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战略背景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创新研究

2016-03-03 19:54郑声文
关键词:四个全面价值观机制

郑声文

(福州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0)



·思想政治教育·

“四个全面”战略背景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创新研究

郑声文

(福州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0)

在国家着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背景下,加快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的创新能够有效抵御西方腐朽价值观的冲击,凝聚社会共识,整合引领各种社会思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教育机制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呈现出群体差异性、认同态度的多元化及认同水平的层次性等特点。高校应建立全面保障机制,优化理论教学机制,拓展环境导向机制,完善监督考评机制,强化实践转化机制,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支撑力、主导力、渗透力、影响力。

四个全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这“三个倡导”的提出,是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重要的理论创新之一。它简明、集中地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奋斗目标、社会应有属性和公民道德规范,为助推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和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的价值引领、坚强的思想保证及强大的精神力量。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大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改革和完善高校体制机制……”[2]。 在国家着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倡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主旋律背景下,如何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协调各方面积极因素,创新机制建设,切实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中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一、“四个全面”战略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创新的重要性

(一)抵御西方腐朽价值观冲击的客观需要

中国积极主动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伴随经贸的交流发展,外来的价值观念、思想文化也不断涌入中国。值得注意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未放弃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价值观的渗透,他们不失时机地利用各种商业文化、影视网络文化进行其意识形态的扩张,极力向我国青年宣扬西方的“民主国家体系”和“自由体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模式,以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干扰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信仰。要想抵御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所谓西方普世价值的冲击和挑战,只有通过加快教育机制创新,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全面贯彻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中,引导学生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明辨是非善恶,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理想,切实增强国际思想舆论竞争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二)凝聚社会共识,引领整合各种社会思潮的现实需要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当前我国处于社会结构的重要转型时期,党和政府主导的全面深化改革在带来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思想格局的深刻变化。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因其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思想保障,并越来越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另一方面,在当前形势下人们的思想活动变得越来越独立、多变,各种思潮层出不穷,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非主流社会思潮,挑战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作为有思想有文化的年轻群体,容易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但因其缺少相应的理论水平和相关的实践经验,也容易被消极错误思潮所影响,产生信仰危机。面对这种情况,只有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营造良好氛围,创建有效机制,才能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整合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增强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在高校形成团结和谐的精神纽带,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凝聚社会共识,筑牢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3]。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近几年,随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发展,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面对新时代、新情况、新问题,其理论宣传与教育实践既要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又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各种形势变化和青年大学生思想实际的发展。与此同时,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灵魂和主题,它是维系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基石,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4]。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如何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价值和鲜明特色,充分结合“四个全面”战略,打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时代特点和实践特色,使其真正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高校应充分认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断研究新理论、丰富新内容、探索新途径、运用新手段,通过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和生活化,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现行教育机制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特点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期以来中央各部门就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以及加强师德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提出各类具体指导意见。同时,高校党委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核心,在确定工作总目标后,都将具体任务落实到各部门,总体上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领导体制、管理体制、教育体制及相关服务机构,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从现状看,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他们中的大多数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同坚持改革开放、拥护法治社会建设,推动社会科学发展,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但是作为一个在生理和心理发育上处于特殊时期的群体,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可塑性、变动较强的成长阶段,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现行机制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呈现出一些差异性。

(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程度的群体差异性

大学生群体组成的复杂性及其各自成长的环境决定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程度存在差异,根据抽样调查发现这些差别与性别、学科专业、年级和政治面貌有关。具体表现在女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高于男大学生;人文学科学生在认同程度上明显高于理工科学生及艺术类学生,他们不仅对国内外重大时事能给予较高关注,并具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高年级大学生的认同程度高于低年级大学生,大体上遵循随年级增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晓度、践行和内化的程度等呈增高的发展趋势;党、团员和学生干部的认同程度高于普通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党、团员和学生干部思想表现更上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也较高,相对于普通学生,更积极通过各种媒体渠道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态度的多元化

