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俊杰
(吉林省大安市海坨乡学校 吉林大安 131305)
从情感入手 关注学困生 激发其学习兴趣
郝俊杰
(吉林省大安市海坨乡学校 吉林大安 13130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逐渐显现出来,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但 树有高低之别,人也是一样,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一些学生聪明好学,但也有一些学生厌恶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无法很好的完成普通的学习任务,这些学生就是我们教师口中常说的学困生。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有的教师会放任自流,有的教师会循循诱导,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其学习的目的。面对课堂上反应迟钝,精神不集中,思路不清晰,作业多数不合格,成绩总是处于下游水平的学生,我认为还是从学困生的情感入手,晓之以理,多动之以情,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人都是有情感的,“差生”也有丰富的感情世界,“差生”也不是一开始就定义为“差生”的,是经过班主任、任课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无动于衷之后,渐渐地被放弃的,由于他们常常受到冷眼,所以外表给人总是冷漠的,有时甚至有些不近情理,所以很难听进言语的说教,这时教师就要发挥无声语言的作用,首先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对“差生”投以关注的眼神,不要冷落“差生”,课堂上挑选适合“差生”回答的问题,让他们答,教师要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他们,期待他们举手,鼓励他们参与课堂,否则他们即使会的问题,也不积极参与。对“差生”的回答一定要认真倾听,对的一定要给予点头微笑,给予肯定,如有可能走到学生面前拍拍肩膀,以示鼓励。这样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任何人都愿意听褒奖、鼓励、表扬、赞美之词,尤其是对学习不太好的学生来说,表扬更具有教育意义。 在课堂上,“差生”受到老师表扬后眼中闪烁着那种激动地神情是我久久不能忘怀的,一句简单的表扬,给差生以欢欣,以鼓舞,如沐浴阳光,所以教师备课备学生,更要备“差生”,课堂上采用“分层教学”,“分类施教”,对“差生”进行细心观察,进行纵向比较,再横向比较,抓住他们的一点点进步,如一个词语的准确的运用,一个认真听课的状态,一次对其他孩子来说极其平常的作业的认真的完成等等,及时给予恰当的表扬,增强孩子学习知识的信心与决心,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梁启超说“人者固非可孤立生存于世界也,必有群然后人格始能立”,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在班级小组学习活动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不丢弃“差生”,组内成员各尽其能,让“差生”担当一定的角色,使其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学习活动中来,为组争光,并制定组内的奋斗口号,这样使其不被动,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师就要创建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使其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一个让人喜欢的班集体,可以使每个成员都愿意遵从集体的意志,进而自觉地按集体的目标行动,这样“差生”在良好的班集体氛围的感染和熏陶下就会健康成长起来。
造成学生学业困难的原因主要是由孩子自身的生理、心理内部因素以及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而且这些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交织在一起导致了学困生的产生。但家庭对学困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家庭因素也是导致学困生的最直接原因。家庭教育表现出来的基础性、持久性给学生的影响是相当独特和重要的,家庭暴力,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父母残疾家庭,多导致出现学困生。学校要和家长及其监护人勤沟通,及时掌握“差生”的家庭环境及其带给学生的思想影响,和孩子的思想动态,在校及时调节,校正孩子的思想,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学困生的转化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我们必须充分的认识到,他们在进步过程中出现的反差,是合乎规律的正常现象,在前进中反复,在反复中前进,是学困生在转化期间的运动轨迹。对此,在教育学困生的过程中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做到宽严相济,持之以恒,耐心细致的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对他们决不能揭老底,算旧账,全盘否定他们已有的进步,否则,不仅会使以前的努力前功尽弃,而且还会使学生与教师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使学困生丧失转变的信心,增加转变的难度。
学困生的进步过程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在这一充满反复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看到某某老毛病又犯了,又丢三落四的了,认为其无药可救,而丧失了信心。而应反复的,耐心的激励帮助他们战胜自我。实际上学困生一下子改掉自己的缺点是不可能的,其必须有一个战胜自我的过程,在学困生进步反复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地给他们敲响警钟,不断鼓励他们进行自我竞争,自我挑战,在反反复复的过程中,是有可能把他们引上前进之路的。我们也应该深切的领悟到了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持久的过程。
所以我们要时时关注“差生”的情感,没有情感的教育是没有生命的教育,课堂上,当教师用真情走进“差生”的情感世界,用心灵去感受心灵,用情感去赢得情感时,“差生”就会以十二分的热情回报你,喜欢你,接受你所教的知识,喜欢学习。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同时也就使我们的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