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里
“仁爱WEB个别化教育”:助推学校内涵发展
范里
一直以来,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以个别化教育为办学追求,开发“仁爱WEB个别化教育”系统,为特殊儿童提供生态评量、多元评估、课程管理、目标制定、教学实施、图文智能统计等多项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个别化教育;云平台;支持系统
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自2012年成立之日起,就把构建符合特殊教育规律、体现信息时代特征的个别化教育作为学校办学追求。经过前期考察、专家指导、校企合作、迭代开发,开发了“仁爱WEB个别化教育”系统。后经不断丰富,逐步形成“四维一体”的个别化教育体系,即依托一个中心、抓住一个重点、突破一个难点、归到一个落脚点。
“伙伴课程”建设的核心理念是适性发展的仁爱伙伴教育:以人为本,适性发展,启智共生,为每一位特殊儿童提供适合其发展的个别化优质教育与服务。“伙伴课程”认同特殊学生在课程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以“生活教育”为切入点设计课程框架,以生存—独立生活—提升生活品质为进阶,设置和开发课程,结合“生活”实际选择教学主题内容,结合“生存”需要丰富教学形式,针对“生命”差异增设个别化康复类补偿课程。
“伙伴课程”由一般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组成。一般性课程体现了对学生素质的最基本要求,着眼于学生适应生活、社会的基本需求,约占课程比例的55%到75%;选择性课程着眼于学生个别化发展需求,注重学生潜能开发、缺陷补偿,强调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体现差异化的弹性要求,约占课程比例的25%到45%。[1]
“伙伴课程”在课程内容衔接上注重连续性、顺序性,从课程整合性入手,构建两条并行且有“桥”的“H”型课程体系。“H”中的两条竖线代表两条通道:一条通道是以“新课标”为依据设置的分科课程,遵循智能发展、社会适应和生活实践三个领域目标要求,从一般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7+5课程)体系实施教育康复。另一条并行的通道是以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为前提,开展非传统课程日活动为载体的主题活动课程,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发展能力,享受权利,最大程度地独立生活,尽快适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全人发展。分科课程和主题活动课程均以提升生活品质(基本生存以及独立生活)为方向,结合“生活”开展。而基于IEP的月主题设计就是“H”中的那一条横线,代表一座可以让两类课程链接互通的桥梁,实现两类课程有机融合,教师、家长能根据学生发展实际,进行课程安排。
学校现已初步构建智慧教育校园环境,完成三网两平台(门户网、仁爱WEB个别化教育云平台、OA办公网、自闭症资源网、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学校信息化建设注重研究与发展相得益彰,2015年学校成功立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体感游戏改善智障儿童智能发展的实证研究”。
为实现仁爱WEB个别化教育云平台的功能完善、技术领先,学校与专业科技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尊重每位学习者的个性化与多元化发展需要,创建智能化的个别化教育环境,为学校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搭建信息化云平台。
“仁爱WEB个别化教育”系统云平台经过三期工程的迭代开发,功能日趋完善。一期工程通过准备、研发、调试,构建了以《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2007年版)为依据的一般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体系,基本满足学校初级应用。二期工程增加了学生基本资料的统计、分类与汇总,课程内容增加了自闭症儿童课程,台湾双溪课程,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评估),同时系统交互更加优化,运行速度更加流畅,系统平台开始被其他多所兄弟学校使用。三期工程对系统作重大改进,实现“平台+资源+服务”的模式,平台上实现了门户统一、网络管理、检索方便、数据共享、可视化智能统计。资源上完善特殊需要学生评估系统种类,增加了言语与语言评估、感统能力评估、运动能力评估、职能评估、韦氏智力评估、脑瘫评估,以满足学生多元评估需要;课程内容上不断丰富,增加了“主题月”课程、个性化补充课程;服务上满足学生服务、教师服务、家长服务、社区服务与管理服务,并实现与园区智慧教育平台的信息数据对接。
随着学生人数的逐渐增加,师资水平的逐步壮大,我校现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6人,韦氏-4评估师4人,新版K式评估师1人,运动疗法(PT)、语言疗法(ST)、作业疗法(OT)康复师7人,组成了一支有康复、运动、心理和语言等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评估师团队,通过团队开展综合评估,在评估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教康一体”的个别化教育。
我校对特殊儿童评估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基本信息类(儿童发展史、生态环境等方面)、发展认知类(发展评估、智力评估等)、功能类(语言言语、运动康复、行为、社会性能力等)。这三类评估呈递进关系,逐步细化评估学生的各项能力,让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从障碍类别到发展阶段,从认知方式到功能性特点,从概念化逐步具象化,最终能够全方位地掌握学生的情况。
我校通过四年的课程建设与精细化管理,“仁爱WEB个别化教育”系统云平台已构建了国家培智课标中所规定的一般性与选择性课程资源,每门课程分别由课程名称、课程领域、次领域、课程项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组成,层级结构树形显示结构清晰。
为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突出教学、康复过程的趣味性、实践性、操作性,我校将分科课程内容与主题活动课程根据“医教结合、综合康复”思想,以主题月教学来实施,如在我校“衣食住行”主题月教学中,整合过马路、乘坐公交、超市购物等教学内容。在生活语文课堂中,教师带领孩子们认识斑马线、公交车,认读相关字词;在生活数学课堂中,教师带领孩子们认识162路公交车,认识钱币,学习付款与找零;在生活适应课堂中,教师带领孩子们模拟过马路、投币乘坐公交,模拟超市选购物品的场景;在唱游律动课堂中,教师带领孩子们说唱、表演儿歌《红绿灯》。在个训教育康复中,更是根据学生具体能力需求选择适当的内容贯穿其中,构建感统、音乐治疗、TeachTown、3D康复等60多门个训课程,每周为学生提供231节个训教育康复。在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时,我们发挥仁爱WEB个别化教育系统远程协助功能,实现在学生家中为其进行心理、语言、肢体、职能、发展等全方位的评估,从而精准地找到教育康复的起点,保障和提高送教上门服务质量。
在教学实施与康复干预后,我们通过调用系统内课程目标的“课程评量”模块,系统自动智能生成直观的发展折线图,教师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在整个教育康复过程中不同时期的阶段评量。现系统内已积累学生3000多条教学评量数据,为学校教育质量的综合评估及学生发展评价提供有力支撑。
“仁爱WEB个别化教育”为学生找到发展的起点,提供成长的支点。我校将依托江苏省“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省级信息系统建设研讨会”在我校召开的契机,力争为每个特殊学生提供更加适性发展个别化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和谐、多元、个性的发展。
[1]曲艳梅.建设云计算下数字化校园推动智慧教育新发展[J].科技致富向导,2014,(7).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体感游戏改善智障儿童智能发展的实证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DLA150334。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215021)
G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