游概念辨识及其实现途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8):166-171.

[8]郑敏思. 试论和谐视野下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7(3):77-79.

[9]魏敏.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绿色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管理, 2011,33(2):102-108.

[10]陈旭, 李晓梦. 善行旅游站在文化和道德的高度[N].光明日报, 2012-01-04(13).

[11]陶表红.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12.

[12]史云. 关于低碳旅游与绿色旅游的辨析[J].旅游论坛, 2010, 3(6):652-655.

(责任编辑:吉家友)

Conception and Realization Application on Good Tourism

YAN Shanshan1,2, LIANG liuke1,2,WANG Shaohua1,2

(1.College of Environment & Planning,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0, China;2.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Smarter Tourism of Central-China Economic Region in Henan Province, Luoyang 471022, China)

Tourism is a new good deed, worthy of consumer civilization, to promot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behavior, including tourism stakeholders in "good" and tourism resources and activities in "good" aspects, which can promote the process of forest eco-tourism boost. Good deeds tourism is generated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oriental culture of a novel gene tourism concept of consumption and behavior, a new attempt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localization practice. Its basic philosophy is good to know, good thoughts, good acts out of the oriental culture gene. The core spirit is kind to nature, to others, and to yourself. In essence, it is tourism shouldering the moral responsibility, wi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s its goal. Such a concep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e are facing many opportunities, but also need to overcome some obstacle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gencies, tour operators should carry out their duties, jointly promote the dissemination of good deeds and put into practice the concept of tourism.

good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ocal culture; nature and human beings; harmony

2016-06-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4130164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5BJY130);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开放课题(2015-ZHLV-006、2015-ZHLV-010);国家旅游局2015 年度“万名旅游英才计划”(WMYC20151037)

闫闪闪(1986—),女,河南巩义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F590

A

1003-0964(2016)05-0042-05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旅游业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旅游
出实招发展老区生态旅游
基于GIS的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规划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