由于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当代大学生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多元化和不稳定的特征,直接影响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态度。调研资料表明,有的大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政治观点正确,能以积极心态对待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青年应该坚持与追求的,并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的大学生虽富有理想,政治参与意识强,但自我控制力和辨别能力较弱,易受不良思潮影响,缺少学习自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疏离甚至否定的思想倾向,抱着消极认知的心态;还有一些大学生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将就业和获取进一步深造的机会作为自己在大学学习的唯一动力,只重视专业技能学习,认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对自己的帮助不大,没有什么用处,因而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关注度和认知度普遍较低,实用主义倾向严重,多以功利心态对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三)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水平的层次性

价值观认同是一个从认知到践行的潜移默化过程,需要经过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三个不同层次。坚持知行合一、学思并重的原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成为一个内外统一的人,即志存高远、知行合一的人[5]。通过调查,不难发现当前大学生在现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中,呈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水平的层次性差异。据我们调查,大约一半的学生不能完整记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的基本内容,即便记住其内容的学生,也有一部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其三个层面的内涵和要求缺乏全面深刻的理性认识,这必然影响他们思想政治上的鉴别力和情感上的价值判断。还有不少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重记忆、轻思考,重理论、轻实践,他们学习理论更多地是为了应付考试,取得学分,因此一些被学生们普遍认同的价值标准,在实践过程中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表现出价值观知行分离的倾向。当然,也有少数大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掌握其深刻内涵,领会其文化精髓和精神,而且对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象、事件等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和情感上的认同,并在实际的价值判断活动及行为体验中,表现出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情感意志水平。

造成上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结构转型期社会价值观的开放性和多样性的客观影响,也有大学生自身性格特征和心理发展的原因,同时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滞后性也是造成这种结果不容忽视的原因,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由于机制建设滞后于实践需要,各教育部门间缺乏有效配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脱节,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思想道德言行中转化不足。

三、“四个全面”战略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机制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人民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思想,结合“四个全面”战略内容,调动一切教育要素的积极性,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

(一)建立全面保障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有效运转,是以一定的条件和手段为支撑的。只有建立完备的保障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才能持之以恒,取得实效。具体来说,建立保障机制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校党委统一领导,汇聚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各级党组织、各部门高度重视,多方协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联动保障体制;二是组建一支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导师、政工干部等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并加强业务培训,保证这支队伍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精通、发展全面;三是各单位、各部门要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资金投入,不断改善软硬件条件,提供完善的物质保障;四是突出制度育人,把“四个全面”战略视野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要求转化为具有规范性、稳定性、约束力的制度规定,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科学化、规范化、长效化提供制度保障。

(二)优化理论教学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当前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构建符合时代要求和时代特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

首先,从教学内容看,不仅要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阶段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还应结合 “四个全面”战略,深入挖掘相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教育资源,将其融入各门课程中。如,通过讲授国家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各项举措,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彰显的国家层面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培养其健康人格、增强其道德选择能力、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其自觉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通过与学生探讨目前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使大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价值特征及其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宣讲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具体举措和实效,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法治思维,使其明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规范自身行为;通过讲授党的建设理论及国家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使大学生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严明党的纪律是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从而为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增强自律意识打下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

其次,从教学手段来看,教师作为履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专业人员,应该不断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巧妙运用“翻转课堂”“网络课堂”等教学模式激发课堂活力,把教学当成艺术,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互动式教学方式,努力让理论课贴近时代特点、贴近大学生思想、贴近社会生活,提高课堂理论教学吸引力、针对性,激发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

(三)构建环境导向机制

教育环境和氛围对大学生的身心成长至关重要,良好的育人环境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调适心理、还能激发学生奋进,因此必须重视环境导向机制的建构,在教育方式、宣传载体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

首先,要关注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坚持以学生为本,切实为大学生办实事和解决困难,净化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影响,引导大学生自觉排除各种不良思想干扰,投身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并为其营造风清气正、纯净明朗的教育生态环境。

