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语文课堂的本真回归
——在追求有效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新作为”

2016-03-03 12:42魏艳
新课程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课堂练习语文课程语文课堂

魏艳

(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北区校)

基于儿童:语文课堂的本真回归
——在追求有效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新作为”

魏艳

(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北区校)

语文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课程理论纷繁复杂,课堂技术花样翻新,教师的教学观和育人观也为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课改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当技术理性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我们还需回归到儿童的本位,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思考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得到本真回归。

一、遭遇尴尬后冷思考

基于儿童,反思我们的课堂,无论是公开的观摩课,还是平时的常态课,依然存在一些高耗低效的共性现象。遭遇尴尬后,我们很有必要静下心来,对我们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细细思索。

(一)朗读教学简单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而这一系列的重要任务主要通过阅读语言材料来完成。对于小学生而言,我们主要采用的是朗读的形式依次推进,最终实现的。然而,不少教师知道读的重要性,却不懂得读的指导策略。课堂上齐读过后小组读,男生读罢女生读,配乐读了分角色读。除了在形式上变换花样,有些教师则一味强调、要求学生抓住某些关键词语来读出某种感情和语气,认为这样便可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学生为了靠拢老师的要求,读得拿腔拿调,根本没有入情入境。诸如此类目的不明确、缺乏情感体验、评价单一的朗读不但在充斥着我们的课堂,甚至还营造出了生机勃勃的假象。

(二)教学方式表演化

有些老师认为,越热闹的课堂越能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理念,越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挖空心思在课上穿插了诸如讨论、表演、采访等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乍一看来,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显得生机盎然。但仔细一瞧,细细一想,一篇课文才读了二三十分钟便让学生上台表演,台上表演的学生机械刻板地背课文,台下的观众嘻嘻哈哈笑成团,安排这样的表演到底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恐怕教师本人根本没有仔细考虑过。某些流于形式的小组合作讨论亦是如此,学生还没有独立思考,几个人便围坐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讨论开,结果往往是小组内合作出一个统一的答案,最终代表小组发言的依然是那几个明星学生。这样的讨论或合作似乎更像学生课堂学习的“调味剂”,也是少数学生闲谈、聊天的好时机。一节课下来,只有热闹非凡的活动,难见围绕文本展开的阅读对话。

(三)课堂练习被淡化

课堂练习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是巩固、运用新知识,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的重要环节。但目前的阅读课,教师比较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的能力,却忽视了“写”的能力的培养。“动口不动手”成了语文课的普遍现象。常常是一节语文课,学生不需要动一次笔,有时动笔,也只是圈画几个词语。偶见的几次课堂练习,但也被放至课尾,甚至拖至课外。

二、实际探索中的新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在《致未来的教师》有这样一句:“只有你倾注自己的智慧,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带来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对儿童有深情关注,真正以儿童的发展为本位的语文课堂。让课堂40分钟发挥最大的效益,让每一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课上的每一分钟都显得弥足珍贵,它需要教师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

(一)精备善导巧引,追求有效朗读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二)从效果出发,找准多媒体与文本的契合点

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有助于我们达成这一教学目标,但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把握适量、适时和适度的原则,要始终将其定位为“辅助”。教师需要在深入阅读文本,全面了解学情的前提下去寻找文本与多媒体的最佳契合点。

要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优越性,必须从目标着手,从实际出发,以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感培养、思维训练、文化熏陶,是否有利于提高实效为依据。在实际应用中,要始终突出语文教学的个性,尤其是在学生理解、感悟、内化语言的阶段,要注意选择好多媒体展示的时机,谨防使学生跳过了语言的理解和感悟,使其真正发挥“激发兴趣、激发体验、发展能力“的实效。

(三)结合教学实际,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普希金曾说:“好的教学方法应能培养学生深刻的、巩固的、自觉的知识,并能使学生听讲时,思维永远处于积极状态之中,好的教学方法,不在于能否把课本知识讲深讲透,而在于对学生能否做到相讥诱诱导,启迪思维。”所以,我们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注意结合实际,不能盲目运用一些表面很符合新课标要求,但没有收到实际效果的教学方法或学习方式。我们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从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每一篇课文的具体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如,文质兼美的散文诗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想象、体会中感知内容,获得美感;对于写人叙事的记叙文,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在理解的基础上复述;对于剧本一类的课文我们可以在学完课文,学生熟记台词的情况下进行表演;对于那些蕴含哲理的课文或科普文章,我们则可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总之,教无定法,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恰如其分地选择教学方法,才会使阅读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重视语文课堂练习,精心设计练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课堂练习应该是课堂教学中进行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的一个合适的载体。同时,在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今天,还课堂练习应有的位置显得更有现实意义。课堂学习时间是很宝贵的,所以练习应精心设计,要适度适量,要有明确的练习目的,作业的形式也应多样。对于课堂练习,教师要保证练习时间,要当堂反馈,要注意评价的激励和引领性,这样才能进一步优化作业效果,促进学生发展。

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之所以还存在诸多低效现象,主要是因为部分教师始终没有把儿童的发展放在首位,对新课程的理念依然缺乏正确的理解,同时因为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的欠缺而导致对教材的解读不到位,不能依据教材和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和选择教法学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去反思这些低效现象及成因,不断学习钻研,才能开创有效语文课堂新天地。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课堂练习语文课程语文课堂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思路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优化课堂练习,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浅谈小学低年级课堂练习的设计原则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