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融合:听障儿童与普通儿童融合教育之路探索

2016-03-03 06:04李之刚王庆宝
现代特殊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普通班康复融合

李之刚 王庆宝

反向融合:听障儿童与普通儿童融合教育之路探索

李之刚王庆宝

反向融合是融合教育的一种形式。江苏省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在学前和小学阶段开设普通班,招收普通儿童,“聋健合一”,让听障儿童与普通儿童在同样的环境中接受合适的教育,取得了明显的办学成效。

融合教育;反向融合;听障儿童

所谓听障儿童的融合教育,就是把听障儿童安置在普通幼儿园或普通小学等教育机构,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并提供最适合其需要的支持和帮助。而“反向融合”则是在特殊教育学校设立普通班招收普通儿童并安置具备条件的听障儿童就读,同时设置听障儿童康复后续教育班,开展多种形式的融合教育。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是江苏省范围内最早尝试在特殊教育学校内开展听障儿童与普通儿童融合教育的学校。

一、学校开展听障儿童与普通儿童融合教育的发展历程

学校融合教育的开展要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中国听障儿童早期康复教育事业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听障儿童走进康复机构接受学前教育。我校看准这一特教发展趋势,成功地开展了“聋健合一”的学前听力语言康复教育。1992年开始学校设立听障儿童听力言语训练班,但由于当时多数听障儿童家住农村,家境困难,无法购买助听器,加之家长文化程度低,家校配合不够,康复训练的理论与技术尚不成熟等多种原因,导致康复效果不佳。

为了全面提高听障儿童早期康复教育质量,达到使其回归主流社会的康复目的,1998年7月,学校大胆提出举办“聋健合一”幼儿园的规划,利用学校丰富的资源,招收普通幼儿入园,为听障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

为保证教学质量,推进“聋健合一”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学校采取分步推进的科学方式。在班级活动安置方面,刚开始,实行聋健分班教学、合班活动,让听障儿童与普通儿童互相接触、逐步接纳,逐步消除他们在心理上的隔阂。随后,让听力言语等综合素质较好的听障儿童完全融入普通幼儿班。在教学方法方面,对融入普通班的听障儿童进行个别化训练。要求普通幼儿班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听障儿童,帮助听障儿童,逐步消除他们在学习、生活、交往中的心理和行为障碍,促进听障儿童和健听儿童和谐共处。“聋健合一”学前教育模式就这样初步形成,听障儿童的听力、语言、思维等得到较大发展和提高,部分听障儿童达到进入普小就读的水平。

但听障儿童的教育问题并没有就此结束。不久,一些问题接踵而来。许多听障儿童在普通小学就读一段时间后,不适应普通小学的环境、教法和学习节奏,在交流和学习中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成了班上的“后进生”,很难融进健全儿童的群体,最后又“倒流”到特教学校。这是由于随班就读的听障儿童在教育上有与普通孩子不同的“特殊需要”,如听障儿童的最主要问题是听觉障碍,普通学校的教室内人数多、噪声大,无法满足听障儿童的听觉环境需要,普通学校的教师没有特殊教育背景,对听障儿童缺乏必要的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等。“特殊需要”得不到满足,听障儿童就会不适应,最后不得不“混读”。家长们多次集体找学校领导,渴望学校为这些听障儿童办后续教育班。

经过反复思考与论证,学校决定实行一种新的融合教育,即在聋校办普通儿童班,招收一部分健听学龄儿童入学,让受过学前康复教育的听障儿童与这些普通儿童在一起接受教育。经教育局批准,学校正式迈上了融合教育之路——2003年7月,学校开始设立融合部,招收普通孩子和听障后续教育的孩子。

开办融合部第一年,共招收23名普通孩子和12名经过学前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听障儿童,基本上达到了小班化教学的目标。这35名孩子分成普通班和聋班,统一使用普通学校教材。根据学科和学生的需要,采取有分有合的上课形式,这种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既考虑到普通班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考虑到听障儿童的实际学习能力与融合的需要。

至今,学校反向融合教育已走过10余个年头,第一届接受融合教育的学生大多数已进入高等学校深造或毕业,极少数学生高中时选择职业教育,现在已经就业。

二、学校听障儿童融合教育的探索与成效

(一)学前融合教育的探索与成效

1.课程设置逐步完善。普通幼儿园的课程涉及健康、语言、艺术、社会、科学五大领域;听障儿童听力言语康复教育的课程涉及听力、言语、语言、认知、沟通五大领域。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课程突出了听障儿童听、说、沟通与认知的需要,但对健康与艺术等领域涉及不多,一定程度上未能满足听障儿童全面发展的要求。所以,学校在健康和艺术领域增设适合听障儿童的主题活动课,弥补目前学前听障儿童康复课程设置的不足。在普通幼儿园就读的听障孩子除了和普通孩子学习相同的课程外,每周接受至少两次个训(由聋儿康复部的教师负责)。聋儿康复部的课程除了集体课之外,每天为每位听障孩子安排半小时的个训(主要进行听觉和言语训练)。

2.教学、安置更加科学。聋儿康复部的集体课内容上体现五大领域内容,方法上以游戏教学、活动教学为主,强调面向全体,同时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更多地引导学生使用助听辅具去聆听,养成聆听习惯。个训课的评估更加规范和科学,个训计划的拟定更有针对性,训练更有实效性。达到一定康复等级的听障儿童(如听力为一级、语言为二级及以上)经家长要求,聋儿康复部同意,幼儿园愿意接收,就可以进入普通幼儿园学习。进入普园的孩子除了正常的普通课程外,每周要接受不少于2小时的个别指导(由特教老师负责)。同时特教教师、普园教师、家长经常沟通,利用联系簿交流教育教学情况,互相支持,共同教育好孩子。