其次,创设新媒体教育环境。当前信息网络文化发展迅速,不仅能够依托校园网络教育平台为大学生创设一个全方位、参与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环境,还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并以新颖亲切、学生乐于参与的方式,把“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传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延伸到课堂外,传播社会正气,增强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

再次,营造富有特色的和谐校园文化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能满足大学生个性化的精神需求,感受自身社会价值,还能促进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心体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特点适时适宜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及各项特色活动之中,比如组建教育宣讲团,开设知识讲座、阅读沙龙,还可以通过树立身边的典型,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文艺活动,鼓励师生一起参与,营造和谐浓厚的学习氛围,形成健康的校园舆论导向和有凝聚力的校园文化。

(四)完善监督考评机制

高校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监督考评机制是保证其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

首先,建立全面公开的监督机制。一方面,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工作计划、目标、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等各方面都列为监督的内容,定期检查工作实施情况,并及时给各部门工作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另一方面,学校要充分运用网络信息化管理方式,改善监督手段,听取反馈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协调关系,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建立灵活的考核机制。学校要定期考核各院系、部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实施情况,如各部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组织情况,开展各项相关活动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在教育过程中是否涌现出先进典范等,并将这些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部门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此外,还要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集体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情况,分别进行考核,其考评结果要与大学生的评优奖励挂钩。

再次,建立长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一套规范的评价体系会对人的价值行为有激励或制约功能。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注意正反面教育相结合,不仅要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楷模给予大力褒奖,而且应表彰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部门和个人、创新教育方式的部门和个人、取得突出教育效果的部门和个人等。而对那些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必须给予严肃批评与惩戒,做到赏罚分明,激发大学生的理性自觉,帮助他们做出正确价值判断。

(五)强化实践转化机制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价值目标,是全体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引领。社会意识形态对于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在于对人的实践活动有指导性,离开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再好的价值观也是抽象的、虚幻的。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的实践转化,需要强化以下两方面的机制。

一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群体意识的内化机制。价值观的内化机制包括价值观依从、同化、顺应等三个心理过程。内化过程会引发认知失调和心理排斥等心理效应,通过情感体验、榜样示范、反思学习、思想参与、躬行践行等中介调节变量可以促进个体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外显认同、理性认同、内隐认同、行为认同,从而达到完成完整的内化过程[6]。因此,在转化过程中,最基本的途径就是教育者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该体系进行通俗化、生活化、常态化的有效宣传和解释,言传身教,把理论和现实结合起来,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其内心渗透,并随时为大学生解惑,让大学生全面感知,从而理性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外化机制。要使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形成成熟稳定的道德信念,必须充分挖掘社会大课堂这个教育资源,引导大学生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高校应不断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常规化,通过组织大学生社会调研、探访贫困地区、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志愿服务体验等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激发参与全面改革的热情,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帮助他们适应自己日渐丰富的社会角色,在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外化。

[1]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01).

[2] 习近平.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N].人民日报,2014-12-30(01).

[3] 蓝小燕.用“ 三个倡导”引领中国社会思潮[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1):141-142.

[4]张明.着眼“四个全面”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5 ,(5):57-59.

[5]门献敏.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取向[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34(6):6-9.

[6]薄清平,张伟莉,安 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心理机制与实践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10):58-62.

(责任编辑:蔡宇宏)

The Research about Mechanism Inno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he Context of Four-pronged Comprehensive Strategy

ZHENG Shengwen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000,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promoting Four-pronged Comprehensive strategy. We need to accelerate the innov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resist the impact of western decadent values, embody social consensus, lead the integration of various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and further strengthen and impro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the current education system, college students' identity to socialist core values present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group differences, attitude characteristics of diversity and identity of the level of the hierarch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establish comprehensive safeguard mechanism, optimization theory teaching mechanism, expand environment oriented mechanism, perfect the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upport, dominance, the penetration and influence, and guiding force.

Four-pronged Comprehensive; college students;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mechanism

2016-04-08;收修日期:2016-06-26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B166);福州大学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15SKQ27)

郑声文(1980—),女,福建福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1003-0964(2016)05-0010-05

猜你喜欢
四个全面价值观机制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