3.教师与家长的专业培训得到落实。融合教育活动针对不同特质的幼儿,幼儿的年龄、能力参差不齐。要顺利开展融合活动,教师必须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及听障幼儿的特点。相对于普通班幼儿的指导,难度明显增强。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才能满足指导的需要。学校利用业务学习、康复云网上平台、各类听觉言语康复师资专项培训等活动对康复部教师进行全员和分层培训;配合幼儿园开展幼儿教师融合教育知识和方法培训,如开展“听障儿童的融合教育”“听障儿童融合教育实务”“个案研究法”等讲座,定期探讨融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每月进行一次家长培训,利用家校联系簿及时反馈个别辅导情况,指导家长课后辅导与训练等。

4.康复与融合效果明显。康复效果突出:2013年在训人数181人,听力康复一级55人,占30.38%,言语康复一、二级82人,占45.3%;2014年在训184人,听力康复一级74人,占40.21%,言语康复一、二级102人,占55.43%。近几年康复后进入普园或普小的人数,截至2016年上半年累计为85人。

(二)小学阶段融合教育的探索与成效

1.安置方式多样。一是全融合,把康复后具备随班就读条件的听障儿童直接安排在普通班就读,每班安排1—2名听障学生,普通班实行小班化教学;二是半融合,即把不能进入普通班的听障儿童安置在后续班就读;三是双向流动,即在后续班就读的孩子如果各方面特别优秀,可以自动转入普通班就读,而在普通班学习困难特别大,实在跟不上进度的孩子也可以流转到后续班就读。

2.课程设置体现融合特质。全融合采用普通学校统一的课程,听障儿童与普通儿童学习相同的内容;半融合的后续班也使用普通学校的统一课程,只是有些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等)分开教学,有些学科集中教学(如艺术类、体育类、活动类课程后续班和普通班合在一起学习)。这样既照顾到分类教学,又兼顾到互相融合,增加普特学生沟通交往的机会。

3.教学与评价体现融合教育的要求。在评价方面,我们既重视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又重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学业评价方面,课堂上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学习态度和愿望、注意力集中度、每个学习环节的参与度、自学任务单的完成情况、参与小组讨论的情况、面向全体同学的汇报交流情况、课堂作业完成情况等),及时给予对应的激励性评价和改进性指导;阶段性评价使用市(区)统一编制的普通小学学科测试试卷进行阶段测试和评价,对于后续班的学生可以根据实际进度和水平进行单独的测试与评价,以体现适合原则。全面发展的评价就是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要求,从学生的行为、特长、突出进步方面进行评价,如通过评选艺术星、文明星、体育星、进步星等,促进听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4.从普通班与后续班的教学效果对比看融合教育成效。目前,我校融合教学部共有13个班级,二至六年级各有1个普通班和1个康复后续班,今年的一年级有1个普通班,2个后续班。我们对2015年7月融合部学业水平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其中一些共性的特点:后续班学生低年级语文学科得分率高于数学学科;高年级数学学科得分率高于语文学科得分率。同时,总体上表现出低年级后续班学生与普通班学生比较接近,年级越高成绩差距越大(少数质优听障学生除外)。

数学学科学业水平对比分析(以我校融合部五年级为例):后续班听障儿童的计算能力和水平与普通班的普通儿童接近;在动手操作(画一画、填一填)方面,普通班儿童和后续班听障儿童水平相当;在知识记忆(填空题)方面,后续班学生滞后于普通班的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后续班听障儿童落后于普通儿童。其他年级也有明显的相似性,即计算类、动手类题项听障儿童与普通儿童水平接近,没有太大差异,而在知识记忆、灵活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需要记忆、选择、推理等思维度较高的活动)听障儿童与普通儿童有明显差距。

语文学科学业水平对比分析(以我校融合部三年级为例):后续班听障儿童书写字词的能力和水平与普通班的普通儿童接近,如“按照要求写字词”等项,水平相当;在记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方面,有明显差异;在阅读理解、作文方面,差异显著。其他年级也呈相似趋势,即基本字词书写等项,听障儿童与普通儿童的水平相当,在记忆方面差异明显,在课文理解和语言表达(写作)方面差异显著。

(三)其他方面的成效

融合班的听障儿童经过学前融合班的幼儿教育,与周围的普通儿童接触较多,对周围的学习环境比较熟悉,他们能很快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也能较快地与普通儿童融为一体。普通班的部分学生学前都有与听障儿童相处的经历,能够较快地接受与听障儿童一起学习。根据调查,普通儿童与听障儿童之间的相互认同度从首测时的60%左右上升到85%以上。普通学生家长对其认同度从首测时的45.3%提升到73.3%。教师对其认同度从50%左右提升到90%以上。

在多年的融合教育探索过程中,学校取得了明显的办学成效。学前康复儿童阶段康复率(听觉能力达一级,语言能力达二级以上)达75%以上,近两年进入普小和普幼的听障儿童有64人。设在学校的幼儿园从托班到大班每班都有2—3名听障儿童。从学校融合部毕业的普通孩子都能顺利就读普通中学,部分孩子已考入名校。在去年江苏省残联举办的第一届听障儿童演讲比赛中,学校学生获得一个第二名和一个第四名的好成绩。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普通儿童家长接受了听障孩子与普通孩子一起接受教育,普幼及融合部普通班的教师都能主动接纳听障学生,听障孩子在普园或普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家长很满意,已经形成了有利于听障儿童接受融合教育的氛围。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221000)

G760

猜你喜欢
普通班康复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破境”而出,向上生长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若想成功,就别把路堵上
面向普通班的尖子生培养策略探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